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試筆原文
首祚韶年此日開,敷天吉事與偕來。
綵屏誌喜翔銀燕,綺室知春綻玉梅。
協氣中和欽五位,從星風雨驗三台。
貞元訊息如環轉,省歲勤民又始哉。
詩詞問答
問:新正試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新正試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新正試筆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一
參考注釋
首祚
一年的開頭。祚,年。 晉 王羲之 《月儀》:“日往月來,元正首祚。”
韶年
美好的歲月。 唐德宗 《中和節日宴百僚賜詩》:“韶年啟仲序,初吉諧良辰。”亦指青年時期。 唐 呂岩 《贈劉方處士》詩:“韶年淑質曾非固,花面玉顏還作土。”
敷天
普天下。敷,通“ 溥 ”。《詩·周頌·般》:“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 高亨 註:“敷,讀為普。”參見“ 敷時 ”。
吉事
吉祥之事。古指祭祀、冠禮、婚嫁等。《易·繫辭下》:“吉事有祥。”《禮記·曲禮上》:“喪事先遠日,吉事先近日。” 鄭玄 註:“吉事,祭祀、冠、取之屬也。” 漢 賈誼 《新書·容經》:“吉事上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噫!活人見鬼,其兆不祥;矧有吉事之家,動出魑魅魍魎為壽乎?”
誌喜
謂表示喜悅。 清 吳大澂 《師趛鼎》詩註:“丙申, 東坡 生日,得此誌喜。”
銀燕
即飛機(含喜愛的意思)
幾十架銀燕在藍天掠過
綺室
華麗的居室。《後漢書·宦者傳序》:“嬙媛、侍兒、歌童、舞女之玩,充備綺室。” 李賢 註:“綺室,室之綺麗者。”《後漢書·仲長統傳》:“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謳伎樂,列乎深堂。”
玉梅
(1).白梅花。 宋 蘇軾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詩:“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宋 范成大 《櫻桃花》詩:“借暖衝寒不用媒,勻朱勻粉最先來。玉梅一見憐痴小,教向傍邊自在開。”
(2). 宋 時元宵節用絹或紙做的假花,為婦女首飾之一。《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艷妝初試,把珠簾半揭,嬌羞向人,手捻玉梅低説。相逢長是,上元時節。”
(3).菊名。 宋 劉蒙 《菊譜·新羅》:“新羅,一名玉梅,一名倭菊。或雲出海外國中,開以九月末,千葉純白,長短相次,而花葉尖薄,鮮明瑩徹,若瓊瑤然。”
協氣
和氣。《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協氣橫流,武節猋逝。” 李善 註:“協氣,和氣也。” 宋 陸游 《天申節賀表》:“協氣熏為太平,華夷銜莫報之德。”《宋史·樂志八》:“靈光下燭,協氣斯陳。” 明 張居正 《軒皇問道治世長生頌》:“湻化浹蟲蛾,協氣蒸輿蓋。”
中和
(1) 使中和
用酸中和鹼
(2) 相對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質
酸鹼中和
五位
(1).謂天數五和地數五。前者為奇數,一、三、五、七、九;後者為偶數,二、四、六、八、十。《易·繫辭上》:“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韓康伯 註:“天地之數各五,五數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註:“天數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數相加,其和數為二十五。地數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數相加,其和數為三十。”
(2).指歲、月、日、星、辰。《國語·周語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韋昭 註:“五位,歲、月、日、星、辰也。”
(3).謂五行。《尚書大傳》卷二:“維五位復建,辟厥沴。” 鄭玄 註:“君失五事,則五行相沴,違其位。復立之者,當明其吉凶變異。”《漢書·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雲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鹹具,以五行為五位,三五和合,謂之八會。”參見“ 五行 ”。
(4).猶言五方。《素問·天元紀大論》:“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醫宗金鑒·運氣要訣·主運歌》:“五運五行御五位,五氣相生順令行。”註:“五位者,東、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漢書·揚雄傳上》:“靈祇既鄉,五位時敘。”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選·班固<東都賦>》:“上帝宴饗,五位時序。” 李善 註:“《漢書》曰:‘天神之貴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圖》曰:‘ 蒼帝 神名 靈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黃帝 神名 含樞紐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紀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雲賦》:“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極,而垂衣五位。”參見“ 九五 ”。
(7).土層較深的優質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種等級。《後漢書·朱穆傳》:“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此互相明也。”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五位,謂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時 童貫 等五人為皇帝分工修建的宮室。《宣和遺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宮室媚上,一日,召內侍 童貫 、 楊戩 、 曹詳 、 何訢 、 藍從熙 ,諷以禁中逼窄之狀。五人聽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號‘五位’。五位既成,樓閣相望。”
