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武烈女

作者:李雲龍 朝代:明代

吊武烈女原文

金陵有女蘭閨彥,生來未識良人面。

春風正及桃夭期,豈謂雙鸞遽分判。

姑嫜已歿鮮兄弟,歸守空幃復誰為。

堂前掩泣別慈親,一死相從寧再計。

落花淚血紅斑斑,泉台化作望夫山。

郎乎郎乎應識妾,衣帶猶餘雙指環。

生不同襟死同穴,彤管編中有遺烈。

天邊何物表貞心,萬古千秋鳳台月。

鳳台山下鴛鴦飛,墳樹生成連理枝。

世間背父忘君者,何用鬚眉爾許為。

詩詞問答

問:吊武烈女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吊武烈女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雲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雲龍名句大全

注釋

1. 指環是夫家定婚者,女系衣帶以殉,合葬於鳳凰台

參考注釋

金陵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別稱。 戰國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滅 越 後在今 南京市 清涼山 ( 石城山 )設 金陵邑 。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麗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別范宣》:“ 金陵 昔時何壯哉!,席捲英豪天下來。”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潤州 (今 江蘇省 鎮江市 )。 唐 李紳 《宿瓜州》詩:“煙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動搖。” 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馮集梧 註:“…… 唐 人謂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叢書·北固甘羅》:“ 趙璘 《因話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屢讚 招隱寺 標緻。蓋時人稱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 ,故 盛樂城 西北。《魏書·太祖紀》:“ 永興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樂 金陵 。”

(4).指 四川 銅陵山 。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蔣清翊 注引《後漢書·公孫述傳》註:“ 蜀 有 銅陵山 。”

閨彥

(1).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羣英。”後以“閨彥”指才能傑出之士。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伏審榮承紫煥,進聯閨彥。”

(2).猶閨秀。 清 無名氏 《小青傳》:“ 江都 固佳麗地,或諸閨彥雲集,茗戰手語,眾偶紛然。”

生來

天生;生就

這孩子生來就結實

良人

(1) 古時夫妻互稱為良人,後多用於妻子稱丈夫

(2) 古代指非奴婢的平民百姓(區別於奴、婢)

(3) 清白人家的婦女

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調戲。——《水滸傳》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桃夭

《詩·周南》有《桃夭》篇,讚美男女婚姻以時,室家之好。後因以指婚嫁。 漢 阮瑀 《止欲賦》:“思桃夭之所宜,願無衣之同裳。”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將嫁於丁既納幣而乙悔丁訴之乙雲未立婚書判》:“請從玉潤之訴,無過桃夭之時。”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只為 禹門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問桃夭。” 清 李漁 《玉搔頭·訊玉》:“我只怕盼于歸,負卻桃夭。”

分判

(1).剖析;評斷。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三乘佛家滯義, 支道林 分判,使三乘炳然。”《陳書·宣帝紀》:“自今應尚書曹、府、寺、內省監、司文案,悉付局參議分判。”

(2).分離。 宋 陶穀 《清異錄·鷹觜香》:“ 番禺 牙儈 徐審 與舶主 何吉羅 洽密,不忍分判。”

姑嫜

丈夫的母親與父親。 漢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 唐 杜甫 《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鄭公 ﹞因為思念甥女,故此欲接他姑嫜夫壻,一同赴京中相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於玉》:“女曰:‘ 吳郎 貧,我甘其藜藿; 吳郎 去,我事其姑嫜;定不他適。’”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堂前

(1).正房前面。 漢 無名氏 《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2).正廳。 唐 朱慶餘 《近試上張籍水部》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翠蓮 ﹞泡了一盤茶,托至堂前,擺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請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 羿 又在房裡轉了幾個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頭看著對面壁上的彤弓、彤矢、盧弓、盧矢、弩機、長劍、短劍。”

(3).代指母親。《宋史·列女傳·陳堂前》:“ 陳堂前 , 漢州 雒縣 王氏 女,節操行義為鄉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猶私家尊其母也。”

泣別

流淚告別。 唐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泣別目眷眷,傷心步遲遲。”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以詩送別,隨偕生至 和橋 進香,畢,相與泣別。”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階級意識》:“全詩是新娘子的泣別辭。”

