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山尋張三豐故居

作者:朱柏 朝代:明代

太和山尋張三豐故居原文

張玄玄,朝飲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煙。

好山浩劫知幾度,不與景物相推遷。

我來不見徒悽然,孤盧高出古松頂,第有老猿接臂相攀緣。

詩詞問答

問:太和山尋張三豐故居的作者是誰?答:朱柏
問:太和山尋張三豐故居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先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二

參考注釋

玄玄

(1).深遠貌;幽遠貌。 漢 蔡邕 《翟先生碑》:“挹之若江湖,仰之若華光,玄玄焉測之則無源,汪汪焉酌之則不竭。” 明 宋濂 《調息解》:“儲思於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明 許時泉 《武陵春》:“雲窟重重僅礙肩,丹崖石磴路玄玄。”

(2).《老子》“玄之又玄”之省。指道家所稱的道。《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談空空於釋部,覈玄玄於道流。” 李周翰 註:“覈,考也;玄玄,謂‘玄之又玄’也;道流,謂 老子 也。”《法苑珠林》卷六九:“或闡玄玄以化民,或明空空以救物。”

(3).形容道的深奧、微妙。 唐 呂岩 《七言》詩:“玄門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鉛。” 元 張可久 《滿庭芳·碧山丹房》曲:“玄玄妙門,怪怪山人。予生自有神仙分,何必尋真。”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紫煙

見“ 紫煙 ”。

亦作“ 紫煙 ”。1.紫色瑞雲。 晉 郭璞 《遊仙詩》之三:“ 赤松 臨上游,駕鴻乘紫煙。”《梁書·皇后傳·高祖丁貴嬪》:“貴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異,紫煙滿室,故以‘光’為名。” 宋 范仲淹 《上漢謠》:“冉冉去紅塵,飄飄凌紫煙。”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樾巢近體》:“書成招手呼青鳥,歌罷翻身上紫煙。”

(2).山谷中的紫色煙霧。 南朝 梁武帝 《游鍾山大愛敬寺》詩:“長途弘翠微,香樓間紫煙。”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詩之二:“日照 香爐 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宋 劉弇 《宿長山寺》詩:“破暝紫煙生,寫谷清樾好。”

浩劫

巨大災難

戰爭的浩劫

知幾

謂有預見,看出事物發生變化的隱微徵兆。《易·繫辭下》:“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後漢書·袁紹傳》:“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十二:“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清 方文 《贈錢馭少》詩之二:“ 伯子 知幾早,逃名 震澤 西。”

不與

不贊成

仁陷於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景物

可供觀賞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相推

(1).互相推移。《易·繫辭下》:“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清 侯方域 《姑射何高》詩:“春秋自運,日月相推,於古聖賢,而為土灰。”

(2).彼此推背而行。極言擁擠。《莊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3).互相推讓。《南齊書·王奐傳》:“ 晏 位遇已重,與 奐 不能相推。”

見徒

現被拘禁執役的囚犯。《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其令中都官、三輔、郡、國出繫囚,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見徒免為庶人。”

攀緣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錢有勢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長

(4) 牽挽

詩詞推薦

太和山尋張三豐故居原文_太和山尋張三豐故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