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製作瀟湘八景(甲子三月)·其四·江天暮

作者:朱同 朝代:明代

原文

嚴風凜冽雲垂地,遠岫平林失蒼翠。

馮夷剪水作飛花,一色迷漫滿天際。

孤舟釣緡昏未收,蓑衣清興勝狐裘。

三白但有豐年兆,一身饑寒何足憂。

詩詞問答

問:《應製作瀟湘八景(甲子三月)·其四·江天暮雪》的作者是誰?答:朱同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同名句大全

注釋

1. 甲子三月

參考注釋

嚴風

寒風。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詩:“四面各千里,從橫起嚴風。” 唐太宗 《出獵》詩:“長煙晦落景,灌木振嚴風。” 清 劉震 《送羅萬峰》詩:“嚴風西北來,轅馬鳴蕭蕭。”

凜冽

寒冷刺骨

北風凜冽,大雪紛飛

遠岫

遠處的峰巒。 南朝 齊 謝朓 《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詩:“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 宋 曾鞏 《池上即席送梁況之赴宣城》詩:“遠岫煙雲供醉眼,雙谿魚鳥付新詩。” 明 文徵明 《病中懷吳中諸寺·天王寺寄南洲》詩:“憶看遠岫開飛閣,曾弔荒宮上小丘。”

平林

平原上的林木。《詩·小雅·車舝》:“依彼平林,有集維鷮。” 毛 傳:“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唐 李白 《菩薩蠻》詞:“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落日平林噪晚鴉,風袖翩翩吹瘦馬,一逕入天涯。” 清 葉錦 《曉渡》詩:“隔岸疎鐘動,平林宿鳥飛。”

蒼翠

嫩綠的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馮夷

(1).傳說中的 黃河 之神,即 河伯 。泛指水神。《莊子·大宗師》:“ 馮夷 得之,以游大川。” 成玄英 疏:“姓 馮 名 夷 , 弘農 華陰 潼鄉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 黃河 也。天帝錫 馮夷 為 河伯 ,故游處 盟津 大川之中也。”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於是 屏翳 收風, 川後 靜波, 馮夷 鳴鼓, 女媧 清歌。”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坎德昔滂沱, 馮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東郡多悲辛。” 清 黃遵憲 《由上海至長崎》詩:“ 馮夷 歌舞山靈喜,一路傳呼萬歲聲。”一說,為 河伯 之妻。見《史記·封禪書》“水曰 河 ,祠 臨晉 ” 張守節 正義引《龍魚河圖》。

(2).上古諸侯名。《竹書紀年·帝芬十六年》:“ 洛伯 用與 、 河伯 馮夷 鬭。”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上》:“ 洛伯 、 河伯 ,皆國名也; 用與 、 馮夷 ,諸侯名也。”

水作

瓦工,泥水匠。《海上花列傳》第四二回:“初十申時安葬,墳末來浪 徐家匯 ,明朝就叫水作下去打壙。”

飛花

(1).落花飄飛。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2).飄飛的落花。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茶客娶興》:“你掩淚含羞辭別去,似飛花逐水悠悠,蕭蕭孤影向誰投。”

(3).比喻飄飛的雪花。 宋 蘇轍 《上元前雪三絕句》之一:“不管上元燈火夜,飛花處處作春寒。”

(4).紡織時飛散的棉花纖維。

一色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濛的群山。”

(2).一種;一類。《唐六典·戶部尚書·金部郎中》:“ 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後,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註:“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 金 元好問 《雪岩》詩:“貞鬆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郁達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

迷漫

形容煙塵、風雪等漫天遍地,茫茫一片

塵土迷漫

煙焰迷漫。——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滿天

充滿或布滿天空,形容數量多

滿天星斗

孤舟

孤獨的船。 晉 陶潛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眇眇孤舟游,緜緜歸思紆。” 宋 陸游 《戲題江心寺僧房壁》詩:“史君千騎駐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啟 《出郭舟行避雨樹下》詩:“一片春雲雨滿川,漁簑欲借苦多緣。多情水廟門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釣緡