慈親

慈愛的父母。《呂氏春秋·慎大》:“ 湯 立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親。”後多指母親。 唐 聶夷中 《遊子行》:“慈親倚門望,不見萱草花。” 清 魏源 《接家書喜舍弟歸自江南》詩:“汝侍慈親側,吾侍嚴親行。”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再計

重新謀劃。形容決策不果斷。《戰國策·齊策六》:“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 齊 必決之於 聊城 ,公無再計。”《晉書·宣帝紀》:“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 公孫 於百日,擒 孟達 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

血紅

鮮紅

斑斑

斑點眾多的樣子

血跡斑斑

泉台

(1).台名。 春秋 魯莊公 築。在 泉宮 中。《春秋·文公十六年》:“毀 泉臺 。”《公羊傳·文公十六年》:“ 泉臺 者何? 郎臺 也。 郎臺 則曷為謂之 泉臺 ,未成為 郎臺 ,既成為 泉臺 。”

(2).墓穴。亦指陰間。 唐 駱賓王 《樂大夫輓辭》之五:“忽見泉臺路,猶疑水鏡懸。”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呀!這的是衙門從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寃哉,痛殺我嬌姿弱體閉泉臺。” 清 周亮工 《哭黃濟叔》詩:“海嶼書方寄,泉臺客不回。” 陳毅 《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 閻羅 。”

化作

(1).化育生成。《莊子·天道》:“萬物化作,萌區有狀,盛衰之殺,變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後,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變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廬陵 有木客鳥,大如鵲,千百為羣,不與眾鳥相厠。俗雲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遊記》第十五回:“卻才是 金頭揭諦 請了菩薩來,把那澗里龍化作我們的白馬。” 魯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

望夫山

古蹟名。各地多有,均屬民間傳說。其最著者有 遼寧省 興城市 西南的 望夫山 ,相傳為 秦 時 孟姜女 望夫之處,上有 孟姜女 廟。其他如 安徽省 當塗縣 西北、 江西省 德安縣 西北、 山西省 黎城縣 西北, 湖北省 陽新縣 西南等都有 望夫山 。參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三》、《濁漳水》,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三·太平州》,《嘉慶一統志·太平府》、《潞安府一》。後用以抒發女子思念丈夫的真摯之情。 明 張景 《飛丸記·誓盟牛女》:“淚逐江流和水汲, 白龍江 作望夫山。”

衣帶

(1).束衣的帶子。《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南史·何敬容傳》:“ 武帝 雖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須潔。嘗有侍臣衣帶卷摺,帝怒曰:‘卿衣帶如繩,欲何所縛?’” 宋 柳永 《鳳棲梧》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沉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戰國佩玉彩琉璃珠和帶鉤》:“依照當時審美觀點或個人愛好,把這些材料、顏色、形狀不同的珠子,搭配作成無一定形式的珠串,系在衣帶間,更加顯得美麗無比。”

(2).衣與帶。亦代稱衣著,裝束。《管子·弟子職》:“夙興夜寐,衣帶必飾。”

(3).見“ 衣帶水 ”。

指環

戒指

翡翠指環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同穴

(1).《詩·王風·大車》:“穀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後以“同穴”指夫妻合葬。亦用以形容夫婦相愛之堅。 晉 潘岳 《寡婦賦》:“要吾君兮同穴,之死矢兮靡佗。” 唐 陳子昂 《唐故袁州參軍李府君妻清河張氏墓志銘》:“永惟同穴之儀,仰遵歸祔之典。” 清 戴名世 《汪烈婦傳》:“亡夫尚在淺土未葬,異日得一抔之土,與同穴可也。”

(2).謂共同穴居。 晉 左思 《魏都賦》:“搉惟 庸 蜀 與鴝鵲同窠, 句吳 與鼃黽同穴。”《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於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飲之國,莫不袒跣稽顙,失氣虜伏。”

彤管

古代女史用以記事的桿身漆朱的筆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詩·邶風·靜女》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遺烈

