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其二

作者:汪禮約 朝代:明代

雜詩二首·其二原文

一朝復一暮,玄冬復陽春。

殘魄不再滿,陽鳥忽已盈。

悠悠天壤間,誰為不死人。

盛年不須臾,忽若風吹塵。

良時不為歡,遲暮嘆何因。

徘徊故閭里,念我平生鄰。

斗酒相娛樂,歡喜日以新。

華鐙永今夕,上堂展殷勤。

何必傾庶羞,雞黍為下陳。

永焉保霣暮,持此俟來晨。

詩詞問答

問:雜詩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汪禮約
問:雜詩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一暮

一個晚上。《史記·殷本紀》:“ 亳 有祥桑穀共生於朝,一暮大拱。” 北魏 高允 《詠貞婦彭城劉氏》詩:“因媒致幣,遘止一暮。”

玄冬

冬天;冬季。《漢書·揚雄傳上》:“於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 顏師古 註:“北方色黑,故曰玄冬。” 唐 韓愈 《明水賦》:“或將祀圓丘於玄冬,或將祭方澤於朱夏。” 明 劉基 《送陳庭學之成都衛照磨任》詩:“長夏雪山連 太白 ,玄冬熱海蒸坤維。” 清 孫枝蔚 《與李岸翁潘江如》詩:“玄冬縱苦漫漫夜,轉眼須臾斗柄東。”

陽春

溫暖的春天

殘魄

指殘月。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詩之二:“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 漢 家營。”

不再

(1)

 

放棄;停止進行

不再反對…協定

(2)

 

結束;停止;終止;放棄

我決定不再想你

陽鳥

(1).鴻雁之類候鳥。《書·禹貢》:“ 彭蠡 既豬,陽鳥攸居。” 孔 傳:“隨陽之鳥,鴻鴈之屬。” 孔穎達 疏:“此鳥南北與日進退,隨陽之鳥,故稱陽鳥。” 唐 梁獻 《王昭君》詩:“一聞陽鳥至,思絶 漢 宮春。” 清 顧炎武 《海上》詩之二:“ 秦望 雲空陽鳥散, 冶山 天遠朔風迴。” 王蘧常 匯註:“《書·禹貢》偽 孔 傳云:‘陽鳥,隨陽之鳥,鴻雁之屬。’”

(2).指鶴。《說郛》卷十五引 南朝 宋 浮丘公 《相鶴經》:“鶴者陽鳥也,而游於陰,因金氣依火精以自養。”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天壤

(1) 天和地

天壤間

(2) 相隔極遠;相差極大

死人

(1).已死的人。《詩·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國語·晉語二》:“葬死者,養生者,死人復生不悔,生人不媿。”《荀子·天論》:“道路有死人。”

(2).使人死亡。如:這樣做不會死人。

(3).詈詞。 余開選 《獅人》:“我正要找你,不知你這個死人到哪去了。”

盛年

青壯年

失於盛年,猶當晚學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忽若

(1).恍若,好像。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於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於是逍遙暇豫,忽若忘歸。”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冥跡》:“其子聽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當再為 顧 家子。”《敦煌變文集·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可中修善到諸天,居處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裡,尋常自在免憂煎。” 蔣禮鴻 通釋:“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並用,都是‘倘或’的意思。”《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伏願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見慈親,生死不辜恩德。”

吹塵

《史記·五帝本紀》“舉 風后 、 力牧 、 常先 、 大鴻 以治民” 張守節 正義引《帝王世紀》:“ 黃帝 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羣。帝寤而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也,天下豈有姓 風 名 後 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 風后 於海隅,登以為相。’”後以“吹塵”為得良相之兆。《太平廣記》卷四九二引《靈應傳》:“貴主得吹塵之夢,知君負命世之才。” 明 張煌言 《壽鯢淵張相國》詩:“ 蚩尤 欲殄夢吹塵, 胥靡 爰登歌作礪。”

良時

美好的時光;吉時。舊題 漢 蘇武 《詩》之三:“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 唐 杜甫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詩:“ 新亭 有高會,行子得良時。” 清 李漁 《奈何天·憂婚》:“良時已近,你可收拾起身,我在中堂候你上轎。”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遲暮

