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蟬(四月廿三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聞蟬(四月廿三日)原文

初鳴聲尚澀,再鳴聲已暢。

旋聞柳塘間,一和而一唱。

萬物各趨時,片刻不相讓。

玩日愒時者,胡不思所向。

詩詞問答

問:聞蟬(四月廿三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聞蟬(四月廿三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漾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三

2. 四月廿三日

參考注釋

鳴聲

有特色的音響;獨特的噪聲

鳥鳴聲

柳塘

周圍植柳的池塘。 唐 嚴維 《酬劉員外見寄》詩:“柳塘春水慢,花塢夕陽遲。” 唐 王建 《汴路水驛》詩:“晚泊水邊驛,柳塘初起風。” 元 陳基 《春日邵氏園池》詩:“柳塘水暖鴛鴦浴,花徑風酣蛺蝶飛。”

一和

(1).古指一個小笙。《儀禮·鄉射禮》:“三笙一和而成聲。” 鄭玄 註:“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按:《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2).和協;和諧一致。《淮南子·本經訓》:“安則止,激則行,通體於天地,同精於陰陽,一和於四時。” 高誘 註:“一,同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遁》:“離同則肝膽為 胡 越 ,合異則萬殊而一和。”《隋書·音樂志下》:“四海之內,一和之壤。”

(3).一會;一番。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九出:“説與我每一和,又説與我公一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一個是一方長老,一個是一代名儒,俗談沒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 元 石德玉 《黃粱夢》第四折:“睡朦朧無多一和,半霎兒改變了山河。”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沉吟一和,怎離卻雙親膝下?”

一唱

謂一聲歌唱。 晉 陸機 《擬古詩·東城一何高》:“一唱萬夫嘆,再唱梁塵飛。” 唐 李白 《丁都護歌》:“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趨時

亦作“趍時”。1.謂努力去適應當時的具體形勢、環境與條件。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周書》曰:‘凡彼聖人必趨時。’是故戰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趨時必果,乘機無怯。”《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當今伐之,是其厄會;聖人急於趨時,誠謂今日。” 魯迅 《花邊文學·趨時和復古》:“我這裡所用的是普通所謂‘趨時’中的一部分:‘前驅’的意思。”

(2).抓緊時機;及時。《史記·貨殖列傳》:“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淮南子·原道訓》:“ 禹 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非爭其先也,而爭其得時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麻》:“又諺曰:‘五月及澤,父子不相借。’言及澤急也。夏至後者,匪唯淺短,皮亦輕薄。此亦趨時,不可失也。”《金史·侯摯傳》:“臣請盡力規畫,勸喻農民趨時耕種。”

(3).迎合潮流;迎合時尚。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體方貞以居直者,雖誘以封國,猶不違情以趨時焉,安肯躐徑以取容乎?” 唐 白居易 《陳中師除太常少卿制》:“不背俗以矯逸,不趍時以沽名。” 嚴復 《救亡決論》:“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後,以巧宦為宗風,以趨時為秘訣。”

(4).引申指時髦;趕時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説的 繼之 也笑了道:‘本來作假是此刻最趨時的事。方才我這裡才商量了一起命案的供詞。你想命案供詞還要造假的,何況別樣。’” 孫中山 《五權憲法》:“近來 中國 底學生們,他無論懂不懂,也要講無政府以為趨時,真是好笑。” 洪深 《屬於一個時代的戲劇》:“還有一點,可以無須乎多聲明的,就是《貧民慘劇》與《趙閻王》都是我閱歷人生,觀察人生,受了人生的刺激,直接從人生里滾出來的。不是趨時的作品。(做文字同穿衣裳一樣會求時髦。)”

片刻

一會兒,短暫時間

稍等片刻

相讓

(1) 退讓,寬容忍耐

在利益上相讓

(2) 謙讓,禮讓

相讓為上

玩日愒時

猶言玩時愒日。 清 譚嗣同 《興算學議·瀏陽興算學記》附錄《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其質地不近不能造就,及玩日愒時並無門徑者,應避賢路,兼重既稟,若是者去;規避不與者,亦即開缺。”參見“ 玩時愒日 ”。

胡不

何不。《詩·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詩·唐風·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苟必信,胡不赴 秦 軍俱死?”《漢書·韋賢傳》:“黃髮不近,胡不時監?”

所向

(1).謂所指向的地方。 漢 蔡琰 《悲憤詩》:“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馬》詩:“所向無空濶,真堪託死生!”

