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葫蘆

作者:谷子敬 朝代:明代

油葫蘆原文

高聳聳雕闌十二曲。

接太虛。

層梯百尺步雲衢。

一會家望齊州則索低頭數。

只恐怕近天宮不敢高聲語。

這樓襟三江。

帶五湖。

更對著君山千仞青如許。

咱這裡不飲待何如。

詩詞問答

問:油葫蘆的作者是誰?答:谷子敬
問:油葫蘆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油葫蘆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城南柳 第一折

參考注釋

高聳

高高地直立

一個高聳壯觀的塔尖

在遠處高聳的山峰

桅桿高聳

雕闌

見“ 雕欄 ”。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太虛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學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實體氣

百尺

(1).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文選·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 李善 註:“百尺、十圍,言其長大也。”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

(2).桅桿。《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 李善 註:“百尺,帆檣也。”

步雲

比喻達到高位。 宋  楊萬里 《再和春雨呈袁起岩》:“顧我江湖釣竿客,識君臺閣步雲人。” 明  王錂 《尋親記·報捷》:“如今他孩兒步雲,特來報父子喜音。”

一會家

亦作“ 一回家 ”。亦作“ 一會價 ”。一會兒;一時間。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自埋怨,自摧挫,一會家自哭自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對冷落青齋,青燈螢火,一回家和衣睡,一回家披衣坐。” 元  無名氏 《雲窗夢》第四折:“每日家情不歡,一會家心如織,一會家似醉如痴。”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四折:“急煎煎似上蚰蜒道,一會價心癢難揉。”《西遊記》第一百回:“一會家無計,將辦來的品物,俱抬在樓上祭祀燒紙。”

齊州

猶中州。古時指中國。《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為 丹穴 。” 郭璞 註:“岠,去也;齊,中也。” 邢昺 疏:“中州,猶言中國也。”《列子·湯問》:“ 湯 又問曰:‘四海之外奚有?’ 革 曰:‘猶齊州也。’” 張湛 註:“齊,中也。” 唐  李賀 《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則索

只好;須得。 元  關漢卿 《新水令》套曲:“等多時不見來,則索獨立在花陰下。”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我和他乍相逢記不真嬌模樣,我則索手抵著牙兒慢慢的想。”《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吾兒出去,則索早歸。” 明  梅鼎祚 《崑崙奴》第二折:“你則索靜悄悄不的爭差,切莫要籠窻和動闥,是必小心兒行禮謙洽。”

低頭

(1)

(2) 垂下頭

低頭默哀

(3) 比喻屈服

低頭認罪

恐怕

(1) 表示估計並擔心

我恐怕遲到了

(2) 表示估計,相當於“大概”、“也許”

天氣那么熱,恐怕就要下雨了

近天

(1).天邊,極遠之處。 唐  杜甫 《送人從軍》詩:“ 弱水 應無地, 陽關 已近天。” 仇兆鰲 注引 黃生 曰:“近天,謂天邊頭。 岑參 詩‘走馬西來欲到天’,即近天之意。”

(2).指接近帝王。 清  蒲松齡 《代畢刺史復顏山孫啟》:“冠千出眾之姿,人直似玉;尺五近天之地,屋盡如金。”參見“ 尺五天 ”。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高聲

叫嚷或咆哮;厲聲地說

高聲斥責他的船員

他的精力都花費在高聲打電話上

一個女人在旅店門口高聲叫罵

三江

(1).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 漢 以後有多種解釋。《國語·越語上》 韋昭 注以 吳江 、 錢塘江 、 浦陽江 為三江。《水經注·沔水》引 郭璞 說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為三江。《書·禹貢》 陸德明 釋文引《吳地記》以 松江 、 婁江 、 東江 為三江。《漢書·地理志上》 顏師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為三江。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詩:“ 天台 隔三江,風浪無晨暮。” 元  方回 《聽航船歌》詩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龔自珍 《胡戶部集同人祀漢鄭司農作祀議一篇質戶部戶部屬檃括其指為韻語以諧之》:“《尚書》有今文,隻義餽貧送,四辨餽《堯典》,三江餽《禹貢》。”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楊慎 《嘉州劉介川進士母壽詩》:“三江化作長春酒,戱綵恆斟 愛日亭 。”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內水 沱江 也。”

(3).指 廣東 境內的 西江 、 北江 、 東江 。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之二:“手挽三江盡北流,寇氛難洗 越 人羞。”