黃昏;比喻晚年,暮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楚辭·離騷》

遲暮少寢食,清曠喜荊扉。——杜甫《甘林》

遲暮之感

何因

什麼緣故,為什麼。《周書·薛善傳》:“時 晉公 護 執政,儀同 齊軌 語 善 云:‘兵馬萬機,須歸天子,何因猶在權門。’” 唐 韋應物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詩:“何因北歸去, 淮 上對秋山。” 宋 葉適 《寄呂巽伯換酒亭》詩:“自可全將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故閭

故里;故鄉。 清 陳夢雷 《抒哀賦》:“體養志以娛親兮,駕言返於故閭。”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斗酒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長句》:“游騎偶同人鬭酒,名園相倚杏交花。” 清 陳維崧 《菩薩蠻·為竹逸題徐渭文畫紫牡丹》詞:“年時鬭酒紅欄下,一叢奼紫真如畫。” 清 陳於王 《燕九竹枝詞》之九:“觀傍培塿氍毺新,酒市爭看鬭酒人。”

相娛

交歡,同樂。《漢書·張禹傳》:“ 崇 每候 禹 ,常責師宜置酒設樂與弟子相娛。” 唐 韓愈 《示兒》詩:“酒食罷無為,棊槊以相娛。”

歡喜

(1) 喜愛、愛好

她歡喜拉手風琴

(2) 喜歡、喜愛

歡喜滑水

華鐙

見“ 華燈 ”。

今夕

今晚;當晚。 晉 左思 《蜀都賦》:“樂飲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韓愈 《玩月喜張十八員外以王六秘書至》詩:“況當今夕圓,又以嘉客隨。” 郭沫若 《落葉》:“風雨瀟瀟著的今夕。”

上堂

(1) 〈方〉

(2) 上課

(3) 舊時指訴訟當事人到公堂上去(公開受審)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養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熱情周到

殷勤的服務員

(3) 勤奮

殷勤小心

(4) 禮物

日後致殷勤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庶羞

多種美味。《儀禮·公食大夫禮》:“上大夫庶羞二十,加於下大夫以雉兔鶉鴽。” 胡培翬 正義引 郝敬 云:“餚美曰羞,品多曰庶。” 唐 杜甫 《後出塞》詩:“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章炳麟 《沉藎哀辭》:“謹以清酌庶羞,奠國士 沉君 之靈。”

雞黍

亦作“鷄黍”。1.指餉客的飯菜。語本《論語·微子》:“止 子路 宿,殺雞為黍而食之。”《北史·盧道虔傳》:“﹝ 盧道虔 ﹞為尚書同僚於草屋之下設雞黍之膳,談者以為高。” 宋 司馬光 《招鮮于子駿范堯夫》詩:“軒車能朅來,雞黍足充餒。” 明 徐復祚 《紅梨記·初會》:“雞黍慚無,深媿居停。” 清 方文 《禊日與蔡芹溪同舟作》詩:“良朋鹹在茲,先期命鷄黍。”

(2).借指深厚的情誼。 唐 秦系 《早秋宿崔業居處》詩:“雞黍今相會,雲山昔共游。” 唐 王起 《和李校書》:“詰朝始趨鳳闕去,此日遂愁雞黍違。”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陳 ( 陳重 ) 雷 ( 雷義 )膠漆, 范 ( 範式 ) 張 ( 張劭 )雞黍。” 清 錢謙益 《送蕭孟昉還金陵》詩:“雞黍交期雪涕頻,相看不語且霑巾。”參見“ 雞黍約 ”。

下陳

古代統治者賓主相見,在堂下陳列禮品,站立儐從之處。位於堂下,因稱下陳

美人充下陳。——《戰國策·齊策四》

來晨

(1).來時。 南朝 宋 謝瞻 《王撫軍庾西陽集別作》詩:“來晨無定端,別晷有成速。” 呂向 註:“晨,時。晷,影也。言來時未期,離別日影急速。”

(2).次日之晨。《太平廣記》卷一七九引 唐 李亢 《獨異志》:“或有好事者曰:‘可得一聞乎?’答曰:‘余居 宣陽里 ,指其第處,並具有酒,明日專候,不唯眾君子榮顧,且各宜邀召聞名者齊赴,乃幸遇也。’來晨,集者凡百餘人。”

詩詞推薦

雜詩二首·其二原文_雜詩二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