器之喜談禪縱橫迅辯嘗摧衲子叢林苦之有詩見贈次其韻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原文

彭侯慣法戰,機鋒吸西江。

衲子畏面目,望見投矛鏦。

叢林真一害,斯人喧此邦。

我雖耐矢石,貌抗心已降。

霜鍾但摩挲,豈敢施微撞。

時來奮棘髯,劇談對閒窗。

初見搖心樹,久則摧幔幢。

遂使澆薄態,琢磨成敦厖。

吾志荷大1一1法,君欲插手扛。

從來內外護,劉遠名亦雙。

斯道久破碎,百孔而千瘡。

要當共補綴,追配能與龐。

詩詞問答

問:《器之喜談禪縱橫迅辯嘗摧衲子叢林苦之有詩見贈次其韻》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二部

2. 原作慢,據四庫本改

參考注釋

彭侯

傳說中的木精之名。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 吳 先主 時, 陸敬叔 為 建安 太守,使人伐大樟樹,不數斧,忽有血出,樹斷,有物人面狗身,從樹中出。 敬叔 曰:‘此名彭侯。’乃烹食之,其味如狗。”《太平御覽》卷八八六引《白澤圖》曰:“木之精名彭侯,狀如黑狗,無尾,可烹食之。”

機鋒

佛教禪宗名詞。指機警犀利的話語。也指話語裡的鋒芒

其間有先唱後提,抑揚教法,頓挫機鋒,祖令當施,生殺在手。——文益《宗門十規論》

語多機鋒

西江

珠江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雲南,到廣西梧州後稱西江,全長2129公里

衲子

僧人。 宋 黃庭堅 《送密老住五峰》詩:“水邊林下逢衲子,南北東西古道場。” 明 湯顯祖 《南柯記·禪請》:“不去罷。我看衲子們談經説誦的,不在話下。”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衲子請觀萬年缸,缸在香積廚,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內,聽其滿溢,年久結苔厚尺許。”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態;面貌

還其本來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現的景象

顯出廬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臉面

愧無面目見人

何面目以歸漢。——《漢書·李廣蘇建傳》

何面目見吾邑義士。——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望見

(1).猶謁見。《戰國策·趙策四》:“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

(2).從高處、遠處看到。《左傳·定公三年》:“ 邾子 在門臺,臨廷。閽以缾水沃廷。 邾子 望見之,怒。”《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 趙 軍望見而大笑。” 唐 顧況 《臨海所居》詩之二:“此去 臨溪 不是遙,樓中望見 赤城 標。”《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孟沂 ﹞步行回去,偶然一個去處,望見桃花盛開。”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翻過山頂,望見新郎的家了。”

叢林

(1) 樹林

叢林戰

(2) 和尚聚居修行的處所,後泛指大寺院

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撲倒頭便睡。——《水滸傳》

真一

(1).道教名詞。本指保持本性,自然無為。後多用以指養生的方法。《鬼谷子·本經陰符》:“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 明 劉基 《淮南王》詩:“收拾真一歸中圓,化為五色黃金丸。”

(2). 中國 * 教名詞。指真主獨一無偶,為天地萬物的主宰。這是 中國 * 教著述中闡明真主根本特徵的第一個概念。

(3).指真一酒。 宋 蘇軾 《真一酒歌》:“釀為真一和而莊,三杯儼如侍君王。” 宋 蘇軾 《真一酒》詩:“人間真一 東坡 老,與作 青州 從事名。”參見“ 真一酒 ”。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矢石

(1).箭和壘石,古時守城的武器。《左傳·襄公十年》:“ 荀偃 、 士匄 帥卒攻 偪陽 ,親受矢石。”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弟與我同冒矢石,瘡痍周身,傷失右眼,不得尺寸之報,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

(2).指戰爭,打仗。《史記·晉世家》:“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受次賞。”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孟子 不以矢石為功, 揚雲 不以治民益世,求仁而得,不亦可乎!”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天子抑其言,而講和之策遂定焉。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

抗心

謂高尚其志。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爰及冠帶,馮寵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宋 范仲淹 《唐異詩序》:“大雅君子,當抗心於三代。” 明 陳子龍 《嘉靖五子》詩:“取材既宏麗,抗心乃淵特。” 清 譚獻 《<明詩錄>序》:“夫尚論作者,蔑不抗心 有唐 ,折衷 杜甫 。”

已降

猶以來。 清 紀昀 《<考工記圖>序》:“ 戴君 深明古人國小,故其考證制度字義,為 漢 已降儒者所不能及。”

