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慧悟大師還闕下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原文

道人本丘壑,浪為京華居。

一往二十年,歲月驚須臾。

禪餘挾妙術,出入卿大夫。

飛揚動天子,聲問傾九衢。

紛彼戶外屨,泛如水中鳧。

高懷倦酬應,逸賞思江湖。

春風卷衣祴,千里隨舳艫。

中泠涌樓觀,圓嶠連方壺。

杖策步鰲頭,直上窮崎嶇。

超然萬象外,所得良有餘。

興盡乘白雲,飄飄還帝都。

詩詞問答

問:送慧悟大師還闕下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2. 四庫本作聞

參考注釋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京華

國都

譽滿京華

一往

(1).一去。亦為“死亡”的婉辭。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元 方回 《武林書事》詩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文德》:“心虛難恃,氣浮易弛,主敬者,隨時檢攝於心氣之間,而謹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猶一向。 晉 曹毗 《對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矯,豈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陽草!”《新唐書·狄仁傑傳》:“ 山東 之人重氣,一往死不為悔。”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後記》:“﹝ 趙士楨 ﹞興味闌珊,絶無平昔造鳥銃、議車陣、議屯田一往豪氣。” 黃節 《陳先生集記》:“顧茲一往相從意,益嘆於今後死難。”

(3).一時。 宋 蘇軾 《沉香山子賦》:“幸置此於幾席,養幽芳於帨帉,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經生家析《鹿鳴》、《嘉魚》為群,《柏舟》、《小弁》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詩。”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 知章 學士,此一往何來?”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又學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妙術

(1).神妙、精湛的技術。 晉 陸機 《漏刻賦》:“信探賾之妙術,雖無神其若靈。”《隋書·高祖紀下》:“且妙術精微,非因教習,工人代掌,止傳糟粕,不足達神明之德,論天地之和。”

(2).高明的策略、方法。 北齊 劉晝 《新論·隨時》:“苟乖世務,雖有妙術,歸於無用。”

出入

不符之處,差距

有出入

卿大夫

卿和大夫。後借指高級官員。《國語·魯語下》:“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史記·汲鄭列傳》:“至 黯 七世,世為卿大夫。”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公既以能為文辭,擅聲於朝,多銘卿大夫功德。”

飛揚

飛舞;飄揚

塵土飛揚

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清· 袁枚《祭妹文》

天子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歸來見天子。——《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子坐明堂。

聲問

(1) 音訊;音信

聲問斷絕

(2) 名譽;名聲

行止盡而聲問遠

九衢

(1).縱橫交叉的大道;繁華的街市。《楚辭·天問》:“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王逸 註:“九交道曰衢。” 游國恩 纂義:“靡蓱九衢,即謂其分散如九達之衢也。” 唐 韋應物 《長安道》詩:“歸來甲第拱皇居,朱門峨峨臨九衢。” 明 劉基 《秋興》詩之一:“九衢車馬如流水,儘是 邯鄲 夢裡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飛揚跋扈,狗臉生六月之霜;隳突叫號,虎威斷九衢之路。”

(2).草名。《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九衢之草千計,四照之花萬品。” 劉良 註:“九衢草其枝交錯,相重九出也。” 南朝 梁元帝 《為妾弘夜姝謝東宮賚合心花釵啟》:“ 夜姝 昔往 陽臺 ,雖逢四照。曾游 澧浦 ,慣識九衢。”

戶外

(1) 室外露天處

在正餐時間從戶外回來

(2) 作為與室內有區別的室外

在戶外度過白天

高懷

大志;高尚的胸懷。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梁州》詩:“徒然懷伏劍,終無報國士。高懷不可忘,劍意何能已。” 唐 杜甫 《贈鄭十八賁》詩:“高懷見物理,識者安肯哂。” 清 李漁 《蜃中樓·耳卜》:“咄咄晨昏,嘆高懷莫副。”

酬應

亦作“酧應”。1.應答,應對。《北齊書·徐之才傳》:“﹝ 徐之才 ﹞年十三,召為太學生,粗通《禮》《易》。 彭城 劉孝綽 、 河東 裴子野 、 吳郡 張嵊 等每共論《周易》及《喪服》儀,酬應如響。” 宋 蘇舜欽 《上集賢文相書》:“某絶不酬應,且止其説,然內實有所待耳。” 老舍 《正紅旗下》七:“儘管不喜多嘴多舌,可是來了親友,她總有適當的一套話語,酬應得自然而得體。”

