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瞞疑冢

作者:劉紹 朝代:元代

曹瞞疑冢原文

懷古意激昂,河山去逶迤。

曹瞞世已矣,遺冢何累累。

大陸晝晦晏,驚飆盪殷圻。

我行倦中野,登望興遐思。

國步屬艱難,委身濟傾危。

丈夫功業立,忠孝銘常彝。

漢賊不兩立,雄奸當世知。

遺骸委黃壤,千載孰忍欺。

我欲假六丁,伐茲使平夷。

一洗狐媚恥,無將行路疑。

詩詞問答

問:曹瞞疑冢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曹瞞疑冢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劉紹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紹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古意

(1) 古代的風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風範

“摘星山莊”每天機車來來去去,損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跡的情意

長安古意

激昂

振奮激勵,激勵;奮發昂揚

激昂大義。——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言辭激昂

河山

河流和山嶺,指國家疆土

大好河山

逶迤

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選·劉峻·廣絕交論》

逶迤退食。——《後漢書·楊秉傳》

五嶺逶迤騰細浪。——毛 * 《長征》

曹瞞

曹操 小字 阿瞞 ,因呼為 曹瞞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漢 相國 參 之後” 裴松之 注引《曹瞞傳》:“ 太祖 一名 吉利 ,小字 阿瞞 。” 宋 蘇軾 《答范淳甫》詩:“猶勝 白門 窮 呂布 ,欲將鞍馬事 曹瞞 。” 清 趙翼 《又和荊州詠古》之一:“威懾 曹瞞 欲避鋒,豈虞狙伺起鄰封。”

已矣

(1)

(2)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3) “已”為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遺冢

亦作“ 遺塚 ”。古墓,荒墳。 唐 孟郊 《遠愁曲》:“飄颻何所從,遺塚行未逢。” 宋 王十朋 《望大孤山》詩:“ 番昜 古渡留遺冢,湖口煙鬟露淡粧。” 清 顧炎武 《李克用墓》詩:“我來 雁門郡 ,遺冢高嵯峨。” 清 孫蕙 《秦川懷古》詩:“風雨滿天來 渭 北,麒麟遺塚自南邱。”

見“ 遺冢 ”。

累累

(1) 多次

(2) 數目多得無法計算的

罪行累累

(3) 重疊,重積;另聯貫成串,眾多的樣子

大陸

對除了 台灣省、 香港和 澳門之外的 中國領土的稱呼

晝晦

白日光線昏暗。《楚辭·九歌·山鬼》:“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漢書·高帝紀上》:“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砂石,晝晦, 楚 軍大亂,而 漢 王得與數十騎遁去。” 宋 蘇軾 《太白詞》之一:“雷闐闐,山晝晦。”

驚飆

突發的暴風;狂風。 三國 魏 曹植 《吁嗟篇》:“卒遇迴風起,吹我入雲間……驚飆接我出,故歸彼中田。” 宋 周邦彥 《端鶴仙》詞:“驚飆動幕,扶殘醉繞紅藥。” 清 譚嗣同 《公宴》詩:“驚飆下纖雲,瑤瑟聲為哀。”

驚飇:同“ 驚飆 ”。 漢 張衡 《南都賦》:“足逸驚飇,鏃析毫芒。” 宋 司馬光 《奉同何濟川迎吏未至秋暑方劇呈同舍》詩:“何時驚飇來,掃蕩天地清。” 清 李調元 《送舍人徐蒸遠回南》詩:“驚飇淒以肅,凍雪欲封瓦。”

驚飈:同“ 驚飆 ”。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洪波振壑,川無恬鱗;驚飈拂野,林無靜柯。” 元 揭傒斯 《湖南憲使盧學士移病歸潁》詩:“驚飈卷飛轍,寥落從此始。” 清 紀昀 《風土》詩之十九:“驚飈相戒避 三泉 ,人馬輕如一葉旋。”

我行

猶言我這裡。《水滸傳》第十四回:“ 雷橫 又駡道:‘賊頭賊臉賊骨頭,必然要連累 晁蓋 !你這等賊心賊肝,我行須使不得。’”

中野

(1).原野之中。《易·繫辭下》:“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史記·淮陰侯列傳》:“今 楚 漢 分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之一:“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清 顧炎武 《先妣忌日》詩:“秋雨秀連中野蔚,夕陽光起北園葵。”

(2).古邑名。《逸周書·殷祝》:“ 湯 將放 桀 於 中野 。” 朱右曾 校釋:“ 中野 ,邑名。”

登望

登高遠望。《漢書·陳湯傳》:“ 湯 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每過城邑山川,常登望。” 漢 班固 《西都賦》:“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 唐 王昌齡 《萬歲樓》詩:“誰堪登望雲煙里,向晚茫茫發旅愁。” 清 吳偉業 《毛子晉齋中讀吳匏庵手抄宋謝翱<西台慟哭記>》詩:“言過 富春 渚,登望 文山 哭。”