(10).算術上的第五個數位。即個十百千萬之萬位。
從星
謂月球視運動進入箕、畢二星的天區。《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周秉鈞 《尚書易解》卷三:“ 郭嵩燾 《史記札記》卷四曰:‘月入箕則風,入畢則雨,風雨者,天之所以發生萬物也。而月從星之好以施行之。以喻宣導百姓之欲以達之君。《孔傳》以為政教失常以從民欲,大失經旨。’按 郭 説極是,此喻群臣之從民欲,當潤澤斯民。”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順辰通燭,從星澤風。” 唐 劉禹錫 《和崔舍人玩月》詩:“從星變風雨,順日助陶甄。”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三台
(1).古代天子有靈台、時台、囿台,合稱三台。《初學記》卷二四引 漢 許慎 《五經異義》:“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
(2). 漢 因 秦 制,以尚書為中台,御史為憲台,謁者為外台,合稱三台。《後漢書·袁紹傳》:“坐召三臺,專制朝政。” 李賢 注引《晉書》:“ 漢 官,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是謂三臺。” 宋 司馬光 《贈太子太傅康靖李公輓詞》:“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國 魏 曹操 所建 銅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臨漳縣 三台村 。《文選·左思<魏都賦>》:“飛陛方輦而徑西,三臺列峙以崢嶸。” 張載 註:“ 銅爵園 西有三臺,中央有 銅爵臺 ,南則 金虎臺 ,北則 冰井臺 。”後 北齊 文帝 在舊基上加以擴建,改 銅爵 曰 金鳳 , 金虎 曰 聖應 , 冰井 曰 崇光 。見《北史·齊紀中》。 唐 孟雲卿 《鄴城懷古》詩:“三臺竟寂寞,萬事良難固。”
(4).曲調名。《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五·三台詞序》:“ 劉禹錫 《嘉話録》曰:‘三臺送酒,蓋因 北齊 高洋 毀 銅雀臺 ,築三個臺,宮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詞》:“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幾度《三臺》。”
(1).星名。《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開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為司命,主壽。次二星曰中台,為司中,主宗室。東二星曰下台,為司祿,主兵,所以昭德塞違也。”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望 黃河 一股兒渾流派,高衝九曜,遠映三台。”
(2).喻三公。《後漢書·楊震傳》:“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詩:“三台冀入夢,四岳尚分憂。”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轉千堦,頭直上打一輪皁蓋,那其間誰敢道我負薪來。”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葉夢兆三台之尊,入朝肅五坊之樂。”參見“ 三公 ”。
貞元
(1).純正。語本《易·乾》:“元亨利貞。” 高亨 註:“乾,卦名,天也。元,善也。亨,美也。利,利物也。貞,正也。天有善、美、利物、貞正之德……《文言》謂君子亦有此德。” 南朝 梁 江淹 《五侍中為南蠻校尉詔》:“侍中領祕書監驍騎將軍 奐 ,秉心貞元,志局開亮,績譽之美,在公屢彰。”
(2).古以元亨利貞喻春夏秋冬,故借指時令的周而復始和天道人事的轉換。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紀貞元而應度,按時令以承禧。” 清 葉廷琯 《梅孫以甲乙元旦詩見示依韻和之》:“世事偶然成剝復,天心於此見貞元。”參見“ 貞下起元 ”。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環轉
循環,旋轉。《鬼谷子·內揵》:“環轉因化,莫之所為,退為大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日月星辰,若皆是氣,氣體輕浮,當與天合,往來環轉,不得錯違。”
巡迴。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嚴督各總,分定海面,南北會哨,晝夜揚帆,環轉不絶。”
勤民
(1).勞苦百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秦 違 蹇叔 ,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左傳·昭公十五年》:“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國語·周語上》:“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 韋昭 註:“勤,勞也。”
(2).盡心盡力於民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 杜預 註:“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 漢 班固 《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統牧。” 晉 陸機 《辯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猶以玩物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