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新豐圖原文
上皇不樂居關中,詔徙豐沛為新豐。
通闤帶闠開九市,簇簇旗亭凡五重。
貨別隧分庶且富,甲第連雲車馬湊。
沽酒屠兒煮餅商,一一物色皆惟舊。
老幼初來似久居,雞鳴於塒犬守閭。
統紀鹹遵三輔尉,市致無須周大胥。
鉤陳之外接閣道,穹隆曾命般爾巧。
枍詣天梁戶對開,憑軒下視凌空鳥。
古今都會稱長安,誰歟營者匠胡寬。
祗今荒土基難覓,還留圖畫人間看。
詩詞問答
問:題新豐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新豐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上皇
(1).天帝。《莊子·天運》:“監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南朝 宋 謝靈運 《七里瀨》詩:“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2). 楚 人亦用以稱 東皇太一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王逸 註:“上皇,謂 東皇太一 也。”
(3).太古的帝皇。 漢 鄭玄 《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 孔穎達 疏:“上皇,謂 伏犧 ,三皇之最先者。” 唐 錢起 《衡門春夜》詩:“不厭晴林下,微風度葛巾。寧唯北窗月,自謂上皇人。”
(4).太上皇的簡稱。 唐 顏真卿 《皇帝即位賀上皇表》:“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踐祚改元,皇帝上陛下尊號曰上皇天帝。” 唐 黃滔 《馬嵬》詩之一:“鳴泉亦感上皇意,流下隴頭嗚咽多。”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上皇於宮中親擇數件與之,貫以獻 金 主,果大喜。”
樂居
安樂的住所。 漢 焦贛 《易林·乾之需》:“故室舊廬,稍弊且除。不如新巢,可治樂居。”
關中
指陝西渭河流域一帶,為陝西的農、工業發達,人口集中之地區
沛公欲王關中。——《史記·項羽本紀》
豐沛
(1).盛多貌。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於是皇澤豐沛,主恩滿溢。”《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洪澤豐沛,漫衍八方。” 晉 張載 《失題》詩:“ 江 南郡蔗,釀液豐沛。”
(2).洶湧的波濤。《古文苑·劉歆<遂初賦>》:“遭 陽侯 之豐沛兮,乘素波以聊戾。” 章樵 註:“豐沛,波之洶湧也。”
(3). 漢高祖 , 沛 豐邑 人,因以 豐沛 稱 高祖 故鄉。 漢 王充 《論衡·命義》:“猶 高祖 初起,相工入 豐沛 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貴而有相也。” 金 元好問 《讀書》詩:“ 豐沛 帝鄉多將相,莫從興運論人材。” 清 張玉書 《謁項王廟》詩:“君不見 下相 城頭望 豐沛 ,樵歌暮上 歌風臺 。”
(4).借指帝王故鄉。 晉 陸雲 《盛德頌》:“ 豐沛 之旅,其會如林。” 南朝 陳 徐陵 《進武帝為長城公詔》:“自鎮撫 枌 榆 ,永寧豐沛。” 唐 杜甫 《別張十三建封》詩:“ 汾晉 為 豐沛 ,暴 隋 竟滌除。” 清 萬壽祺 《五月》詩:“矞雲五色日重光,今上龍飛 豐沛 鄉。”
(5).借指 漢高祖 。 明 海瑞 《春日阻風部中限韻》:“朝馬不嘶金勒斷,塞游無路到關愁;卻思 豐沛 有遺恨,猛士雕殘蔓草愁。”
(6).泛指帝王。 郭沫若 《黑貓》二:“在宣布獨立以後,更有 萑苻 餘孽一變而為 韋沛 功臣。”
(7).大的幡幔。《易·豐》“豐其沛,日中見沬” 唐 孔穎達 疏:“夫處光大之時,而豐沛見沬。” 陸德明 釋文:“沛,或本作旆,謂幡幔也。”
新豐
(1).縣名。 漢高祖 七年置, 唐 廢。治所在今 陝西省 臨潼縣 西北。本 秦 驪邑 。 漢高祖 定都 關中 ,其父太上皇居 長安 宮中,思鄉心切,鬱鬱不樂。 高祖 乃依故鄉 豐邑 街里房舍格局改築 驪邑 ,並遷來 豐 民,改稱 新豐 。據說士女老幼各知其室,從遷的犬羊雞鴨亦競識其家。太上皇居 新豐 ,日與故人飲酒高會,心情愉快。後乃用作新興貴族游宴作樂及富貴後與故人聚飲敘舊之典。 南朝 宋 鮑照 《數名詩》:“五侯相餞送,高會集 新豐 。” 南朝 陳後主 《長安道》詩:“遊蕩 新豐 里,戲馬 渭橋 傍。” 唐太宗 《重幸武功》詩:“列筵歡故老,高宴聚 新豐 。” 清 嚴遂成 《歌風台》詩:“雞犬 新豐 樂故鄉,萬歲千秋魂渺茫。”
