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

作者:李暢 朝代:明代

雜詠原文

太極始混沌,兩儀正鴻濛。

陰陽既無象,運化焉有窮。

元始授我氣,大塊鑄我躬。

究觀萬物理,廓然等虛空。

止水知色相,靈明悟厥宗。

人胡滑其外,我獨守其中。

閱歷幾千變,同歸一榻風。

俯仰勞形役,徒爾日憧憧。

衝然守真素,庶與道性融。

詩詞問答

問:雜詠的作者是誰?答:李暢
問:雜詠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暢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暢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太極

(1).古代哲學家稱最原始的混沌之氣。謂太極運動而分化出陰陽,由陰陽而產生四時變化,繼而出現各種自然現象,是宇宙萬物之原。《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 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裡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籤》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混沌

(1) 我國民間傳說中指盤古開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團的狀態

(2) 形容矇昧無知的樣子

(3) 糊塗(常用來罵人)

兩儀

(1).指天地。《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孔穎達 疏:“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金、木、水、火)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晉書·摯虞傳》:“考步兩儀,則天地無所隱其情;準正三辰,則懸象無所容其謬。”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乾坤:清者為乾,濁者為坤,人在中間相混。”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舊唐書·儒學傳下·盧粲》:“又 安樂公主 承兩儀之澤,履福祿之基,指 南山 以錫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陰陽、男女。 魯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贊成女學,以為淆亂兩儀,非天曹所喜。”

鴻濛

見“ 鴻蒙 ”。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無象

(1).失去常態、常道。《左傳·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對曰:‘在道,國亂無象,不可知也。’” 杜預 註:“言國無道,則災變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穎達 疏:“若國家昏亂,無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選·王粲<七哀>詩之一》:“ 西京 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 伊洛 既燎煙, 函崤 沒無象。”一本作“ 無像 ”。

(2).沒有形跡;沒有具體形象。《管子·幼官》:“備具勝之原,無象勝之本。” 趙守正 註:“無象,指軍行隱蔽,使人們看不到形象。”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譬若畫形於無象,造響於無聲。” 唐 張九齡 《請東北將吏刊石紀功德狀》:“觀變早於未萌,必取預於無象。”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或兀坐冥搜,求聲於寂寥,寫真於無象。”

(3).原為道家形容道玄虛無形之語,後亦泛指諸種義理的玄微難測,或玄微難測的義理。語出《老子》:“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怳。” 南朝 梁 沉約 《雅樂歌·諴雅之一》:“懷忽慌,瞻浩蕩……出杳冥,降無象。”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道行無跡,妙極無象:謂體性空,而本源清淨;謂諸見滅,而覺照圓明。” 宋 蘇轍 《郊祀慶成》詩:“治道初無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漁洋詩話》卷下:“ 吳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鈍翁 記其數詩,有云:‘……有形皆是假,無象孰為真?悟到無生地,梅花滿四鄰。’”

運化

(1).運行變化。《易·復》“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三國 魏 王弼 註:“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無,是其本矣。”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體極不兼應》:“天地之道,功盡於運化;帝王之德,理極於順通。” 明 歸有光 《思子亭記》:“天地運化,與世而遷。”《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肺臟經文》:“一呼一吸,訊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籥。”

(2).迷信謂用法術變出。 明 高明 《琵琶記·感格墳成》:“汝等可變作人形,與他運化土石,務要頃刻完成,不要驚動孝婦。”

(3).猶消化。亦比喻融會貫通。 明 袁宗道 《雜說三九》:“昔之人為經論所障,猶是雜食米麥,不能運化。”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元》:“至辛卯會試, 潘 ( 潘庭筠 )首場,遇同鄉友抱病,擬曳白, 潘 勸之,且示以己作,囑其運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拾草寫淨》:“ 王弇山 試鴻博日, 徐笠山 以不工排律, 弇山 取己稿示之,令其運化。 徐 竟録之,以雷同為考官奏參。”

(4). 太平天囯 起義軍謂如廁為“運化”。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又不準損壞所過地方民間各器具以及在民房運化擄掠等情。”

