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侄孫士瞻韻原文
我家都乾舊徵君,五百年中遠有芬。
宗譜太丘前史美,科名南渡近時聞。
人言閥閱星之斗,代有雲礽鼎出汾。
吾子翹翹雄作士,英姿了了幼能文。
他山有石能攻玉,惡草雖蕕不亂薰。
十年參晤窮經苦,一日梟鸞戰藝分。
鶚薦已追雲表鵠,錦還仍采泮池芹。
波光皛皛鷗同社,松頂昂昂鶴不群。
珠浦別來秋灑灑,瀲江吟斷葉紛紛。
投桃多辱諸賢句,報玖空慚五色雲。
詩詞問答
問:次侄孫士瞻韻的作者是誰?答:陳謨
問:次侄孫士瞻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次侄孫士瞻韻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陳謨的名句有哪些?答:陳謨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文韻
參考注釋
我家
(1).稱自己。 宋 錢愐 《錢氏私志·小人》:“ 宣和 間,有 遼國 右金吾衛上將軍 韓正 歸朝,授檢校少保節度使,對中人以上説話,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即稱我家。”《醒世姻緣傳》第二回:“ 計氏 説道:‘我家臉醜腳大,稱不起和一夥漢子打圍,躲在家中,安我過日子的分罷了。’”
(2).我們家;我家的。《漢書·霍光傳》:“丞相數言我家,獨無罪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王珣 疾,臨困,問 王武岡 曰:‘世論以我家領軍比誰?’”《新唐書·崔液傳》:“ 液 字 潤甫 ,尤工五言詩。 湜 嘆,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龜龍也。’”
徵君
徵士的尊稱。《後漢書·黃憲傳》:“友人勸其仕, 憲 亦不拒之,暫到京師而還,竟無所就。年四十八終,天下號曰徵君。” 晉 皇甫謐 《高士傳·韓康》:“亭長以 韓徵君 當過,方發人、牛修道橋。” 五代 張觀 《過衡山贈廖處士》詩:“未向 漆園 為傲吏,定應明代作徵君。” 清 戴名世 《李烈婦傳》:“其曾大父曰 鍾元 ,在 明 天啟 、 崇禎 間,以氣節名於時,屢被徵召不出,天下所稱 孫徵君 者也。” 魯迅 《集外集拾遺·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 中國 是隱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時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謂之徵君。”參見“ 徵士 ”。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宗譜
家譜;族譜
楊氏宗譜
前史
(1).指《史記》。《後漢書·班彪傳》:“ 彪 乃繼採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譏正得失。”
(2).從前的史籍。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 唐玄宗 《送忠州太守康昭遠等》詩:“時雨侔昔賢,芳猷貫前史。”
科名
科舉考中而取得的功名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辭·九章·哀郢》:“當 陵陽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註:“渡,一作度。”《史記·晉世家》:“五年春, 晉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衛 , 衛 人弗許。還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衛 。” 唐 柳宗元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2).猶南遷。 晉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長江 遷於南方建都,故史稱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史·孝宗紀贊》:“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擇 太祖 之後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 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達夫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集》詩之一:“南渡江山氣不雄, 錢塘 蘇小 可憐蟲。”
近時
(1).最近一段時期;近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近時 戚將軍 築 薊鎮 邊牆,不僇一人,期月而功就。”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然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時人未必能若是也。” 魯迅 《而已集·答有恆先生》:“現在沉默的原因……單就近時而言,則大原因之一,是:我恐怖了。”
(2).謂及時。 宋 褚澄 《褚氏遺書》:“羸女宜近時而嫁,弱男宜待壯而婚。”
人言
人們的評論,別人的議論
閥閱
(1).功績和經歷。 漢 王充 《論衡·程材》:“儒生無閥閲,所能不能任劇,故陋於選舉,佚於朝庭。”《晉書·張載傳》:“今士循常習故,規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閲,碌碌然以取世資。”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札子》:“以奔趨官簿為閥閲,以勾校朱墨為詳陳。” 王闓運 《武提督碑》:“緣 江 轉戰,曾不半載,收 安慶 、 廬江 、 無為 、 巢 、 和 、 含山 ,上功皆最,積閥閲,記名總兵,褒號‘振勇’。”