(4).指 鴨綠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三:“ 鴨緑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稱三江,其源在 長白山 頂。”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處,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之五:“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 君山 。”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詞:“日落 君山 雲氣,春到 沅  湘 草木,遠思渺難收。”

千仞

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為仞。《莊子·秋水》:“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上凌青雲霓,下臨千仞谷。” 清  方文 《陳臥子子龍》詩:“惠心燭千仞,雄風扇八區。”

如許

(1) 多么,這么

花兒美如許

(2) 如此多,那樣多

這狗官竟貪污了如許資財

行路如許難,誰能不華發。——宋· 范成大《盤龍驛》

詩詞推薦

  • 靜夜思

    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洄溪閣

    喻良能宋代〕十尋傑閣倚雲隈,淡靄輕煙照眼來。山色不隨天際遠,溪流長為水深回。
  •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一

    李白唐代〕秦地見碧草,楚謠對清樽。把酒爾何思,鷓鴣啼南園。余欲羅浮隱,猶懷明主恩。躊躇紫宮戀,孤負滄洲言。終然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立秋·其二

    乾隆清代〕相風台上報西南,農驗官占信可參。即看天高波澈處,翔雲散盡鏡光涵。
  • 送辨聰上人還廣陵

    皎然唐代〕莫學休公學遠公,了心須與我心同。隋家古柳數株在,看取人間萬事空。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黃預七夕

    陳師道宋代〕盈盈一水不斯須,經歲相過自作疏。坐待翔禽報佳會,徑須飛雨洗香車。超騰水部陳篇上,收拾愚溪作賦余。信有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惠循二守相會

    蘇軾宋代〕共惜相從一寸陰,酒杯雖淺意殊深。且同月下三人影,莫作天涯萬里心。東嶺近開松菊徑,南堂初絕斧斤音。知君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古中盤

    乾隆清代〕磈石如飛墮復留,春來處處有泉流。既雲到則雲停可,弗以高而以夐幽。消得片時心不系,促成七字興堪酬。虛亭
  • 相和歌辭。決絕詞三首

    元稹唐代〕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願為庭前紅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見,故心終不移。那能朝開暮飛去,一任東西南北吹。
  • 盧申之以惠山泉二斗為贈因憶南仲周友二首

    強至宋代〕舊年拂石坐松陰,曾與周郎共訪尋。淪落人間少知味,一逢瓶榼便傷心。
  • 喜雨贈潘邠老昆仲

    張耒宋代〕臥聞飛雨響高堂,已覺翛翛短幌涼。悔禍畢方收烈焰,知時田祖放新秧。簞瓢倖免遷三徑,谷麥行看糶萬箱。欲過
  • 姑蘇述古

    王鎡宋代〕廢苑春風楊柳青,啼鶯猶學館娃聲。百年氣數花開落,一代興亡潮長平。香徑跡荒輿輦絕,屟廊基在蘚苔生。繁華
  • 次韻張守三首

    陳造宋代〕平時漫詫跳梁去,末勢寧逃死棄如。但遣鯨鯢絕吞噬,茫洋春澤盡嘉魚。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重遊雁山分得六題天聰洞

    薛嵎宋代〕天聽本非耳,形容獨費吟。豈伊空鑿團,能探杳冥心。混沌開中竅,空虛納眾音。下臨千仞險,當暑骨毛森。
  • 牛山道中

    蘇頌宋代〕農人耕鑿遍奚疆,部落連山復枕岡。種粟一收饒地力,開門東向雜夷方。田疇高下如棋布,牛馬縱橫似谷量。賦役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佚名元代〕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裡。尋一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蘭亭四首·其一

    李寄明代〕逸少流觴處,嗟余費屐痕。蘚苔花飛墄,禽鳥詠晨昏。禊事偶然集,風流千載存。旅懷偏易感,俛仰不無言。
  • 鷓鴣天

    張掄宋代〕鶴馭來從玉席前。笑談勳業照凌煙。心游物外都無礙,春在壺中別有天。香似霧,酒如泉。華堂冰雪映神仙。靈椿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蘇軾宋代〕我行汴堤上,厭見榆陰綠。千株不盈畝,斬伐同一束。及居幽囚中,亦復見此木。蠹皮溜秋雨,病葉埋牆曲。誰言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 楊炎正宋代〕漁人四五家。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
油葫蘆原文_油葫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