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葉黃原文
不覺的地北天南,抵多少水遠山遙。
將一個粉臉兒他身上何曾忘卻。
鍾送黃昏雞報曉。
昏曉相催,斷送了愁人多多少少。
詩詞問答
問:豆葉黃的作者是誰?答:商政叔
問:豆葉黃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出處:御定曲譜
參考注釋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地北天南
謂四處,到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地北天南蓬轉, 巫 雲 楚 雨絲牽。”
抵多少
(1).猶言勝過。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二折:“則與這高山流水同風韻,抵多少野草閒花作近隣。” 清 洪昇 《長生殿·密誓》:“抵多少 平陽 歌舞,恩移愛更。”
(2).猶言好比是。 元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一折:“抵多少興廢榮枯在眼前,人被名利牽。” 元 湯式 《一枝花·夏閨怨》套曲:“多間別,少完聚,抵多少夫在 蕭關 妾在 吳 ,鳳隻鸞孤。” 清 洪昇 《長生殿·獻飯》:“抵多少 滹沱河 畔失路 蕭王 !”
(3).比不得。謂兩者相去甚遠,無可比擬。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我如今冒他大雪窰中去,抵多少袖得春風馬上歸。”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則為這樂府招讒譖,抵多少文章可立身。”
水遠山遙
謂路程遙遠。 宋 汪元量 《憶秦娥》詞之七:“心如焦。彩箋難寄,水遠山遙。” 元 薩都剌 《彭城雜詠呈廉公亮僉事》之五:“柳邊今夜孤舟發,水遠山遙空斷腸。”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我一望望傷懷抱,他一步步待迴鑣,早一程程水遠山遙。”
一個
(1).表數量。單個。用於人和各種事物。如:一個人;一個書櫃;一個學校;一個理想;一個星期;一個地方。
(2).整個。如:他今天一個上午都沒歇過。如:今年一個冬天沒下過雪。
(3).用在動詞和補語之間,表示程度。如:吃了一個飽;看了一個夠;淋了一個透。
(4).跟名詞、動詞結合,用在謂語動詞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張天翼 《兒女們》:“黑雲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個不留神就得塌下來。”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買賣田地的酒席上,一個不提防,給兩三個熟人,灌醉來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劃破的水流》:“我扭頭就走,真怕她一個箭步追上來。”
粉臉
(1).指婦女搽過粉的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輕勻了粉臉。”《紅樓夢》第六回:“﹝ 龔人 ﹞不覺把個粉臉羞的飛紅。” 茅盾 《子夜》十二:“他那尖利的眼光釘住了 劉玉英 的粉臉。”
(2).指戲曲中面塗 * 的臉譜,一般為扮演奸佞的淨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罵筵》:“ 趙文華 陪著 嚴嵩 ,抹粉臉席前趨奉,醜腔惡態,演出真《鳴鳳》。” 郭沫若 《史學論集·替曹操翻案》:“我們可以預言 曹操 的粉臉也會逐漸被人民翻案的。”
身上
(1) 身體上
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2) 隨身
身上沒帶筆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忘卻
不記得;忘記
黃昏
(1) 日落以後至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
奄奄黃昏後。——《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漸黃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揚州慢》
(2) 見“傍晚”
報曉
用聲音使人知道天亮了
金雞報曉
昏曉
(1).猶晨昏,早晚。《晉書·文苑傳·曹毗》:“故大人達觀,任化昏曉,出不極勞,處不 巢 皓。”《南齊書·東昏侯紀》:“干戈鼓譟,昏曉靡息。”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聽採民訟,昏曉必通,召引軒櫺,躬親辨決。”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京師街衢置鼓於小樓之上,以警昏曉。”
(2).明和暗。指晝和夜。 唐 杜甫 《望岳》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仇兆鰲 注引 徐增 曰:“山後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 清 陳維崧 《賀新郎·登龍池絕頂憑虛閣》詞:“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曉陰陽盪割,更古木冷煙轇轕。”
(3).旦夕間,很短的時間。 宋 蘇軾 《與客游道場何山得鳥字》詩:“作詩記餘歡,萬古一昏曉。”
斷送
(1) 喪失;毀滅(生命、前途等)
(2) 陪送;傳送
愁人
(1).令人發愁。《楚辭·九歌·大司命》:“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願若今兮無虧。”
(2).心懷憂愁的人。 晉 傅玄 《雜詩》:“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宋 張先 《酒泉子》詞:“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詞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長愁人的憤懣。”
多多少少
或多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