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

作者:曾開 朝代:宋代

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原文

太上初傳位,安危俛仰間。

從容回萬乘,指顧復三關。

漢北塵沙迥,閩中日月閒。

誰知千載後,遺恨在燕山。

詩詞問答

問: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曾開
問: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曾開的名句有哪些?答:曾開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2. 《江西詩徵》作祚

參考注釋

太上

(1).最上,最高。《墨子·親士》:“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 孫詒讓 間詁:“太上,對其次為文,謂等之最居上者。”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極矣。” 宋 秦觀 《心說》:“太上見心而無所取捨,其次無心,其次虛心,其次有心。”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七:“我們的作為國家而存在的太上支配權已經是老早 * 在了別的一些什麼人手裡。”

(2).猶太古,上古。《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 鄭玄 註:“太上,帝皇之世。” 陸德明 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悠悠太上,民之厥初。” 李善 註:“太上,太古也。”

(3).指皇帝。《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國便事,而欲以親戚之意望於太上,不可得也。”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太上,天子也。”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刺史見太上聖明,股肱竭力。”

(4).指上帝,天帝。 明 烏斯道 《月下彈琴記》:“太上以其影留下界,恐人褻慢,將命六丁取之。”

(5).太上皇。 晉 乾寶 《晉紀總論》:“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號,而有免官之謡。”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忠義》:“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質東宮。” 清 李漁 《玉搔頭·奸圖》:“那時節啊,我龍床肯讓,願為太上。”

(6).道教最高最尊之神的名前常冠以“太上”二字,以示尊崇。《雲笈七籤》卷九:“太上曰:‘心有神識,識道可尊。’”此指 太上道君 。

傳位

謂傳授帝王權位。 唐 杜甫 《哀王孫》詩:“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于。” 宋 陸游 《孝宗皇帝輓詞》:“欲頒傳位詔,猶索未明衣。”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父親在日原是說要傳位給老三的,一到死後,老三卻一定向他讓。”

安危

平安和危險

奮勇搶救溺水兒童,不顧自己的安危

俛仰

亦作“ 俛卬 ”。1.低頭抬頭。《墨子·節用中》:“俛仰週遊威儀之禮,聖王弗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鴻》:“見其伸頸俛仰,吐出黃金半鋌。”

(2).指身體的屈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脅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訓》:“是故聖人將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俛仰。” 高誘 註:“俛仰猶升降。”

(4).形容時間短暫。《莊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漢書·晁錯傳》:“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卬之間耳。” 宋 蘇軾 《徐州賀河平表》:“未有收狂瀾於既潰,復故道於將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視和仰望。 明 歸有光 《周弦齋壽序》:“俛仰今昔,覽時事之變化,人生之難久長如是,是不可不舉觴而為之賀也。”

(6).應付;周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言敢近舍明公遠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 晉 鄧粲 《晉紀》:“ 伯仁 儀容弘偉,善於俛仰應答,精神足以蔭映數人。” 宋 秦觀 《陳偕傳》:“嘻,今老矣,顧家貧無以給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間,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經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傳贊》:“皆力持正議,不隨眾俛仰,故能身負碩望。”

從容

(1) 悠閒舒緩

聽小子從容的表白出來。——《初刻拍案驚奇》

從容應付

(2) 充裕;寬裕

時間從容

(3) 休息

神僧且從容一日。——《西遊記》

萬乘

(1) 車輛

(2) 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故稱天子為“萬乘”

使敵萬乘。——《韓非子·五蠹》

致萬乘之勢。——漢· 賈誼《過秦論》

指顧

(1).手指目視;指點顧盼。《漢書·律曆志上》:“指顧取象,然後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舊唐書·鄭畋傳》:“臣始仕從戎,爰承指顧,稟三令五申之戒,預一匡九合之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江右游日記》:“先躋峯攀磴里許,而至絶頂,則南瞰 西華 ,東瞰夾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顧。” 清 陳維崧 《喜遷鶯·排悶》詞:“憑高指顧,嘆野水增波,故陵無樹。”

(2).一指一瞥之間。形容時間的短暫、迅速。 漢 班固 《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已實。” 宋 蘇軾 《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札子》:“邊臣賈勇,爭欲立功,以為 河 南之地,指顧可得。” 明 陸粲 《庚巳編·神丹》:“女每有所須,雖遠方非時之物,一指顧間可致。” * 《攻克石門》詩:“ 石門 封鎖 太行山 ,勇士掀開指顧間。”