(2).鎮名。在今 江蘇省 丹徒縣 ,產名酒。詩文中用以泛指美酒產地。 南朝 梁武帝 《登江州百花亭懷荊楚》詩:“試酌 新豐 酒,遙勸 陽臺 人。” 唐 李白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多酤 新豐 醁,滿載 剡溪 船。”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新豐》:“ 丹徒縣 有 新豐鎮 。 陸游 《入蜀記》:‘六月十六日,早發 雲陽 ,過 夾岡 ,過 新豐 。小憩。’ 李白 詩云:‘南國 新豐 酒, 東山 小妓歌。’又 唐 人詩云:‘再入 新豐 市,猶聞舊酒香。’皆謂此,非 長安 之 新豐 也。”
通闤
(1).謂遍設市肆。闤,環繞市區的牆。 漢 張衡 《西京賦》:“爾乃廓開九市,通闤帶闠。” 清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若通闤貿易,瓌貨山積,動逾千金,則百錢之有無,有不暇計較者矣。”
(2).四通八達的市街。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新亭在東阜,飛宇凌通闤。” 宋 余靖 《到塞後有懷青社詩今錄呈》:“魚鹽利重通闤盛,竽瑟聲和讌席開。”
九市
(1).古時買賣貨物的場所。《漢書·東方朔傳》:“夫 殷 作九市之宮,而諸侯畔。”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 紂 於宮中設九市。”《文選·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列隧分。” 李善 注引《漢宮闕疏》:“ 長安 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舊唐書·李密傳》:“﹝ 隋 氏﹞又廣召良家,充選宮掖,潛為九市,親駕四驢自比商人,見要逆旅。”
(2).泛指熱鬧的街市。 唐 皮日休 《酒中十詠·酒樓》:“鉤楯跨通衢,喧鬧當九市。”
簇簇
(1).一叢叢;一堆堆。 唐 白居易 《開元寺東池早春》詩:“池水暖溫暾,水清波瀲灩。簇簇青泥中,新蒲葉如劍。”《紅樓夢》第二九回:“到了初一這一日, 榮國府 門前車輛紛紛,人馬簇簇。”
(2).叢列成行貌。 唐 王建 《橫吹曲辭·隴頭水》:“ 隴 東 隴 西多屈曲,野麋飲水長簇簇。胡兵夜回水傍住。憶著來時磨劍處。”
(3).衣衫鮮明整潔貌。《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趙二 在混堂內洗了個浄浴,打扮得帽兒光光,衣衫簇簇,自家提了一碗燈籠前來接親。”
旗亭
(1).市樓。古代觀察、指揮集市的處所,上立有旗,故稱。《史記·三代世表褚少孫論》:“臣為郎時,與方士考功會旗亭下。”《文選·張衡<西京賦>》:“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薛綜 註:“旗亭,市樓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龍華寺》:“里有土臺,高三丈,上有二精舍。 趙逸 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層樓,懸鼓擊之以罷市。’” 唐 王勃 《臨高台》詩:“旗亭百隊開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唐 杜甫 《入衡州》詩:“旗亭壯邑屋,烽櫓蟠城隍。”
(2).酒樓。懸旗為酒招,故稱。 唐 劉禹錫 《武陵觀火》詩:“花縣與琴焦,旗亭無酒濡。” 宋 周邦彥 《瑣窗寒·寒食》詞:“旗亭喚酒,付與 高陽 儔侶。”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報應·德報》:“其人得金後,為旗亭業,居數年,頗獲利。” 郁達夫 《八月初三夜發東京口占別張楊二子》:“四壁旗亭爭賭酒,六街燈火遠隨車。”
甲第連雲
甲第:富豪顯貴的宅第。形容富豪顯貴的住宅非常之多。車馬
(1).車和馬。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詩·小雅·十月之交》:“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悟。” 明 孫柚 《琴心記·王孫作醵》:“早求車馬,同行共赴。”
(2).謂馳騁遊樂。《漢書·郊祀志下》:“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之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
沽酒
(1).從市上買來的酒;買酒。《論語·鄉黨》:“沽酒、市脯,不食。”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牆根菊花好沽酒,錢帛縱空衣可準。”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余﹞夜至 江陰 江 口,春寒徹骨,沽酒禦寒,囊為之罄。” 續範亭 《一九四二年春養疴延安交際處茅屋聞晉西北敵人殘酷掃蕩有感》詩:“城南有茅屋,結構在西坡。沽酒臨北市,汲水下東河。”
