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亭臨牆外見鱗塍,此際農功尚未興。
因照田蠶何不可,遠村人鬧上元鐙。
詩詞問答
問:《再題安瀾園十景·其八·飛睇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八
參考注釋
外見
謂顯現於外。《宋書·隱逸傳序》:“夫隱之為言,跡不外見,道不可知之謂也。” 唐 韓愈 《雜說》四:“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鱗塍
密集的田壟。 清 馮桂芬 《懌園記》:“牆外鱗塍雉堞,一目數里。”
此際
此時,這時候。 宋 秦觀 《滿庭芳》詞:“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生平絶少皺眉時,此際偏教愁絶。”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我們到了那個時節,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有什麼好處呢!咱家想到此際,把做官的念頭丟了,只想把我們的同種救出苦海。”
尚未
至今未曾;還沒有。
例句: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三回:“正是科爾沁部統領明安,尚未行禮,即大哭道“全部軍士都敗沒了,貴統領布塞聞已戰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
照田蠶
江 南舊俗,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麻浸油,縛長竿上,燃成火炬遍照田野,祝來年蠶絲穀物豐收,稱“照田蠶”。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村人
(1).鄉下人,農村人。 唐 白居易 《登村東古冢》詩:“村人不愛花,多種栗與棗。”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母辭拾遺鈔》:“有村人早出賣菜,拾得 至元 鈔十五錠,歸以奉母。” 魯迅 《書信集·致賴少麒》:“就是極平常的動植物圖,我曾經給向來沒有見過圖畫的村人看,他們也不懂。”
(2).俗人,蠢人。《朱子語類》卷三五:“所謂君子者,豈是歛手束腳底村人耶?”《水滸傳》第五回:“ 魯智深 大怒道:‘你這廝村人,好沒道理!俺又不曾説甚的,便要綁縛洒家。’”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絲竹》:“諺云:‘村人吃橄欖,不知回味。’”
上元
(1).節日名。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也叫元宵節。《舊唐書·中宗紀》:“﹝ 景龍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水滸傳》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好生晴明,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放花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登高》:“歲上元夜,寺僧燃燈遶塔奏樂,金光明空,樂作天上矣。”
(2).古代曆法名稱之一。《史記·天官書》:“其紀上元。” 司馬貞 索隱:“上元是古歷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積分,上求數千萬歲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會於子,謂之上元,以為曆始。”
(3).舊以六十年為一甲子,講陰陽五行的人以三個甲子共一百八十年為一周,稱其中的第一個甲子為“上元”。
(4).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賦》:“ 上元 錦書傳寶字, 王母 瓊箱薦金約。”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宮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詩:“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張居正 《壽嚴少師三十韻》:“握斗調元化,持衡佐上元。”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獨枕愴憂端
- 沙暄芷芽動,春遠川華亂黃溍《曉行湖上》
- 閒處春光淡,逢僧共采蒿徐集孫《北高峰》
- 雅詞黃絹妙,渥澤紫泥分薛存誠《御製段太尉碑(一作薛有誠詩)》
- 路隔一重溪,山深客易危周弼《牡羊》
- 明良相際會,長奉萬年觴黃公度《進元會詩》
- 路長春欲盡,歌怨酒多酣
- 從古作者意,所務非近程李處權《家君為張丈明叔段丈處厚作詩集序小子贊之》
- 冬風吹草木,亦吹我病根
- 曉燈寒有暈,跳蚤靜聞聲陳舜俞《中夜》
![再題安瀾園十景·其八·飛睇亭原文_再題安瀾園十景·其八·飛睇亭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