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皇帝春仲經筵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命皇帝春仲經筵即事原文

春仲經筵崇德輝,事雖儀典義深微。

傳心祭俾思精一,御論看猶足發揮。

訓政詎應忘訓學,知文實不外知幾。

元正昨甫相授受,陶景虞薰慎莫違。

詩詞問答

問:命皇帝春仲經筵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命皇帝春仲經筵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命皇帝春仲經筵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餘集卷二

2. 殿名

參考注釋

春仲

仲春。夏曆二月。 南朝 宋 謝惠連 《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發。”

經筵

漢 唐 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宋 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襲此制,而 明 代尤為重視。除皇帝外,太子出閣後,亦有講筵之設。 清 制,經筵講官,為大臣兼銜,於仲秋仲春之日進講。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二:“ 神宗皇帝 御經筵,時方講《周官》。”《元史·吳澄傳》:“ 泰定 元年,初開經筵,首命 澄 與平章政事 張珪 、國子祭酒 鄧文原 為講官。”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經筵面奏》:“我朝經筵日講,非徒辯析經史,為觀美也;謂當旁及時務,以匡不逮。”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舉經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為講官,知經筵事。”

德輝

仁德的光輝。《禮記·樂記》:“故德煇動於內,而民莫不承聽。”《漢書·賈誼傳》:“鳳皇翔於千仞兮,覽德煇而下之。” 宋 蘇軾 《南禪長老和詩不已故作<六蟲篇>答之》詩:“鳳凰覽德輝,遠引不待遣。”

典義

猶經義。《後漢書·桓郁傳》:“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漸教學,而獨對左右小臣,未聞典義。” 唐 韓愈 《上賈滑州書》:“伏惟閤下,昭融古之典義。”

深微

指變化深奧、差別微妙

天文學是一門深微的學問

傳心

(1).佛教禪宗指傳法。初祖 達摩 來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謂法即是心,故以心傳心,心心相印。見 唐 希運 《傳心法要》。 唐 王維 《同崔興宗送瑗公》詩:“一施傳心法,惟將戒定還。” 唐 齊己 《荊渚逢禪友》詩:“閒吟莫忘傳心祖,曾立階前雪到腰。”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裴休》:“ 休 會昌 中官於 鍾陵 ,請 運 ( 希運 )至郡,以所解一篇示之。師不顧曰:‘若形於紙墨,何有吾宗!’ 休 問其故。曰:‘上乘之印,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休 録之為《傳心法要》雲。” 清 道霈 《重刊<壇經>緣起》:“佛佛出世,祖祖傳心。”

(2).指儒家的道統傳授。 宋 何坦 《西疇常言》:“道統之傳自 堯 舜 ,《書》雖載‘精一’傳心,而學之名未著也。”

精一

精粹而齊心

士卒精一

發揮

(1) 表現出內在的能力

發揮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

(2) 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達出來

這一論點有待進一步發揮

借題發揮

(3) 襯托;顯現

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訓政

(1).舊時皇帝退位為太上皇,嗣皇帝仍須稟承訓示處理大政,或皇太后垂簾聽政,皆謂之“訓政”。 清 朱珪 《<御製毓慶宮記>恭跋》:“丙辰元日,重光重輪,授璽於我皇上,以 毓慶宮 為重華之協,訓政、聽政者三年,所謂繼德者如是之久而化成也。” 清 黃遵憲 《感事》詩:“授受元辰紀上儀, 帝堯 訓政典留貽。” 何剛德 《春明夢錄》卷下:“ 孝欽太后 重出訓政,引見遲至黎明,則微露倦勤意矣。”

(2).指 孫中山 提出的建立“民國”程式的第二階段。他把建立“民國”的程式分為軍政、訓政、 * 三個時期。主張在訓政階段施行約法,由政府派出經過訓練、考試合格的人員,到各縣籌備地方自治,並對人民進行使用民權和承擔義務的訓練。凡一省之內全部的縣已實行自治,就可結束訓政,開始 * 階段。

訓學

學校對於學生德性的訓導和教育

文實

(1).名實。《墨子·經說下》:“有文實也,而後謂之。無文實也,則無謂也。” 孫詒讓 間詁:“謂有名實,始有所謂;無名實,則無所謂。”

(2).《春秋》筆法,謂字面上貶之,而實際上褒之。《公羊傳·莊公四年》“緣恩疾者可也” 漢 何休 註:“不為文實者,方諱,不得貶。” 陳立 義疏:“ 僖公 元年傳不與諸侯專封也。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所謂文實也。”又:“舊疏云:凡為文實者,皆初以常事為罪而貶之,然後計功除過。此 齊襄 功實未足除過,故傳不為文實也。”

不外

不超出某種範圍以外。 明 張居正 《進世宗御筆疏》:“伏望皇上萬幾之暇,特加省閲,則致理之方,不外於法祖而得之矣。” 清 周中孚 《鄭堂札記》卷一:“然求其細意熨貼,亦不外此數語。” 毛 *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到 延安 參觀的人們,所以十分注意去看 抗大 ,我想也不外這個道理。”

知幾

謂有預見,看出事物發生變化的隱微徵兆。《易·繫辭下》:“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後漢書·袁紹傳》:“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十二:“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清 方文 《贈錢馭少》詩之二:“ 伯子 知幾早,逃名 震澤 西。”

元正

(1).正月元日。元旦。語出《書·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於 文祖 。” 孔 傳:“月正,正月;元日,上日。”《藝文類聚》卷七十引 漢 崔瑗 《三子釵銘》:“元正上日,百福孔靈。”《晉書·王導傳》:“自後元正, 導 入,帝猶為之興焉。”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題》詩:“十載元正酒,相歡意轉深。”

(2).善良正直。《南齊書·柳世隆傳》:“及總任方州,民頌寬德,翼教崇闥,朝稱元正。”

授受

交付和接受

私相授受

詩詞推薦

命皇帝春仲經筵即事原文_命皇帝春仲經筵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