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風度如九齡,祿位兼韋平。

承家有厚德,際主為名卿。

不茹還不吐,既哲亦既明。

述旨信無二,萬言頃刻成。

繕皇祖實錄,記注能盡誠。

以此蒙恩眷,顧命配享行。

及予之蒞政,倚任原非輕。

時時有贊襄,休哉國之楨。

懸車回故里,乞言定後榮。

斯乃不信吾,此念詎宜萌。

臧武仲以防,要君聖所評。

薄懲理固當,以示臣道貞。

後原與配食,遺訓敢或更。

求享彼過昭,仍享吾意精。

斯人而有知,猶應感九京。

詩詞問答

問:《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八

2. 與鄂爾泰同任閣臣最久者為張廷玉廷玉桐城人前大學士張英之子由康熙庚辰翰林直南書房薦陟內閣學士擢侍郎皇考御極晉尚書授大學士為軍機大臣余即位每優遇之以其為兩朝舊臣小心慎密有足嘉者乾隆十四年致仕余賦詩以寵其行乃陛辭時乞餘一言為配享太廟左券則非臣子所宜請及廷玉卒於家余仍遵皇考遺詔行而彼時不得不示以懲戒固亦瑕瑜不能相掩也

參考注釋

風度

美好的舉止、姿態或氣度

有風度的人

風度大方

九齡

(1).九歲。 漢 揚雄 《法言·問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烏 乎?九齡而與我玄文。” 晉 陶潛 《責子》詩:“ 通 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

(2).指九十歲。語本《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謂 武王 曰:‘女何夢矣?’ 武王 對曰:‘夢帝與我九齡。’ 文王 曰:‘女以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 文王 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我與爾三焉。’ 文王 九十七乃終, 武王 九十三而終。” 鄭玄 註:“九齡,九十年之祥也。”後引申為長壽。 唐 殷寅 《玄元皇帝應見賀聖祚無疆》詩:“言因六夢接,慶葉九齡傳。” 宋 范成大 《別擬太上皇帝輓歌詞》:“如何千萬壽,不待九齡終。”《掃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夢帝錫九齡,不賜 管 蔡 ,是也。”

祿位

俸祿和爵位,借指官職

韋平

西漢 韋賢 、 韋玄成 與 平當 、 平晏 父子的並稱。 韋 平 父子相繼為相,世所推重。《漢書·平當傳》:“ 漢 興,唯 韋 平 父子至宰相。” 顏師古 註:“ 韋 謂 韋賢 也。” 唐 張說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若天假三壽,朝登六事,則 鄭 之 桓 武 可尋, 漢 之 韋 平 一揆。” 唐 李商隱 《為李貽孫上李相公啟》:“語 姬 朝之舊族, 莊 武 慚顏;敘 漢 代之名門, 韋 平 掩耀。” 宋 張元乾 《瑞鶴仙·壽》詞:“向鳳凰池上,鴛鴦影里,他年何啻紫橐。看流芳,繼踵 韋 平 ,盛傳 鞏 洛 。”

承家

承繼家業。《易·師》:“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南朝 陳 徐陵 《與王僧辯書》:“未有膺龍圖以建國,御鳳邸以承家。” 清 楊昭 《<閒止書堂集鈔>跋》:“惟我主人,清白承家,慷愾賦性,四海交遊,共識心胸。”

厚德

(1).猶大德。《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淮南子·氾論訓》:“故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五·成相國二世厚德》:“人稱其兩世厚德雲。”

(2).深厚的恩德。《漢書·淮南厲王傳》:“夫大王以千里為宅居,以萬民為臣妾,此 高皇帝 之厚德也。” 三國 魏 曹植 《鸚鵡賦》:“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輝。” 宋 蘇軾 《答漕使啟》:“敢緣厚德,尚許兼容。”

(3).謂施以厚澤。《國語·晉語二》:“故輕致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勸而叛者慕,懷之以典言,薄其要結,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4).謂深深地感激。《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當今為將軍計,莫若舉 冀州 以讓 袁 氏。 袁氏 得 冀州 ,則 瓚 不能與之爭,必厚德將軍。”