(2).猶去向。《太平廣記》卷一九四引 唐 裴鉶 《傳奇·聶隱娘》:“及夜,果失 隱娘 所向。”《太平廣記》卷一九四引 唐 裴鉶 《傳奇·聶隱娘》:“ 劉 使人尋之,不知所向。”

詩詞推薦

  • 感事詠菊

    馮時行宋代〕寒花冷艷為誰發,霜露泠泠祗汝侵。弱質向人如有托,清香絕世本無心。會逢仙老收靈藥,不用騷人費苦吟。十載
  • 悟黃粱 本名燕歸梁

    馬鈺元代〕詞名本是燕歸梁。無理趣,忒尋常。馬風思憶祖純陽。故更易,悟黃粱。百年一夢暫時光。如省悟,棄家鄉。常清
    聞蟬(四月廿三日)原文_聞蟬(四月廿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浪淘沙·秋

    朱栴〔明代〕塞下景荒涼,淡薄秋光,金風淅淅透衣裳。讀罷安仁《秋興賦》,憀栗悲傷。廿載住邊疆,兩鬢成霜,天邊鴻雁又
  • 豐歲行(庚申年秋自豫章赴會稽)

    張守宋代〕早禾飽熟收山場,晚禾碩茂青吐芒。五風十雨作豐歲,一飽何以酬蒼蒼。牛遭癘疫大半死,挽犁豈誇人力強。妻兒
  • 崔愨畫雙鵝引雛

    張鎡宋代〕橫塘暮煙吹雨來,白鵝叫風雙毰毸。鵝兒力小立未定,依母戀哺忘驚猜。炎歊生欲逃天垓,虛堂有此新圖開。蘆梢
  • 題錢維城花卉二十種·其二·水仙

    乾隆清代〕金以為心玉為瓣,微嫌金玉擬非宜。設如驀遇王夷甫,相薄能無阿堵之。
  • 迎神

    王維唐代〕〔一本二首題下並有曲字〕坎坎擊鼓。魚山之下。吹洞簫。望極浦。女巫進。紛屢舞。陳瑤席。湛清酤。風淒淒兮
  • 次韻朱秀才二首

    陳造宋代〕儒冠林立更鴻生,經倚菑畲道可耕。便合摘髭書桂籍,未須擁鼻避時名。似聞眕夢成三耳,會見驚人取一鳴。講易
  • 嶺南送使

    張說唐代〕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歸。將余去國淚,灑子入鄉衣。飢狖啼相聚,愁猿喘更飛。南中不可問,書此示京畿。
  • 脫葉

    項安世宋代〕綠陰時節葉急飛,投分青蕪更不疑。橫被蛛絲禁得住,舞風一片獨多時。
    聞蟬(四月廿三日)原文_聞蟬(四月廿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拜表回閒遊

    白居易唐代〕玉珮金章紫花綬,紵衫藤帶白綸巾。晨興拜表稱朝士,晚出遊山作野人。達磨傳心令息念,玄元留意遣同塵。八關
  • 漁家傲

    可旻宋代〕文墨尖新無處用。已將名利渾如夢。一串數珠隨手弄。休千種。唯聞念佛心歡勇。滉漾空中仙樂動。笙簫聲細天風
  • 韓乾二馬

    蘇轍宋代〕玉帶胡奴騎且牽,銀騣白鼻兩爭先。八坊龍種知何數,乞與岐邠並錦韉。
  • 句·其一

    羅畸宋代〕幾疑銀漢餘波溢,浪袞黃金砌畔泉。
  • 將軍阿桂奏攻克勒烏圍賊巢紅旗報捷喜成七言十首以當凱歌·其七

    乾隆清代〕一破賊巢飛騎馳,未遑詳悉盡陳之。將軍宣力應優賜,先示端倪加勉宜。
  • 挽李泰發參政三首

    曾幾宋代〕道義曾無間,因依遂有連。旋聞新雨露,亟返舊林泉。父老門庭下,兒孫几杖前。不令成比段,泣涕問蒼天。
    聞蟬(四月廿三日)原文_聞蟬(四月廿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挽黃松澗

    王義山宋代〕少陵元是誰家數,衣缽當初自審言。松澗於何尋的派,涪翁之後又仍孫。幾篇憂國詩奚寄,一念愛君天所根。不比
    聞蟬(四月廿三日)原文_聞蟬(四月廿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秦丞相府

    王遂宋代〕公府潭潭莫近前,絕憐荒草廢池邊。骨藏黃壤今成土,樓入青雲舊格天。零落故家成不去,消磨名士向南遷。百年
    聞蟬(四月廿三日)原文_聞蟬(四月廿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游羅正仲磬沼深得一字

    鄧深宋代〕磬沼去郭近,得朋忻一出。曲水媚秋花,輕雲翳寒日。幽野愜心期,平遠快目力。率爾進所攜,雜陳初匪一。初無
  • 和東坡定惠院海棠

    趙次公宋代〕化工妙手開群木,酷向海棠私意獨。殊姿艷艷雜花里,端覺神仙在流俗。睡起胭脂懶未勻,天然膩理還豐肉。繁華
聞蟬(四月廿三日)原文_聞蟬(四月廿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