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回部繩伎聯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觀回部繩伎聯句原文

筠沖今允服,都盧昔所稱。
燈節陳長伎,橦戲超同朋。
首髡省纏鬕,脛露辭裹縢。
扱衽屬櫜鞬,束體雜組繒。
連隊次樂部,儲具供林丞。
差排跂斯翼,控掣救之陾。
雙撐千尺木,直拽三丈繩。
如虹拖碧落,不棧懸丹崚。
窮巔互槅庋,拓勢么弦搄。
腔遲秋篳哨,拍急臘鼓鼟。
居然謝梯筏,詎爾忘淵冰。
臨厓送者返,拔宅仙乎登。
發地上累足,凌空息撫膺。
奇趫忽百出,邪許時一應。
布武失偪仄,振臂誇倰僜。
鞠效秦贅𦜕,擔匪虞卿簦。
低腰宛舞女,合掌俄枯僧。
跡絕邯鄲學,意會痀僂承。
履銅取滑細,著屐寧慫兢。
屏營無二慮,支拄惟兩肱。
絲曳蜓立顫,角掛羚睡瞢。
竿頭詣成進,系表神來騰。
迴旋轆轤軸,盤辟浮圖層。
亭亭嘂閶闔,軒軒棲觚稜。
瞥下儼跨馬,虛躍似翻鷹。
安其危永吉,動亦定乃凝。
叱陋九折坂,抽嫻三釋掤。
佛跏妥帖結,禹步蹣跚仍。
繃殊孩兒倒,牽詫傀儡興。
爪攫鸚在架,尾掉魚離罾。
目正徑無險,心卑高可乘。
木雞差足擬,磨蟻猶難勝。
初虞引發重,轉喜累卵增。
逵中或重繭,棘端孰鋪㲪。
磬折筍虡系,蓬轉飆車凌。
奄馳籋雲驥,將徙培風鵬。
諷元徒傳藻,賦張真究升。
蹁躚有餘暇,彳亍鮮後懲。
情移禦寇善,力靡偃師憎。
卻行退宋鷁,縮守黏曹蠅。
進止自栩栩,視聽交蕄蕄。
拔河斗謾騁,罥索走妄譝。
旁觀駭汗致,孤翹壯心憑。
教猱猱遜捷,憐夔夔敢矜。
方外游殆庶,域中見何曾。
巧習履而泰,道藝貞以恆。
眴哂石火幟,機鄙扶風縆。
爻閭新志備,幻人前事徵。
列睹俾愜眾,論賞聊勸能。
行慶輯戎索,熙春和氣烝。

詩詞問答

問:觀回部繩伎聯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觀回部繩伎聯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

2. 御製

參考注釋

都盧

(1).古國名。在 南海 一帶。國中之人善爬竿之技。《文選·張衡<西京賦>》:“非 都盧 之輕趫,孰能超而究升。” 李善 註:“《漢書》曰:自 合浦 南有 都盧國 。《太康地誌》曰: 都盧國 ,其人善緣高。” 晉  傅玄 《正都賦》:“ 都盧 迅足,緣脩竿而上下。”

(2).借指 都盧國 人。 唐  元稹 《再酬復言》詩:“顧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險鬭敵 都盧 。”

(3).古代雜技名。今之爬竿戲。《漢書·西域傳贊》:“﹝ 武帝 ﹞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 顏師古 註:“ 晉灼 曰:‘ 都盧 ,國名也。’ 李奇 曰:‘ 都盧 ,體輕善緣者也。’” 清  陶煒 《課業餘談·樂》:“都盧,緣高戲也。 都盧 ,國名,其人體輕而善緣也。” 清  丘逢甲 《書事迭前韻》之四:“都盧場闢萬人觀,民力東南近已殫。”

(4).微笑貌。 清  錢謙益 《宋玉叔<安雅堂集>序》:“羣兒論雹為珠,論珠為雹,喧呶聒耳,都盧一笑而已。” 清  錢謙益 《尹孔昭墓志銘》:“間有妨難,都盧一笑而已。”

(5).統統。 唐  張鷟 《遊仙窟》:“五嫂曰:‘ 張郎 太貪生,一箭射兩垜。’十娘則謂曰:‘遮三不得一,覓兩都盧失。’” 唐  白居易 《贈鄰里往還》詩:“骨肉都盧無十口,糧儲依約有三年。” 宋  賀鑄 《送周開祖出守鄱陽》詩:“ 鄱陽 不乏江山助,高興都盧屬 謝公 。”

