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十首·其五·韓信原文
楚漢方龍斗,雌雄未可知。
淮陰起屠釣,佐漢一定之。
垓下兵已破,龍準偃旌旗。
楚人威震主,雲夢亟相隨。
兔死走狗烹,鼎鑊所不辭。
婦言赤三族,韓彭良足悲。
以此感壯士,貽笑屠中兒。
飢從漂母飯,千金報不移。
詩詞問答
問:詠史十首·其五·韓信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詠史十首·其五·韓信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佘翔的名句有哪些?答:佘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楚漢
(1).指 秦 漢 之際, 項羽 、 劉邦 分據稱王的兩個政權。《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且兩雄不俱立, 楚 漢 久相持不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唐 杜甫 《園人送瓜》詩:“ 東陵 跡蕪絶, 楚 漢 休徵討。” 明 高啟 《贈李外史》詩:“我聞 安期 古策士,親見 楚 漢 爭雌雄。”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汴京懷古》詞:“ 汜水 敖倉 ,是 楚 漢 提戈邊界。”
(2).指 楚 地 漢水 之濱。 唐 李白 《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詩:“少年落魄 楚 漢 間,風塵蕭瑟多苦顏。” 王琦 註:“ 楚 , 戰國 時 楚王 所據之地。 漢 , 漢水 之濱。”
龍斗
(1).兩龍相鬥。《左傳·昭公十九年》:“ 鄭 大水,龍鬭於 時門 之外 洧淵 。”
(2).喻群雄逐鹿,爭奪天下。《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彊華 自 關中 奉《赤伏符》,曰‘ 劉秀 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鬭野。’”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一:“七雄方龍鬭,天下亂無君。” 唐 羅隱 《登瓦棺寺閣》詩:“懶指 臺城 更東望,鵲飛龍鬭盡荒丘。”
雌雄
(1) 雌和雄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樂府《木蘭詩》
(2) 比喻勝敗、高下
未可
不可
屠釣
宰牲和釣魚。舊指操賤業者。《韓詩外傳》卷八:“ 太公望 少為人壻,老而見去,屠牛 朝歌 ,賃於 棘津 ,釣於 磻溪 。” 三國 魏 曹植 《陳審舉表》:“ 呂尚 之處屠釣,至陋也。” 唐 杜甫 《傷春》詩之三:“賢多隱屠釣,王肯載同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一八:“隨身百軸字平安,身世無如屠釣寬。”
一定
(1) 規定的,確定的
(2) 固定不變的
(3) 必定;必然
(4) 特定的
在一定的條件下
垓下
1.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漢高祖劉邦圍困項羽於此。參閱《史記.項羽本紀》。龍準
(1).《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人,隆準而龍顏。”後以“龍準”借指皇帝。 南朝 梁簡文帝 《南郊頌》:“蛇驅龍準,作樂垂衣。”
(2).指帝王之鼻。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咱們大王的龍準是很高的。”參見“ 隆準 ”。
旌旗
旗幟
旌旗裂。——《資治通鑑·唐紀》
上建旌旗。——《資治通鑑》
鐘鼓旌旗。——宋· 蘇軾《教戰守》
遍地旌旗。——《廣東軍務記》
旌旗蔽日
威震
亦作“ 威振 ”。1.使人震驚的威力或聲勢。《逸周書·時訓》:“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始電……不始電,君無威震。”
(2).以威力或聲勢使之震動。《史記·魏公子列傳》:“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 楚莊 有 叔孫 、 子反 ,定 江 淮 ,威震諸夏。” 晉 左思 《魏都賦》:“搦 秦 起 趙 ,威振八蕃。”《三國演義》第七四回:“ 操 ( 曹操 )大喜曰:‘ 關 某威震華夏,未逢對手;今遇 令明 ,真勁敵也。’” 毛 * 《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我東北野戰軍在冬季攻勢中,……殲滅大部敵人,迭克名城,威震全國。”
雲夢
亦作“ 雲瞢 ”。1.古藪澤名。 漢 魏 之前所指 雲夢 範圍並不很大, 晉 以後的經學家才將 雲夢澤 的範圍越說越廣,把 洞庭湖 都包括在內。《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南曰 荊州 ,其山鎮曰 衡山 ,其澤藪曰 雲瞢 。” 鄭玄 註:“ 衡山 在 湘 南, 雲瞢 在 華容 。” 南朝 陳 張正見 《賦得韓信》:“ 淮陰 總 漢 兵, 燕 齊 擅遠聲……所悲 雲夢澤 ,空傷狡兔情。” 唐 李頻 《湘口送友人》詩:“去雁遠衝 雲夢 雪,離人獨上 洞庭 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你看浩浩 洞庭 ,蒼蒼 雲夢 ,控西南之險,當 江 漢 之衝。”
(2).借指古代 楚 地。 唐 陸龜蒙 《慶封宅古井行》:“一朝 雲夢 圍兵至,胸陷鋒鋩腦塗地。”
相隨
(1).亦作“ 相隋 ”。謂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之相隨。”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道經》作“相隋”。
(2).伴隨;跟隨。《史記·蘇秦列傳》:“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 馬烽 《飼養員趙大叔》:“說完,匆匆忙忙相隨那女人走了。”
走狗烹
比喻天下已定,功臣遭戮。《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范蠡 遂去,自 齊 遺 大夫種 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 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種 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 種 且作亂, 越王 乃賜 種 劍…… 種 遂 * 。” 明 馮夢龍 《灑雪堂·伍祠祈夢》:“舉亡何處笑銅駝,弔石馬泣金輿從來無定據。眼底幾丘墟,是兔兒多遷延了走狗烹,休道你舫兒輕,一時間脫了網羅誅。” 清 黃遵憲 《群公》詩:“兵威肯薄牽牛罰,黨論猶嗟走狗烹。”
