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黃龍洞

作者:梁信 朝代:元代

游黃龍洞原文

我來羅浮訪仙跡,數不盡羅浮峰四百。

黃龍巀嵲洞最幽,兩水夾山山路僻。

攀蘿直上登雲梯,探入松林洞門辟。

流杯池水聲潺潺,玉龍飛走春潮白。

七星壇畔逢赤松,邀入龍宮蹊徑碧。

笑傲煙霞生隱心,紅塵不到煩襟釋。

何事將金別買山,此處岩棲即安宅。

不願宦遊拖長紳,願從羅浮山下為居民。

詩詞問答

問:游黃龍洞的作者是誰?答:梁信
問:游黃龍洞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梁信的名句有哪些?答:梁信名句大全

注釋

1. 以上清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三

參考注釋

羅浮

山名。在 廣東省 東江 北岸。風景優美,為 粵 中遊覽勝地。 晉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相傳 隋 趙師雄 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為詠梅典實。 南朝 陳 徐陵 《奉和山地》:“ 羅浮 無定所,鬱島屢遷移。”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南海 以竹為甑者,類見之矣,皆 羅浮 之竹也。” 元 張可久 《天淨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羅浮 ,黃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楨 《疏影》詞:“酒醒黃昏,看足香痕,好夢 羅浮 重省。”參見“ 羅浮夢 ”。

仙跡

仙人的遺蹟或行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疊鄣之巖萬仞,懷靈抱異,苞諸仙跡。”《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 杜僎成 ﹞拜受什襲,辭歸,……越數年,乃棄妻子,攜仙跡,遨遊名山,罕與人接。”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蓬萊仙跡》:“ 登州 蓬萊閣 ,頗多仙跡,士人往往有所見聞。”

不盡

(1)

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黃龍

(1).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名。讖諱家以為是帝王之瑞徵。《呂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濟乎 江 ,黃龍負舟。”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赤雀翻然至,黃龍豈假媒。” 仇兆鰲 註:“《尚書中候》:‘ 舜 沉璧於河,榮光休至,黃龍負卷舒圖,出入壇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呂岩 《參黃龍機悟後呈偈》詩:“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3).黃銅鑄成的龍,以為盟約的信物。《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板楯蠻夷》:“ 秦昭襄王 時有一 * ,常從羣虎數游 秦 、 蜀 、 巴 、 漢 之境,傷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金百鎰。時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樓射殺 * 。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輸黃龍一雙; 夷 犯 秦 ,輸清酒一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設黃龍之詛。”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賊諾沒弄楊虔柳露布》:“於是廣布朝恩,恭宣帝澤,申之以安撫,曉之以存亡。信重蠻陬,無負黃龍之約。”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南州舊俗,滛其白獸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黃龍之約。”

(4).星座名。 唐 楊炯 《渾天賦》:“南宮則黃龍賦象,朱鳥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譚瑩 《重有感》詩之五:“青雀黃龍賸劫灰,拖罾應募卻環來。”

(6).艦船名。《隋書·楊素傳》:“ 素 居 永安 ,造大艦,名曰五牙……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長槍。 明 沉采 《千金記·遊說》:“白羽一揮同發矢,黃龍三轉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龍城 。 唐 沉佺期 《雜詩》之三:“聞道 黃龍 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 漢 家營。” 明 謝榛 《中秋宴集》詩:“ 黃龍 塞上征夫淚, 丹鳳 城中少婦愁。”

(9).府名。 契丹 天顯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農安縣 。 保寧 七年(公元975年)廢, 開泰 九年(公元1020年)復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為 濟州 。《宋史·岳飛傳》:“ 飛 大喜,語其下曰:‘直抵 黃龍府 ,與諸君痛飲爾!’” 明 無名氏《精忠記·伏闕》:“約諸軍痛飲在 黃龍 ,鑾輿指日當迎奉。” 清 趙翼 《岳忠武墓》詩:“生平誓踏 賀蘭山 ,未飲 黃龍 一杯酒。”後借指敵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請進取疏》:“始矜壯志於上馬,謂 黃龍 之直抵有期;終耗雄心於跨驢,謂 西湖 之行樂可老。” 清 黃遵憲 《新嘉坡雜詩》之十一:“會飲 黃龍 去,馱經白馬來。”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知君無限恨,未得飲 黃龍 。”

(10). 端溪 硯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硯譜》:“石之病者……曰黃龍,灰黃色,如龍蛇橫斜布石上。” 清 鈕琇 《觚賸·石言》:“東洞西側深處曰 飛鼠巖 ,其石有紋曰黃龍,斜亘石面,工指為瑕。”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漢 軍 董元鏡 在京師市上買端硯,中有黃氣一縷,即《硯譜》中所謂‘黃龍’也。”

(11).借指 黃河 。 郭沫若 《豫秦晉紀游·訪花園口》詩:“ 東風渠 上舒長望,已伏黃龍護我華。”《人民文學》1978年第5期:“驚看倒轉乾坤手,腰斬黃龍利萬年。”