遐思

長遠的思念或指逾時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遐思冥想

國步

(1) 國運

國步艱難

(2) 國土

國步連營五千里

艱難

艱苦困難

歷艱難險巇。——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漫長而艱難的行軍

委身

將身心交付

委身為賈人婦。——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她中年時委身一位農民

傾危

(1).狡詐。《史記·張儀列傳贊》:“夫 張儀 之行事甚於 蘇秦 ……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明史·徐有貞傳》:“此議南遷 徐珵 邪?為人傾危,將壞諸生心術。” 清 劉大櫆 《書<戰國策>後》:“下逮七國,詐謀劇而傾危之士起。”

(2).指險詐的人。 唐 杜甫 《石筍行》:“政化錯迕失大體,坐看傾危受厚恩。”

(3).傾覆;傾側危險。 漢 賈誼 《新書·過秦下》:“借使 秦王 論上世之事,並 殷 周 之跡,以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周書·于謹傳》:“昔帝室傾危,人圖問鼎。” 清 方苞 《跋石齋黃公手札》:“ 莊烈愍帝 嗣位於國勢傾危之日。” 鄭振鐸 《取火者的逮捕》:“一個嚴重的神國傾危的預警,突現於他的心上。”

(4).傾斜欲倒。 宋 李澄叟 《畫山水訣》:“山高峻無使傾危,水深遠勿教窮涸。”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韓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國語·越語》

(3) 成年男子

丈夫氣

丈夫亦愛憐。——《戰國策·趙策》

功業

(1) 功勳與事業

千秋功業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漢· 賈誼《過秦論》

(2) 士農工商所從事的事業或工作

民勤於力則功業牢

(3) 工作的成績,成果

忠孝

忠於君國,孝於父母。《孝經·開宗明義》“終於立身” 漢 鄭玄 註:“忠孝道著,乃能揚名榮親,故曰終於立身也。”《東觀漢記·北海敬王劉睦傳》:“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 唐 韓愈 《潮州請置鄉校牒》:“人吏目不識鄉飲酒之禮,或未嘗聞《鹿鳴》之歌,忠孝之行不勸,亦縣之恥也。”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風既降,聖教莫修,忠孝情衰,廉恥道喪。”

當世

(1) 當代

(2) 指地位顯要的人

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後漢書·張衡傳》

遺骸

曾是有生命的軀體的化石骸骨(如人的屍體);遺體

烈士遺骸

委黃

枯黃。《文選·宋玉<九辯>》:“顏淫溢而將罷兮,柯彷彿而委黃。”委,《楚辭》作“萎”。 王逸 註:“腹內空虛,皮乾臘也。” 明 朱朴 《苦哉行》:“菜甲短棲畝,麥苗已委黃。”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六丁

道教認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為陰神,為天帝所役使;道士則可用符籙召請,以供驅使。《後漢書·梁節王暢傳》:“從官 卞忌 自言能使六丁。” 李賢 註:“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則丁卯為神,甲寅旬中,則丁巳為神之類也。役使之法,先齋戒,然後其神至,可使致遠方物及知吉凶也。”參閱《無上九霄雷霆玉經》、《靈寶六丁秘法》。 唐 陳陶 《步虛引》:“赤城門閉六丁直,曉日已燒東海色。” 宋 陸游 《夜寒燃火有感》詩:“笑談縛三彭,指顧役六丁。”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一折:“這八卦陣縱橫不窮,管七國江山著君王獨自統。便有六丁神,我敢也驅下天宮。”《西遊記》第十五回:“ 行者 道:‘既如此,不當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將與值日功曹和眾揭諦保守著我師父。等 老孫 尋那澗中的孽龍,教他還我馬來。’”

平夷

(1).平坦。《漢書·溝洫志》:“ 孫禁 所欲開者,在 九河 南 篤馬河 ,失水之跡,處勢平夷,旱則淤絶,水則為敗。” 漢 王粲 《初征賦》:“野蕭條而騁望,路周達而平夷。”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平》:“予後至 昌化縣 ,過一山,其下甚峻,至頂而平夷,名 走馬平 。”

(2).猶平安。《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是故循車馬,比卒乘,以備戎事。有難則以備不虞,平夷則以給朝事。”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沉氏藥》:“紛紛墓土黃金屑,片片段預告飛白玉芝,君主一斤臣四兩,調和服下即平夷。”

(3).平和;平易。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記》:“君子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寧平夷,恆若有餘,然後理達而事成。” 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卷一:“﹝詩﹞以平夷恬淡為上,怪險蹶趨為下。”

(4).蕩平;毀平。《南史·梁哀太子大器傳》:“吾自度死必在賊前,若諸叔外來,平夷 羯 寇,必前見殺,然後就死。” 唐 蘇頲 《壠上記·聞角聲》:“ 郗方回 葬婦於 驪山 ,使 會稽 郡吏 史澤 治墓,多平夷古墳。”

狐媚

俗傳狐善魅人,固稱以媚態惑人為狐媚

將行

(1).率領隨從的人。《韓非子·內儲說上》:“ 中山 之相 樂池 ,以車百乘使 趙 ,選其客之有智慧型者,以為將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使 句芒 其將行兮,吾欲往乎南娭。” 顏師古 註:“將行,將領從行也。”

(2).官名。 秦 置。 漢景帝 時改為大長秋,掌皇后宮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將行, 秦 官。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長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皇后卿也。”

詩詞推薦

曹瞞疑冢原文_曹瞞疑冢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