有窮

(1).有窮盡,有止境。《莊子·則陽》:“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

(2).遭受困窮。《論語·衛靈公》:“ 子路 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晉 劉琨 《扶風歌》:“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窮。”

(3). 夏 代國名。其地在今 山東省 德州市 南。有,詞頭。《書·五子之歌》:“ 有窮 后羿 因民弗忍距於 河 。” 孔 傳:“ 有窮 ,國名; 羿 ,諸侯名。”《左傳·襄公四年》“因 夏 民以代 夏 政” 晉 杜預 註:“ 仲康 卒,子 相 立, 羿 遂代 相 ,號曰 有窮 。”參閱《史記·夏本紀》。

元始

(1).起始。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式觀元始,眇覿玄風。”《隋書·律曆志中》:“四象既陳,八卦成列,此乃造文之元始,創歷之厥初者歟?” 明 何景明 《冬至》詩:“聖人謹元始,君子履攸終。”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文字肇興之日,歌詠先導其流。墳典已無篇牘,里巷猶聞謡諺,此章句之元始也。”

(2).猶言始祖。《弘明集·正誣論》:“佛故 文子 之祖宗,眾聖之元始也。”

大塊

(1).大自然;大地。《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成玄英 疏:“大塊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稱也。”《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之二》:“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羣生。” 李善 註:“大塊,謂地也。” 唐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郭沫若 《蜩螗集·題關山月畫》:“大塊無言是我師,陸離生動孰逾之。”

(2).猶大片。 毛 * 《中國革命和中國 * 》第一章第三節:“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後, 日本 帝國主義的大舉進攻,更使已經變成半殖民地的 中國 的一大塊土地淪為 日本 的殖民地。”

我躬

我本身,我自己。《詩·小雅·小弁》:“我躬不閲,遑恤我後。”

究觀

仔細觀察。《史記·封禪書》:“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意。” 宋 葉適 《終論七》:“故臣願陛下究觀古今之變,盡利害之情,而得其難易之實。” 清 曾國藩 《箴言書院記》:“竊嘗究觀夫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擾擾萬眾,大率皆中材耳。”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廓然

(1) 形容空曠寂靜的樣子

四顧廓然

(2) 靜靜地

廓然獨居

虛空

心中無著落

止水

死水;滯止不流的水

心如止水

色相

(1) 色彩所呈現出來的質地面貌

我們可以從這塊玉的色相上斷定它是塊好料

(2) 如日光通過三稜鏡分解出的紅、橙、黃、綠、青、紫六種色相

(3) 佛教指事物的形狀外貌

無邊色相,圓滿光明

(4) 後來也指女子的姿色容貌

利用色相從事犯罪活動

明悟

(1).聰慧;覺悟。《晉書·傅鹹傳》:“ 鹹 字 長虞 剛簡有大節。風格峻整,識性明悟。” 宋 葉適 《宋故孟夫人墓志銘》:“嘗見佛者 宗杲 重其明悟,使從其徒曰 無著道人 妙總 , 總 亦以其所知許之。” 金 王若虛 《進士彭子升墓誌》:“ 子升 幼明悟過人,倜儻有立志,讀書為文悉得其妙處。”

(2).美麗聰明。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 蕭氏 寡而無子,其容態明悟,國人具聞。”

(3).明白,領悟。《小說選刊》1981年第11期:“女兒這一提醒,花王才明悟。”

其外

此外;另外

只有他在那兒,其外沒有人了

獨守

(1).獨自守候;獨自保持。《楚辭·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嘆。” 漢 揚雄 《解嘲》:“僕誠不能與此數子比,故默然獨守吾《太玄》。”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是臣慺慺之誠,竊所獨守。” 清 陳夢雷 《松樹為風雨所拔嘆》詩:“枝條荏苒任飄零,苦心獨守凌霜節。”

(2).謂獨自守貞。 唐 曹鄴 《四怨》詩之一:“美人新如花,許嫁還獨守。”《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好沒天理!花枝般一個娘子,叫她獨守,又要駡她。”

(3).單獨把守。《後漢書·任光傳》:“ 光 為 信都 太守。及 王郎 起,郡國皆降之…… 光 等孤城獨守,恐不能全。”

