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其十一

作者:釋克勤 朝代:宋代

偈五十三首·其十一原文

鶻兒未出窠,已有摩霄志。

虎子未絕乳,已有食牛氣。

況復羽翼成,況復牙爪備。

奮迅即驚群,八面清風起。

一條脊樑硬似鐵,一條白棒掀天地。

相與建法幢,展衲僧巴鼻。

詩詞問答

問:偈五十三首·其十一的作者是誰?答:釋克勤
問:偈五十三首·其十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克勤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克勤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2. 舉杲首座立僧

參考注釋

摩霄

接近雲天,沖天。 唐 慧淨 《和盧贊府游紀國道場》:“株盤仰承露,剎鳳俯摩霄。” 清 黃鷟來 《題楊人庵<總戎無著圖>》詩:“南北徙鵾鵬,摩霄展金翅。” 楊篤生 《新湖南·現今大局之危迫》:“ 德國 之帝國主義,其發生於 小亞細亞 綰轂之道與 南美 諸國實業之場者,亦已羽毛豐滿有摩霄振翮之勢矣。”

虎子

(1).小虎、乳虎。《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三國志·吳志·呂蒙傳》:“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喻勇健的男孩。《三國志·吳志·凌統傳》:“二子 烈 封 ,年各數歲, 權 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3).便壺。因形作伏虎狀,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銅製作, 漢 代王室貴族亦有以玉為之者。 漢 、 魏 、 南北朝 古墓中常以虎子作為隨葬品。《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 漢 鄭玄 註:“褻器,清器、虎子之屬。” 孫詒讓 正義:“虎子,盛溺器,亦 漢 時俗語。”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苦雨見寄》詩:“唾壺虎子盡能執,舐痔折枝無所辭。” 章炳麟 《官制索隱》:“ 漢 初侍中,非奉唾壺,即執虎子。”

食牛

《尸子》卷下:“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賢者之生亦然。”後以“食牛”讚美青少年志壯心雄,氣概豪邁。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 明 李東陽 《題杜日川修撰日會中書兄弟趨朝圖》詩:“食牛驚坐客,渡蟻識胡僧。” 清 黃遵憲 《和周朗山琨見贈之作》:“當時乳虎氣食牛,眾作蟬噪嗤噍啁。”參見“ 吞牛 ”。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羽翼

(1) 比喻輔佐的人或力量

(2) 翅膀

牙爪

(1).指動物的牙齒和爪子。亦指人的牙齒和指甲。 漢 揚雄 《執金吾箴》:“如虎有牙,如鷹有爪,國以自固,獸以自保。牙爪葸葸,動作宜時。” 晉 張華 《命將出征歌》:“豹狼染牙爪,羣生號穹昊。” 唐 杜牧 《贈李處士長句四韻》:“老翁四目牙爪利,擲火萬里精神高。”

(2).比喻勇士或武將。 唐 李德裕 《扶風馬公神道碑銘》:“備牙爪則數逾十萬,竭心膂則酬必九遷。” 唐 李商隱 《韓碑》詩:“ 愬 武 古 通 作牙爪,儀曹外郎載筆隨。”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汝曹悉皆天下精兵之髓,實吾之股肱牙爪。”

(3).猶羽翼。《晉書·王機傳》:“﹝ 王機 ﹞嘗慕 王澄 為人, 澄 亦雅知之,以為己亞,遂與友善,內綜心膂,外為牙爪。”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一折:“先去了此人牙爪,然後翦除了此人,纔使的我永無身後之患。”

(4).差役;僕從。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你見這惡哏哏公吏排,不是我官不威牙爪威。” 明 梅鼎祚 《崑崙奴》第二折:“賢牙爪既有神術,何妨為脫狴牢?”

奮迅

(1).形容鳥飛或獸跑迅疾而有氣勢。《爾雅·釋畜》“絶有力,奮” 晉 郭璞 註:“諸物有氣力多者,無不健自奮迅,故皆以名雲。”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三:“馬即能起,奮迅嘶鳴,飲食如常。” 唐 劉禹錫 《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詩:“猜鷹屢奮迅,驚麏時跼跳。” 宋 蘇軾 《次韻子由書李伯時所藏韓乾馬》:“龍膺豹股頭八尺,奮迅不受人間羈。” 趙朴初 《壽陽曲·錫蘭紀游》:“ 僧伽羅 奮迅獅兒多健武,卻別有一股媚嫵。”

(2).精神振奮,行動迅速。《後漢書·耿純傳》:“大王以龍虎之姿,遭風雲之時,奮迅拔起,期月之間兄弟稱王。” 唐 王維 《老將行》:“ 漢 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金 元好問 《入濟源寓舍》詩:“奮迅舊嫌扶老杖,龍鍾今屬負暄牆。” 陳毅 《雪夜行軍》詩:“衝破黑夜,奮迅行軍。”

(3).振起。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會 漢祖 龍騰 豐 沛 ,奮迅 宛 葉 。”《晉書·謝安傳》:“繕甲俟會,思更奮迅。”《明史·袁崇煥傳》:“顧勇猛圖敵,敵必讎;奮迅立功,眾必忌。”

八面

(1).八張臉。 漢 焦贛 《易林·艮之頤》:“八面九口長舌。”

(2).一物的八面。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晉鼓皆兩面。”

(3).八方。 唐 黃滔 《壺公山詩》:“八面峯巒秀,孤高可偶然。” 清 趙翼 《閒居讀書作》詩之一:“吾曹才力弱,漫詡當八面。”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一條

(1).謂相連相通。《莊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2).表數量。用於分列的項目或計量條狀的東西。 漢 王充 《論衡·自記》:“ 韓非 之書,一條無異,篇以十第,文以萬數。” 唐 孟郊 《送李尊師玄》詩:“頭冠兩片月,肩披一條雲。” 唐 李洞 《斃驢》詩:“三尺焦銅背殘月,一條藜杖卓寒煙。”《朱子語類》卷四:“此一條論得甚分明。”

(3).猶一股。《宣和遺事》前集:“一條忿氣,怒髮衝冠,將起一柄刀,把 閻婆惜 吳偉 兩個殺了。”

脊樑

〈方〉∶脊背

脊梁骨

條白

分條陳明。《漢書·朱博傳》:“正監以為 博 苟強,意未必能然,即共條白焉。” 唐 劉禹錫 《唐故贈左散騎常侍薛公神道碑》:“有司條白其勞,入拜殿內史。”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法幢

(1).寫有佛教經文的長筒形綢傘或刻有佛教經文、佛像等的石柱。 南朝 梁 王僧孺 《 * 文》:“法幢卷舒,拂高軒而徐薄;名香鬱馥,山重檐而輕轉。” 明 唐順之 《題金山寺付僧惠傑》詩之一:“隱隱帆檣外,分明見法幢。” 清 唐孫華 《東林寺》詩:“法幢始何年,本自 遠公 作。”

(2).比喻佛法。《剪燈餘話·聽經猿記》:“側聞尊宿建 * 幢,不憚遠來,求依浄社。”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雲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巴鼻

來由;根據。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 熙寧 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 蘇長公 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便姦邪。’”《水滸傳》第四五回:“這廝倒來我面前又説 海闍黎 許多事,説得個沒巴鼻。”《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那吏部官道是告敕、文簿盡空,毫無巴鼻,難辨真偽。” 周立波 《掃盲誌異》:“人家疑心不是沒有一點巴鼻的,螞蟻子不爬沒縫的磚牆。”

詩詞推薦

偈五十三首·其十一原文_偈五十三首·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