(2).應酬,交際往來。 元 吳師道 《目疾謝柳道傳張子長惠藥》詩:“從來不解飲,杯勺強酬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顧祿百 ﹞為 歸愚先生 權記室,凡先生酧應之作,皆 顧 捉刀。”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 唐 人喜酬應,益暢厥風。” 錢杏邨 《白煙》:“一望而知是一個狡猾,食鴉片的,他善於酬應。”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卷衣

(1).謂君王贈衣與所愛女子。語出樂府古題《秦王卷衣曲》。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秦王卷衣曲》:“右言 鹹陽 春景及宮闕之美, 秦王 卷衣以贈所歡也。” 北周 庾信 《燈賦》:“卷衣 秦後 之牀,送枕 荊臺 之上。” 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

(2).藉以泛指宮眷;君王之所歡。 唐 李頎 《鄭櫻桃歌》:“後庭卷衣三萬人,翠眉清鏡不得親。” 清 錢謙益 《丙戌南還贈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絕句》之三:“卷衣宮女知多少,誰記 邯鄲 一曲歌。”

袞衣。帝王及上公的禮服。《禮記·雜記上》:“公襲,卷衣一。” 陸德明 釋文:“卷,音袞。” 唐 羅隱 《秦望山僧院》詩:“霸主卷衣纔二世,老僧傳錫已千秋。”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舳艫

(1) 船頭和船尾的合稱

(2) 泛指船隻

(3) 指首尾銜接的船隻

中泠

泉名。在今 江蘇 鎮江市 西北 金山 下的 長江 中。相傳其水烹茶最佳,有“天下第一泉”之稱。今江岸沙漲,泉已沒沙中。 宋 蘇軾 《游金山寺》詩:“ 中泠 南畔石盤陁,古來出沒隨濤波。”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 揚子江 有 中泠 水,為天下點茶第一。” 明 高啟 《煮雪齋為貢文學賦禁言茶》:“一甌細啜真天味,卻笑 中泠 妄得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 北固 雲頽, 中泠 泉咽,潮聲怒吼 石頭城 。”

樓觀

泛指樓殿之類的高大建築物。《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 漢 鄭玄 註:“高明,謂樓觀也。”《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皆競起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 宋 辛棄疾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詞:“樓觀纔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城邑如棋局,東則 岳神山 如屏,青松翠柏間隱隱有樓觀。”

圓嶠

傳說中的仙山。常指隱士、神仙所居之地。 唐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詩:“幾路通 圓嶠 ,何山是 沃焦 ?” 唐 陸龜蒙 《四明山詩·石窗》:“山應列圓嶠,宮便接方諸。” 明 袁宗道 《封知縣劉公墓志銘》:“不得於武,去而神仙。三變入道, 蓬萊 圓嶠 ,下視簪組,不滿一笑。”

方壺

(1).腹圓口方的壺。古代禮器的一種。《儀禮·燕禮》:“司宮尊於東楹之西,兩方壺。” 鄭玄 註:“尊方壺,為卿大夫士也。” 賈公彥 疏:“以其燕總有卿大夫士,又別有公尊瓦大兩,故知方尊為此人也。”《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漢 何休 註:“壺,禮器。腹方口圓曰壺,反之曰方壺。”

(2).傳說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 殷敬順 釋文:“一曰 方丈 。” 漢 班固 《西都賦》:“濫 瀛洲 與 方壺 , 蓬萊 起乎中央。”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題冷泉亭》詞:“是當年、玉斧削 方壺 ,無人識。” 清 金農 《龍涎香二首寄吳秀才焯厲孝廉鶚》詩之二:“ 方壺 島客渺難逢,一餅淒涼話故宮。”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莊子·讓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別常徵君》詩:“兒扶猶杖策,臥病一秋強。” 明 夏完淳 《秋懷》詩之二:“駕舟凌洪波,杖策窮崇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李延庚》:“生於讀書之暇,杖策出遊,信足所至。”

(2).執馬鞭。謂策馬而行。《後漢書·鄧禹傳》:“及聞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進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懷》詩:“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明 李夢陽 《徐子將適湖湘》詩:“英雄杖策集軍門, 金華 數子真絶倫。” 清 吳偉業 《又詠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謂追隨;順從。《魏書·張袞傳》:“昔 樂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達 委身於 魏武 ,蓋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 清 陳夢雷 《絕交書》:“逆賊分曹授官……顧乃翻然勃然,忘廉恥之防,循貪冒之見,輕身杖策,其心殆不可問。”

