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亭原文
幽亭寂歷絕囂塵,誰向亭中寄此身。
翠竹蒼松相結伴,清泉白石共為鄰。
嚶嚶谷鳥如求友,灼灼紅花似笑人。
我欲移家傍雲月,未知主者肯容親。
詩詞問答
問:幽亭的作者是誰?答:吳寶
問:幽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幽亭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寂歷
(1).凋零疏落。《文選·江淹〈王徵君微〉詩》:“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雞悲。” 李善 註:“寂歷,彫疏貌。”一說閒曠貌,見 呂向 注。 宋 陸游 《游萬里橋南劉氏小園》詩:“我歸門復掩,寂歷掛斜陽。” 黃藥眠 《黃花崗的秋風暮雨》:“寂歷的黃花夾著細雨飄零,守墓的園丁深鎖園門何去?”
(2).猶寂靜;冷清。 南朝 梁 江淹 《燈賦》:“冬膏既凝,冬箭未度,悁連冬心,寂歷冬暮。” 唐 孟郊 《過彭澤》詩:“揚帆過 彭澤 ,舟人訝嘆息。不見種柳人,霜風空寂歷。” 金 邊元鼎 《晚行》詩:“隔浦行聞晚寺鐘,斷坡寂歷對寒松。” 清 錢謙益 《梅圃谿堂》詩:“梅花村落傍漁莊,寂歷繁英占草堂。”
囂塵
亦作“嚻塵”。1.喧鬧揚塵。《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 楊伯峻 註:“囂,喧鬧。塵,塵土飛揚。” 宋 曾鞏 《靈岩寺兼簡重元長老二劉居士》詩:“更聞雷遠相從樂,世道囂塵豈可乾。”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外]石林精舍囂塵少,[生]仗爾高朋探寂寥。”
(2).指紛擾的塵世。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詩:“嚻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唐 白居易 《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質夫不至獨宿仙遊寺》詩:“ 文略 也從牽吏役, 質夫 何故戀囂塵?” 宋 張孝祥 《減字木蘭花·贈尼師舊角奴也》詞:“清齋浄戒,休作斷腸垂淚債;識破囂塵,作箇逍遙物外人。”《再生緣》第三回:“已托禪心歸浄界,還遭俗累涉囂塵。”
翠竹
綠竹。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積芳兮選木,幽蘭兮翠竹。” 唐 鮑溶 《雲溪竹園翁》詩:“硠硠雲溪里,翠竹和雲生。” 明 何景明 《過馬溪田村居》詩:“宛宛清河曲,團團翠竹村。” 葉聖陶 《線下·金耳環》:“綠意瀰漫的原野在兩旁平轉;時時有一叢深樹或翠竹一閃而過,標識著那裡有村落。”
結伴
結成同伴
結伴同行
清泉
清冽的泉水
白石
(1).潔白的石頭。《詩·唐風·揚之水》:“白石鑿鑿。” 明 吳炳 《情郵記·正名》:“逶迤周道費驅馳,白石清泉付與誰?”
(2).傳說中的神仙的糧食。 漢 劉向 《列仙傳·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黃丈人 弟子, 彭祖 時已二千餘歲……嘗煮白石為糧。”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宋 蘇軾 《獨酌試藥玉滑盞有懷諸君子》詩:“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惲敬 《說仙》三:“白石之説累變而益陋,黃庭之説屢遷而益誣。”
(3).枳椇子的別名。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實形拳曲,花在實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樹蜜,一名木實,一名白石。”
嚶嚶
象聲詞,形容鳥叫聲或低而細微的聲音
鳥鳴嚶嚶
求友
(1).尋求朋友。語本《詩·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鳴鳥求友,《谷風》刺愆。” 清 魏源 《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適聞求友聲,嚶嚶方出谷。”
(2).指訪友。 唐 高適 《崔司錄宅燕大理李卿》詩:“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灼灼
(1) 耀眼,光亮
若日出之灼灼。——《新書》
(2) 明白地
灼灼如此
紅花
(1)
(2) 舊大陸的一種草本植物(Carthamus tinctorius),像一種薊,為其油廣泛栽培,有大的鮮紅色或桔黃色頭狀花
(3) 該種植物的花,乾燥後可入藥,用於活血、散瘀、通經
移家
搬家;遷移住地。 唐 白居易 《移家》詩:“移家入新宅,罷郡有餘貲。” 宋 姜夔 《鷓鴣天》詞:“移家逕入 藍田縣 ,急急船頭打鼓催。” 清 閻爾梅 《山中答友人》詩:“中原離亂歲雲徂,日日移家家漸無。”
雲月
(1).雲和月。有時也指雲中的月。 唐 張九齡 《和蘇侍郎小園夕霽寄諸弟》:“雲月愛秋景,林堂開夜扉。”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詩:“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 仇兆鰲 註:“微明曰遞,見雲月迭掩而迭開。” 金 元好問 《追錄乙未八月十七日莘縣夢中所得》詩:“夢迴真到喔詩處,滿馬西風雲月清。”
(2).古代婦女的一種飾物。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旛、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
主者
(1) 主人
主者故不受。——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2) 又
幸主者出。
(3) 又
主者又不即出見。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