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宿聖恩寺還元閣原文
梅樹初花石澗流,滿山香雪送行舟。
三更蕭瑟湖邊雨,百尺高寒水上樓。
師子窟中嵐翠合,法華山外暝煙收。
霜天欲曉鯨音起,萬壑聲從何處求。
詩詞問答
問:雨夜宿聖恩寺還元閣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雨夜宿聖恩寺還元閣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雨夜宿聖恩寺還元閣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五
參考注釋
澗流
山間的水流。 南朝 梁 沉約 《鍾山詩應西陽王教》:“八解鳴澗流,四禪隱巖曲。” 唐 盧照鄰 《至陳倉曉晴望京邑》詩:“澗流漂素沫,巖景靄朱光。” 碧野 《白雲·綠樹·金花》:“由於泉源豐富, 雞公山 前山上出現幾條澗流。”
香雪
(1).指白色的花。 唐 韓偓 《和吳子華侍郎令狐昭化舍人嘆白菊衰謝之絕次用本韻》:“正憐香雪披千片,忽訝殘霞覆一叢。” 宋 蘇軾 《月夜與客飲杏花下》詩:“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 金 李好復 《雨中與客飲》詩:“暖風落絮飄香雪,小雨沾花濕夢雲。”
(2).指梅花。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軒左種老梅一樹,花時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花卉·梅》:“《湖壖雜記》: 湖墅 有三勝地, 西溪 之梅名曰香雪。” 清 龔自珍 《虞美人·陸丈秀農杜絕人事移居城東之一粟庵暇日以綠綃梅花帳額索書因題詞其上》詞:“笛聲叫起倦魂時,飛過濛濛香雪一千枝。”
(3).比喻婦女用的花粉。 前蜀 韋莊 《閨怨》詩:“啼粧曉不乾,素麵凝香雪。”
送行
(1) 送人啟程遠行
到機場送行
(2) 餞行
設宴為他送行
三更
第三更,約在半夜十二時左右
蕭瑟
(1) 草木被秋風吹襲的聲音
秋風蕭瑟。——《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2) 寂寞淒涼
百尺
(1).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文選·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 李善 註:“百尺、十圍,言其長大也。”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
(2).桅桿。《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 李善 註:“百尺,帆檣也。”
寒水
(1).涼水。《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 意 即以寒水拊其頭,刺足陽明脈,左右各三所,病旋已。” 南朝 梁 沉約 《游沉道士館》詩:“開衿濯寒水,解帶臨清風。”
(2).常指清冷的河水。 唐 杜牧 《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明 馬鑾 《冬日偕漢樹岩聽散步蘆渡橋書感》:“橋邊秋已去,到此客愁生。寒水難為色,枯荷但有聲。”
師子
(1).獅子。亦稱狻麑。《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 烏戈 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書·西涼伎》:“師子搖光毛彩豎,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漢土始知歐洲各國略說》:“ 開元 七年,因 吐火羅 大酋獻師子、羚羊。”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無畏,法力無邊。 前蜀 貫休 《寄大願和尚》詩:“自憐亦是師子子,未逾三載能嚬呻。”參見“ 師子吼 ”。
(3).指古 師子國 ,即今 斯里蘭卡 。《南史·宋紀中·文帝》:“ 倭 、 百濟 、 呵羅單 、 林邑 、 呵羅他 、 師子 等國並遣使朝貢。”《新唐書·西域傳下·師子》:“ 師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馴養師子,因以名國。”
嵐翠
蒼翠色的山霧。 唐 白居易 《早春題少華東岩》詩:“三十六峰晴,雪銷嵐翠生。” 前蜀 韋莊 《天井關》詩:“斸開嵐翠為高壘,截斷雲霞作巨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九》:“至如山外之山,甸外之甸,稍遠輒為嵐翠掩映,無能拈出。”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辛亥春,讀書 小白陽山 之僧舍,塵氛退避,日在雲光嵐翠中,几上有山,不必開門見山也。”
華山
山名。五嶽之一。在 陝西省 華陰市 南,北臨 渭河 平原,屬 秦嶺 東段。又稱 太華山 。古稱“西嶽”。有 蓮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陽 (東峰)、 玉女 (中峰)、 五雲 (北峰)等峰,為遊覽勝地。
暝煙
亦作“ 暝煙 ”。傍晚的煙靄。 唐 戴叔倫 《過龍灣五王閣訪友不遇》詩:“野橋秋水落,江閣暝煙微。” 宋 韓元吉 《水龍吟·題三峰閣詠英華女子》詞:“回首暝煙千里,但紛紛,落紅如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仰天讀罷《招魂》賦, 揚子江 頭亂暝煙。”
見“ 暝煙 ”。
霜天
指嚴寒的天空;氣溫低的天氣(多指晚秋或冬天)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毛 *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鯨音
洪亮的樂聲或鐘聲。 元 宋褧 《鄱陽蕭性淵能鼓琴琴號霜鍾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時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雲》詩之二:“不似琵琶不似箏,鯨音歷歷似秋清。” 明 張經 《煙寺晚鐘》詩:“鯨音送殘照,敲落 楚 天霜。”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