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四時白紵舞四首·其一

作者:牛燾 朝代:清代

擬四時白紵舞四首·其一原文

雁行斜倚十三弦,朱弦玉柱羅象筵。

嬌喉逐鶯囀,茜袖迎風翩。

柳腰不如弓腰軟,踏盡陽春落花天。

詩詞問答

問:擬四時白紵舞四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牛燾
問:擬四時白紵舞四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牛燾的名句有哪些?答:牛燾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先韻

參考注釋

雁行

(1) 飛雁的行列

(2) 並行或走在前頭。引申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兩驂雁行。——《詩·鄭風·大叔于田》

我書比鍾繇,當抗行;比 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晉書·王羲之傳》

雁行有序。——丘遲《與陳伯之書》

斜倚

(1) 輕輕地從直立位置移到傾斜的位置

他真地斜倚過去把頭靠在她的肩上

(2) 向後靠或向後傾斜

十三弦

唐 宋 時教坊用的箏均為十三根弦,因代指箏。 宋 張先 《菩薩蠻·詠箏》詞:“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江波緑。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宋 張孝祥 《菩薩蠻·贈箏妓》詞:“琢成紅玉纖纖指,十三弦上調《新水》。”參閱 漢 史游 《急就篇》卷三“箏” 顏師古 注。

朱弦

即練朱弦,用練絲(即熟絲)製作的琴弦

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訓》。高誘注:“朱弦,練絲。”

玉柱

(1).石柱的美稱。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升降之際,見玉柱生芝。” 宋 王仲旉 《南都賦》:“金鋪絢日,玉柱凌煙。” 明 李夢陽 《秋懷》詩:“雕闌玉柱留天女,錦石秋花隱御舟。”

(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箏等弦樂器。《文選·江淹<別賦>》:“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霑軾。” 李善 註:“琴有柱,以玉為之。” 唐 楊巨源 《雪中聽箏》詩:“玉柱泠泠對寒雪,清商怨徵聲何切。” 南唐 馮延巳 《蝶戀花》詞:“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燕子雙飛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韻》:“朱弦調玉柱,鐵撥轉檀槽。”

(3).指額上隆起的筋肉。《隋書·高祖記上》:“額上有玉柱入頂,目光外射。”

(4).筷子的美稱。 南朝 梁 庾肩吾 《長安有狹斜行》:“三子俱來宴,玉柱擊清甌。”

(5).指修道者死後鼻腔分泌物。據說這是成道的徵象。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竅中兩行玉柱,頭直上萬道金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祖》:“更數日而往,則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緣傳》第二一回:“進去看他一看,只見他兩條玉柱拄在膝上,不知從幾時圓寂去了。”

(6).中指的別稱。

(7).山藥的別名。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道人 沉天休 嘗言:‘頃年採藥其中,見一藤引蔓甚遠,而葉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長數尺,蓋亦山藥也,大莖可享半月,戲目為玉柱。其後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藥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

(8).饅頭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飲食·饅頭》:“《匯苑詳註》:玉柱、灌漿,皆饅頭之別稱也。”

象筵

(1).象牙制的蓆子。多形容豪華的筵席。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堂設象筵,庭宿金懸。” 唐 陳子昂 《麈尾賦》:“承正人之嘉慶,對象筵與寶瑟。” 宋 晏殊 《望仙門》詞:“管絃聲細出簾櫳,象筵中。”

(2).喻冰雪之地。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觀見憶》詩:“人披鶴氅出,馬踏象筵行。”

嬌喉

柔美的歌喉。 元 許有孚 《圭塘雜詠·柳下聽鶯》:“陰陰煙翠足潛身,其奈嬌喉百囀新。”《花月痕》第六回:“﹝ 荷生 ﹞慢慢的讓酒吃菜,聽那 曼雲 等,或二黃,或小調,抑揚亢墜,百囀嬌喉。”

鶯囀

謂黃鶯婉轉而鳴。 唐 盧照鄰 《入秦州界》詩:“花開緑野霧,鶯囀紫巖風。” 唐 岑參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鷄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清 王韜 《淞隱漫錄·諸曉屏》:“女意故使生聞之,其聲嚦嚦,正如鶯囀花梢。”

迎風

(1) 面對著風吹的方向

迎風飛翔

(2) 隨著風吹去的方向

彩旗迎風招展

柳腰

指女子纖柔的腰肢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弓腰

向後彎腰及地如弓形

陽春

溫暖的春天

詩詞推薦

擬四時白紵舞四首·其一原文_擬四時白紵舞四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