其中

那裡面;那中間

樂在其中

閱歷

(1) 指過去所經歷的事跡

閱歷三旬,賊以飛梯,鵝車,木驢等四面齊攻,城欲陷者數。——《舊唐書·吐蕃傳》

(2) ;或歷任的職務

閱歷淺

千變

極言變化之多。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詩:“ 峽 江饒暗石,水狀日千變。” 元 柳貫 《次韻魯參政觀潮》:“倒排山嶽窮千變,闔闢雲雷竦百靈。”

歸一

亦作“ 歸壹 ”。1.統一;一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致化歸一,分教斯五。” 宋 蘇軾 《申省乞罷詳定役法狀》:“所貴議論歸一。” 宋 葉適 《同安縣學朱先生祠堂記》:“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與人主意合,則雜家異學始絀,而歸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話碑集錄》附錄一《重編百丈清規聖旨》:“教 大龍翔集慶寺 笑隱長老 為頭,揀選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歸一者。”

(2).猶規矩。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歸一?我是第一個歸一的人。”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形役

謂為形骸所拘束、役使。猶言被功名利祿所牽制、支配。 晉 陶潛 《歸去來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宋 劉敞 《睡起》詩:“有生滯形役,萬物安靜便。” 清 朱鶴齡 《春日郊行同趙徐二子》詩:“營營欲何為,形役滋煩懣。”

徒爾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四:“石犬不可吠,銅駞徒爾為。” 唐 李頎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詩:“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爾紛紛。” 朱琦 《感事》詩:“難虞正須才,孤憤亦徒爾。”

憧憧

(1) 搖曳不定的;常指不確定的和微弱地波動或運動的

樹影憧憧

(2) 來往不絕的

人影憧憧

衝然

亦作“衝然”。謙虛貌。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然人視君貌益衝然,接對言語,退就平實,幾可親近。” 明 歸有光 《送余先生南還序》:“其氣衝然,如有所不足。” 清 王晫 《今世說·雅量》:“名士讌集,故未嘗不在,竟日衝然,若不知其在座者。”

突出貌。《莊子·天道》:“而(汝)容崖然,而目衝然,而顙頯然,而口闞然,而狀義然,似繫馬而止也。” 唐 柳宗元 《鈷鉧潭西小丘記》:“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真素

真率自然,也指真率自然的境界。《南史·孔覬傳》:“﹝ 孔覬 ﹞性真素,不尚矯飾,遇得寶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敗,終不易改。” 唐 李涉 《題清溪鬼谷先生舊居》詩:“萬慮隨境生,何由返真素。”《舊唐書·隱逸傳·王績》:“ 績 河渚中先有田數頃,鄰渚有隱士 仲長子先 ,服食養性, 績 重其真素,願與相近,乃結廬河渚,以琴酒自樂。”

道性

(1).道德品性。《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 江夏王 道性淵深,睿鑒通遠,樹聲列藩,宣風鉉德。”

(2).出家修道之情志。 唐 白居易 《留別吳七正字》詩:“唯是塵心殊道性,秋蓬常轉水長閒。” 唐 元稹 《夢遊春》詩:“浮生轉經歷,道性尤堅固。” 宋 徐鉉 《奉和武功學士舍人寄贈文懿大師》之二:“詩情道性知無夢,頻見殘燈照曙牕。”

詩詞推薦

  • 晨炊橫塘橋酒家小窗

    楊萬里宋代〕仰聽金衣語,偶窺鶯婦巢。深穿喬木里,危掛弱枝稍。啄菢雙雙子,經營寸寸茅。何時雛脫殼,新哢響交交。
  • 登尉佗樓

    許渾唐代〕劉項持兵鹿未窮,自乘黃屋島夷中。南來作尉任囂力,北向稱臣陸賈功。簫鼓尚陳今世廟,旌旗猶鎮昔時宮。越人
    雜詠原文_雜詠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景仁飲宋溫之南軒二首

    蘇轍宋代〕白髮迎新歲,播然國老更。感時能細說,對酒任徐行。畫軸高分品,詩詞妙入評。疏狂先醉倒,應許恃鄉情。飲闌
    雜詠原文_雜詠的賞析_古詩文
  • 散步至楓林