(2).賣酒。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古者不粥飪,不市食。及其後,則有屠沽,沽酒市脯魚鹽而已。”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詩:“紅袖織綾夸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水滸傳》第十五回:“籬外高懸沽酒旆,柳蔭閒纜釣魚船。”
屠兒
對屠戶的蔑稱。《漢書·酷吏傳·嚴延年》:“ 河南 號曰‘屠伯’”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鄧展 曰:“ 延年 * 如屠兒之殺六畜。”《法華經·安樂行品》:“莫親近屠兒魁膾。”
煮餅
亦作“煑餅”。1.猶湯麵。《後漢書·李固傳》:“帝尚能言曰:‘食煮餅,今腹中悶,得水尚可活。’”《資治通鑑·漢質帝本初元年》:“ 冀 ( 梁冀 )使左右置毒於煑餅而進之。” 胡三省 註:“煮餅,今湯餅也。”
(2).指煮麵。 宋 黃庭堅 《次韻答晁無咎見贈》:“煮餅臥北窗,保此已徼幸。”
一一
一個一個地;依次地
一一檢查
好一一聽之。——《韓非子·內諸說上》
一一以葉自彰。——三國魏·邯鄲淳《笑林》
一一為具言。——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一一詳述之。——清·方苞《獄中雜記》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標準去訪求
乃令以物色訪之。——《後漢書·嚴光傳》
物色人才
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 瞅見;看到
免親友物色
(4) 風物;景色
(5) 各種物品
惟舊
指舊屬,老下級。語本《書·盤庚上》:“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又《大誥》:“爾惟舊人。”《陳書·文學傳·褚玠》:“及卒,太子親製誌銘,以表惟舊。”《隋書·煬帝紀下》:“故 高熲 、 賀若弼 先皇心膂,參謀帷幄, 張衡 、 李金才 藩邸惟舊,績著經綸,或惡其直道,或忿其正議,求其無形之罪,加以刎頸之誅。”
老幼
(1).老人和小孩。《禮記·樂記》:“老幼孤獨,不得其所。”《國語·晉語七》:“養老幼,恤孤疾。”
(2).泛指家屬。 晉 潘岳 《西征賦》:“牧疲人於西夏,攜老幼而入 關 。”
初來
(1).新來,剛來。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宮賜綵縷人勝應制》詩:“山鳥初來猶怯囀,林花未發已偷新。” 唐 李商隱 《蝶》詩之一:“初來小苑中,稍與璅闈通。”
(2).原來,本來。《朱子語類》卷三三:“ 齊 魯 初來氣象已自不同,看 太公 自是與 周公 別。”
雞鳴
(1).雞叫。常指天明之前。《詩·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南朝 宋 鮑照 《行藥至城東橋》詩:“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顧炎武 《燕中贈錢編修秉鐙》詩:“ 燕 市雞鳴動客輪,九門馳道足黃塵。” 魯迅 《秋夜有感》詩:“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菸捲覺新涼。”
(2).《世說新語·賞譽》“ 劉琨 稱 祖車騎 為朗詣”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逖 ( 祖逖 )與司空 劉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與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每語世事,則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共起,吾與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見《晉書·祖逖傳》。後以“雞鳴”為身逢亂世當及時奮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
統紀
(1).綱紀。《史記·太史公自序》:“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紀於後世。”《三國志·魏志·王昶傳》:“聖主明於任賢,略舉黜陟之體,以委達官之長,而總其統紀,故能否可得而知也。” 宋 司馬光 《務實》:“統紀不明,名器紊亂,而彫繢文物,修飾容貌,其於禮也,不亦遠乎?”
