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豫民荐臻飢,向隅非一日。
察知亟賙救,宵衣廑苦疾。
發帑及截漕,大吏俾勤恤。
更求致災故,率為水利失。
簡能佐方伯,源委閱以悉。
支幹相灌輸,毋致行潦溢。
昨秋大舉工,今春方告畢。
貧民工代賑,價令獲一律。
借1*1種麥早播,登場慶比櫛。
稍賴接青黃,詎盡還家室。
獲慰以為慚,秋收況難必。
詩詞問答
問:《河南巡撫胡寶瑔奏報得麥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質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八
2. 豫省水利命侍郎裘曰修會胡寶瑔經理
參考注釋
荐臻
接連地來到;一再遇到。《墨子·尚同中》:“飄風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國語·楚語下》:“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北史·魏紀三·孝文帝》:“數州災水,飢饉荐臻,致有賣鬻男女者。” 清 陳壽祺 《再與總督汪尚書書》:“ 福州 連歲水潦荐臻,今年晚穫未豐,雜糧大損。”
接連到來;屢次降臨。薦,通“ 洊 ”。《詩·大雅·雲漢》:“天降喪亂,飢饉荐臻。”《漢書·孔光傳》:“如貌、言、視、聽、思失,大中之道不立,則咎徵荐臻,六極屢降。”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唐 自 安 史 以來,兵難荐臻,天子播越,親衛戎柄,皆付大閹。”《明史·王竑傳》:“比年飢饉荐臻,人民重困。”
向隅
面對著角落,比喻孤立、孤獨或得不到機會而失望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眥睚 *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一天,一晝夜
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
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察知
觀察了解。《墨子·明鬼下》:“是與天下之所以察知有與無之道者,必以眾之耳目之實知有與亡為儀者也。”《鬼谷子·中經》“故(一本有言字)多必有數短之處,識其短驗之” 南朝 梁 陶弘景 註:“言多不能無短,既察知其短,必記識之,以取驗之相也。”《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講經文》:“纔欲到,未多時,王告仙人願察知:‘所許蓮經便請説,不要如今有踴移。’”
賙救
周濟救助。《禮記·孔子閒居》“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唐 孔穎達 疏:“此記謂人君見民有死喪,則匍匐往賙救之。”
宵衣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舊時多用以稱頌帝王勤於政事。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 唐 許渾 《秋日早朝》詩:“宵衣應待絶更籌,環珮鏘鏘月下樓。”《舊唐書·懿宗紀》:“況荷十七聖之鴻休,紹三百年之慶祚,將求理本,敢忘宵衣。” 宋 王禹偁 《獻轉運使雷諫議》詩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國,君王無事免宵衣。”參見“ 宵衣旰食 ”。
(2).黑色的絲服。古代婦女助祭時所穿。宵,通“ 綃 ”。《儀禮·士昏禮》:“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鄭玄 註:“宵,讀為《詩》‘素衣朱綃’之綃;《魯詩》以綃為綺屬也;姆,亦玄衣;以綃為領,因以為名,且相別耳。”《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纚笄宵衣,立於房中,南面。” 鄭玄 註:“宵,綺屬也。此衣染之以黑,其繒本名宵……凡婦人助祭者同服也。”
苦疾
猶困苦。《後漢書·王良傳》:“後 光武 幸 蘭陵 ,遣使者問 良 所苦疾,不能言對。”《北齊書·徐之才傳》:“ 之才 於 和士開 、 陸令萱 母子曲盡卑狎,二家苦疾,救護百端。”
大吏
指大官
督撫大吏爭上符瑞。——《明史·海瑞傳》
勤恤
見“ 勤恤 ”。
亦作“ 勤卹 ”。憂憫;關懷。《書·召誥》:“上下勤恤。”《宋書·裴松之傳》:“出為 永嘉 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按,《南史》作“勤卹”。 清 錢謙益 《南京江西道監察御史陳必謙授文林郎制》:“勞勩服官,以勤恤民隱為事。”
災故
災患。《後漢書·鄧訓鄧騭傳論》:“非徒豪橫盈極,自取災故。”
水利
(1) 對水力資源的開發和防止水災
水利事業
(2) 即“水利工程”
水利失修
簡能
(1).《易·繫辭上》:“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韓康伯 註:“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不勞而善成,故曰易簡。” 朱熹 本義:“坤順而靜,凡其所能,皆從乎陽而不自作,故為以簡而能成物。”後因以“簡能”謂凡事簡易則能完善。 唐 白居易 《禮部試策第一道》:“夫先王酌教本,提政要,莫先乎任土辨物,簡能易從,然後立為大中,垂之不朽也。” 明 李贄 《<初潭集>自序》:“此非臆説也, 孔氏 之説也,至為易知,至為簡能者也。”
(2).考核才能。《後漢書·方術傳上·謝夷吾》:“令 班固 為文薦 夷吾 曰……尋功簡能,為外臺之表。”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源委
原由曲衷
支幹
(1).猶肢體。四肢;四肢和軀幹。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如支幹之護首目,枝葉之蔽本根,而籓垣之嚴室廬也。”一本作“ 支體 ”。
(2).見“ 支幹 ”。
亦作“ 支幹 ”。支,地支;乾,天干。古代以支幹相配紀日,後亦用以紀年月。《周禮·秋官·鄉士》“協日刑殺” 漢 鄭玄 註:“和合支幹善日。” 孫詒讓 正義:“《五行大義》:乾不獨立,支不虛設,要須配合以定歲月日時。從甲至癸為乾,從寅至醜為支。乾、乾同。” 宋 司馬光 《葬論》:“今之葬書乃相山川岡畎之形勢,考歲月日時之支幹,以為子孫貴賤、貧富、壽夭、賢愚皆繫焉。” 元 王實甫 《集賢賓·退隱》套曲:“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數支幹週遍又從頭。” 明 張煌言 《壬辰除夕寓湄州禪院》詩:“柏葉尊前催律呂,蓮花漏上換支幹。” 清 龔自珍 《因憶》詩之一:“ 大撓 支幹始,中年記憶熒。”自註:“是為甲子歲。”參見“ 乾支 ”。
灌輸
(1) 謂水流注輸入;猶灌溉
這座水庫灌輸著一萬畝田地
灌輸藥液