鰲頭

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直上

(1).方位詞。上,上面。用於名物詞之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剌剌風又擺。” 元 李景賢 《劉行首》第二折:“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絛。頭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詩:“絶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侯興 與渾家都搬將入去,直上去趕。”

崎嶇

山路不平

崎嶇而經丘。——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

超然

(1) 超脫世俗

歷史家所必需的超然態度

(2) 悵惘的樣子

超然不對

象外

(1).猶物外,物象之外。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散以象外之説,暢以無生之篇。”《三國志·魏志·荀惲傳》“ 詵 弟 顗 , 鹹熙 中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斯則象外之意,繫表之言,固藴而不出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韋應物》:“所居必焚香掃地而坐,冥心象外。”

(2).謂塵世之外。 唐 錢起 《過瑞龍觀道士》詩:“得茲象外趣,便割區中緣。” 唐 寒山 《詩》之二九○:“自羨幽居樂,長為象外人。” 明 何景明 《寺僧留宿》詩:“水月人間地,香燈象外天。” 清 超源 《夢故友程風衣》詩:“自言身朽心不朽,象外風月皆吾友。”

(3).謂寫詩比物以意,而不指言某物,意境超乎常法之外。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雄渾》:“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宋 惠洪 《冷齋夜話·象外句》:“ 唐 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某物,謂之象外句。”

所得

指所獲得的東西

所得無幾

乘白

古代指戰車和軍旗。《荀子·王制》:“司馬知師旅甲兵乘白之數。” 於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荀子二》:“白謂白旗……《逸周書·克殷解》:‘ 武王 乃手大白以麾諸侯。’註:‘大白,旗名。’又云:‘折懸諸大白。’又云:‘懸諸小白。’由是言之,乘白謂車與旗至明塙矣。”

飄飄

(1).風吹貌。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唐 韓愈 《豐陵行》:“清風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飛揚貌。 漢 張衡 《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南唐 馮延巳 《春光好》詞:“飄飄輕絮滿南園,牆下草芊眠。” 元 張埜 《水龍吟·詠遊絲》詞:“落花天氣初晴,隨風幾縷來何處。飄飄冉冉,悠悠颺颺,欲留還去。”

(3).飛翔貌。《文選·潘岳<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 李善 註:“飄飄,飛貌。” 唐 李鹹用 《投所知》詩:“誰能借與摶扶勢,萬里飄飄試一飛。” 宋 王安石 《春從沙磧底》詩:“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至?”

(4).輕盈舒緩,超塵脫俗的樣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説,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飄飄凌雲意,強御莫能懾。”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清 劉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輝,飄飄乎雲霞之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五:“﹝ 韓老六 ﹞把 楊老疙疸 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鐵鍬有幾個齒了。”

(5).形容動盪不安、不平靜。《隋書·文學傳·孫萬壽》:“如何載筆士,翻作負戈人。飄飄如木偶,棄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瀾飄飄,風雨任運推轉,何必越性乾祈。” 宋 曾鞏 《寄孫正之》詩:“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無定。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飄飄窮四遐。” 唐 劉長卿 《睢陽贈李司倉》詩:“飄飄 洛陽 客,惆悵 梁園 秋。” 明 王雲鳳 《送客》詩:“雲氣溟濛雨欲絲,飄飄遊子別離時。”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訓》:“與飄飄往,與忽忽來,莫知其所之。”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飄飄四季過,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詩:“飄飄歲月此雙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志飄飄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落落詞高,飄飄意遠。文異水而湧泉,筆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陸彥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飄飄新句總堪傳。”

(9).形容遙遠、久遠。 三國 魏 徐幹 《室思詩》:“浮云何洋洋,願因通我詞,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詩之二:“賔朋半海內,弟妹各天涯。駐馬臨岐處,飄飄獨望家。”

帝都

帝王所居的城。也叫“帝京”

詩詞推薦

  • 詠蜘蛛

    梅堯臣宋代〕日結一尺網,知吐幾尺絲。百蟲為爾食,九腹常苦飢。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原文_送慧悟大師還闕下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林使君赴邵州

    姚合唐代〕詔書飛下五雲間,才子分符不等閒。驛路算程多是水,州圖管地少于山。江頭斑竹尋應遍,洞裡丹砂自采還。清淨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原文_送慧悟大師還闕下的賞析_古詩文
  • 酬君山遠上人送別

