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覺孜師綠筠軒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慧覺孜師綠筠軒原文

綠筠蕭蕭含爽籟,幽姿冷落人難愛。

壁間但有謫仙詞,聲名自到江湖外。

當年創軒非壯觀,侷促簾櫳日虧蔽。

一朝經畫有底難,推倒牆頭了無礙。

坐挹西南十里山,彩翠浮空屹相對。

開池鑿圃增氣象,佳致真為一方最。

鳥聲鳴春春漸融,蘭芽蕙出初蒙茸。

我來正值新雨定,弄日吹香聞座中。

主人散策邀我步,池南池北聊從容。

會待龍孫添夏蔭,借君此地眠清風。

詩詞問答

問:慧覺孜師綠筠軒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慧覺孜師綠筠軒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四庫本作茁

參考注釋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爽籟

(1).參差不齊的簫管聲。一說清風激物之聲。《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爽籟警幽律,哀壑叩虛牝。” 李善 註:“《爾雅》曰:‘爽,差也。’簫管非一,故言爽焉……夫簫管參差,宮商異律,故有長短高下,萬殊之聲。” 劉良 註:“爽,清也。籟,風激物之聲也。”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2).指簫管一類的樂器。 明 楊慎 《涪江泛舟》詩:“爽籟金懸奏,遙峯翠積氛。”

(3).指清風。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最憐小雨灑疎竹,爽籟颯颯吹醉顋。”

幽姿

幽雅的姿態。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唐 白居易 《畫竹歌》:“幽姿遠思少人別,與君相顧空長嘆。” 明 唐寅 《惜梅賦》:“然生不得其地,俗物混其幽姿。”

冷落

(1) 冷清;不熱鬧

狹窄冷落的胡同

門前冷落鞍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 柳永《雨霖鈴》

(2) 冷待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聲名

名聲;名譽

第三是三仙姑的聲名不好。——《小二黑結婚》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壯觀

雄奇偉觀的事物或風景

頗為壯觀

侷促

見“侷促”

簾櫳

(1).亦作“ 簾籠 ”。窗簾和窗牖。也泛指門窗的帘子。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張華<離情>》:“秋月映簾籠,懸光入丹墀。” 宋 史達祖 《惜黃花·定興道中》詞:“獨自捲簾櫳,誰為開尊俎!恨不得御風歸去。” 明 徐元 《八義記·宴賞元宵》:“開宮扇,起簾櫳,滿堂笑語與民同。” 陳毅 《游陽朔》詩:“竹林茅舍時出現,後有飛瀑透簾櫳。”

(2).指閨閣。 唐 李昂 《賦戚夫人楚舞歌》:“ 漢王 此地因征戰,未出簾櫳人已薦。” 清 吳偉業 《西田招隱》詩之二:“曲處通簾櫳,茶香具含蓄。”

虧蔽

遮掩。 北周 庾信 《終南山義谷銘》序:“維公匡濟彝倫,弘敷庶績,燮理餘暇,披閲山經,以為 終南 、 敦物 日月虧蔽,杶、乾、栝、柏、椅、桐、梓、漆,年代藴積,於何不有?” 唐 宋之問 《自衡陽至韶州謁能禪師》詩:“迴首望舊鄉,雲林浩虧蔽。” 明 莫止 《漢京篇》:“峻閣重樓夾道懸,雲房霧殿森虧蔽。” 清 黃宗羲 《黃復仲墓表》:“古木新篁虧蔽老屋,正復不惡。”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經畫

經營籌劃。 宋 蘇軾 《答秦太虛書》:“度囊中尚可支一歲有餘,至時別作經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以此胸中都無一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戶部·救荒》:“大抵救荒無他法,惟上官悉心經畫。”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幽怪一·魁星為學徒換心》:“設廠施粥,繼以勸募,躬自經畫,劬勞萬狀,全活頗多。”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二節:“都水監官 王汝嘉 ,對自己的職責‘殊不加意’,眼看水勢趨南,不預先經畫,留守司屢次報告 河 水險情,他仍一再拖延,終於釀成了這次縱 黃 奪 淮 的大水災。”

有底

知道底細或內情而有把握

推倒

(1).向前用力使物體倒下。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七:“一旦樹推倒,獨立暫飄鷂。”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元和 中,有老卒推倒平淮西碑,官司鍼其項,又以枷擊守獄者。”《水滸傳》第二回:“﹝眾人﹞盡從殿內奔將山來,推倒攧翻無數。” 魯迅 《準風月談·爬和撞》:“聰明人就會推,把別人推開,推倒,踏在腳底下,踹著他們的肩膀和頭頂,爬上去了。”