鼎鑊
(1).鼎和鑊。古代兩種烹飪器。《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鄭玄 註:“鑊所以煮肉及魚臘之器,既孰,乃脀於鼎,齊多少之量。”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茶經》以魚目湧泉連珠為煮水之節。然近世瀹茶,鮮以鼎鑊,用瓶煮水,難以候視,則當以聲辨一沸二沸三沸之節。”
(2).古代的酷刑。用鼎鑊烹人。《漢書·酈食其傳贊》:“ 酈生 自匿監門,待主然後出,猶不免鼎鑊。” 宋 文天祥 《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鐸>出世辭》:“顧專制久長,鼎鑊為政,以聚歛窮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譏平,瘠弱槁枯,為日滋永。”
不辭
樂意去乾,不辭讓或不推辭
不辭勞苦
婦言
(1).舊時指婦女的言辭。為婦女四德之一。《禮記·昏義》:“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鄭玄 註:“婦言,辭令也。”《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擇辭而説,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婦言……須是不苟言,不苟笑,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總説一句,便是‘貞靜’兩個字。”
(2).后妃、妻妾之言。《書·牧誓》:“今 商王 受 ,惟婦言是用。”《管子·君臣下》:“婦言不及官中之事。”《明史·孝義傳一·鄭濂》:“ 太祖 問治家長久之道,對曰:‘謹守祖訓,不聽婦言。’”
三族
(1).有幾種說法。(1)謂父、子、孫。《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 鄭玄 註:“三族,謂父、子、孫。”《儀禮·士昏禮》:“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請吉日。” 鄭玄 註:“三族,謂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據父言之,故云子、孫;後注據子言之,故云己與子,二注義同。參閱 孫詒讓 《周禮正義》。(2)謂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禮記·保傅》:“三族輔之。” 盧辯 註:“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莊子·徐無鬼》:“夫與國君同食,澤及三族,而況父母乎!” 成玄英 疏:“三族,謂父母族、妻族也。”《後漢書·楊終傳》:“ 秦 政酷烈,違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李賢 注引《漢書音義》:“父族、母族、妻族也。”(3)謂父母、兄弟、妻子。《史記·秦本紀》:“法初有三族之罪。”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2).指一人犯罪而誅其三族。《墨子·號令》:“其以城為外謀者,三族。”《史記·秦始皇本紀》:“ 子嬰 遂刺殺 高 於齋宮,三族 高 家以徇 鹹陽 。”
(3).指上古 帝鴻 、 少暤 、 顓頊 之不才子,即 渾沌 、 窮奇 、 檮杌 。《左傳·文公十八年》:“此三族也,世濟其凶,增其惡名,以至於 堯 , 堯 不能去。”《史記·五帝本紀》:“昔 帝鴻氏 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 渾沌 。 少皞氏 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 窮奇 。 顓頊 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 檮杌 。此三族世憂之。至於 堯 , 堯 未能去。”
韓彭
漢 代名將 淮陰侯 韓信 與 建成侯 彭越 的並稱。《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昔 蕭 樊 囚縶, 韓 彭 葅醢。” 李善 注引《黥布傳》:“ 薛公 曰:‘前年醢 彭越 ,往年殺 韓信 。’” 唐 杜甫 《大曆三年春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 伊 呂 終難降, 韓 彭 不易呼。” 清 黃任 《彭城道中》詩:“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 韓 彭 守四方。”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壯士
勇士,心雄膽壯的人;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
壯士十年歸。——《樂府麻集·木蘭詩》
壯士不死。——《史記·陳涉世家》
田橫齊之壯士。——《資治通鑑》
壯士從之。——《資治通鑑·唐紀》
貽笑
猶見笑。《晉書·呂光載記》:“欲全卿名節,不使貽笑將來。”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二表》:“貽笑外夷,靦顏多士。” 韋君宜 《似水流年·對夢囈的註解》:“這是蠢到貽笑萬邦的大笑話。可是 * 了。”
漂母
漂洗衣物的老婦。《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 韓信 )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 信 飢,飯 信 ,竟漂數十日。 信 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漢 五年正月,徙 齊王信 為 楚王 ,都 下邳 。 信 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後遂用為典實。 唐 李白 《贈新平少年》詩:“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 清 孫枝蔚 《漂母廟》詩:“既是千金酬一飯,如何漂母至今稀。” 柳亞子 《玉嬌曲為鈍根賦》:“君不見 伍相 窮途瀨女逢,王孫漂母各英雄。”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兒。用於稱他人的女兒,有尊貴之意
(3) 指很多錢,形容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