(2).袓先有功業的世家、巨室。 漢 王符 《潛夫論·交際》:“虛談則知以德義為賢,貢薦則必閥閲為前。” 宋 蘇軾 《答曾學士啟》:“而況圭璋之質,近生閥閲之家。固宜首膺寤寐之求,於以助成肅雍之化。” 茅盾 《子夜》十八:“她記得在家鄉的時候聽說過一樁悲慘的故事:是和她家同樣的‘閥閱華族’的一位年青小姐,因為‘不端’被禁錮起來不許見人面。”
(3).泛指門第、家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 江 南人事不獲已,須言閥閲,必以文翰,罕有面論者。” 盧文弨 補註:“此閥閲言家世。” 宋 秦觀 《王儉論》:“自 晉 以閥閲用人, 王 謝 二氏,最為望族。” 清 劉大櫆 《<吳氏重修族譜>序》:“而世俗以門第相高,往往自矜其閥閲,而輕視他族為小姓。”
(4).仕宦人家門前題記功業的柱子。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漕舫》:“伏獅前為閥閲,後為寢堂。” 明 唐順之 《與郭似庵巡按書》:“僕聞之,仕隱二道,仕者則蜚聲竹帛,或立旄纛,表閥閲,且不為侈。”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趙媒婆》:“奄至一巨宅,閈閎高峻,閥閲煥然。”
雲礽
見“ 雲仍 ”。
鼎出
謂相繼成名於世。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八:“ 趙閒閒 晚年,詩多法 唐 人 李 杜 諸公,然未嘗語於人。已而 麻知幾 、 李長源 、 元裕之 輩鼎出,故後進作詩者爭以 唐 人為法。”
吾子
古時對人的尊稱,可譯為“您”
今吾子有。——《國語·晉語》
嘉吾子之賜。
吾子自京師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吾子未之思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翹翹
1.出群貌。 2.高而危殆貌。 3.引申為惶恐謹慎貌。 4.上舉貌。 5.眾多貌。 6.企盼貌。作士
新莽 時官名。掌刑法。《漢書·百官公卿表》:“廷尉, 秦 官,掌刑辟…… 王莽 改曰作士。”
稱從事勞作的工匠人等。《三國志·吳志·吳主傳》:“遣校尉 陳勛 將屯田及作士三萬人鑿 句容 中道。”
英姿
英俊勇武的風姿
英姿颯爽
了了
心裡明白;清清楚楚;通達
不甚了了
心中了了
勾畫了了。——明· 魏學洢《核舟記》
能文
善於屬文。 唐 韓愈 《省試學生代齋郎議》:“學生或以通經舉,或以能文稱。”《宋史·文苑傳四·蕭貫傳》:“俊邁能文,尚氣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四:“ 長洲 王惕甫 …… 乾 嘉 間號稱能文,與 秦小峴 、 魯絜非 、 龔海峯 、 武虛谷 諸君,旗鼓相接。”
他山
(1).別處的山。 唐 鄭谷 《登杭州城》詩:“潮來無別浦,水落見他山。” 宋 蘇軾 《儋耳山》詩:“突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慶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參見“ 他山之石 ”。
(3).指別處山上的石頭。比喻磨礪自己,幫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書治要》卷四五引 漢 仲長統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學,廣之以他山,肅之以二物,則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風可發矣。” 三國 魏 曹丕 《以鄭稱為武德傅令》:“龍淵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裡 之田。礱之以砥礪,錯之以他山,故能致連城之價,為命世之寶。”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部》:“類我者,我友之,亦不媿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幸相知愛,故極力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願,實欲借良朋一快耳!”詳“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別稱。 清 袁枚 《仿元遺山論詩》詩之五:“ 他山 書史腹便便,每到吟詩盡棄捐。”
攻玉
(1).謂將玉石琢磨成器。《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朱熹 集傳:“兩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為器,得以成焉。”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玉》:“﹝中國解玉沙﹞精粹如麵,藉以攻玉,永無耗折。”
(2).喻匡正過錯。《花月痕》第五回:“於是故人閣部,念攻玉之情,敦分金之誼。”
惡草
(1).有害的草,毒草。常以喻 * 者。 唐 李商隱 《述德抒情》詩:“惡草雖當路,寒松實挺生。” 清 唐孫華 《張蒿園齋觀離薋園圖》詩之四:“惡草只今仍塞路,芳蘭自古忌當門。”
(2).粗劣的食物。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懷古》:“召同鄉中士紳飲,序以齒列,不論官,座中常有進士以齒加於京堂上者,具嘗惡草,而情固款洽也。”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窮經
謂極力鑽研經籍。 唐 韓偓 《再思》詩:“近來更得窮經力,好事臨行亦再思。”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梁灝八十二作大魁》:“白首窮經,少 伏生 之八歲。” 清 黃宗羲 《陳葵獻偶刻詩文序》:“吾友 陳葵獻 ,汲古窮經,聚同志為經會。”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眥睚 *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一天,一晝夜