(2).壓倒。《宋史·儒林傳六·陳亮》:“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自謂差有一日之長。”

(3).猶推翻。謂否定已有的說法、計畫、決定等。如:一切誣衊不實之詞應予推倒。

牆頭

亦作“墻頭”。1.圍牆的上端。 唐 於鵠 《題美人》詩:“ 秦 女窺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牆頭。” 宋 歐陽修 《齋宮感事寄原甫學士》詩:“曾向齋宮詠麥秋,緑陰佳樹覆牆頭。”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二百名弟兄架著長梯,吶喊著攻上牆頭。”

(2).牆上。 任光椿 《戊戌喋血記》第十三章:“他心潮未平,站起身來,取下牆頭掛著的那把烏龍青霜劍,邁步向庭院中走去。”

了無

全無;毫無。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空有疲睏之勞,了無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 清 袁枚 《新齊諧·山陰風災》:“二十四日晨起,天氣清和,了無變態。”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里山

深山裡面

彩翠

鮮艷翠綠之色。 唐 王維 《木蘭柴》詩:“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宋 陸游 《三峽歌》:“十二 巫山 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清 杜岕 《報恩寺塔燈歌》:“日中琉璃常變色,夜靜彩翠尤昭蘇。”

相對

(1) 面對面;相向

大與小相對

(2)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

(3) 比較來說

相對不錯

氣象

(1)

(2) 氣候;天象。後多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颳風、下雨、閃電、打雷等等

氣象萬變

(3) 指能預示吉凶的雲氣變化

(4) “氣象學”的俗稱

(5) 事物的情況、態勢

生氣勃勃的新氣象

(6) 景色,景象

氣象萬千。——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山氣象

(7) 指跡象

見是伏兵氣象

佳致

(1).優美高雅的情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殷浩 ﹞作數百語,既有佳致,兼辭條豐蔚,甚足以動心駭聽。”《陳書·孝行傳·謝貞》:“八歲,嘗為《春日閒居》五言詩,從舅尚書 王筠 奇其有佳致。”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 何水部 、 柳吳興 篇法不足,時時造佳致。”

(2).美好的景致。 宋 柳永 《剔銀燈》詞:“如斯佳致,早晚是、讀書天氣。” 元 施惠 《幽閨記·少不知愁》:“好景須歡會,四時不負佳致。”

一方

(1).一邊。多指遠處。《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鄭玄 箋:“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 司馬貞 索隱:“方猶邊也,言能隔牆見彼邊之人。”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 宋 范成大 《送王仲顯赴瓊筦》詩:“十年五別歲月老,一方萬里音塵稀。”

(2).一處。指所居住的地方。《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己斯亡。” 鄭玄 箋:“無善心之人,則徙居一處怨恚之。”《西遊記》第六五回:“經上言三千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觀音 在 南海 , 普賢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顧炎武 《與人書》之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

(3).一個方面;一帶地方。《漢書·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 齊 有天下日淺,恩洽未布,一方或飢,當加優養。” 宋 歐陽修 《乞獎用孫沔札子》:“其養練士卒,招撫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邊人思之。”《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到廟中。” 陳沂 《奔襲劉黑七》:“我這下子活捉了他,不僅為我們這一方的老鄉們除了害,我還可以立一個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禮·考工記·鮑人》:“信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晉書·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奧,不可以一體守也。” 宋 曾鞏 《請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為書札子》:“況於時異事殊,而可以膠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種;一類。《慎子·民雜》:“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訓》:“以死生為一化,以萬物為一方。” 高誘 註:“方,類也。”《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

(6).猶言一種方法。《呂氏春秋·君守》:“今之為車者,數官然後成。夫國豈特為車哉,眾智眾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車也。” 高誘 註:“方,道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7).一種配方或藥方。《南齊書·虞悰傳》:“ 悰 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諸飲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後,體不快, 悰 乃獻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遊記》第七九回:“朕得一疾, * 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

(8).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賀 《北中寒》詩:“一方黑照三方紫, 黃河 冰合魚龍死。”

(9).數量詞。用於方形的東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絶纖塵。”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壺酒,買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將繡花鞋一隻、香羅帕一方,揣在小生懷內。”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湘事記·軍事篇二》:“其時都督印信未刊,隨取草紙一方,上書都督 焦 臨時命令,委任某為標統,某為營官,下蓋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惡的黑手》詩二:“有的把巧思運入一方石條的花紋,有的持一塊木片仔細地端詳。”

(10).數量詞。用於田地、土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種榆法:於其地畔種者,致雀損穀;既非叢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種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詩:“一方新地隔河煙,曾接諸生聽管絃。” 宋 張載 《經學理窟·周禮》:“井田亦無他術,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畫定,使人受一方,則自是均。”