(3).猶指揮。《新唐書·趙犫傳》:“自號令指顧,羣兒無敢亂。”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第三折:“望賢士運神機,施妙策,指顧三軍,保乾坤奠安。”參見“ 指揮 ”。

三關

(1).古代三個重要關隘的合稱。著名者有:(1) 上黨關 、 壺口關 、 石陘關 。約在今之 山西 東南部。《後漢書·馮衍傳上》:“夫 上黨 之地,有四塞之固,東帶三關,西為國蔽,奈何舉之以資彊敵?” 李賢 註:“三關,謂 上黨關 、 壺口關 、 石陘關 。”(2) 陽平關 (今 陝西 沔縣 西)、 江關 (今 四川 奉節 東)、 白水關 (今 四川 舊 昭化 西北)。《文選·乾寶〈晉紀總論〉》:“三關電掃, 劉禪 入臣。” 李善 註:“蜀有 陽平 、 江關 、 白水關 。”(3) 平靖關 、 武勝關 、 黃峴關 。在今 河南 信陽 南。《南齊書·州郡志下》:“ 泰始 中,立州於 義陽郡 。有三關之隘。”(4) 溢津關 、 瓦橋關 、 淤口關 。在今 河北 雄縣 、 霸縣 一帶。《新五代史·周世宗紀》“﹝六年夏四月﹞辛丑,取 益津關 ,以為 霸州 。癸卯,取 瓦橋關 ,以為 雄州 ” 宋 徐無黨 註:“ 世宗 下三關, 瓦橋 、 益津 以建州及見, 淤口關 止置寨,故舊史、實録皆闕不書。”(5) 明 代以 雁門 、 寧武 、 偏頭 為外三關,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以 居庸 、 紫荊 、 倒馬 為內三關,在今 河北 曲陽 之北。《明史·翟鵬傳》:“增游兵三支,分駐 雁門 、 寧武 、 偏頭 ……又於 宣 、 大 三關間,各設勁兵。”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三關者, 雁武 、 寧武 、 偏頭 也。在 太原 之北, 大同 之南。” 清 馮桂芬 《費樹臣飲馬長城圖小影序》:“ 曲陽 在 居庸 、 紫荊 、 倒馬 內三關之南,距 倒馬 百二十里。”

(2).指人體的三個重要部分,說法不一。(1)指耳、目、口。《淮南子·主術訓》:“夫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夫三關者,不可不慎守也。”(2)指口、手、足。《黃庭內景經·三關》:“三關之中精氣深,九微之內幽且陰。” 梁丘子 註:“據下文,口、手、足為三關。又 元陽子 以明堂、洞房、丹田為三關。”

(3).特指下丹田。《黃庭內景經·脾長》:“閉塞三關握固停。” 梁丘子 註:“臍下三寸為元關,亦曰三關,言固精護氣不妄施泄。”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農郡夫人降聖日修大醮詞》:“正身心於九室,撿神氣於三關。”《西遊記》第四一回:“須臾間,氣透三關,轉明堂,衝開孔竅,叫了一聲:‘師父啊!’”

(4).中醫學名詞。小兒指紋診斷法的三個部位,又稱三指關。即風關、氣關、命關。《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四診總括》:“四診總括:惟憑面色識因病,再向三關診熱寒。”註:“三關者,手虎口處風、氣、命三關也。”

塵沙

(1).塵埃與沙土。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疾風千里兮吹塵沙。” 元 虞集 《城東觀杏花》詩:“緑水滿溝生杜若,暖雲將雨少塵沙。” 李季 《玉門兒女出征記》詩十七:“寒流隨風漫大地,午夜裡風怒號飛卷塵沙。”

(2).喻污濁,戰亂。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詩:“遙望 天壽山 ,猶在浮雲間。長嘆未及往,塵沙沒中原。” 蔡有守 《送陳樹人居若明之日本》詩:“鄉邦回首塵沙惡,一往夷嵎欲幾年。”

(3).猶塵世。 宋 梅堯臣 《和永叔景靈致齋見懷》:“不嗟門外塵沙苦,只覺壺中歲月長。” 宋 王安石 《蒙城清燕堂》詩:“飄然一往何時得,俯仰塵沙欲作翁。”

閩中

古郡名。 秦 置。治所在 冶縣 (今 福州 市)。轄境相當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寧海 及其以南的 靈江 、 甌江 、 飛雲江 流域。 秦 末廢。後以“閩中”指 福建 一帶。 南朝 宋 謝靈運 《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詩:“ 閩中 安可處,日夜念歸旋。”《南史·到溉傳》:“余衣本百結, 閩中 徒入蠶。假令金如粟,詎使廉夫貪。”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先是 閩中 郭聖僕 有二妾,一曰 李陀那 ,一曰 朱玉耶 。”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遺恨