旨信

指書信。 晉 王羲之 《上虞縣事帖》:“今勑諸處事及縣者省馳書於臺中,論必釋然,故遣旨信示意。” 晉 王羲之 《章草帖》:“ 皇象 章草,旨信送之,勿勿,當付良信。”

無二

(1).謂沒有異心。《左傳·僖公十五年》:“必報德,有死無二。”

(2).獨一無二。《史記·淮陰侯列傳》:“﹝足下﹞誅 成安君 ,徇 趙 ,脇燕,定 齊 ,南摧 楚 人之兵二十萬,東殺 龍且 ,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漢書·谷永傳》:“將軍履上將之位,食膏腴之都,任 周召 之職,擁天下之樞,可謂富貴之極,人臣無二。” 漢 王充 《論衡·恢國》:“前世龍見不雙,芝生無二,甘露一降。”

(3).沒有兩樣,相同。《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兩個秀才情知是他父親被害了……次日到街上往來察聽,三三兩兩幾處説來,一般無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諦視布灰之處,手跡足跡,宛然與生時無二。”

頃刻

片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相當於“一會兒”

菀枯頃刻。——〔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頃刻兩斃。——《聊齋志異·狼三則》

一陣風過,江面上頃刻間掀起了巨浪

皇祖

(1).君主的祖父或遠祖。《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 孔 傳:“皇,君也,君祖 禹 有訓戒。”《儀禮·聘禮》:“孝孫某,孝子某,薦嘉禮於皇祖某甫。”《左傳·哀公二年》:“曾孫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列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漢 張衡 《南都賦》:“皇祖止焉, 光武 起焉。” 明 孫傳能 《剡溪漫談·曾孫》:“今朝廷祭告宗廟,高祖而上,概稱皇祖;自稱皆孝玄孫,乃不稱曾。”

(2).對已故祖父的敬稱。《隸續·晉右軍將軍鄭烈碑》:“遝至曾祖先生,皇祖徵君。”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伊皇祖之弱辰,逢時艱之孔棘。” 唐 韓愈 《祭十二兄文》:“惟我皇祖,有孫八人。惟兄與我,後死孤存。”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清 梁章鉅 《稱謂錄·亡祖》:“ 李習之 述其大父事狀題曰《皇祖實録》。當時不以為怪;若施之近代,則犯大不韙矣。故古時稱有不可通於今者,此類是也。”

實錄

(1) 符合實際的記載

這本日記是他晚年生活的實錄

(2) 正式錄音、錄像

記注

(1).記錄史實。 周 代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漢 代以後,起居注官侍天子左右記錄言行。 漢 王粲 《為劉荊州與袁尚書》:“且當先除 曹操 ,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後,乃議兄弟之怨,使記注之士,定曲直之評,不亦上策邪?” 唐 柳虬 《上周太祖書》:“而 漢 魏 已還,密為記注,徒聞後世,無益當時,非所謂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者也。”《金史·孟浩傳》:“ 浩 對曰:‘良史直筆,君舉必書。帝王不自觀史,記注之臣乃得盡其直筆。’”

(2).起居注;編年實錄。 隋 牛弘 《請開獻書表》:“故知衣冠軌物圖畫記注,播遷之餘,皆歸 江左 。”《資治通鑑·唐文宗開成四年》:“上就起居舍人 魏謩 取記注觀之。” 胡三省 註:“記注,即起居注。”

(3).記述、注釋。 清 尤侗 《余賓碩<金陵覽古>序》:“駕言出遊,匝月而窮其勝,得詩六十首,首各記注。”

(4).掛懷,關注。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乃工科給事中 王培佑 ,日前因事召見,奏言拳民忠勇可用,頗蒙記注。”

猶記錄。《後漢書·律曆志論》:“歷載彌久,暨於 黃帝 ,班示文章, 重 黎 記註。”《舊唐書·柳登傳》:“然 芳 勤於記註,含毫罔倦。” 清 趙翼 《余既答稚存黃金之嘲乃又有詩來索戰再作長句報之》:“我將請司甲乙帳,朱出墨入煩記註。”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蒙恩

受恩惠。《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平定天下,海內蒙恩。”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右臣蒙恩除尚書兵部侍郎。”《水滸傳》第二十回:“小弟便是 晁保正 莊上曾拜識尊顏,蒙恩救了性命的赤髮鬼 劉唐 便是。”

