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鶴亭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放鶴亭原文

溪亭閱古坐斯須,千載孤山信不孤。

豈必鶴歸識丁令,恰因梅放緬林逋。

贏將白傅還蘇守,留得青山與碧湖。

葛嶺當前漫相傲,頑仙未必及潛儒。

詩詞問答

問:放鶴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放鶴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放鶴亭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五

參考注釋

溪亭

臨溪水的亭子。 唐 張祜 《題上饒亭》詩:“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 宋 李清照 《如夢令》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斯須

一會兒的功夫,片刻

斯須就斃

且停斯須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 宋 林逋 曾隱居於此,喜種梅養鶴,世稱 孤山處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鶴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二》:“ 林逋 隱居 杭州 孤山 ,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 宋 林逋 《宿姑蘇淨惠大師院》詩:“ 孤山 猿鳥 西湖 上,懶對寒燈詠《式微》。”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 孤山 好林館,丹碧隱青漣。”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是憑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佇立在亭外的水濱。”

不孤

(1).古時幼年喪父為孤,孤子受到長輩父親般的照顧稱為不孤。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二十:“ 康節 先公既捐館,二 程 先生於 伯溫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載甚厚。”

(2).不孤單,不單獨。《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 沉兼士 《<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序》:“今讀此編,深幸吾道之不孤。”

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鶴歸

指 丁令威 化鶴歸 遼 事。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千載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

丁令

(1).同“ 丁零 ”。《尚書大傳》卷三:“北方之極,自 丁令 北至積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漢書·匈奴傳上》:“其明年, 丁令 比三歲入盜 匈奴 ,殺略人民數千,驅馬畜去。”參見“ 丁零 ”、“ 丁靈 ”。

(2).“ 丁令威 ”的省稱。 唐 李赤 《靈墟山》詩:“ 丁令 辭世人,拂衣向仙路。”

(3).指鶴。 宋 李綱 《雷廟讀丁晉公所作碑》詩:“只應 寇老 曾遷此,作記何緣 丁令 來。” 清 吳偉業 《鯗鶴》詩:“ 丁令 歸來寄素書,羽毛零落待何如。”參見“ 丁令威 ”。

林逋

(967—1028),字君復,錢塘(現在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詩人。他一生未做官,長期隱居西湖孤山,賞梅養鶴,終身不仕,也不婚娶。有《林和靖詩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古今傳唱的名句

白傅

唐 詩人 白居易 的代稱。 白 晚年曾官太子少傅,故稱。 五代 齊己 《同光歲送人及第東歸》詩:“春官如 白傅 ,內試似 文皇 ( 唐太宗 )。” 宋 蘇軾 《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之二:“ 白傅 閒游空誦句,拾遺窮老敢論親。” 清 袁枚 《續詩品·滅跡》:“ 白傅 改詩,不留一字。” 汪洋 《壽靜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韻》:“ 白傅 流風猶想像, 紫陽 遺愛未銷磨。”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當前

目前;現在

人的職責就在於完成當前的任務

頑仙

亦作“ 頑僊 ”。愚笨的神仙。指初得仙道者。 南朝 梁 陶弘景 《與梁武帝論書啟》:“每以為得作才鬼,亦當勝於頑仙。” 唐 司空圖 《商山》詩之二:“馬上搜奇已數篇,籍中猶愧是頑僊。”一本作“ 頑仙 ”。 清 錢謙益 《鏡古篇序》:“仙不通儒,龜息鳥伸,頑仙也。” 高增 《新遊仙》詩之五:“歸時便採靈芝草,其奈頑仙沉醉何?”

見“ 頑仙 ”。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詩詞推薦

放鶴亭原文_放鶴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