    朱同明代〕信步尋春不知遠,小徑委蛇繞平巘。雨餘翠滑石磴危,青梅如豆低垂枝。屋上青山壓檐重,風衷幽禽時一弄。主人
  • 景德祀九宮貴神三首

    佚名宋代〕倬彼垂象,照臨下土。躔次運行,功德周普。九宮既位,惟德是輔。神之至上,皇皇斯覩。
  • 送長兄赴調上都次田俊卿韻二首

    廖行之宋代〕霜熟林空月滿川,沖寒突兀聳詩肩。便應策驥行夷路,不用燃犀照碧淵。從昔正人終遇世,到今方士漫求仙。老成
    雜詠原文_雜詠的賞析_古詩文
  • 新正幸御園即事

    乾隆清代〕八旬開一叨乾貺,新歲撰辰行令宜。帝里春和鳴爆竹,西山雪積見橫眉。敢因饗節忘無逸,亦曰柔遐惠有施。人事
  • 辛丑十月諸公饋酒偶及百榼戲題長句

    陸游宋代〕喜事諸公尚見存,尺書時到爵羅門。已邀風月成三友,聊對湖山倒百尊。醉墨淋漓動高壁,狂歌悲壯落前村。悠然
  • 守犬

    呂徽之宋代〕風恬月朗眠花影,吏不敲門門恰靜。何事猛然吠一聲,有人來汲門前井。
    雜詠原文_雜詠的賞析_古詩文
  • 旅行

    孟郊唐代〕楚水結冰薄,楚云為雨微。野梅參差發,旅榜逍遙歸。
  • 農樂軒口號

    乾隆清代〕點綴村房與稻塍,圖同農樂有秋登。潦餘滿眼饑寒狀,慚愧吾農樂豈曾。
  • 【越調】鬥鵪鶉_冬景地冷天

    蘇彥文元代〕冬景地冷天寒,陰風亂刮;歲久冬深,嚴霜遍撒;夜永更長,寒浸臥榻。夢不成,愁轉加。杳杳冥冥,瀟瀟灑灑。
  • 過清河·其一

    乾隆清代〕策馬東門例踵前,據鞍調適喜依然。麥秋逮半黍禾蔚,體驗田功勝昨年。
  • 曲江頭

    孫嵩宋代〕君不見曲江頭,離離衰草寒雲秋。今人不見昔人游,昔人不見今人愁。欲談往事無耆舊,沉吟千載空搔首,盛衰倚
    雜詠原文_雜詠的賞析_古詩文
  • 神宗皇帝輓辭二首

    王安石宋代〕城闕宮車轉,山林隧路歸。蒼梧雲未遠,姑射露先曦。玉暗蛟龍蟄,金寒雁鶩飛。老臣他日淚,湖海想遺衣。
  • 崇禧觀瞻禮

    乾隆清代〕崇禧古觀枕津河,一紀春秋此重過。愜意蒙庥錫海晏,肅躬瞻禮吁時和。藐予深感恩駢疊,上帝高居示郁羅。萬物
  • 寄溧水宰李仲鎮

    曹勛宋代〕不見李君久,水雲魚雁沉。調官聊制錦,得句剩關心。每訪民情悅,相望春事深。故鄉與賢者,北首重登臨。
  • 送韋判官歸薊門

    於鵠唐代〕桑乾歸路遠,聞說亦愁人。有雪常經夏,無花空到春。下營雲外火,收馬月中塵。白首從戎客,青衫未離身。
    雜詠原文_雜詠的賞析_古詩文
  • 漁家傲

    可旻宋代〕三十六般包一袋。膿囊臭穢猶貪愛。恰似蜣螂推糞塊。無停待。朝朝只在塵中。若解堅心生重悔。寧拘惡逆並魁膾
  • 聞林茂之先生已葬鐘山

    王士禎清代〕萬古鐘山下,今成有道阡。龍蟠高士宅,狸首故人憐。老尚歌朱鳥,魂應拜杜鵑。何時磨鏡具,一問秣陵船。
雜詠原文_雜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