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於古有恆言,種樹十年計。
是蓋謂榆柳,目前供景綴。
松柏異眾木,十年根認地。
百年方拿空,品高無易事。
譬之君子人,晚成弗速遂。
而我於石孔,移種鳳尾翠。
初緣一時興,思未及此際。
幸其得地氣,粗增分寸逮。
岩間蔚古松,相視何同異。
七年凡三詠,再詠期十歲。
詩詞問答
問:《詠栴檀林鳳尾松再疊乙未舊作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四
2. 韻已再疊詩書三首以後當以十歲一疊為限耳
參考注釋
有恆
有恆心,堅持不懈
持之有恆
種樹
(1).種植;栽種。《韓非子·難二》:“舉事慎陰陽之和,種樹節四時之適。”《史記·李斯列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漢書·文帝紀》:“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
(2).栽樹。 晉 潘岳 《閒居賦》:“築室種樹,逍遙自得。”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榆柳
榆樹與柳樹。《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 漢 鄭玄 註:“ 鄭司農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元 鄧學可 《端正好·樂道》套曲:“剗荊棘鑿做沼池,去蓬蒿廣栽榆柳。” 清 李光庭 《鄉言解頤·雜物十事》:“休言磨鐵輸鑽木,榆柳槐檀過眼泡。”
目前
當前,現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松柏
(1) 松樹與柏樹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堅貞的潔操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墳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言。——《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
年根
1.曆法計年的起點。 2.方言。年底。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無易
(1).不要輕易。《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 鄭玄 箋:“由,用也。王勿輕用讒人之言。”
(2).正確不可改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為虛辭,其無用而勝;實事,其無易而窮也。人主多無用之辯,而少無易之言,此所以亂也。” 王先慎 集解:“無易者,其道不可易。”
譬之
謂把它比方作。《論語·子張》:“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之 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之種樹,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 唐 韓愈 《太學生何蕃傳》:“譬之水,其為澤,不為川乎!川者高,澤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君子人
即君子。指才德出眾者。《論語·泰伯》:“君子人與?君子人也。”《文中子·天地》:“子曰:‘過而不立,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君子人哉!’”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然而君子人曰:終夜不寢,必如 孔子 ;鷄鳴而起,必如 大舜 。”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一折:“ 梅香 ,可不道君子人待時守分也。”
晚成
謂年歲較大才有成就。《老子》:“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宋 葉適 《丁少詹墓志銘》:“士當晚成之後,必垂功名。” 清 納蘭性德 《書<昌谷集>後》:“ 少陵 詩首見於冬日 雒城 謁 老子 廟時,為 開元 辛巳, 杜 年已三十,蓋晚成者也。”
石孔
石上小洞。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階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煙。”
移種
猶移植。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五:“主人不知名,移種近軒闥。”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九:“千葉黃梅……近 興 、 利州 山中,樵者薪之以出,有 洛 人識之,求於其地尚多,始移種遺喜事者。”參見“ 移植 ”。
鳳尾
(1).鳳凰的尾羽。引申為秀美的細紋。 唐 李商隱 《無題》詩:“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唐 皮日休 《以紫石硯寄魯望兼酬見贈》:“石墨一研為鳳尾,寒泉半勺是龍鱗。”
(2).對科第排尾的美稱。 唐 黃滔 《寄翁文堯拾遺》詩:“龍頭鳳尾前年夢,今日須憐應若神。”自註:“ 滔 卯年冬在 宛陵 夢 文堯 作狀頭及第。”
(3).指鳳尾草。 宋 秦觀 《和孫莘老游龍洞》:“草隱月崖垂鳳尾,風生陰穴帶龍腥。” 明 張寧 《方洲雜言》:“草木中耐寒者極多,素馨、車前、鳳尾……不可勝紀。”
(4).即鳳尾竹。亦泛指竹子。 宋 仲殊 《玉樓春》詞:“黃梅雨入芭蕉晚,鳳尾翠搖雙葉短。”《紅樓夢》第二六回:“只見鳳尾森森,龍吟細細。” 陳毅 《莫乾山紀游詞》:“ 莫乾 好,遍地是修篁。夾道萬竿成緑海,風來鳳尾羅拜忙。”參見“ 鳳尾竹 ”。