顧命

顧慮性命

奮不顧命

配享

亦作“ 配饗 ”。1.享,通“ 饗 ”。合祭;祔祀。古帝王祭天,以先祖配祭。《晉書·樂志上》:“我皇受命,奄有萬方,郊祀配享,禮樂孔章。”

(2).享,通“ 饗 ”。合祭;祔祀。指功臣祔祀於帝王宗廟。《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詔祀故尚書令 荀攸 於 太祖 廟庭” 南朝 宋 裴松之 註:“臣 松之 以為故 魏氏 配饗不及 荀彧 ,蓋以其末年異議,又位非 魏 臣故也。” 宋 高承 《事物紀原·禮祭郊祀·配饗》:“功臣配饗之禮,由 商 人始也。” 清 陳倫 《張循王墓》詩:“兩宮魄冷冰天月,配饗反旌讒諂骨。” 章炳麟 《訄書·哀清史》:“及其弄臣酷吏,配享在下,相引以為華。”

(3).享,通“ 饗 ”。合祭;祔祀。指 孔子 弟子或歷代名儒祔祀於 孔 廟。《新唐書·常袞傳》:“其後 閩 人春秋配享 袞 於學官雲。”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宣聖配享》:“ 元 初,釋奠先聖,以 顏 孟 配享,蓋用 宋 金 舊制,至 延祐 三年,始增 曾子 、 子思 配享。” 魯迅 《偽自由書·文章與題目》:“鷹犬塞途,乾兒當道, 魏忠賢 不是活著就配享了 孔 廟么?”

(4).享,通“ 饗 ”。謂有資格承當某事。《書·呂刑》:“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孔穎達 疏:“享,訓當也。是此人能配當天命在於天之下。”一說,謂配天享祿。 孫星衍 疏:“配謂配天,享謂享其祿,言惟能肩任天德,自作善命,則配天命而享天祿於下矣。”

(5).享,通“ 饗 ”。媲美。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近日雅慕此道,刻欲追蹤 元 人,配饗 若士 者儘多,而究竟作者寥寥,未聞絶唱。”《西湖佳話·六橋才跡》:“我今到 杭州 ,若得在 西湖 上也做些好事,與 李 白 二公配饗,好不快心!”

蒞政

掌管政事。《韓非子·喻老》:“ 楚莊王 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 三國 魏 曹植 《帝舜贊》:“ 顓頊 之族,重瞳神聖;克協頑瞽,應 唐 蒞政。”

涖政:臨朝治理政事。《詩·大雅·公劉序》:“ 成王 將涖政,戒以民事,美 公劉 之厚於民,而獻是詩也。” 三國 魏 曹髦 《以司馬師為相國進號大都督詔》:“ 齊王 涖政,不迪率典。”

倚任

倚重信任。 明 宋濂 《擬誥命起結文·中書參知政事》:“往盡乃職,以副朕倚任之意可。”《明史·唐雲傳》:“ 雲 從 成祖 久,出入左右,甚見倚任。”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壯節公》:“入京營為武弁, 傅文忠公 甚倚任之。” 周培藝 《貴州民黨痛史》:“兩人勇於負責,事至立辦,上官推心倚任,同列拱手受成,績効大彰。”

時時

常常。《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雖家居,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 唐 李鹹用 《題劉處士居》詩:“溪鳥時時窺戶牖,山雲往往宿庭除。”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贊襄

輔助,協助。語本《書·皋陶謨》:“ 皋陶 曰:‘予未有知,思曰贊贊襄哉。’” 唐 柳宗元 《禮部賀皇太子冊禮畢德音表》:“嚴贊襄之禮,賜與有加。”《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相從之事,出於本人情願,非小弟所可贊襄。” 孫中山 《建國方略·<行易知難>自序》:“卒賴全國人心之傾向,仁人志士之贊襄,乃得推覆專制,創建共和。”