燈節

元宵夜,農曆正月十五日

同朋

朋輩,朋友。 晉  陸雲 《答顧秀才》詩:“凡我同朋,瞻言清休。”

扱衽

謂插衣襟於帶。《禮記·曲禮下》:“苞屨、扱衽、厭冠,不入公門。” 陳澔 集說:“扱衽,以深衣前衽扱之於帶也。蓋親初死時,孝子以號踴履踐為妨,故扱之也。”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扱衽而登 鐘山 、 藍田 之上,則夜光璵璠之珍可觀矣。”

櫜鞬

藏箭和弓的器具。《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文公 ﹞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 晉國 。 晉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 楊伯峻 註:“櫜,音高,盛箭矢之器,鞬,音犍,盛弓之物。” 唐  康駢 《劇談錄·裴度》:“ 樂和  李僕射 方為 華州 刺史,戎服櫜鞬迎於道左。” 清  王士正 《秦中凱歌》之四:“大將櫜鞬迎道左,萬人鼓吹入 平涼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獻忠 走進屋去,按照謁見長官的隆重禮儀的規定,換上全副盔甲,背上櫜鞬,掛上寶刀,氣宇軒昂地大踏步走了出來。”

連隊

由若干排組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營

樂部

(1).官署名。猶太樂署。 北周 設定。有上士、中士,其職如 周 代大司樂。 唐 有樂部名,系指樂隊,分立部、坐部二者,隸屬太常,非官職。 清 代復立樂部,主管音樂,以禮部 滿洲 尚書或王公大臣兼典樂大臣。參閱《通典·職官七》、《新唐書·禮儀志十一》、《清會典事例·樂部一·職掌》。

(2).古代泛指歌舞戲曲演出單位。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樂部》:“余讀《江南野録》載 李家明 事,當嗣主時為樂部頭,能滑稽善諷諫。”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耆舊·穆堂侍御》:“尤工於詞曲,善戲謔,舉座莫不傾倒。著 南 、 北宋 填詞譜, 吳中 諸樂部,莫不宗仰之者。”《花月痕》第一回:“小人南邊人,南邊有個樂部,生用真男,旦用真女。”

具供

謂備辦齋供。《新唐書·高開道傳》:“先是, 懷戎 浮屠 高曇晟 因縣令具供,與其徒襲殺令,偽號 大乘皇帝 。”

差排

調遣;安排。 宋  黃庭堅 《滿庭芳·妓女》詞:“其奈風情債負,煙花部不免差排。”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 呂太后 。” 明  湯顯祖 《紫釵記·凍賣珠釵》:“倘那人到來,倘那人到來,百萬與差排,贖取你歸來戴。”

千尺

極言其深、高、長。 唐  李白 《贈汪倫》詩:“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倫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 南山 。”

碧落

天空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唐· 白居易《長恨歌》

臘鼓

(1).古人於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驅疫,因有是名。《呂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旁磔” 漢  高誘 註:“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竝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

(2).泛指歲末或春來的信息。 唐  韓翃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詩:“寒塘斂暮雪,臘鼓迎春早。” 寧調元 《海上次韻答天梅》:“殘雪未消成臘鼓,新元彈指過 黃龍 。”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淵冰

語出《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後遂以“淵冰”喻危險境地。《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朕以眇眇之身,託於兆民之上,永思厥艱,若涉淵冰。”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公三讓揚州表》:“鑒茲隆替,淵冰非譬。” 清  姚士陛 《攝生》詩:“不讀 黃  老 書,淵冰宜戰慄。”

拔宅

(1).見“ 拔宅上昇 ”。

(2).全家遷移。 宋  文天祥 《懷楊通州》詩:“ 仲連 義不帝 西秦 ,拔宅逃來住海濱。” 清  方文 《舟過蕪湖寄懷沉昆銅》詩之一:“君嬰鉤黨禍,拔宅去 章江 。”《花月痕》第四六回:“席散後, 肇受 、 碧桃 各奉老母,就也出城,萬帆競掛,説是向 海門 而去。如許重累,竟一夕拔宅。”

地上

(1).陸地上。《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亦指地面上。 唐  李白 《靜夜思》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魯迅 《吶喊·鴨的喜劇》:“小鴨也誠然可愛,遍身松花黃,放在地上,便蹣跚的走,互相招呼,總是在一處。”

