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陳忠憫公(福)輓詩

作者:王又旦 朝代:清代

故陳忠憫公(福)輓詩原文

陰風獵獵陣雲低,雪滿靈州動鼓鼙。

絕塞名應傳屬國,前軍星已落安西。

五原未復精靈在,百口無歸道路迷。

蕭颯惟聞哀痛詔,城門月出夜烏啼。

詩詞問答

問:故陳忠憫公(福)輓詩的作者是誰?答:王又旦
問:故陳忠憫公(福)輓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故陳忠憫公(福)輓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2. 福

參考注釋

陰風

(1) 從陰暗處來的一股不正或 * 的風

扇陰風、點鬼火

(2) 寒冷的風

獵獵

形容風聲或風吹動旗幟等的聲音

北風獵獵

陣雲

(1).濃重厚積形似戰陣的雲。古人以為戰爭之兆。《史記·天官書》:“陣雲如立垣。” 南朝 梁 何遜 《學古》詩之一:“陣雲橫塞起,赤日下城圓。”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葉葉 《夢吳江行》:“千騎萬騎夾危堞, 吳江 城外陣雲疊。”

(2).比喻擁擠的人群。 茅盾 《子夜》十一:“忽然一個四十多歲圓臉兒的男子從前面那投機者的陣雲中擠出來,跌跌撞撞擠進了這‘後方病院’區域。”

靈州

(1).神仙所居之處。《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帝內傳》:“帝問 東方朔 :‘此何人?’ 朔 曰:‘是 西王母 紫蘭宮 玉女,常傳使命,往來 扶桑 ,出入 靈州 ,交關 常陽 ,傳言 玄都 。’”

(2).古州名。轄地約在今 寧夏回族自治區 靈武 一帶。 唐 李頻 《聞北虜入靈州》詩之二:“見説 靈州 戰,沙中血未乾。” 前蜀 張蠙 《送盧尚書赴靈武》詩:“西北正傳烽候急, 靈州 共喜信臣居。”

鼓鼙

亦作“ 鼓鞞 ”。1.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指大鼓和小鼓。《禮記·樂記》:“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舊唐書·郭子儀傳》:“ 子儀 遣六軍兵馬使 張知節 、 烏崇福 、羽林軍使 長孫全緒 等將兵萬人為前鋒,營於 韓公堆 ,盛張旗幟,鼓鞞震山谷。” 清 惲敬 《答伊揚州書》之二:“是猶毀鼎彝而鑄刀劍,舍琴瑟而聽鼓鼙。”

(2).借指征戰。《晉書·牽秀傳》:“自謂居司直之任,當能激濁揚清;處鼓鞞之間,必建將帥之勛。” 唐 劉長卿 《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詩:“萬里辭家事鼓鼙, 金陵 驛路 楚 雲西。” 清 吳偉業 《避亂》詩:“為客貪蝦菜,逢人厭鼓鼙。”

屬國

古時附屬於宗主國的國家

前軍

先頭部隊。《晉書·劉曜載記》:“ 曜 前軍 劉黑 大敗 季龍 將 石聰 於 八特坂 。”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五:“前軍夜戰 洮河 北,已報生擒 吐谷渾 。”《封神演義》第七九回:“前軍已抵 穿雲關 下。” 劉國鈞 《辛壬之間雜詩》:“前軍已報臨 長樂 ,後帳猶聞唱《莫愁》。”

五原

(1).關塞名。即 漢 五原 郡之 榆柳塞 。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 五原縣 。《漢書·匈奴傳下》:“ 呼韓邪單于 款 五原塞 ,願朝三年正月。” 唐 賈至 《出塞曲》:“傳道 五原 烽火急,單于昨夜寇新 秦 。”

(2).地名合稱。在今 陝西省 。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詩:“五原空壁壘,八水散風濤。” 仇兆鰲 注引《長安志》:“ 長安 、 萬年 二縣之外,有 畢原 、 白鹿原 、 少陵原 、 高陽原 、 細柳原 ,謂之五原。”

(3).地名合稱。在今 寧夏 境內。 唐 駱賓王 《早秋出塞寄東台詳正學士》詩:“促駕逾三水,長驅望五原。” 陳熙晉 註:“五原謂 龍游原 、 乞地千原 、 青嶺原 、 可嵐貞原 、 橫槽原也 。”