(12).比喻成條成片的黃色煙塵或沙漠。《文匯報》1982.6.23:“從此, 吳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條黃龍被真正制服了。”《文匯報》1983.12.6:“ 遼寧省 西北部, 科爾沁 沙地東南端,有一個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黃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遼西 內陸的黃龍之首。”

山路

山中小路

山路彎彎

直上

(1).方位詞。上,上面。用於名物詞之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剌剌風又擺。” 元 李景賢 《劉行首》第二折:“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絛。頭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詩:“絶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侯興 與渾家都搬將入去,直上去趕。”

登雲梯

猶言致身青雲。《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一》:“靈谿可潛盤,安事登雲梯。” 李善 註:“言仙人昇天,因雲而上,故曰云梯。” 王念孫 曰:“登雲梯,猶言致身青雲耳。”見《讀書雜誌餘編·文選》。

流杯

見“ 流杯 ”。

亦作“ 流盃 ”。猶流觴。 北周 庾信 《春賦》:“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 唐 杜牧 《和嚴惲秀才落花》:“共惜流年流不得,且環流水醉流杯。”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呂文穆園》:“流盃,水雖急,不旁觸為異。”

潺潺

水緩緩流動的樣子

玉龍

(1).龍形的玉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 梁 大同 八年,戍主 楊光欣 獲玉龍一枚,長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鏤精妙,不似人作。” 元 喬吉 《水仙子·廉香林南園即事》曲:“玉龍筆架,銅雀硯瓦,金鳳箋花。”

(2).傳說中的神龍。 宋 劉克莊 《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玩月》詞:“醉跨玉龍游八極,歷歷天青海碧。” 金 高庭玉 《天津橋同李之純待月》詩:“跳上玉龍背,抱得銀蟾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四:“ 永安寺 壁上有 梅田女史 題詩云:‘ 靈妃 齊駕玉龍回,留得清陰滿緑苔。’”

(3).指龍形的漏壺。 宋 張孝祥 《菩薩蠻》詞:“玉龍細點三更月。庭花影下餘殘雪。” 元 薩都剌 《章貢道中》詩:“憶得當年曾夜值,玉龍銀箭漏聲長。”

(4).喻劍。 唐 李賀 《雁門太守行》:“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擕玉龍為君死。” 王琦 匯解:“玉龍,劍也。” 唐 呂岩 《化江南簡寂觀磨劍贈侯道士》詩:“欲整鋒鋩敢憚勞,凌晨開匣玉龍嘷。”

(5).喻笛。 宋 林逋 《霜天曉月·題梅》詞:“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 元 張翥 《孤鸞·題錢舜舉仙女梅下吹笛圖》詞:“閒拈玉龍自品,愛冰姿與花爭潔。一闋霓裳乍了,又落梅初迭。”

(6).喻雪。 唐 呂岩 《劍畫此詩於襄陽雪中》:“ 峴山 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 宋 張元 《雪》詩:“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水滸傳》第十一回:“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清 秋瑾 《齊天樂·雪》詞:“朔風蕭瑟侵簾戶,誰喚玉龍起舞。” 毛 * 《念奴嬌·崑崙》詞:“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7).喻泉水、瀑布。 宋 梅堯臣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天門泉》詩:“靜若僊鑑開,寒疑玉龍蟄。” 清 黃鷟來 《賦得匡廬篇壽韓霍岳觀察》詩:“冰車轉軸玉龍走,蒲牢出海鏗華鐘。”

(8).喻橋。 元 盍西村 《小桃紅·市橋月色》曲:“玉龍高臥一天秋。寶鏡青光透。星斗闌乾雨晴後。”

飛走

(1).飛禽走獸。《後漢書·法雄傳》:“古者至化之世,猛獸不擾,皆由恩信寬澤,仁及飛走。” 晉 左思 《吳都賦》:“籠烏兔於日月,窮飛走之棲宿。”《宋書·明帝紀》:“事穢 東陵 ,行污飛走。” 清 顧炎武 《河上作》詩:“寰區恣刀俎,飛走窮網羅。”

(2).特指鷹犬。 宋 梅堯臣 《和臘前》:“欲驗方書治百藥,預調飛走獵平原。”

春潮

春季的潮汐,形容其勢之猛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七星壇

道教用以祭祀北斗七星的台。 唐 陸龜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襲美》詩:“唯有世塵中小兆,夜來心拜七星壇。”《三國演義》第四九回:“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於 南屏山 建一臺,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旛圍繞。”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七星壇》:“七月朔至七夕,各道院立壇祀星,名曰七星斗壇,蓋祭北斗七星也。”

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韓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與天地統。” 漢 王充 《論衡·無形》:“ 赤松 、 王喬 ,好道為仙,度世不死。”參見“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落帆 金華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金華縣 有 赤松澗 ,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華縣 北有 赤松山 ,相傳 黃初平 叱石成羊處。 初平 號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參見“ 赤松子 ”。