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
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梟鸞
梟與鸞。相傳梟為惡鳥,鸞為神鳥,對舉以喻惡與善、小人與君子。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然則天下善人少,惡人多,闇主眾,明君寡,而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接翼。” 唐 杜甫 《王兵馬使二角鷹》詩:“安得爾輩開其群,驅出六合梟鸞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 洛 閩 諸儒,無 孔子 之道德,而亦招聚生徒,盈千累百,梟鸞並集,門戶交爭,遂釀為朋黨,而國隨以亡。”
戰藝
指參加科舉考試。 唐 韓愈 《藍田縣丞廳壁記》:“ 貞元 初,挾其能,戰藝於京師,再進,再屈於人。” 元 楊載 《送朱仲山歲貢入京》詩:“戰藝鋒無敵,搜賢網正恢。”
鶚薦
漢 孔融 《薦禰衡表》:“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 衡 立朝,必有可觀。”後用“鶚薦”謂舉薦賢才。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謝韓子華過飲》:“親嫌妨鶚薦,相對發微泚。” 明 沉鯨 《雙珠記·並拜榮升》:“你與我哥哥異地萍逢,同時鶚薦,真可謂不負所學矣。” 清 黃景仁 《金縷曲·送汪曉山試令江蘇》詞:“南國蜚聲價,看紛紛,同時鶚薦,盡居君亞。”
追雲
形容迅疾。《英烈傳》第十回:“那 再成 挺出夙昔威風,駕著那追雲的黑馬,向前把先鋒一刀,取了首級。”
錦還
“衣錦還鄉”之略語。 清 周亮工 《送王將軍還里暫遲湖上》詩:“一曲《臨江仙》自好,錦還未必勝生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葉生》:“先生奮蹟雲霄,錦還為快。”
泮池
古時學校前的水池
波光
水波反射出來的光。 後蜀 顧夐 《河傳》詞:“波光渺渺,不知何處。” 明 劉基 《菩薩蠻·越城晚眺》詞:“樹色盪湖波,波光艷綺羅。”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
皛皛
潔白明亮貌。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昭昭天宇闊,皛皛川上平。”《全唐詩》卷七八七載《白受采》:“皛皛金方色,遷移妙不窮。” 明 張四維 《雙烈記·抒悃》:“雨歇南山積翠,來紫陌晴光皛皛。” 清 金農 《近溪庵懷亦諳上人》詩:“皛皛銀色雲,盤盤螺髻樹。”
同社
(1).猶同鄉,同里。古以二十五家為一社。 唐 韓愈 《南溪始泛》詩之二:“願為同社人,雞豚燕春秋。”
(2).志趣相同者結社,互稱同社。亦謂同在一社。 宋 朱熹 有《己未九日諸友載酒見過次韻為謝並呈同社諸名勝》詩。 清 李漁 《慎鸞交·訂游》:“明日乃花朝令節,小弟與同社諸友,各出分資,就在 虎丘寺 中,做一箇勝會。”
(3).猶同學。 明 清 時,鄉社皆立社學,同社學習者,稱“同社”。 清 曹寅 《戲送錢穆孫》詩之二:“石橋執經予最少,十年同社夜臺多。”參閱《續文獻通考·學校》。
昂昂
(1) 人的氣勢高昂,精神奮發
(2) 形容氣度不凡的樣子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 皋之業耶。—— 明· 劉基《賣柑者言》
不群
(1).不平凡,高出於同輩。《楚辭·九章·惜誦》:“行不羣以顛越兮,又眾兆之所咍也。”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三:“功成不受賞,高節卓不羣。”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 白 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花月痕》第七回:“不想也還有這瀟灑不羣的人,轉教我自恨,見聞不廣,輕量天下士了。”
(2).不合群。《楚辭·離騷》:“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後漢書·崔駰傳》:“獨師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與士不羣。”《南史·齊蕭子云傳》:“ 子云 性沉靜,不樂仕進,風神閒曠,任性不羣。”
別來
(1).離別以來。 南朝 宋 謝惠連 《代古詩》:“別來經年歲,歡心不同凌。” 唐 竇群 《贈劉大兄院長》詩:“路自 長沙 忽相見,共驚雙鬢別來殊。”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我們別來將近兩個月了。”
(2).另外。《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眼見得這座祖宅,還值萬數銀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別來募化黃金,興鑄仙像。”
灑灑
形容文辭連綿不絕
洋洋灑灑
灑灑萬言
吟斷
吟煞;吟盡。斷,盡、住。 唐 李商隱 《晉昌晚歸馬上贈》詩:“征南予更遠,吟斷 望鄉臺 。” 唐 高蟾 《旅夕》詩:“不堪吟斷無人見,時復寒燈落一花。” 宋 陳與義 《題許道寧畫》詩:“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五色雲
五色雲彩。古人以為祥瑞。《陳書·徐陵傳》:“母 臧氏 ,嘗夢五色雲化而為鳳,集左肩上,已而誕 陵 焉。”《舊唐書·鄭肅傳》:“ 仁表 文章尤稱俊拔……自謂門地、人物、文章具美,嘗曰:‘天瑞有五色雲,人瑞有 鄭仁表 。’”《宋史·韓琦傳》:“ 琦 風骨秀異,弱冠舉進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雲見,左右皆賀。” 元 方回 《次韻劉君鼎見贈》之二:“名場早捷千軍陣,臚陛應符五色雲。”詳“五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