懸車

(1).形容險阻。 唐 杜甫 《提封》詩:“借問懸車守,何如儉德臨。” 仇兆鰲 註:“即所謂在德不在險。”參見“ 懸車束馬 ”。

(2).古代記時的名稱。指黃昏前一段時間。《淮南子·天文訓》作“縣車”。 三國 魏 繆襲 《輓歌詩》:“白日入 虞淵 ,懸車息駟馬。” 明 何景明 《古冢賦》:“哀懸車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云。 漢 班固 《 * 通·致仕》:“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老去避賢者……懸車,示不用也。”《舊唐書·李百藥傳》:“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蕭先生六十》詩:“華簪曾佐大長秋,六十懸車未白頭。”

(4).借指七十歲。《周書·韋孝寬傳》:“ 孝寬 每以年迫懸車,屢請致仕。”

(5).指隱居不仕。《後漢書·陳寔傳》:“時三公每缺,議者歸之,累見徵命,遂不起,閉門懸車,棲遲養老。” 清 施閏章 《送孫豹人舍人歸揚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貴,不隕穫於貧賤,雖有蒲輪之徵,不改懸車之素,可謂皭然無忝處士者也。”

故里

舊時的門巷故居。指故鄉,老家

早思歸故里,華發等閒生。——唐· 李中《送人南遊》

言定

說定;說好

不信

(1).不相信。《書·湯誓》:“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孔穎達 疏:“汝無得不信我語。” 宋 曾鞏 《南湖行》之一:“生長江湖樂卑濕,不信中州天氣和。”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悽惶事。”

(2).不誠實;不信實。《詩·小雅·蒼伯》:“慎爾言也,謂爾不信。”《史記·穰侯列傳》:“夫 三晉 之相與也, 秦 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為不信,不為無行。”

(3).猶言難道。《水滸傳》第六回:“胡説!這等一個大去處,不信沒齋糧?”

臣道

為臣的道理和本分。《易·坤》:“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穀梁傳·桓公十一年》:“死君難,臣道也。”《孟子·離婁上》:“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 堯 舜 而已矣。”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流業》:“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 清 曾國藩 《復黃恕皆侍郎書》:“竊觀古來臣道,凡臣工皆可匡扶主德,直言極諫,惟將帥不可直言極諫,以其近於鬻拳也。”

配食

祔祭;配享。《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 武帝 崩,大將軍 霍光 緣上雅意,以 李夫人 配食,追上尊號曰 孝武皇后 。”《南史·臧燾傳》:“ 晉孝武帝 追崇庶祖母 宣太后 ,議者或謂宜配食 中宗 。” 清 李重華 《道古》詩:“我嗟衛道人,曾未預配食。”

遺訓

前人留下或死者生前所說的有教育意義的話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有知

有知覺;有知識。《禮記·三年問》:“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人之質所以異木質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韓愈 《復志賦》:“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

應感

(1).謂交相感應。《禮記·樂記》:“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 晉 陸機 《文賦》:“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 明 高攀龍 《文學景耀唐公墓志銘》:“惟忠孝之氣直上清虛,如矢中的,於是始知古忠臣孝子與造化呼吸應感者,殆以是也。”

(2).特指天人感應。 北魏 張淵 《觀象賦》序:“尋其應感之符,測乎冥通之數,天人之際,可見明矣。”

九京

(1).即 九原 。 春秋 時 晉 大夫的墓地。《國語·晉語八》:“ 趙文子 與 叔向 游於 九京 。” 韋昭 註:“京當為原。”《禮記·檀弓下》:“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 九京 也。” 鄭玄 註:“ 晉 卿大夫之墓地在 九原 。京蓋字之誤。”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卷二:“ 方氏 曰:‘ 九京 即 九原 。指其冢之高曰京,指其地之廣曰原。’則九京、九原本通用。”

(2).泛指墓地。 宋 黃庭堅 《送范德孺知慶州》詩:“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

(3).猶九泉。指地下。 宋 葉適 《翁誠之墓志銘》:“不忮不求,歸全其生乎,不從古人於九京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 周實 《哭洗酲》詩:“詎知霹靂一聲驚,君遽棄我歸九京。”

詩詞推薦

  • 夢太夫人如平生

    姚勉宋代〕山鹿隨麋欒,林烏反哺慈。傷心惟夢裡,有母似兒時。愛子平生念,思親隔世悲。松楸霜露冷,北望淚交頤。
  • 頌古十六首

    釋心月宋代〕頭上漫漫,腳下漫漫。拄定即易,瞥轉還難。
    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賞析_古詩文
  • 杖前飛·其三·馬球五首

