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張仲照題秋野軒原文
城郭囂塵遠,郊原爽氣浮。
霜丹千樹葉,雲白一天秋。
泖蟹螯初薦,溪菰米乍收。
滄浪濯纓罷,長揖謝公侯。
詩詞問答
問:為張仲照題秋野軒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為張仲照題秋野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為張仲照題秋野軒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城郭
城是內城的牆,郭是外城的牆。泛指“城邑”
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宮賦》
囂塵
亦作“嚻塵”。1.喧鬧揚塵。《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 楊伯峻 註:“囂,喧鬧。塵,塵土飛揚。” 宋 曾鞏 《靈岩寺兼簡重元長老二劉居士》詩:“更聞雷遠相從樂,世道囂塵豈可乾。”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外]石林精舍囂塵少,[生]仗爾高朋探寂寥。”
(2).指紛擾的塵世。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詩:“嚻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唐 白居易 《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質夫不至獨宿仙遊寺》詩:“ 文略 也從牽吏役, 質夫 何故戀囂塵?” 宋 張孝祥 《減字木蘭花·贈尼師舊角奴也》詞:“清齋浄戒,休作斷腸垂淚債;識破囂塵,作箇逍遙物外人。”《再生緣》第三回:“已托禪心歸浄界,還遭俗累涉囂塵。”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蕭子范 《東亭極望》詩:“郊原共超遠,林野雜依菲。”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郊原雨初足,風日清且好。”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送餞》:“國破山河在,城傾草樹迷。看縱橫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樹葉
樹木的葉子。《漢書·眭弘傳》:“ 上林苑 中大柳樹斷枯臥地,亦自立生,有蟲食樹葉成文字。”《南史·齊紀上·武帝》:“二月丙寅,大風, 吳興 偏甚,樹葉皆赤。”《紅樓夢》第三一回:“比如那一個樹葉兒,還分陰陽呢:向上朝陽的就是陽,背陰覆下的就是陰了。” 丁玲 《水》一:“接著,更隱隱約約在樹葉之中,現出閃閃的火光。”
雲白
(1).古代兵陣法的一種。《風后握奇經》:“旗、法八:一,天玄;二,地黃;三,風赤;四,雲白。”
(2).鴆鳥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黑鴆零” 晉 劉逵 註:“鴆鳥,一名雲白。”
一天
(1) 一晝夜
(2) 二十四小時
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值班
(3) 有一天,有朝一日
一天,老李談起他參加紅軍的經過
(4) 〈方〉∶一個白天
忙碌了一天
(5) 〈方〉∶一天到晚
蟹螯
螃蟹變形的第一對腳。狀似鉗,用以取食或自衛。《晉書·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韓翃 《題張逸人園林》詩:“麈尾手中毛已脫,蟹螯尊上味初香。” 宋 梅堯臣 《凝碧堂》詩:“可以持蟹螯,逍遙此居室。”
菰米
菰之實。一名雕胡米,古以為六穀之一。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七:“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菰米》﹝集解﹞引 蘇頌 曰:“菰生水中……至秋結實,乃雕胡米也,古人以為美饌。今飢歲,人猶採以當糧。”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書·禹貢》:“ 嶓冢 導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註:“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濯纓
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絶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長揖
舊時拱手高舉繼而落下的一種敬禮
公侯
(1).公爵與侯爵。《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漢 班固 《 * 通·爵》:“所以名之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無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順也。”
(2).泛指有爵位的貴族和官高位顯的人。《後漢書·朱景王杜馬等傳論》:“自茲下降,迄於 孝武 ,宰輔五世,莫非公侯。” 李賢 註:“自 高祖 至於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輔皆以公侯勛貴為之。”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鳴謙以接下。撫僚庶盡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貴。” 唐 白居易 《歌舞》詩:“ 秦 中歲雲暮,大雪滿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 宋 無名氏 《文育得銀》:“卜者曰:‘君北下不過作令長,南入則為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