(2) 輸送(知識、思想等)
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老山界》
行潦
(1).溝中的流水。《詩·召南·采苹》:“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毛 傳:“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孫丑上》:“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 太山 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 趙岐 註:“行潦,道傍流潦也。” 孫奭 疏:“潦,雨水盛也。” 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詩:“川源饒毒霧,谿谷多淫雨。行潦四時流,崩槎千歲古。” 張際春 《向贛南閩西進軍》:“有些路旁的枯草上,掛著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圓形冰柱,風吹著一搖一擺,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動著。”一說道路上的積水。《左傳·隱公三年》:“潢、污、行潦之水。” 孔穎達 疏:“行,道也;雨水謂之潦。言道上聚流者也。 服虔 云:‘畜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污;行潦,道路之水是也。’” 郭沫若 《山中雜記·賣書》:“雨傘上滴落著的雨聲都舉著音樂的諧調,赤足上蹴觸著的行潦也覺得爽膩。”
(2).《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 鄭玄 箋:“流潦,水之薄者也。遠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於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齊絜之誠以薦之故也。”《左傳·隱公三年》:“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後因以“行潦”指祭祀或進獻用的酒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五郊樂章》:“至德可饗,行潦斯挹。”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而策勛飲至,頻承湛露之恩;獻壽奉觴,未申行潦之薦。”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 金 ( 高麗 使臣)之詞云:‘穆如清風,幸被餘光之照;酌彼行潦,可形將意之勤。幸被寬裕而有容,敢以菲微而廢禮。’”
(3).指渾濁的水。以喻濁世。《詩·大雅·泂酌》篇,今文三家以之為 公劉 而作。謂以戎狄濁亂之區而 公劉 居之,譬如行潦可謂濁矣。 公劉 挹而注之,則濁者不濁,清者自清。說見 清 王先謙 《詩三家義集疏》。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 公劉 挹行潦,而濁亂斯清,官操其業,士執其經。” 清 顧炎武 《淮北大雨》詩:“已知舉世皆行潦,且復因人賦苦匏。”自註:“匏苦不材於人,共濟而已。”按,《詩·邶風·匏有苦葉序》謂“刺 衞宣公 也。”
大舉
大規模地進行
大舉進犯
春方
(1).東方。《藝文類聚》卷六二引 漢 楊修 《許昌宮賦》:“臨南軒而向春方,負黼黻之屏風。”《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李善 注引《禮記》:“東方曰春。”
(2). *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 甄監生 道:‘藥不過是春方,有害身子!’”
貧民
無固定工作且生活窮苦的人
這裡有很多城市貧民
一律
(1) 同一音律
異音者不可聽以一律
(2) 一個樣子;沒有例外
登場
(1) 收割運到場上
小麥已經登場
(2) 出現在舞台上
比櫛
像梳篦的齒一樣緊密相連。形容接連而來或密密排列。語出《詩·周頌·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櫛”。 宋 王安石 《收鹽》詩:“州家飛符來比櫛,海中收鹽今復密。” 清 吳偉業 《松鼠》詩:“櫺戶既嚴扃,欒櫨若比櫛。”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西岸矮屋比櫛,屋前地平如掌。”《清史稿·兵志八》:“陸路自 同治 間開墾荒地以後,耕廛比櫛,直抵 鴨緑江 西岸。” 王任叔 《疲憊者》:“左旁一村,瓦屋比櫛。”
青黃
(1).青色和黃色。《楚辭·九章·橘頌》:“緑葉素榮,紛其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王逸 註:“言橘葉青,其實黃,雜糅俱盛,爛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東郊》詩:“水墨依林寺,青黃負郭田。”
(2).又指黃中帶青。形容不健康的臉色。 張天翼 《仇恨》:“每張青黃的臉上沒了先前的興奮。”
(3).泛指色彩。 漢 王充 《論衡·別通》:“人目不見青黃曰盲,耳不聞宮商曰聾,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凡摛表五色,貴在時見,若青黃屢出,則繁而不珍。” 宋 蘇舜欽 《上執政啟》:“匠者得溝中之斷木,飾以青黃。”
(4).謂用彩色加以修飾。語出《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 唐 韓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願為材。犧尊青黃,乃木之災。” 宋 蘇軾 《謝中書舍人啟》:“溝中不願於青黃,爨下無心於宮徵。”
(5).指四時之樂。《漢書·禮樂志》:“靈安留,吟青黃。” 顏師古 註:“青黃,謂四時之樂也。”
(6).猶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卻奩》:“偏是咱學校朝堂,混賢奸不問青黃。”
家室
(1) 妻子或配偶
(2) 家屬
(3) 住宅;房子
殺賊護家室。——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秋收
秋季收穫農作物。也指秋天所收穫的農作物
秋收大忙季節
今年的秋收比去年強
難必
難以肯定。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立憲紀聞》:“立憲之事,既如是繁重,而程度之能之與否,又在難必之數。” 魯迅 《書信集·致王志文》:“唯近來之出版界,真是戰戰兢兢,所以能登與否,亦正難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