(2).頭緒;條理。 南朝 齊 褚澄 《褚氏遺書·本氣》:“醫方証候,統紀浩繁,詳其本源,疾積虛耳。”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理學三》:“ 竹谿 此作,序次有統紀,有樞紐,布置有間架,清潤潔整,自是作手。”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是非淆於脣吻,用舍決於愛憎,政多紛更,事無統紀。” 章炳麟 《與人論國學書》:“若讀書博雜,素無統紀,則二書適為增病之階。”
(3).統率;總括。 唐 韓愈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從,無所統紀,然而不煩於繩削而自合也。” 宋 蘇洵 《權書下·孫武》:“ 吳起 之言兵也,輕法制,草略無所統紀,不若 武 之書,詞約而意盡。”
三輔
(1). 西漢 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的合稱。亦指其所轄地區。 漢 初京畿官稱內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後改都尉)合稱三輔。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治所皆在 長安 城中。《漢書·景帝紀》:“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 顏師古 註:“此三輔者,謂主爵中尉及左右內史也。”《太平御覽》卷一 * 引《三輔黃圖》:“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內史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屬右扶風, 長安 以東屬京兆尹, 長陵 以北屬左馮翊,以輔京師,謂之三輔。”
(2).泛稱京城附近地區為三輔。 明 何景明 《送張元德侍御巡畿內》詩:“三輔自來多寇盜,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黃遵憲 《天津紀亂》詩之一:“何堪三輔地,棼亂遂如絲。”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為輔國將軍, 慕容評 為輔弼將軍,左長史 陽騖 為輔義將軍,謂之三輔。見《資治通鑑·晉穆帝永和五年》。
無須
不必;用不著
我全知道了,你無須說了
大胥
古代官名。樂官之屬。《禮記·王制》:“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於大樂正,大樂正以告於王。” 鄭玄 註:“大胥、小胥,皆樂官屬也。”
鉤陳
亦作“鉤陳”。1.星官名。《文選·揚雄<甘泉賦>》:“詔招搖與太陰兮,伏鉤陳使當兵。”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鉤陳,神名也。紫微宮外營陳星也。” 唐 李嶠 《奉和拜洛應制》:“日暮鉤陳轉,清歌上帝臺。” 清 錢謙益 《答越卓凡憲副》詩:“我欲為君歌督護,夜闌酹酒向鉤陳。”
(2).指後宮。《文選·班固<西都賦>》:“周以鉤陳之位,衛以嚴更之署。” 李善 注引《樂葉圖》:“鉤陳,後宮也。”《隋書·高祖紀上》:“任掌鉤陳,職司邦政。” 清 錢謙益 《吳祖洲八十序》:“身雖引退,其聲光氣象尤映望於鉤陳閣道之間。”
(3).一種用於防衛的儀仗。《北史·藝術傳下·何稠》:“帝復令 稠 造戎車萬乘,鉤陳八百連。”《隋書·禮儀志七》:“八年征 遼 ,又造鉤陳,以木板連如帳子。”《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二年》:“巡幸則有大駕法從之盛,御殿則有鉤陳羽衛之嚴。”
閣道
(1).復道。《史記·秦始皇本紀》:“先作前殿 阿房 ,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 南山 。” 唐 王維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鑾輿迥出仙門柳,閣道迴看上苑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藥娘》:“二室遙隔半里許,通以閣道,如亘長虹於半空。”
(2).棧道。 三國 魏 曹操 《假徐晃節令》:“此閣道, 漢中 之險要咽喉也。” 唐 孫樵 《興元新路記》:“自 白雲驛 西,並澗皆閣道。” 元 薩都剌 《次韻虞伯生學士入蜀代祀》:“閣道蹴雲衣有潤, 蜀 天漏雨石無泥。”
(3).星名。屬奎宿。《史記·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後六星絶漢抵營室,曰閣道。” 張守節 正義:“閣道六星在王良北,飛閣之道。” 清 錢謙益 《吳祖洲八十序》:“身雖引退,其聲光氣象尤映望於鉤陳、閣道之間。”
穹隆
亦作“ 穹窿 ”。1.中間隆起,四周下垂貌。常用以形容天的形狀。 漢 揚雄 《太玄·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 范望 註:“穹隆,天之形也。”《爾雅·釋天》“穹蒼” 晉 郭璞 註:“天形穹隆,其色蒼蒼,因名。”《文選·陸機<輓歌>》:“旁薄立四極,穹隆放蒼天。” 張銑 註:“穹隆,天之形。” 郭沫若 《女神·勝利的死》:“汪洋的大海正在唱著他悲壯的哀歌,穹窿無際的青天已經哭紅了他的臉面,遠遠的西方,太陽沉沒了!”