    敦煌曲子唐代〕脫緋紫,著錦衣。銀鐙金鞍耀日暉。場裡塵飛馬飛去,空中球勢杖前飛。
  • 有答

    石寶明代〕夷吾繇檻車,郅惲脫狴犴。時來齊業興,策售亦匡漢。丈夫生世間,立志貴侃侃。多少英與賢,未遇恆患難。況復
  • 佛窟寺

    楊備宋代〕曩事何人為證明,白雲深鎖翠微坑。已聞過去辟支佛,未見如來彌勒生。
  • 雙瑞蓮

    趙以夫宋代〕千機雲錦里。看並蒂新房,駢頭芳蕊。清標艷態,兩兩翠裳霞袂。似是商量心事。倚綠葉、無言相對。天蘸水。彩
  • 望湖亭

    王弘誨明代〕幽亭半面俯崔嵬,檻外波光一鏡開。何處舊遊偏得似,白雲孤倚妙高台。
  • 晚霽

    錢時宋代〕斑駁天穿漏,驚奔浪疊空。山留宿雨碧,雲受夕陽紅。蠶麥關時務,鶯花怯老翁。乾坤方寸地,今古一絲風。
    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曾德明司理留題西山兼簡蘇宰二首

    李彌遜宋代〕層軒無礙石,支徑曲穿林。竹密催山暮,松搖亂客吟。琴書虛室冷,鐘鼓淨坊深。誰謂溪坡遠,能來杜與岑。
    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

    方岳宋代〕山抹修眉橫綠淨。浦漵生寒,立盡梧桐影。香灺未消簾幕靜。醉紅如洗風吹醒。一夜秋聲連玉井。夢落孤篷,已盡
  • 巫山一段雲 自詠

    尹志平元代〕濕熱燕南地,清涼山後天。陰陽難曉倒顛顛。宿業自牽纏。二載登程酷暑。終日無言無語。閒 * 行未能圓。使我
    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堅上人歸杭州天竺寺

    清江唐代〕十年勞負笈,經論化中朝。流水知鄉近,和風惜別遙。雲山零夜雨,花岸上春潮。歸臥南天竺,禪心更寂寥。
    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賞析_古詩文
  • 題隆福寺行宮六景·其六·翼然亭

    乾隆清代〕一絲詰徑壁間緣,遂造孤亭俯眾巔。愛爾軒軒霞舉意,我心時亦與之然。
  • 感花

    吳芾宋代〕嗟我明年是七旬,此生能見幾番春。憑誰為補青天漏,放出春光處處新。
    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月十二日集范湖草堂補作重九有賦

    汪仲鈖清代〕烏蟾過眼何駸駸,鴟夷祠外虛登臨。萸囊菊枕已陳跡,一杯終要開煩襟。夙興天色喜澄爽,三徑忽送跫然音。酒人
  • 初夏幽居雜賦

    陸游宋代〕水際閒將鶴,林間獨擁琴。披叢采香草,映樹看珍禽。正使居無屋,猶勝突不黔。過春差覺健,處處得幽尋。
    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賞析_古詩文
  • 挽李季文二首

    吳芾宋代〕世趨捷徑蹈危機,公獨安恬度歲時。但見謙謙卑自牧,不為赫赫急人知。政成名已聞丹扆,官滿身將上赤墀。豈料
  • 偶成

    沈鍊明代〕矯矯封侯客,能為筆硯羈。清狂非幼志,浩嘯激幽思。下里聽群和,高山嘆獨知。久慚韓鄧笑,咄咄自驚疑。
  • 偈頌六十首

    釋曇華宋代〕金錫罷游留靠壁,草鞋乾曬待秋風。且那長夏深思省,看是平生有底功。真實行藏宜保惜,虛頭伎倆疾銷溶。老僧
    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

    周紫芝宋代〕楚山千疊浮空,楚雲只在巫山往。鸞飛鳳舞,當時空記,夢中奇語。曉日瞳曨,夕陽零亂,裊紅縈素。問如今依舊
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五·故大學士張廷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