    陶夢桂宋代〕戀戀君山未解維,高僧來送贈行詩。誰知歸去陶元亮,又遇當年遠法師。蓮社欲留聽說法,菊籬那忍負歸期。臨岐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原文_送慧悟大師還闕下的賞析_古詩文
  • 韓魏公生日三首

    強至宋代〕治身時位俱雲得,同體君臣系所遭。仁廟自從延輔弼,聖孫相繼委鈞陶。早辭十載調元鼎,尚擁平年出帥旄。白首
  • 次韻游水簾洞

    釋德洪宋代〕清夜讀君詩,思豁神亦傾。豈惟折幔幢,要已倒降旌。重喔水簾句,纖穠開畫屏。想見落筆時,繞紙走風霆。
  • 三高祠

    劉寅宋代〕人謂吳痴信不虛,建崇越相果何如。千年亡國無窮恨,只合江邊祀子胥。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原文_送慧悟大師還闕下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題盱江偉觀)

    嚴仁宋代〕城頭傑觀崢嶸,重闌下瞰蒼龍脊。鏤珉盤礎,雕檀竦楶,玲瓏金碧。華子岡頭,麻源谷口,神仙窟宅。道至今清夜
  • 秋夜吟

    葉蘭元代〕蘭燈吐花綴金粟,深屋嬌娘列燕玉。歡催白日飲清宵,醉撥銀箏度新曲。冰壺壓水秋遲遲,豎儒翻書雙眼眵。酸風
  • 夜坐偶作

    周孚宋代〕霜風振枯條,掩戶日已夕。老屐不出遊,畏此寒懍慄。挑燈對空爐,蟲聲喧四壁。翻書娛兩眥,渺渺玄霧隔。爬搔
  • 集句·其九

    聞人祥正宋代〕牡丹移向苑中栽,借得東風一夜開。盡日君王看不足,芳尊宜命管弦來。
  • 步雲鞋 本名軟翻鞋 贈玄真觀單姑等獻履鞋

    王丹桂元代〕幸遇教風開。和氣洽吾懷。玄真清眾總仙才。志謙和、恭順垂慈惠,殷勤獻,步雲鞋。妙手巧剜裁。珠寶砌雙*。
  • 游長安諸寺聯句平康坊菩薩寺書事聯句

    段成式唐代〕悉為無事者,任被俗流憎。 ——鄭符客異乾時客,僧非出院僧。 ——段成式遠聞疏牖磬,曉辨密龕燈。 ——
  • 暢觀堂

    乾隆清代〕虛榭縵轉接迴廊,別有面北暢觀堂。湖光遠向連山色,山色倒影入湖光。攬結無不愜崇意,卻是今年此初至。藉非
  • 淨光軒

    范成大宋代〕翳華銷盡八窗明,雨竹風泉演妙聲。身世只今高几許?北峰渾共倚闌平。
  • 潭柘寺讀書

    李奇玉明代〕讀書潭柘巔,身在白雲里。開軒豁遠眸,風瀑洗心耳。古木掛青蛇,雲是二龍子。下方鐘磬餘,僧寮各棲止。山童
  • 塞上

    杜荀鶴唐代〕旌旗鬣鬣漢將軍,閒出巡邊帝命新。沙塞旋收饒帳幕,犬戎時殺少煙塵。冰河夜渡偷來馬,雪嶺朝飛獵去人。獨作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原文_送慧悟大師還闕下的賞析_古詩文
  • 讀劉與權壯士歌

    吳芾宋代〕滿眼煙塵未息戈,御戎無策奈愁何。一尊濁酒空庭晚,獨自歌君壯士歌。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原文_送慧悟大師還闕下的賞析_古詩文
  • 過農家

    崔道融唐代〕欲羨農家子,秋新看刈禾。蘇秦無負郭,六印又如何。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原文_送慧悟大師還闕下的賞析_古詩文
  • 仲春齋居

    乾隆清代〕慶節堂堂過,齋居肅肅閒。動歸靜知好,民與物思艱。新句亦時得,陳言恐未刪。輕雲落微雪,望復切其間。
  • 寄題香山禪房

    乾隆清代〕禪關本是忘憂所,我為憂多懶叩關。卻憶去年題句處,罨窗千頃綠雲閒。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原文_送慧悟大師還闕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