亦作“ 釣緍 ”。 1.釣竿上的線。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張魚網於峻極之巔,施釣緡於修木之末。” 宋 曾鞏 《寄鄆州邵資政》詩:“溯險飛遊艇,探奇漾釣緍。” 明 徐渭 《野蠶》詩:“葉葉如蟲網,枝枝垂釣緡。” 郭沫若 《歸去來·浪花十日》:“到了海岸,看見他們各把一大卷釣緡解開來,盤旋在沙岸上。”

(2).垂釣。 唐 杜甫 《謁先主廟》詩:“遲暮堪帷幄,飄零且釣緡。” 清 顧炎武 《朱處士彝尊過余太原東郊贈之》詩:“與爾皆椎結,於今且釣緡。”

蓑衣

用棕櫚皮編成的雨衣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唐· 張志和《漁歌子》

清興

清雅的興致。 唐 王勃 《山亭夜宴》詩:“清興殊未闌,林端照初景。” 元 張可久 《小梁州·訪杜高士》曲:“ 飛來峯 下樹青青,添清興,流水玉琴橫。”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詩:“ 南陽 尚書清興發,約我載酒同扁舟。” 朱自清 《海行雜記》:“晚上他們要打牌,你去了足以打擾他們的清興;他們必也恨恨不平的。”

狐裘

用狐皮製的外衣。《詩·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朱熹 集傳:“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黃狗之皮。” 清 孫枝蔚 《雪中對稚兒匡有詠》:“竭來秫酒須賒易,典去狐裘欲贖難。”

三白

(1).三度下雪。《全唐詩》卷八八載《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宋 蘇軾 《次韻陳四雪中賞梅》:“高歌對三白,遲暮慰 安仁 。” 金 元好問 《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 河南 冬來已三白,土膏墳起如蜂房。” 明 唐寅 《擬瑞雪降群臣賀表》:“祥徵三白,允昭聖德之符。”

(2).指鹽、蘿蔔、飯。三者皆白色,故謂。《續談助》卷五引 唐 楊華 《膳夫經手錄》:“蘿蔔,貧寠之家,與鹽、飯皆行,號為三白。”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六:“ 東坡 嘗與 劉貢父 言:‘某與舍弟習制科時,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間有八珍也。’ 貢父 問三白。答曰:‘一撮鹽,一楪蘿蔔,一盌飯,乃三白也。’”

(3).指三白酒。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 江 南之三白,不脛而走半九州矣,然 吳興 造者,勝於 金昌 。”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品酒》:“其中矯矯獨出者,則有 松江 之三白,色微黃極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參見“ 三白酒 ”。

(4).西瓜的一種。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西瓜》:“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黃沙瓤、紅沙瓤各種。”

(5).同“ 三白法 ”。《高僧傳·遺身·元慧》:“何謂三白?通曰:事理二種,一白飯、白水、白鹽事也;二身不遍觸、口誦真經、意不妄緣,此三明白非黑業也。”

豐年兆

豐年的瑞兆。俗謂瑞雪兆豐年,亦有以春雨或霧淞為豐年瑞兆的。 南唐 李中 《喜春雨有寄》詩:“最憐滋壠麥,不恨溼林鸎;父老應相賀,豐年兆已成。” 宋 強至 《詰朝雨寒密雪雜下輒成一篇呈諸匠者幸賜光和》詩:“真宰恩先漏,豐年兆逆占。” 明 謝讜 《四喜記·喜逢甘雨》:“玄冥已報豐年兆,對酒且開懷抱,醉聽前村喜雨謡。”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繼閲類書載 齊 諺云:‘霜淞如霧淞,貧兒備飯瓮。’亦以此為豐年兆。”亦省作“ 豐兆 ”。 宋 宋祁 《和樞密晏太尉<元日雪>》:“豐兆歡歌誰不爾,百官兼放五門朝。” 元 戴良 等《甲辰元日對雪聯句》:“三冬不作雪,元日乃飛花;殆似呈豐兆,還如獻歲華。”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饑寒

飢餓和寒冷,多用於缺吃少穿的困難情況

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詩詞推薦

應製作瀟湘八景(甲子三月)·其四·江天暮原文_應製作瀟湘八景(甲子三月)·其四·江天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