(1).前人遺留的業跡。《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論》:“ 句踐 可不謂賢哉!蓋有 禹 之遺烈焉。” 晉 左思 《詠史》之七:“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 宋 蘇轍 《孔君亮郎中新葺闕里西園棄官而歸》詩:“他日東遊訪遺烈,因公導我謁先師。” 壯遊 《國民新靈魂》:“吾登 崑崙 之山巔,溯 黃河 之流域,求吾神聖祖宗 黃帝 之遺烈, 風后 力牧 之餘勛。”

(2).前人遺留的烈節、風操。 宋 蘇洵 《族譜後錄》下篇:“祖母嚴毅,居家肅然,多才略,猶有 竇太后 、 柴氏主 之遺烈。”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二:“ 漢 魏 人詩語,有極得《三百篇》遺意者……此 秦 齊 變風奇峭之遺烈也。”

(3).指前朝或歷史上的堅貞不屈的剛強之士。《宋書·孝義傳·龔穎》:“誠當今之忠壯,振古之遺烈。” 清 王式丹 《睢陽廟》詩之一:“曾披《唐史》傳遺烈,百戰孤城蹟不磨。”

天邊

無限的空間

你從哪裡來的,親愛的小東西?從天邊來到這裡

物表

物外,世俗之外。《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盼,屣萬乘其如脫。” 張銑 註:“表,外也。物表、霞外,言志高遠也。” 唐 孟郊 《游韋七洞庭別業》詩:“物表易淹留,人間重離析。” 明 屠隆 《曇花記·群仙會勘》:“道韻蕭疎,沖情寄於物表。”

貞心

堅貞不移的心地。《逸周書·諡法》:“貞心大度曰匡。” 孔晁 註:“心正而明察也。” 唐 李白 《湖邊採蓮婦》詩:“願學 秋胡 婦,貞心比古松。” 郁達夫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致淵畫松》詩之二:“一枝剪取長松乾,勁質貞心實啟予。”

萬古千秋

形容經歷的時間極久。 唐 周朴 《望中懷古》詩:“齊心樓上望浮雲,萬古千秋空姓名。” 元 張埜 《奪錦標·七夕》詞:“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徵引》:“萬古千秋業,天下為公器。”

鳳台

(1).古台名。 漢 劉向 《列仙傳·蕭史》:“ 蕭史 者, 秦穆公 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為作 鳳臺 ,夫婦止其上。” 南朝 宋 鮑照 《升天行》:“ 鳳臺 無還駕,簫管有遺聲。” 唐 黃滔 《催妝》詩:“吹簫不是神仙曲,爭引 秦 娥下 鳳臺 。” 元 楊維楨 《小遊仙》詩之十二:“ 嬴 家樓頭縹緲女,底用 蕭郎 築 鳳臺 。”

(2).泛指華美的樓台。 南朝 陳 張正見 《門有車馬客行》:“舞袖飄金谷,歌聲遶鳳臺。” 清 邵粹夫 《京華雜感》詩:“中宵獨坐看銀漢,王氣蔥蔥起鳳臺。”

鴛鴦

(1) 亞洲一種亮斑冠鴨(Aix galericulata),它與西半球的林鴨關係較近,常被人工飼養。比鴨小,雄的羽毛美麗,頭有紫黑色羽冠,翼的上部黃褐色;雌的全體蒼褐色;棲息於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

自名為鴛鴦。——《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恩愛夫妻

生成

(1) 產生形成

石油的生成要經歷漫長的歲月

(2) 生來就如此

他生成討人喜歡

(3) 撫養

父母生成大恩

連理枝

(1).兩樹枝條相連。比喻恩愛的夫婦。 隋 江總 《雜曲》之三:“合懽錦帶鴛鴦鳥,同心綺袖連理枝。”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我多因這蝸角虛名,賺得我連理枝分。”

(2).比喻關係親密的人。 清 方文 《送從子密之計偕》詩:“家園十載學同師,遠近人稱連理枝。”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鬚眉

(1) 古時男子以鬍鬚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曹雪芹《紅樓夢》

(2) 鬍鬚和眉毛

爾許

猶言如許、如此。《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浩周 之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 宋 楊萬里 《自音聲岩泛小舟下高溪》詩:“舟穩何妨小,波恬爾許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錄《夏完淳》:“故余意以為《吳志》較為真切,且倉卒自縊之人,不會有爾許閒暇咬文嚼字也。”

詩詞推薦

吊武烈女原文_吊武烈女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