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夕懷道夫敦素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大風夕懷道夫敦素原文

病覺春寒花信重,起來散策夕陽中。

方收一霎掛龍雨,忽作千林攧鷂風。

淮水粘天雪翻浪,吳山吐月鏡緣空。

二豪詩眼應驚嘆,覓句遙知與我同。

詩詞問答

問:大風夕懷道夫敦素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大風夕懷道夫敦素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大風夕懷道夫敦素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2. 《宋詩鈔》作秋

參考注釋

寒花

亦作“ 寒華 ”。寒冷時節開放的花。多指菊花。 晉 張協 《雜詩》:“寒花發黃采,秋草含緑滋。” 晉 陶潛 《九日閒居》詩:“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唐 李頎 《送李回》詩:“千巖曙雪旌門上,十月寒花輦路中。” 明 湯潛 《衲子道明雲瀆川陶古石家菊甚好兒子中偕看有詩二首子亦興發詩以招之》:“蘿門何處通幽曲,背指寒花屋後栽。”

信重

信任看重。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五》:“﹝ 倪寬 ﹞遷左內史,民甚信重之。”《南史·王準之傳》:“ 至德 初,徵為左驍騎將軍,加散騎常侍,深見信重。” 吳組緗 《山洪》二九:“目今 戚先生 他們就信重我們這幾個人。”

起來

(1)

(2) 向上;向高處

把孩子抱起來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拿起來

(3) 離開床,有時用於命令或號令

起來,起來,我的朋友,放下你的書本

散策

拄杖散步。 唐 杜甫 《鄭典設自施州歸》詩:“北風吹瘴癘,羸老思散策。” 宋 楊萬里 《乙酉社日偶題》詩:“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緣溪路未乾。” 元 王惲 《西江月·大河凝冰蔽川而下與一二僚友登白樓俯觀》詞:“散策暫辭鳧吏,倚樓來聽漁歌。”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方收

謂從各方面去收束、控制。《逸周書·大匡解》:“詰退驕頑,方收不服。” 孔晁 註:“方收,方方收其不服化者也。”

一霎

謂時間極短。頃刻之間;一下子。 唐 孟郊 《春後雨》詩:“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羣物。” 宋 姜夔 《慶宮春》詞:“如今安在,唯有闌乾,伴人一霎。”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受寵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間天上。”《官場現形記》第四回:“一霎回到公館,他老人家的氣色便不像前頭的呆滯了。”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一霎間,她眼前站著的滿臉皺紋的老太婆,忽然變成一個美麗憔悴的少婦。”

掛龍

刮龍捲風。因遠看積雨雲呈漏斗狀舒捲下垂,古人誤認為龍下掛吸水,故稱。 宋 惠洪 《大風夕懷道夫敦素》詩:“方收一霎掛龍雨,忽作千林攧鷂風。” 瞿秋白 《亂彈·水陸道場》:“一股腥氣撲到鼻子裡來,據說是龍的腥氣。極大的暴風雨和霹靂已經在天空里盤旋著,這是要‘掛龍’了。”

攧鷂風

能使飛鷂攧跌的大風。 宋 惠洪 《大風夕懷道夫敦素》詩:“方收一霎掛龍雨,忽作千林攧鷂風。”

吳山

(1).山名。在今 陝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言欲立馬於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顏亮 )閲 柳 ( 柳永 )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

(3). 吳 地的山。 三國 吳 故地的山。《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註:“ 孫 氏初基 武昌 ,後都 建鄴 。” 清 陳維崧 《卜運算元·阻閘瓜步》詞:“風急 楚 天秋,日落 吳 山暮。”

(4). 吳 地的山。 春秋 吳 故地的山。 唐 賈島 《送朱可久歸越中》詩:“ 吳 山侵 越 眾,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觀觀潮》詩:“ 吳 山石頭坐秋風,帶著高冠拂雲霧。”

(5). 吳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 吳 山 楚 澤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見“ 吳坂 ”。

月鏡

石鏡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亦借指月亮。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時異方貢玉人、石鏡,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 唐 李嶠 《八月奉教作》詩:“月鏡如開匣,雲纓似綴冠。” 唐 皇甫湜 《出世篇》詩:“西摩月鏡,東弄日珠。”

二豪

兩位豪傑之士。指 宋 王禹偁 和 蘇軾 。 宋 王十朋 《望黃州》詩:“忽見 江 上山,人言是 黃州 。懷人望 雪堂 ,讀記思竹樓。二豪不復見,大 江 自東流。”

詩眼

(1).詩人的賞鑒能力、觀察力。 宋 蘇軾 《次韻吳傳正<枯木歌>》:“君雖不作丹青手,詩眼亦自工識拔。” 金 元好問 《繼愚軒和黨承旨雪詩》之四:“ 愚軒 具詩眼,論文貴天然。” 明 袁宏道 《與伯修書》:“近來詩學大進,詩集大饒,詩腸大寬,詩眼大闊。”

(2).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亦指一篇詩的眼目,即體現全詩主旨的精采詩句。《朱子語類》卷二三:“只用他這一説,便瞎卻一部詩眼矣。” 清 施補華 《峴傭說詩》:“五律須講鍊字法, 荊公 所謂詩眼也。” 秦牧 《藝海拾貝·茅台、花雕瓶子》:“那個‘詩眼’一點上去,就像畫龍點睛似的,通篇詩都突然光采煥發了。”

驚嘆

驚奇讚嘆

覓句

亦作“覔句”。指詩人構思、尋覓詩句。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詩:“覓句新知律,攤書解滿牀。”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劉昭禹》:“﹝ 劉昭禹 ﹞嘗與人論詩曰:‘五言如四十箇賢人,著一字如屠沽不得;覔句者,若掘得玉合子,底必有蓋。但精心求之,必獲其寶。’” 宋 楊萬里 《和祝汝玉作舉子語之句》:“詞場君擅傾城色,詩社儂凋覓句鬚。”

遙知

謂在遠處知曉情況。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金 元好問 《汴禪師自斷普照石為斫以詩見餉為和》之一:“遙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詩詞推薦

大風夕懷道夫敦素原文_大風夕懷道夫敦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