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東阿懷曹子建原文
昔時曹子建,封邑在東阿。
曠代無祠廟,空山對女蘿。
角弓愁勢險,玉食恨才多。
《小雅》斯人志,因風發浩歌。
詩詞問答
問:經東阿懷曹子建的作者是誰?答:李雯
問:經東阿懷曹子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經東阿懷曹子建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雯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歌韻
2. 角弓十字,已盡子建一生。
參考注釋
昔時
往日
封邑
(1).古時帝王賜給諸侯、功臣以領地或食邑。《史記·晉世家》:“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2).指領地、食邑。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右逕 劉仲 城北,是 漢祖 兄 劉仲 之封邑也。”
東阿
(1).指 三國 魏 曹植 。 植 曾封為 東阿王 ,故稱。《文選·左思<魏都賦>》:“勇若 任城 ,才若 東阿 ,抗旍則威噞秋霜,摛翰則華縱春葩。” 劉逵 註:“ 彰 後為 任城王 , 植 為 東阿王 。” 清 趙執信 《海鷗小譜·夜合花》:“ 東阿 才費, 文園 渴劇,端為卿卿。”
(2).東隅。《宋書·後廢帝紀》:“晚至 新安寺 就 曇度道人 飲酒。醉,夕扶還於 仁壽殿 東阿氈幄中臥。”
(3).指阿膠。中藥阿膠以產於 東阿縣 (今屬 山東省 )者為貴,因以代稱。 宋 蘇軾 《小圃五詠·地黃》:“投以東阿清,和以北海醇。” 王文誥 註:“《本草》: 陶隱居 云:阿膠出 東阿 ,其用皮有老少,則膠有清濁。”
曠代
當時所沒有,無人;當代無人比得上
曠代文豪
曠代之聖主。——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祠廟
祠堂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古剎雲光杳,空山劍氣深。”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女蘿
亦作“ 女羅 ”。植物名,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詩·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於松柏。” 毛 傳:“女蘿,菟絲,松蘿也。”《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羅。” 王逸 註:“羅,一作蘿。”《漢書·禮樂志》:“豐草葽,女羅施。” 唐 元稹 《夢遊春》詩:“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蘿附。” 古直 《哀朝鮮》詩:“女蘿附松柏,妄謂可始終。”一說亦泛指菟絲子。參閱《廣雅·釋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部四·松蘿》。
角弓
用角裝飾的弓
騂騂角弓,翩翩反矣。——《詩·小雅·角弓》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將軍角弓不得控。——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風勁角弓鳴。——唐· 王維《觀獵》
玉食
珍貴的飲食
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小雅
《詩經》組成部分之一。七十四篇。大抵產生於 西周 後期和 東周 初期。這時王政衰微,政治黑暗,諸多矛盾日益尖銳。故其中詩篇較多的是指斥朝政缺失,反映社會動亂,表現 周室 與西北 戎 狄 部族以及東方諸侯各國之間的矛盾;也有少數是統治階級宴會的樂歌。雅分小、大,主要有三說:有的認為以政事分,如《〈詩〉大序》;有的認為以道德分,如 司馬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論》;有的認為以樂曲分,如 朱熹 《詩·小雅集傳》。前人爭論不決,莫衷一是。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風發
(1).風起。《詩·檜風·匪風》:“匪風發兮,匪車揭兮。”《魏書·中山王英傳》:“即如 黃石公 所謂戰如風發,攻如 河 決。”
(2).比喻迅疾。 漢 揚雄 《河東賦》:“風發飆拂,神騰鬼趡。”《資治通鑑·晉成帝鹹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 胡三省 註:“風發,言其速也。”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青年之所思惟,大都歸罪惡於古之文物,甚或斥言文為蠻野,鄙思想為簡陋,風發浡起,皇皇焉欲進 歐 西之物而代之,而於適所言十九世紀末之思潮,乃漠然不一措意。”
(3).奮發。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中》:“移神器於將興,推亡 漢 於已墜,實神機之至會,風發之良時。”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柳子厚 ﹞儁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
(4).發瘋。《西遊記》第二七回:“好 行者 !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劉秀才 ﹞看著行動舉止,聲音笑貌,宛然與 鄭氏 一般無二。眾人多道是:‘這養娘風發了。’”
浩歌
放聲高歌,大聲歌唱。《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九:“ 陶潛 詩喜説 荊軻 ,想見《停雲》發浩歌。” 魯迅 《野草·墓碣文》:“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