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除夕原文

旅旅弁星去,磑磑木德來。

今年慰省歲,臘雪勝於梅。

戶換宜春帖,座傳延喜杯。

璿璣斡衡軸,不息萬環回。

詩詞問答

問:除夕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除夕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除夕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四

參考注釋

旅旅

優遊從容貌。《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指醜,醜者,紐也,律受大呂。大呂者,旅旅而去也。”

磑磑

(1).高峻貌。《文選·宋玉<高唐賦>》:“盤岸巑岏,裖陳磑磑。” 李善 註:“磑磑,高貌。” 張銑 註:“巑岏、磑磑,皆山之峻大貌。”《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 李周翰 註:“磑磑,峻貌。”

(2).堆積貌。《漢書·禮樂志》:“磑磑即即,師象山則。”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磑磑,崇積也。” 唐 獨孤及 《琅玡溪述》:“怪石磑磑,涌湍潺潺,洞壑無底,雲興其間。” 清 王又旦 《自千尺嶂緣猢猻愁行》:“萬狀石磑磑,紛垂繘纚纚。”

(3).堅固貌。《文選·張衡<思玄賦>》:“行積冰之磑磑兮,清泉沍而不流。” 李善 注引《方言》:“磑磑,堅也。”

(4).潔白光亮貌。 清 方以智 《<東西均>記》:“跳北趼南,數履磑磑之刃,視死如鼻端,色不少變,心更折之。” 茅盾 《虹》十:“接著便來了白磑磑的雪,一次又一次的冰,灰色陰沉的天空。”

木德

(1). 秦 漢 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勝,附會王朝的命運,以木勝者為木德。《史記·封禪書》:“ 夏 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 三國 魏 曹植 《帝嚳贊》:“祖自 軒轅 , 玄囂 之裔。生言其名,木德帝世。”《周書·明帝紀》:“自火行至今,木德應其運矣。” 唐 竇常 《奉送職方崔員外攝中丞新羅冊使》詩:“辨方知木德,開國有金家。”

(2).謂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謂其能化育萬物。語出《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孔穎達 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蓋生民為德,四時各有盛時,春則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晉 傅玄 《柳賦》:“美允靈之鑠氣兮,嘉木德之在春。” 唐 高適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詩:“春野變木德,夏天臨火星。”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慰省

猶慰問。《三國志·蜀志·楊儀傳》:“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惟後軍師 費禕 往慰省之。”

臘雪

冬至後立春前下的雪。 唐 劉禹錫 《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詩:“ 泰山 呈臘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嘗愛 西湖 春色早,臘雪方銷,已見桃開小。”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水一·臘雪》:“冬至後第三戌為臘,臘前三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臘雪密封陰處,數十年亦不壞。”

宜春

(1).適宜於春天;適應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閣》詩:“灑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閣 上最宜春。” 後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達夫 《將之日本別海裳》詩之三:“知儂棹向 吳江 過,託買宜春半幅裳。”

(2).指 宜 *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蹷 石闕 ,歷 封巒 ,過 鳷鵲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註:“ 宜春 ,宮名,在 渭 南 杜縣 東。”《漢書·東方朔傳》:“北至 池陽 ,西至 黃山 ;南獵長 楊 ,東遊 宜春 。” 顏師古 註:“ 宜春 ,宮也,在 長安 城東南。” 唐 王維 《登樓歌》:“卻瞻兮 龍首 ,前眺兮 宜春 。”參見“ 宜 * ”。

(3).舊時立春及春節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於窗戶、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閨》詩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遼史·禮志六》:“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蟾蜍,書幟曰‘宜春’。”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早春壽魏塘柯素培先生》詞:“小樓人倚,梅花天氣,正院貼‘宜春’,釵搖燕子。”《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過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貼起‘宜春’。” 郁達夫 《立春日》詩:“閒來剪個‘宜春’字,貼上蘭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序》:“自高頭 宜春 梨園 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孫 一人而已。”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序》:“餘生也晚,不及見南部之煙花, 宜春 之子弟。”參見“ 宜春院 ”。

延喜

亦作“ 延嬉 ”。玉圭名。《尚書璇璣鈴》:“ 禹 開 龍門 ,導 積石 ,玄圭出,刻曰:‘延喜玉,王受德,天賜佩。’”後用為宣揚帝王瑞應的典故。《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昭華之珍既徙,延喜之玉攸歸。” 張銑 註:“ 舜 時, 西王母 獻昭華玉;天錫 禹 玄珪,刻曰:‘延喜之字’。”《宋書·符瑞志下》:“延嬉,王者孝道行則至。”

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馬王堆 漢 墓帛書《經法·國次》:“天地無私,四時不息。”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詩》:“用不息的鬥爭排除了種種干擾。”

(2).不用呼吸。《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大戴禮記·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

(3).不滅。《莊子·逍遙遊》:“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盜跖 吟口,名聲若日月,與 舜 、 禹 俱傳而不息。”

環回

見“ 環迴 ”。

亦作“ 環回 ”。1.曲折迴旋。 唐 韓愈 《送靈師》詩:“怒水忽中裂,千尋墮幽泉。環迴勢益急,仰見團團天。” 宋 林逋 《耿濟口舟行》詩:“環迴幾合似江乾,刺眼詩幽盡狀難。”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六:“荒涼廣漠的大原,擁抱著環回紆折的巒谷。”

(2).猶循環,周而復始。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苦樂環迴。”《梁書·武帝紀下》:“朕思利兆民,惟日不足,氣象環回,每弘優簡。” 唐 符子璋 《漏賦》:“故歲時環迴而有準,國家憲章以成事。”

(3).徘徊;盤桓。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誄》:“涉 姑繇 而環迴,望 樂池 而顧慕。” 唐 高適 《奉和李泰和鶻賦》:“觀其獲多不有,得用非媒,歷閶闔以肅穆,翊鉤陳以環回。”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五:“迎繁送謝別有意,誰肯留念少環迴。”

詩詞推薦

除夕原文_除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