(2).指天。 晉 葛洪 《抱朴子·喻蔽》:“若如雅論,貴少賤多,則穹隆無取乎宏燾,而旁泊不貴於厚載也。” 清 孫枝蔚 《贈邢補庵》詩:“聖賢愛其身,立言深且洪。以茲慰二人,亦足報穹窿。”
(3).高大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 廬山 , 彭澤 之山也。雖非‘五嶽’之數,穹隆嵯峨,實峻極之名山也。”《文選·陸倕<石闕銘>》:“鬱崫重軒,穹隆反宇。” 李周翰 註:“鬱崫、穹隆,壯大貌。” 宋 歐陽修 《山中之樂》:“耀空山兮鬱穹隆,彼之人兮固亦目明而耳聰。”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殿闕已穹窿,高竟出其外。”
(4).長曲貌。《文選·張衡<西京賦>》:“於是鉤陳之外,閣道穹隆。” 李善 註:“穹隆,長曲貌。”《魏書·術藝傳·張淵》:“觀閣道之穹隆,想靈駕之電飄。” 宋 周密 《志雅堂雜抄·圖畫碑帖》:“期仙磴者,蓋危磴穹窿,迴結雲路,靈仙仿彿,若可期及。”
(5).充溢騰湧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滂濞沆溉,穹隆雲橈。” 王先謙 補註:“言水勢起伏,乍穹然而上隆。”《文選·揚雄<甘泉賦>》:“香芬茀以穹隆兮,擊薄櫨而將榮。” 李善 註:“言香氣芬茀,穹隆而盛。”
(6).高興,得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入道》:“有若立身慎行,與聖哲同轍者,則得喪語默,復何蠆芥乎!復何穹隆乎!”
(7).指建築物的圓頂。 清 姚鼐 《謁明孝陵遊覽靈谷寺》詩:“守吏衛樵蘇,金碧餘穹窿。”
(8).瓜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明帝 陰貴人 夢食瓜甚美,帝使求諸方國,時 燉煌 獻異瓜種, 恆山 獻巨桃核。瓜名穹隆,長三尺,而形屈曲,味美如飴。”
(9).象聲詞。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長嘯》:“須臾,穹窿砰磕,雷鼓之音;忽復震駭,聲如辟歷。”
般爾
古代巧匠 魯般 和 王爾 的並稱。後泛指技藝精湛的工匠。《文選·張衡<西京賦>》:“命 般 爾 之巧匠,盡變態乎其中。” 薛綜 註:“ 般 , 魯般 ,一雲 公輸 之子, 魯哀公 時巧人; 爾 , 王爾 。皆古之巧者也。” 明 歸有光 《通議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狀》:“將作大匠,又能規削膠附,極 般 爾 之巧。”
枍詣
(1).亦作“ 枍栺 ”。木名。《三輔黃圖·建章宮》:“枍詣,木名。宮中美木茂盛也。”一本作“ 枍栺 ”。
(2). 漢 宮殿名。《文選·班固<西都賦>》:“經 駘盪 而出 馺娑 ,洞 枍詣 以與 天梁 。” 李善 注引《關中記》:“ 建章宮 有 馺娑 、 駘盪 、 枍詣 、 承光 四殿。”
(3).泛指宮殿。《初學記》卷二四引 隋 江總 《侍宴瑤泉殿》詩:“水亭通 枍詣 ,石路接堂皇。” 唐 上官儀 《奉和秋日即目應制》:“仙歌臨 枍詣 ,玄豫歷 長楊 。”
天梁
(1). 漢 宮殿名。在 建章宮 內。《文選·班固<西都賦>》:“經 駘盪 而出 馺娑 ,洞 枍詣 以與 天梁 。” 李善 註:“ 天梁 ,亦宮名也。”《三輔黃圖·建章宮》:“ 天梁宮 ,梁木至於天,言宮之高也。四宮( 駘盪 、 馺娑 、 枍詣 、 天梁 )皆在 建章宮 。”
(2).星名。《晉書·天文志上》:“南斗六星,天廟也……南二星魁,天梁也。”
對開
(1) 由兩個地點相向行駛
(2) 印刷上指相當於整張紙的一半
(3) 對半分配,即雙方各占一半
下視
(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 漢 揚雄 《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游目乎 三危 。”《舊唐書·王方慶傳》:“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
(2).輕視,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議守》:“ 匈奴 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三國志平話》卷下:“ 曹相 下視 張松 。” 明 李贄 《定林庵記》:“子欲學,幸毋下視 周安 。”
凌空
(1) 高架在空中
鐵路橋凌空架在兩山之間
(2) 從天空通過
飛機凌空而過
(3) 高升到天空,聳立空中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都會
都市
長安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祗今
祗,同“ 祇2 ”。如今。 唐 岑參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一:“天子預開 麟閣 待,祗今誰數 貳師 功!”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居玉鉉,擁金蟬,祗今門戶慶蟬聯。”
荒土
(1).位東北方的荒遠之地。《淮南子·墬形訓》:“八殥之外,而有八紘,亦方千里,自東北方曰和邱、曰荒土。”
(2).猶荒地。 元 袁桷 《育王珙禪師示寂二紀嶼上人回山中因寄塔主》詩:“石墖累荒土,月落冰稜稜。”
畫人
即畫家
畫人伙頤。——蔡元培《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