(2).亦作“ 赤誦 ”。複姓。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八:“吾姓為 赤松 ,名 時喬 ,字 受紀 。”《宋書·符瑞志上》作“赤誦”。

(3).常綠喬木,樹皮較薄,淡黃紅色。木材質粗,較堅韌,供建築、造紙等用,樹幹可采松脂。又為觀賞樹。

龍宮

神話中龍王居住的海底宮殿

蹊徑

路徑;辦法

築蹊徑。——《晏子春秋》

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荀子·勸學》

只好另闢蹊徑

笑傲

(1).見“ 笑敖 ”。

(2).嬉笑遊玩。 宋 蘇轍 《次韻孫戶曹朴柳湖》:“猶有曲湖容笑傲,誰言與物苦參差。” 明 陳所聞 《懶畫眉·燕子磯即事》曲:“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煙霞醉不歸。”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如近日之崇樓傑閣,巍巍高大之 頤和園 ,問其間一瓦一礫,何莫非刻括吾 漢 人之膏脂,以供一賣 * 那拉氏 之笑傲?” 郭沫若 《沸羹集·向人民大眾學習》:“文藝跟著人類的歷史走了三千年的脫離民眾的路,真像老鼠鑽牛角……老不覺悟的死頑固派,至今都還在牛角尖子裡笑傲。”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隱心

(1).審度,忖度。《文選·崔瑗<座右銘>》:“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 李善 註:“ 劉熙 《孟子注》曰:‘隱,度也。’《周易》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呂氏春秋》曰:‘內反於心不慙,然後動也。’” 李周翰 註:“隱,度。庸,常也。言能度心而動。”

(2).昧心。《後漢書·皇甫規傳》:“臣誠知阿諛有福,深言近禍,豈敢隱心以避誅責乎!”

(3).憂心;痛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隱心而結文則事愜,觀文而屬心則體奢。”

(4).隱居之意。 唐 祖詠 《蘇氏別業》詩:“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 清 胡其毅 《偕王雪蕉先生詣碧峰寺訪桔木師不遇》詩:“即此問山路,自然生隱心。”

紅塵

(1) 鬧市的飛塵,借指繁華的社會

紅塵百戲

(2) 佛教指人世間

看破紅塵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煩襟

煩悶的心懷。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覺寺》詩:“遽忻陪妙躅,延賞滌煩襟,” 元 韋居安 《摸魚兒》詞:“垂釣餌,趁春水生時,賸有桃花鱖,煩襟浄洗。” 清 方文 《湯君謨讀書敬亭寄此》詩:“何時就清盥,一洗煩襟開。”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買山

據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載:“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買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聞 巢 由 買山而隱。’”後以“買山”喻賢士的歸隱。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晉 戴逵 《貽仙城慧命禪師書》:“故以才堪買山,德邁同輩;崇峯景行,墻仞懸絶。”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四:“論者以妄責四皓,而欲買山於 浯溪 之間,不徒言哉。” 陳三立 《陳次亮戶部以去歲五月卒於京師追哭》詩:“下榻琴尊來舊夢,買山徒侶泣先幾。”

岩棲

見“ 巖棲 ”。

亦作“ 巖棲 ”。1.棲宿在山岩上。舊題 師曠 《禽經》:“山鳥巖棲,原鳥地處。” 張華 註:“山巖之鳥多不巢。”

(2).巢居穴處。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絶交書》:“故 堯 舜 之君世, 許由 之巖棲, 子房 之佐 漢 , 接輿 之行歌,其揆一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序》:“古巢居穴處曰巖棲,棟宇居山曰山居。”

(3).借指隱居。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瓢飲唯三徑,巖棲在百層。” 前蜀 韋莊 《贈薛秀才》詩:“欲結巖棲伴,何山好薜蘿?”

安宅

(1).猶安居、安所。《詩·小雅·鴻雁》:“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鄭玄 箋:“此勸萬民之辭,女(汝)今雖病勞,終有安居。”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安宅京室,執鞭珥筆,出從華蓋,入侍輦轂,承答聖問,拾遺左右,乃臣丹誠之至願。” 唐 杜甫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乾元 元年春,萬姓始安宅。”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詩之十五:“壯歲客四方,蹙蹙少安宅。”

(2).安於室。婦女安心於夫家。 晉 左思 《詠史》之七:“ 買臣 困樵採,伉儷不安宅。”

宦遊

為求官而出遊

長卿久宦遊,不遂而困。——《漢書·司馬相如傳》

同是宦遊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拖長

(1) 拖延

談判拖長得漫無止境

(2) 拉長

羅浮山

在廣東省增城縣東,跨入博羅縣境

居民

住在某一地方的人

城內居民。——《廣東軍務記》

內外居民。

遍地居民。

詩詞推薦

游黃龍洞原文_游黃龍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