(11).數量詞。指一個方形,猶言一片。 唐 李端 《送從叔赴洪州》詩:“後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唐 劉禹錫 《生公講堂》詩:“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見《宋史·食貨志上二》及《文獻通考·田賦四》。

(13).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於知識階級》:“至於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務上相對的兩個方面之一。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四講:“在戰爭的兩方面,一方叫做協商國,一方叫做同盟國。”

(15).一萬的隱語。詳“ 一乾一方 ”。

蘭芽

蘭的嫩芽。常比喻子弟挺秀。 南朝 梁 劉孝綽 《答何記室》詩:“蘭芽隱陳葉,荻苗抽故叢。” 金 元好問 《德華小女五歲能誦余詩數首以此詩為贈》:“好箇通家女兄弟,海棠紅點紫蘭芽。” 清 全祖望 《慶曆五先生書院記》:“再世蘭芽,陔南弗替。”參見“ 芝蘭玉樹 ”。

蒙茸

蓬鬆;雜亂的樣子

雜花蒙茸

蒙茸山麓。——〔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正值

適逢。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臣嘗出行,僕飢馬疲,正值主人門開。”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二:“去為 龍城 戰,正值胡兵襲。”《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牛奶奶 上了轎,一直喊到縣前去,正值 向知縣 出門,就喊了冤。”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我的種痘》:“正值我在講書的時間內,校醫前來種痘了。”

新雨

(1) 初春的雨;剛下過的雨

(2) 比喻新朋友

舊知新雨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業活動中接待客人或顧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財物的所有人

無罪於主人。——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3) 權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馬等的所有者

國家的主人

主人與僕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賓客的人

主人下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 又

主人忘歸客不發。

散策

拄杖散步。 唐 杜甫 《鄭典設自施州歸》詩:“北風吹瘴癘,羸老思散策。” 宋 楊萬里 《乙酉社日偶題》詩:“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緣溪路未乾。” 元 王惲 《西江月·大河凝冰蔽川而下與一二僚友登白樓俯觀》詞:“散策暫辭鳧吏,倚樓來聽漁歌。”

從容

(1) 悠閒舒緩

聽小子從容的表白出來。——《初刻拍案驚奇》

從容應付

(2) 充裕;寬裕

時間從容

(3) 休息

神僧且從容一日。——《西遊記》

龍孫

(1).駿馬名。 唐 李商隱 《過華清內廄門》詩:“自是明時不巡幸,至今 青海 有龍孫。” 唐 曹唐 《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之三:“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別是古龍孫。”

(2).稱帝王的後裔。《前漢書平話》卷下:“數內一人甚惡,卻回 常山王 語:‘你甚聖主?’ 常山王 :‘寡人龍孫,怎敢無理!’”

(3).《魏書·王慧龍傳》:“﹝ 王慧龍 ﹞幼聰慧, 愉 以為諸孫之龍,故名焉。”後因以“龍孫”敬稱他人之孫。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子孫類》:“龍孫,稱人孫曰龍孫。”

(4).筍的別稱。 宋 梅堯臣 《韓持國遺洛筍》詩:“龍孫春吐一尺芽,紫錦包玉離泥沙。” 宋 陸游 《癸亥正月十日夜夢三山竹林中筍出甚盛欣然有作》詩:“一夜四山雷雨起,滿林無數長龍孫。” 明 方孝孺 《友筠軒賦》:“春之時也,暖律乍起,和氣方剛,對穆穆之龍孫,列班班之鵷行。”

(5).指新竹。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孫待制新栽竹》:“龍孫已見多奇節,鳳實新生入翠枝。” 宋 陸游 《夏日》詩:“將雛燕子暫離巢,過母龍孫已放梢。”

(6).泛指竹。 宋 道潛 《慧覺孜師綠筠軒》詩:“會待龍孫添夏蔭,借君此地眠清風。” 宋 陸游 《夾路多修竹》詩:“桑麻有餘地,家家養龍孫。”

(7).竹的一種。生山谷間,高不盈尺,細僅如針。 宋 許觀 《東齋紀事·竹之異名》:“ 辰州 有一種小竹,曰龍孫竹,生山谷間,高不盈尺,細僅如針。”

(8).指小竹。 元 善住 《盆竹》詩:“豈知麼鳳尾,元是古龍孫。”

(9).指紅色的蜻蜓。《說郛》卷三一引《戊辰雜抄》:“有大龍蛻於 太湖 之湄,其鱗甲中出蟲,頃刻化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瘧。今人見蜻蜓朱色者謂之龍甲,又謂之龍孫。”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詩詞推薦

慧覺孜師綠筠軒原文_慧覺孜師綠筠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