(2).指人間,陽世。《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過隙也。”《漢書·周亞夫傳》:“廷尉責問曰:‘君侯欲反何?’ 亞夫 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乎?’吏曰:‘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宋  蘇舜欽 《吳江亭上對月》詩:“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觸鬥牛。”

累足

猶重足。兩足相迭,不敢正立,形容小心戒懼。《詩·小雅·正月》“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毛 傳:“蹐,累足也。” 唐  杜甫 《入衡州》詩之三:“銷魂避飛鏑,累足穿豺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內有問者曰:‘何處郎君,半夜來此?’生以失路告。問者曰:‘待達主人。’生累足鵠竢。”

凌空

(1) 高架在空中

鐵路橋凌空架在兩山之間

(2) 從天空通過

飛機凌空而過

(3) 高升到天空,聳立空中

撫膺

撫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嘆、悲憤等。《列子·說符》:“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 燕 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有 齊子 亦欲學其道,聞言者之死,乃撫膺而恨。” 晉  潘岳 《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聞鳴雞兮戒期,鹹驚號兮撫膺。” 唐  李白 《蜀道難》詩:“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四年》:“明日,吏以 郁 死告, 殷 撫膺大慟。” 孫中山 《檀香山興中會成立宣言》:“堂堂 華 下,不齒於鄰邦;文物冠裳,被輕於異族。有志之士,能無撫膺!”

百出

猶言層出不窮。《新唐書·藝文志一》:“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態百出,不可窮極,何其多也。”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其宅若《曹成王》、《南海神廟》、《徐偃王廟》等碑,奇怪百出,何此老之多變化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此嫗陰謀百出,以妖妄歛財。”如:醜態百出;錯誤百出。

邪許

亦作“ 邪軤 ”。亦作“ 邪謣 ”。勞動時眾人一齊用力所發出的呼聲。即號子聲。一人領呼稱為號頭,眾人應和稱為打號。《文子·微明》:“今夫輓車者,前呼邪軤,後亦應之,此輓車勸力之歌也。”《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呂氏春秋·淫辭》“前乎輿謣” 漢  高誘 註:“輿謣或作邪謣。前人倡,後人和,舉重勸力之歌聲也。”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五:“入閘閘為阻,千夫萬夫挽邪許。” 王統照 《鬼影》:“滿艙面上儘是些邪許相呼的工人。”

一應

謂一時應變。《淮南子·說山訓》:“ 弦高 誕而存 鄭 ,誕者不可以為常,事有一應而不可循行。”

所有一切。 宋  范仲淹 《求追贈考妣狀》:“一應京朝官在任未滿,不因公事,朝廷非時移替,在任不曾磨勘,轉官者後來同計。”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一應大小屬官今晚免參,明日蚤見。”《清史稿·刑法志三》:“其農忙停審,則自四月初一日至七月三十日,一應戶、婚、田土細故,不準受理,刑事不在此限。”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九回:“這是訂禮,一應花消齊由我出。”

布武

(1).足跡分散不重迭。謂疾走。《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布武,謂每移足各自成跡,不相躡。” 孫希旦 集解:“趨有疾趨,徐趨二法……堂上接武即徐趨,堂下布武即疾趨也。”《新唐書·董晉傳》:“古者服冠冕,以佩玉節步。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君前趨進而已。”

(2).泛指行進,行走。 唐  劉禹錫 《贈別君素上人詩引》:“斯言也,猶示行者以室廬之奧耳,求其經術而布武,未易得也。”

偪仄

1.亦作逼側。

2.迫近;相迫。

3.密集;擁擠。

4.狹窄。

8.匆迫;短暫。

6.窘迫。

振臂

揮臂,表示振奮

振臂疾呼

倰僜

弦樂聲。 唐  吳融 《箇人三十韻》:“管咽參差韻,弦嘈倰僜聲。”

秦贅

秦 代男子家貧無以為婚者,得入贅婦家。後因以借指贅夫。語本《漢書·賈誼傳》:“故 秦 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 唐  杜甫 《遣悶》詩:“倚著如 秦 贅,過逢類 楚 狂。” 唐  李商隱 《與同年李定言曲水閒話戲作》詩:“相攜花下非 秦 贅,對泣風前類 楚 囚。” 清  唐孫華 《喜四弟筠令將歸故里》詩:“少壯羞 秦 贅,窮愁感 越 吟。”

詩詞推薦

觀回部繩伎聯句原文_觀回部繩伎聯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