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瀾堂原文
前瀾為過去,後瀾為方來。
現在不可得,寄瀾如是哉。
徒觀漪漾者,中有至理該。
萬物總一致,妙趣契清陪。
詩詞問答
問:寄瀾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寄瀾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五
參考注釋
過去
(1)
(2) 用在動詞後,表示反面對著自己
他把書翻過去,看書背面的價格
(3) 用在動詞後,表示失去原來正常的狀態
他氣得昏死過去
(4) 用在動詞後,表示通過
你這么不講面子,可太說不過去了
(5) 用在動詞後,表示離開或經過所在的地方(車從我身邊開了過去)
(6) 用在形容詞後,表示超過,多與“得”或“不”連用
你怎么也凶不過去她
方來
(1).將來。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 王孫聖 ﹞博學彊識,通於方來之事,可占大王夢。”《後漢書·皇后紀序》:“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來,豈不休哉!”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又驛中言別友人》詞:“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
(2).近來。 唐 韋應物 《城中臥疾知閻薛二子從邑令飲因以贈之》詩:“車馬日蕭蕭,故不枉我廬;方來從令飲,臥病獨如何。”
現在
(1) 存在。亦指目前活著
(2) 現世,今生;眼前一剎那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如是
如此這么;像這樣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清· 劉開《問說》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至理
(1) 最正確或最根本的道理
團結禦侮,自然是至理
(2) 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一致
沒有分歧
妙趣
(1).精微的旨趣。 漢 劉向 《列仙傳·關令尹贊》:“俱濟流沙,同歸妙趣。”《雲笈七籤》卷九:“微旨幽邃,妙趣難詳。”
(2).美妙的情趣。 南朝 梁 沉約 《七賢論》:“故於野澤銜杯舉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覩矣。” 清 鈕琇 《觚賸·首尾限字型》:“詩審博,惟博故冥搜廣引,妙趣紛披。” 蔣光慈 《鴨綠江上》:“這森林真是一個欣賞自然妙趣的所在啊!”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楊柳繁無路,鳧鷖遠有聲孔武仲《游凝祥池同晁無咎作》
- 項籍豈不壯,賈生豈不良
- 勿任忘與助,一敬收眾騁劉黻《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 河堤煙樹渺雲沙
- 餘陰潤桑梓,賸馥到蘭蓀敖陶孫《上鄭參政四十韻》
- 仙遊塵外杜蘿老,僧在山間筍蕨肥趙德綸《澹山岩》
- 君子同其芳潔,寫真不墮丹青釋紹曇《題蘭蕙》
- 把菱花、獨對淚闌乾,羞蓬首何夢桂《滿江紅(和王偉翁上巳)》
- 急雨初收珠點
- 每尋閒處掛,不敢醉時看林昉《題曾生古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