(5).即鳳尾蕉。俗稱鐵樹。莖上被覆鱗片,葉生莖頂,長大堅勁,羽狀分裂如鳳尾,故名。《剪燈餘話·鳳尾草記》:“ 祖 中庭植鳳尾一株,已百年。生吟嘯其側。”參見“ 鳳尾蕉 ”。
(6).即鳳尾箋。 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四:“書題鳳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學士榮。”參見“ 鳳尾牋 ”。
(7).古琴尾部的美稱。 南唐 李煜 《書琵琶背》詩:“天香留鳳尾,餘煖在檀槽。”《紅樓夢》第八九回:“雖不是焦尾枯桐,這鶴山鳳尾,還配得齊整;龍池雁足,高下還相宜。”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未及
(1) 來不及
老師未及說完,下課鈴響了
(2) 並未涉及
他所說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此際
此時,這時候。 宋 秦觀 《滿庭芳》詞:“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生平絶少皺眉時,此際偏教愁絶。”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我們到了那個時節,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有什麼好處呢!咱家想到此際,把做官的念頭丟了,只想把我們的同種救出苦海。”
得地
(1).得到土地。《左傳·成公二年》:“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紓於難,其榮多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趙 也。”
(2).得到適宜生長的土壤。《藝文類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約 《高松賦》:“鬱彼高松,棲根得地。” 唐 杜甫 《病柏》詩:“出非不得地,蟠據亦高大。” 宋 曹組 《好事近·梅》詞:“ 江 南得地故先開,不待有飛雪。”
(3).謂發跡。 元 李壽卿 《伍員 * 》第四折:“我父親其時便説,有一子是個村廝憨郎,久以後你須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 元 無名氏 《馬陵道》楔子:“ 龐涓 久後得地呵,此人是個短見薄識,絶恩絶義的人。”
分寸
指說話或做事的適當標準或限度
沒分寸
不講分寸
相視
彼此看著對方
相視無語
同異
(1). 戰國 時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辯論題,認為事物中存在小同異和大同異兩種。人們對不同事物的認識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這種認識上的同或異,為小同異;而萬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離不開存亡變化,又有完全相異的一面,即各自的變化又不一樣,此為大同異。《莊子·天下》:“﹝ 惠施 曰﹞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成玄英 疏:“物情分別,見有同異,此小同異也。死生交謝,寒暑遞遷,形性不同,體理無異,此大同異也。”參見“ 堅白同異 ”。
(2).相同與不同。《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後有 揚雄 著《方言》,其言大備,然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也。”
(3).指同於世與不同於世;同於己與不同於己。 宋 蘇軾 《謝蘇自之惠酒》詩:“不如同異兩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此輩結黨營私,朋求進取,以同異為愛惡,以愛惡為是非。”
(4).謂差異,不同。《新唐書·張行成傳》:“嘗侍宴,帝語 山東 及 關中 人,意有同異。 行成 曰:‘天子四海為家,不容以東西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稱善。”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蓋 晉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書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豈無同異耶?”
(5).異議。亦指立異議。《三國志·魏志·袁渙傳》“父 滂 ,為 漢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晉 袁宏 《漢紀》:“當權寵之盛,或以同異致禍, 滂 獨中立於朝,故愛憎不及焉。”《世說新語·賞譽》“ 王恭 始與 王建武 甚有情,後……致疑隟” 劉孝標 注引《晉安帝紀》:“卿何妄生同異,疑誤朝野。”《晉書·王彬傳》:“ 江州 當人強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及。”《南齊書·徐孝嗣傳》:“ 孝嗣 文人不顯同異,名位雖大,故得未及禍。”
(6).引申指有異志,叛亂。《宋書·武帝紀下》:“ 謝晦 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南齊書·蕭穎胄傳》:“時軍旅之際,人情未安…… 張熾 從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 千秋門 ,城內驚恐,疑有同異。”
(7).指異於己的觀點、見解。《新唐書·儒學傳中·王元感》:“ 李憲 等本章句家,見 元感 詆先儒同異,不懌,數沮詰其言。 元感 緣罅申釋,竟不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