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七月二十五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雨(七月二十五日)原文

數日秋陽暴,凌晨塞雨霏。

山田多穗結,潤土利漿肥。

傍晚勢加驟,驅炎淨以稀。

全收婪尾伏,時霽願無違。

詩詞問答

問:雨(七月二十五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雨(七月二十五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雨(七月二十五日)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一

2. 七月二十五日

參考注釋

秋陽

(1).烈日。《孟子·滕文公上》:“ 江 漢 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趙岐 註:“秋陽, 周 之秋, 夏 之五、六月,盛陽也。”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為吳興令辭箋詣建平王》:“濯以河漢之流,曝以秋陽之景。”

(2).秋天的陽光。 宋 蘇軾 《秋陽賦》:“吾心皎然如秋陽之明,吾氣肅然如秋陽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陽之堅百穀,吾惡惡而欲刑之如秋陽之隕羣木。”

凌晨

(1) 從零時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時間

(2) 天快亮的時候

七月三日凌晨

山田

(1).山中狩獵。《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賈公彥 疏:“若田在山,則山虞芟萊草木於可陳之處。”

(2).指下等田。對高田(上等田)、間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國軌》:“山田以君寄幣振其不贍,未淫失也。”

(3).山間的田地。《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免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鮮有能至矣。又有少許山田,引灌之蹤尚存。” 清 顧炎武 《江上》詩:“歲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長。”

土利

(1).指土地上的出產。《左傳·襄公九年》:“大國不加德音,而亂以要之,使其鬼神不獲歆其禋祀,其民人不獲享其土利。”

(2).指耕種等事。 漢 袁康 《越絕書·吳人內傳》:“王者以下至於庶人,非暮春中夏之時,不可以種五穀,興土利。”

傍晚

靠近晚上的時候。亦稱“黃昏”

婪尾

(1).酒巡至末座。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今人以酒巡匝為婪尾。” 唐 無名氏 《河東記·申屠澄》:“有頃,嫗自外挈酒壺至,於火前煖飲,謂 澄 曰:‘以君冒寒,且進一杯,以御凝冽。’因揖讓曰:‘始自主人。’翁即巡行, 澄 當婪尾。” 清 朱彝尊 《冬夜同諸子集杜司空齋中》詩:“揚眉且作 吳 下語,婪尾笑卷樽中波。”

(2).最後;末尾。 宋 楊萬里 《八月朔曉起趣辦行李》詩:“雨後晨先起,花間濕也行。破除婪尾暑,領略打頭清。” 清 譚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懷》之四:“無端歌哭因長夜,婪尾陰陽賸此時。”

(3).指芍藥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沉初 ﹞有《揚州篠園看芍藥》詩云: 篠園 北達 蜀岡 偏,婪尾今看奪眾妍。”參見“ 婪尾春 ”。

無違

(1).沒有違背;不要違背。《書·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時惟天命,無違。”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三:“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宋 文天祥 《贈莆陽卓大著順寧精舍三十韻》:“ 伯奇 令無違, 申生 恭不貳。”

(2).特指不要違反禮法、天道。《論語·為政》:“ 孟懿子 問孝,子曰:‘無違。’” 楊伯峻 注引 黃式三 《<論語>後案》:“古人凡背禮者謂之違。”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三:“至人秉元化,動靜體無違。”

詩詞推薦

雨(七月二十五日)原文_雨(七月二十五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