未盡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遺憾

吾遺恨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燕山

中國河北省北部山脈。西起八達嶺,東到山海關,主峰霧靈山2116米。著名的明朝萬里長城在河北省、北京市部分即沿其山脊而築

詩詞推薦

  • 雜題

    陸游宋代〕黍醅新壓野雞肥,茆店酣歌送落暉。人道山僧最無事,憐渠猶趁暮鍾歸。
  • 南渡鄒大舟中作

    洪朋宋代〕谷鹿洲前秋風起,淥波亭下小舟里。鄒子揖我獅子尾,談天舌本傾我耳。散發船篷玩秋水,茗碗盪胸無泥滓。牛羊
  • 緣識

    宋太宗宋代〕道在鍥夷不易尋,忘言息慮便知深。黃金白玉將何用,爭比靈源一寸心。
    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原文_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汴渠

    石介宋代〕隋帝荒宴遊,厚地刳為溝。萬舸東南行,四海困橫流。義旗舉晉陽,錦帆入揚州。揚州竟不返,京邑為墟丘。吁哉
  • 迎仙客

    曾瑞卿元代〕我須是王月英。又不是潑煙花。又不是風塵賣酒家。有甚么敗了風化。有甚么差了禮法。公然便把人勾拿。哥哥也
  • 蝶戀花

    佚名宋代〕環取其終始不絕。兼致彩絲一絇,文竹茶合碾子一枚。此數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潔,鄙志如環不解。淚
  • 夜飲呈葉司戶

    張鎡宋代〕僂指摳衣日,於今歲六移。步趨徒願學,憂患亦何為。窗曉鴉同起,天寒雁引悲。依仁方再幸,小耐了康時。
  • 雌雄曲

    楊維楨元代〕妾夫曉出塞,妾夜馳孤忠。誓作干將劍,一死雙雌雄。
  • 書補之梅

    王柏宋代〕玉質敷腴宮樣妝,風流終媿水雲鄉。一邨飛落人間世,添卻逃禪百倍香。
  • 再上湘江

    柳宗元唐代〕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來。不知從此去,更遣幾年回。
    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原文_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湘鄉道中梅花

    趙蕃宋代〕道上梅花無數株,似能相與慰窮途。色嚴不畏晨霜勁,馥剩寧須愛日敷。落落卒無詞客賦,紛紛只了酒家沽。雖然
  • 送曹稅

    李鹹用唐代〕摻袂向春風,何時約再逢。若教相見密,肯恨別離重。芳草漁家路,殘陽水寺鐘。落帆當此處,吟興不應慵。
    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原文_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平樂(舒州)

    黎廷瑞宋代〕秋懷騷屑。臥聽蕭蕭葉。四壁寒蛩吟不歇,舊恨新愁都說。疏疏雨打棲鴉。月痕猶在窗紗。一夜西風能緊,明朝瘦
    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原文_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念奴嬌崑崙

    _〔近現代〕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
    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原文_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周大尹入覲

    沈鍊明代〕卻金為漢吏,馬首氣何雄。將上河陽計,先乘御史驄。旌旗颺古節,鼓吹奏民風。今日山 * ,方知在鏡中。
  • 弋陽縣江上書觸目

    陸游宋代〕縣前奇哉一江水,日暮風吹碧鱗起。客恨征塵忽如洗,不用金篦刮眸子。丹楓岸邊雪色蘆,下有老翁方捕魚。欲求
  • 御園雪景

    乾隆清代〕一夜同雲雪已酣,朝來冷潤禁林含。節過漫惜鐙光缺,幾暇何妨園景探。石戴芝英艱擷秀,樹開梅朵不聞馣。分明
  • 杭州孤山寺三用張祜詩韻

    乾隆清代〕孤山自有岑,佛寺照湖心。古往今何在,山陽水卻陰。難尋當日景,略寓五言深。命舫問他處,菁蔥隱遠林。
  • 乍歸信筆寫興二首

    董嗣杲宋代〕身絕一毫榮,膽落幾回醉。難忘踏霜茅,忍凍吟冷翠。
    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原文_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清景堂

    文同宋代〕公外捐塵慮,閒中見物情。蕉花紅炬密,竹節粉環輕。燕泊簾鉤語,蜂尋筆架鳴。靜能知此趣,吃吃笑勞生。
    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原文_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原文_李伯紀丞相輓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