霜鍾

亦作“ 霜鐘 ”。指鍾或鐘聲。語本《山海經·中山經》:“﹝ 豐山 ﹞有九鍾焉,是知霜鳴。” 郭璞 註:“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 南朝 齊 謝朓 《雩祭歌·黑帝歌》:“霜鐘鳴,冥陵起,星迴天,月窮紀。” 唐 李白 《聽蜀僧濬彈琴》詩:“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 宋 陸游 《風流子》詞:“腸斷市橋月笛,燈院霜鍾。” 清 厲鶚 《游菁山常照寺》詩:“乞身向空谷,説法鳴霜鐘。” 冰心 《集外·莊鴻的姊姊》:“每逢我有什麼失意或是精神頹喪的時候,一想起姊姊的話,便覺得如同清曉的霜鍾一般,使我驚醒。”

見“ 霜鍾 ”。

摩挲

用手撫摩

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後漢書·薊子訓傳》

豈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謙遜或譏諷的意思

我豈敢單獨行動

(2) 怎敢

他豈敢欺騙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稱讚。謙辭

豈敢,豈敢!

談對

談論對答。 漢 王充 《論衡·自紀》:“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辯而不好談對。” 晉 葛洪 《抱朴子·重言》:“或與闇見者較脣吻之勝負,為不識者吐清商之談對。” 唐 李商隱 《雜纂》:“五談對明敏。”

初見

初次會見 ;初次面見

初見魯迅

搖心

(1).謂人心動搖。《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能整……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陳書·裴忌傳》:“而今賊徒扇聚,天下搖心,非公無以定之。” 唐 司空圖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四海搖心,盡攝鯨吞之勢;重關失險,獨當豕突之衝。”

(2).謂心神不定。 漢 焦贛 《易林·屯之小畜》:“夾河為婚,期至無船,搖心失望,不見所歡。”

澆薄

社會風氣浮薄,不淳樸敦厚

人情澆薄

琢磨

思考;研究

這事我琢磨了很久

敦厖

亦作“ 敦庬 ”。1.豐厚,富足。《左傳·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民生敦厖,和同以聽。” 杜預 註:“敦,厚也;厖,大也。” 孔穎達 疏:“言人之生計,若財物足,皆豐厚而多大。”《國語·周語上》:“夫民之大事在農……敦庬純固,於是乎成。” 宋 黃庭堅 《送彥孚主簿》詩:“君但隱几笑,諸老嘆敦厖。”

(2).敦厚。 漢 王充 《論衡·自紀》:“沒華虛之文,存敦厖之朴。”《後漢書·孔融傳》:“古者敦庬,善否不別,吏端刑清,政無過失。”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以碩大敦厖之德,生於文明之運,矢厥謨猷,出入隆顯。”

插手

參與

插手企業的管理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遠名

聲名的遠播。 唐 韓愈 《唐故江西道觀察使王公神道碑銘》:“敷 文帝 階,擢列侍從,以忠遠名,有直有諷。”

不追求聲名。 宋 宋祁 《馮侍講行狀》:“公一無建白者,其遠名若此。”《明史·劉大夏傳》:“居官以正己為先,不獨當戒利,亦當遠名。”

破碎

(1) 破成碎片,尤指被炸碎

用機器破碎礦石

(2) 毀壞;破損碎裂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割裂;肢解

群經破碎,後學迷誤

(4) 毀滅;破滅

少爺的夢破碎了。——巴金《秋》

要當

自當;應當。《後漢書·馮魴傳》:“我與 季 雖無素故,士窮相歸,要當以死任之,卿為何言?” 唐 牟融 《寄周詔州》詩:“功業要當垂永久,名利那得在須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要當牢記吾言,後會亦不遠也。”

補綴

(1) 縫補連綴

補綴衣服

(2) 拼湊

補綴成文

(3) 輯錄

補綴漏逸

追配

謂與前人相匹敵,媲美。《書·君牙》:“對揚 文 武 之光,追配於前人。”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墨工制名多蹈襲》:“墨工製名,多相蹈襲,其偶然耶,亦好事者,冀其精藝追配前人,故以重名之也。”《三國演義》第一一一回:“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掃清故孽,何自畏也。”

詩詞推薦

器之喜談禪縱橫迅辯嘗摧衲子叢林苦之有詩見贈次其韻原文_器之喜談禪縱橫迅辯嘗摧衲子叢林苦之有詩見贈次其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