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蘇養直原文
老去難為別,愁邊更著秋。
碧蘆圍野水,落日滿行舟。
雁斷西風急,天寒古寺幽。
兩鄉無百里,能寄短書否。
詩詞問答
問:別蘇養直的作者是誰?答:釋蘊常
問:別蘇養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別蘇養直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釋蘊常的名句有哪些?答:釋蘊常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老去
(1).謂人漸趨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詩:“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宋 歐陽修 《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明 汪循 《老去》詩:“老去心還競,春來花又新。”
(2).引申為老年;晚年。 沉從文 《<沉從文選集>題記》:“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將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隱》詩:“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閒中過幾年。” 明 李東陽 《柳岸垂綸》詩:“老去祗應家在此,不須盤石更垂蘿。”
為別
猶分別,相別。 唐 李白 《送友人》詩:“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宋 晏殊 《浣溪沙》詞:“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
野水
(1).野外的水流。《管子·侈靡》:“今使﹝民﹞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飲野水,孰能用之?” 唐 韓愈 《宿神龜招李二十八馮十七》詩:“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鴉趁始飛。” 元 黃庚 《約王琴所不來舟中偶成》詩:“籬落鷄欲棲,野水牛已渡。”
(2).指非經人工開鑿的天然水流。 唐 裴度 《白二十侍郎有雙鶴在洛下余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且將臨野水,莫閉在樊籠。”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建康貧者》:“內臣 張琪 果園中多荒穢,亦有野水。” 清 施閏章 《過湖北山家》詩:“野水合諸澗,桃花成一村。”
落日
夕陽
行舟
駕駛船隻
行舟在長江中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短書
(1). 漢 代凡經、律等官書用二尺四寸竹簡書寫。官書以外包括子書等,均以短於二尺四寸竹簡寫書,稱為“短書”。後多指小說、雜記之類的書籍。 漢 王充 《論衡·骨相》:“在經傳者較著可信;若夫短書俗記,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見,眾多非一。”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至於諸子短書,雜家小説,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寇則目以長鯨。”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天穿節考》:“凡事無雅記可尋者,不得不徵之短書,而短書多誤。” 章炳麟 《文學總略》:“古官書皆長二尺四寸,故云二尺四寸之律,舉成數言,則曰三尺法。經亦官書,故長如之,其非經律,則稱短書。”
(2).指書牘。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李陵<從軍>》:“袖中有短書,願寄雙飛燕。” 唐 杜甫 《雨》詩之三:“多病久加飯,衰客新授衣,時危覺凋喪,故舊短書稀。”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 唐 國子祭酒 李涪 刊誤云:短書出 晉 宋 兵革之際,時國禁書疏,非弔喪問疾不得行尺牘,故 羲之 書雲死罪,是違制令故事也,啟事論兵皆短而緘之,貴易於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