(4).指 唐 韓愈 《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毀》五文。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原》:“自 唐 韓愈 作‘五原’,而後人因之。”

精靈

(1) 鬼怪;神靈

(2) 〈方〉∶機靈;聰明機智

這孩子是個精靈鬼

百口

(1).全家;近親一族。《列子·說符》:“人有濱 河 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後漢書·趙岐傳》:“闔門百口,埶能相濟。”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誰雲經艱難,百口無夭殤。”《資治通鑑·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勸 椿 ( 楊椿 )出亡, 椿 曰:‘吾內外百口,何所逃匿!正當坐待天命耳。’” 清 沉受宏 《贈吳事衍》詩:“百口長悲殉亂離,一身何幸還鄉里。”

(2).一百人。《北史·楊素傳》:“ 仁壽 初,代 高熲 為尚書左僕射,賜良馬十匹,牝馬二百匹,奴婢百口。”

(3).滿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冤獄》:“邑令拘鄰保,血膚取實,究無端緒,惟媒媼述相謔之詞,以此疑 朱 。捕至,百口不承。”

(4).眾多的嘴。 魯迅 《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結果是辦事的人成為眾矢之的,謠言和讒謗,百口也分不清。”

無歸

(1).不回去;不回歸。《詩·小雅·湛露》:“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唐 李洞 《和劉駕博士贈莊嚴律禪師》:“塵刼自營還自壞,禪門無住亦無歸。”

(2).無所歸宿。 漢 劉向 《說苑·貴德》:“ 景公 覩嬰兒有乞於途者。公曰:‘是無歸夫。’ 晏子 對曰:‘君存,何為無歸!’”

(3).指不出嫁。 宋 葉適 《陳處士姚夫人墓志銘》:“終以豫治,而不使其女之無歸也。”

道路

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兩地之間的通道。也用於比喻事物發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

人生道路

自張材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資治通鑑·唐紀》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蕭颯

(1).形容風雨吹打草木發出的聲音。 唐 陳羽 《湘妃怨》詩:“商人酒滴廟前草,蕭颯風生斑竹林。” 宋 王安石 《次韻酬朱昌叔》之六:“長以聲音為佛事,野風蕭颯水潺湲。” 清 納蘭性德 《唐多令·雨夜》詞:“蕭颯不堪聞,殘妝擁夜分。”

(2).蕭條冷落。 唐 杜甫 《相從歌贈嚴二別駕》:“ 成都 亂罷氣蕭颯, 浣花 草堂 亦何有。” 宋 王安石 《金陵懷古》詩之三:“山水寂寥埋王氣,風煙蕭颯滿僧窗。” 清 狄億 《菩薩蠻》詞:“蕭颯不勝情,孤鴻三兩聲。”

(3).稀疏;淒涼。 唐 李白 《飛龍引》之二:“下視 瑤池 見 王母 ,蛾眉蕭颯如秋霜。” 宋 陸游 《獨立》詩:“白髯蕭颯一愚公,獨立濛濛細雨中。” 元 郝經 《巴陵女子行》:“詩成淚盡赴江流,蛾眉蕭颯天為愁。”

(4).蕭灑自然。 唐 白居易 《畫竹歌》:“嬋娟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

哀痛詔

封建帝王因災害頻至、民不聊生、內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詔書。《漢書·西域傳贊》:“﹝ 武帝 ﹞末年遂棄 輪臺 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聖之所悔哉!” 前蜀 韋莊 《贈薛秀才》詩:“但聞哀痛詔,未睹凱旋歌。”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一引 清 蔣琦齡 《中興十二策》:“不幸而運值中否,災害並至,則必下哀痛之詔,追悔既往,深自刻責,期與天下更始。”

城門

城牆上的門洞,設有可關閉的門,供人出入或用作防禦

烏啼

指琴曲《烏夜啼引》或《烏啼引》。 唐 元稹 《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詩:“謫官詔下吏驅遣,身作囚拘妻在遠……今君為我千萬彈,《烏啼》啄啄淚瀾瀾。”參見“ 烏夜啼 ”。

詩詞推薦

故陳忠憫公(福)輓詩原文_故陳忠憫公(福)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