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其一原文
雪霰紛漉漉,忽然見朝暾。
冰霜墜盈地,中有青苔痕。
幡幡鳴春鳥,解使朝變昏。
果哉烏鴉白,不謂黃河渾。
小雅歌緡蠻,陳王悲豆根。
此曲勿復竟,子蘭方在門。
詩詞問答
問:雜詩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雜詩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元韻 出處:熊峰集卷四
參考注釋
雪霰
雪和霰。亦偏指雪。《 閩 徐夤 《憶牡丹》詩》:“緑樹多和雪霰栽, 長安 一別十年來。” 宋 張孝祥 《轉調二郎神》詞:“陣陣迴風吹雪霰,更旅雁一聲沙際。” 明 陳璉 《歲寒軒賦》:“雪霰紛紛,山川寂寥兮。” 顧工 《在世界屋脊的土地上》詩:“可憐的草原,受著多變氣候的凌辱,冰雹和雪霰,常常擊打著它那薄薄的皮膚。”
漉漉
(1).象聲詞。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痰飲”註:“痰飲者,水飲走腸間不瀉,水精留膈間不輸,得陽煎熬成痰,得陰凝聚為飲,凡所在處有聲,故在上則喉中有漉漉之聲,在下則腸間有瀝瀝之聲。” 明 何景明 《七述》:“馬則驊騮赤驥,紫燕青驪,漉漉師師,駪駪騤騤。”
(2).濕貌;流貌。《素問·瘧論》:“《靈樞·逆順》論云:‘刺法曰,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漉漉之汗。’” 明 劉基 《走馬引》:“擲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3).瑩潤貌。 唐 李賀 《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煙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別江木。”
忽然
突然地,動作、行為的發生或情況的變化來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天氣忽然冷了起來
朝暾
初升的太陽。亦指早晨的陽光。《隋書·音樂志下》:“ 扶木 上朝暾, 嵫山 沉暮景。” 唐 孟郊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監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縝評事》詩:“明明三飛鸞,照物如朝暾。” 明 劉基 《為杭州鄭善止題<蓬萊山圖>》詩:“ 鐘山 燭龍在其北,兩眼燁煜如朝暾。”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每見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 郭沫若 《晨興》詩:“月光一樣的朝暾,照透了這蓊鬱著的森林。”
冰霜
(1)
(2) 比喻操守純潔清白
志固冰霜。——《臨川烈武王道規傳》
(3) 比喻神色嚴肅或態度冷淡
凜若冰霜
冷若冰霜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苔痕
苔蘚滋生之跡。 唐 劉禹錫 《陋室銘》:“苔痕上階緑,草色入簾青。” 宋 張耒 《無題》詩之一:“出門蹄道苔痕滿,隱几書塵鼠蹟多。” 清 龔自珍 《鵲樓仙》詞:“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達夫 《偶過西台有感》詩:“偶向西臺臺畔過,苔痕猶似淚淋痕。”
幡幡
(1).翻動貌。《詩·小雅·瓠葉》:“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游風踴焉,秋風揚焉……枝葉翬散,摩來幡幡焉。” 明 何景明 《南山篇》:“葛葉幡幡,豈無枝蔓。”
(2).往來貌;反覆貌。《詩·小雅·巷伯》:“捷捷幡幡,謀欲譖言。” 毛 傳:“幡幡,猶翩翩也。”《魏書·任城王傳》:“反覆往還,譬彼讒賊,膚受既通,譖潤罔極。緝緝幡幡,交亂四國。” 宋 曾鞏 《代書寄趙宏》詩:“一心耿耿浪誠直,百口幡幡競訶誚。” 宋 范成大 《題潭帥王樞使佚老堂》詩:“匹馬幡幡恃天日,危言岌岌愁鬼神。” 明 方孝孺 《雜詩》之四:“幡幡市井人,出納量錙銖。”
(3).輕率不莊重貌。《詩·小雅·賓之初筵》:“曰既醉之,威儀幡幡。” 毛 傳:“幡幡,失威儀也。” 朱熹 集傳:“幡幡,輕數也。” 唐 獨孤及 《送史處士歸滏陽別業序》:“三酌而威儀幡幡,深衷畢見。”
烏鴉
一種鳥,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翼有綠光,多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以穀物、果實、昆蟲為食物
不謂
(1).不告訴。《詩·小雅·隰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陳奐 傳疏:“‘遐不謂矣’《禮記》引《詩》作‘瑕不謂矣’。遐、瑕古通用。 鄭 注云:瑕之言胡也,謂猶告也。”
(2).不以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 ﹞嘗與其父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難,然不謂善。” 晉 乾寶 《晉紀總論》:“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謂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應之,悅而歸之。”
(3).不算作;不稱為。 清 戴震 《徐節婦傳》:“ 徐氏 之禍,可不謂烈哉!微節婦, 徐氏 不祀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生色》:“ 金氏 子其神乎!諄囑醮婦,抑何明也!一人不殺,而諸恨並雪,可不謂神乎!”
(4).不意,不料。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不謂矜餘力,還來謁大巫。” 清 王韜 《淞隱漫錄·悼紅仙史》:“乖隔以來,靡日不思,不謂今日又有相見之期。” 毛 * 《反對本本主義》:“不謂 * 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小雅
《詩經》組成部分之一。七十四篇。大抵產生於 西周 後期和 東周 初期。這時王政衰微,政治黑暗,諸多矛盾日益尖銳。故其中詩篇較多的是指斥朝政缺失,反映社會動亂,表現 周室 與西北 戎 狄 部族以及東方諸侯各國之間的矛盾;也有少數是統治階級宴會的樂歌。雅分小、大,主要有三說:有的認為以政事分,如《〈詩〉大序》;有的認為以道德分,如 司馬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論》;有的認為以樂曲分,如 朱熹 《詩·小雅集傳》。前人爭論不決,莫衷一是。
緡蠻
鳥鳴聲。《禮記·大學》:“《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 陸德明 釋文:“‘緡蠻’音緜,一音亡巾反。《毛詩》作緜,傳云:‘緜蠻,小鳥貌。’”按,“緜蠻黃鳥”,見《詩·小雅·綿蠻》。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字說·字異而義同》:“《詩》‘綿蠻黃鳥’,《大學》作‘緡蠻’。”
陳王
指 三國 魏 曹植 。 唐 夏侯審 《詠被中繡鞋》:“ 陳王 當日風流減,只向波間見襪羅。” 唐 韓偓 《密意》詩:“經過 洛水 幾多人,唯有 陳王 見羅襪。”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雜詩二首·其一原文_雜詩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