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生早秋見寄·其一

作者:釋妙聲 朝代:元代

和薛生早秋見寄·其一原文

雨洗秋容澹,江含霧氣深。

候蟲依井徑,歸燕拂檐陰。

庾信江南賦,靈均澤畔吟。

正愁聞古調,諷誦重兼金。

詩詞問答

問:和薛生早秋見寄·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和薛生早秋見寄·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和薛生早秋見寄·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秋容

(1).猶秋色。 唐 李賀 《追和何謝銅雀妓》:“佳人一壺酒,秋容滿千里。” 宋 陸游 《秋陰》詩:“陂澤秋容淡,郊原曉氣清。”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看秋容一片荒郊寫,盡處霜紅葉,愁來不可遮。”參見“ 秋色 ”。

(2).悲愁的面容。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 竹子 ﹞秋容憔悴,殆不可支。”

霧氣

霧氣來去無定。——《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候蟲

隨季節而生或發鳴聲的昆蟲。如夏天的蟬、秋天的蟋蟀等。《禮記·月令》按月記載當月的蟲類,包括毛蟲、羽蟲、鱗蟲、昆蟲等。後多指昆蟲。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詞》:“絃悲管清月將入,寒光蕭條候蟲急。” 唐 李賀 《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詩:“新橋倚雲阪,候蟲嘶露朴。” 金 元好問 《秋懷》詩:“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

井徑

田間小路。《文選·鮑照<蕪城賦>》:“邊風起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 李善 註:“《周禮》曰:‘九夫為井。’又曰:‘夫間有遂,遂上有徑。’” 李周翰 註:“屋三為井。徑,道也。言人屋室遷毀,行道荒蕪而丘隴亦已摧殘。” 唐 杜甫 《重題》詩:“江雨銘旌濕,湖風井徑秋。”《紅樓夢》第三八回:“泉溉泥封勤護惜,好和井徑絶塵埃。”

檐陰

屋檐下陽光不到處。 隋 薛道衡 《展敬上鳳林寺》詩:“簷陰翻細柳,澗影落長松。”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序:“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

庾信

庾信(513-581) : 北周文學家。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初仕梁,出使西魏,梁亡被扣留。後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詩以《擬詠懷》二十七首為代表作,又有《哀江南賦》等名篇。有《庾子山集》。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靈均

(1). 戰國 楚 文學家 屈原 字。《楚辭·離騷》:“名余曰 正則 兮,字余曰 靈均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及 靈均 唱《騷》,始廣聲貌。” 宋 辛棄疾 《賀新郎·和徐斯遠韻》詞:“蘭佩芳菲無人問,嘆 靈均 ,欲向 重華 訴。” 李大釗 《青春》:“ 湘水 靈均 ,興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詞章之士。 唐 劉知幾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詞宗麗淫,於是 沮誦 失路, 靈均 當軸。” 浦起龍 通釋:“此言 靈均 當軸,借言以詞人當史局也。” 宋 姚述堯 《念奴嬌·次劉周翰韻》詞:“興來吟詠, 靈均 誰謂今絶。”

澤畔吟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後常把謫官失意時所寫的作品稱為“澤畔吟”。 唐 李白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詩:“空將澤畔吟,寄爾 江 南管。”

古調

(1).古代的樂調。 唐 劉長卿 《聽彈琴》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一:“ 隋 氏取 漢 以來樂器、歌章、古調併入清樂,餘波至 李唐 始絶。”

(2).比喻高雅脫俗的詩文、言論。常以稱頌他人。 唐 杜審言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忽聞歌古調,歸思欲霑巾。” 清 黃鷟來 《和韻送戚緘子歸蠙城》之三:“古調豈終絶?《陽春》原和稀。”

(3).見“ 古調詩 ”。

諷誦

(1).背誦。《周禮·春官·瞽蒙》:“諷誦詩,世奠繫。” 鄭玄 註:“諷誦詩,謂闇讀之不依詠也。”《漢書·藝文志》:“ 孔子 純取 周 詩,上采 殷 ,下取 魯 ,凡三百五篇。遭 秦 而全者,以其諷誦,不獨在竹帛故也。”《南史·文學傳·任孝恭》:“精力勤學,家貧無書,常崎嶇從人假借,每讀一遍,諷誦略無所遺。”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古之言文章者,不專在竹帛諷誦之間。”

(2).朗讀;誦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田鵬鸞 ﹞年十四五,初為閽寺,便知好學,懷袖握書,曉夕諷誦。” 明 海瑞 《興革條例·禮屬》:“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 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大札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

兼金

價值倍於常金的好金子。古代金銀銅通言金。亦泛指多量的金銀錢帛。《孟子·公孫丑下》:“前日於 齊 ,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趙岐 註:“兼金,好金也,其價兼倍於常者。” 晉 陸機 《贈馮文羆》詩:“愧無雜佩贈,良訊代兼金。” 唐 王維 《酬賀四贈葛巾之作》詩:“野巾傳惠好,茲貺重兼金。” 清 程恩澤 《粵東雜感》詩:“有盡兼金傾海去,無端奇貨挾山來。”

標籤:早秋

詩詞推薦

和薛生早秋見寄·其一原文_和薛生早秋見寄·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