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放船恭依皇祖詩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松花江放船恭依皇祖詩韻原文

隆崇長白佑維清,松花江源山頂生。

飛流銀河練影明,縈迴千里竹箭輕。

望祭申悃和鸞鳴,臨江遂命青雀橫。

水天上下秋光晶,馮夷靜恬濤不驚。

擊汰直達吉林城,滄浪之水義最精。

俯看直欲濯我纓,詎必昆明習戰兵。

隆崇長白佑維清,繼繩祖烈希景行,從流寧為欣渟泓。

詩詞問答

問:松花江放船恭依皇祖詩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松花江放船恭依皇祖詩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二

2. 去聲

參考注釋

崇長

(1).猶寵幸。語本《書·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 孔 傳:“言 紂 棄其賢臣而尊長逃亡罪人,信用之。”《資治通鑑·唐中宗神龍二年》:“崇長緇衣,使遊走權門,借勢納賂。”

(2).猶助長。《隋書·房陵王勇傳》:“左衛大將軍、 五原郡公 元旻 ,任掌兵衞,委以心膂,陪侍左右,恩寵隆渥;乃包藏姦伏,離間君親,崇長厲階,最為魁首。”《舊唐書·文宗紀下》:“帝曰:‘朕務行其實,不欲崇長空文。’”

松花江

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全長1927公里

山頂

通指山的最高部位。按形態可分為平頂、圓頂、尖頂(又稱山峰),在地形圖上一般比較主要的山頂注有高程和表示凸起或凹入的示坡線

飛流

(1).快速飛行。《漢書·天文志》:“彗孛飛流,日月薄食。” 蔣光慈 《在黑夜裡》:“你的話如火焰一般的熱烈、飛流。”

(2).指瀑布,飛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贛水》:“西北五六里,有 洪井 ,飛流懸注,其深無底。”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清 吳偉業 《聞台州警》詩之二:“軍捫絶磴松根火,士接飛流馬上泉。”

(3).流星。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讓封第三表》:“則天變彰於飛流,地眚見於震壓。”《魏書·術藝傳·張淵》:“及其災異之興,出無常所,歸邪繽紛,飛流電舉。”一說,指飛星和流星。兩者微異。 魏收 註:“飛,飛星也。流,流星也。飛星與流星各異:飛星焱去而跡絶,流星跡存而不滅。”

銀河

完整地環繞天球伸展的一條寬而發亮的不規則光帶,看起來像一條河,銀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見,它是由無數暗星(恆星)的光引起的

練影

指日、月、水波等的白色光影。 唐 無可 《中秋台看月》詩:“水光籠草樹,練影掛樓臺。” 清 施閏章 《登岱》詩:“ 鄒 魯 山靈真莽蕩, 吳閭 練影漫徘徊。”

縈迴

迴旋環繞

山上石徑曲折縈迴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竹箭

(1).即篠。細竹。《管子·小匡》:“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餘於國,奇怪時來,珍異物聚。”《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 會稽 之竹箭焉。” 唐 高適 《宋中送族侄式顏》詩:“鄉山西北愁,竹箭東南美。” 清 唐孫華 《讀<中州集>周迂齋著詩意猶未盡戲賦十四韻》:“森束牙籌狹,分裁竹箭纖。”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只要站在大門口,也總有什麼新鮮的物事看:今天來一車竹箭,明天來一批松板……拉向皇城那面去。”

(2).竹製的利箭。《慎子》佚文:“ 河 之下 龍門 ,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弗能及。”後因以“竹箭”喻河流迅疾。 唐 劉禹錫 《述舊賀遷寄陝虢孫常侍》詩:“關頭古塞 桃林 靜,城下長河竹箭迴。” 清 趙翼 《清江浦送費制府入為大司馬》詩:“竹箭河流循軌穩, 萑苻 兵掃伏隍空。”

望祭

(1).遙望而祭。《書·舜典》“望于山川,徧於羣神” 孔 傳:“九州名山、大川、五嶽、四瀆之屬,皆一時望祭之。羣神謂丘陵墳衍,古之聖賢者皆祭之。” 漢 王充 《論衡·吉驗》:“ 楚共王 有五子: 子招 、 子圉 、 子乾 、 子晳 、 棄疾 。五人皆有寵, 共王 無適立,乃望祭山川,請神決之。”《舊唐書·張柬之傳》:“今減耗國儲,費用日廣,而使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歸,老母幼子,哀號望祭於千里之外。”《宋史·禮志二六》:“﹝ 紹興 ﹞三年正月,禮部、大常寺言:‘春秋二仲,薦獻諸陵,乞於行在 法惠寺 設位,望祭行禮。’從之。”《清史稿·高宗紀一》:“遣官望祭 長白山 、 北鎮 醫巫閭山 及 遼太祖陵 。”

(2).特稱祭山川。《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則曷祭?祭 泰山 、 河 、海。”

鸞鳴

(1).鸞鈴鳴響。 唐 韓琮 《詠馬》:“早晚飛黃引同皂,碧雲天上作鸞鳴。”

(2).鸞鳳和鳴。比喻夫妻和美。《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小女與令郎,久諧鳳卜,準擬鸞鳴。”

(3).彈琴的一種指法。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彈琴輪指曰蟹行,側轉指曰鸞鳴,若全用甲則聲乾而多悲思,全用肉則聲重濁而不勻。”

青雀

(1).鳥名。桑扈的別名。《淮南子·說林訓》“桑扈不啄粟” 漢 高誘 註:“桑扈,青雀,一名竊脂。” 唐 王維 《青雀歌》:“青雀翅羽短,未能遠食玉山禾。” 趙殿成 箋註:“青雀,《爾雅》:‘桑扈竊脂。’ 郭璞 註:‘俗謂之青雀。’”參見“ 桑扈 ”。

(2).鳥名。即鷁。水鳥名。《禮記·曲禮上》“則載青旌” 漢 鄭玄 註:“青,青雀,水鳥。”

(3).指青鳥。神話傳說中 西王母 所使之神鳥。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無青雀之銜命,乏赤鴈之嘉祥。” 唐 李商隱 《漢宮詞》:“青雀西飛竟未迴,君王長在 集靈臺 。”《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彩鸞舞后腸空斷,青雀飛來信不傳。”

(4).見“ 青雀舫 ”。

(5). 唐太宗 第四子 魏王 泰 的小字。《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七年》:“上謂侍臣曰:‘昨 青雀 投我懷云:“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 胡三省 註:“ 泰 ,小字 青雀 。” 宋 范成大 《重讀唐太宗紀·立晉王》詩:“ 承乾 謀父保天年, 青雀 圖兄亦兩全。”

水天

水與天。多指水天交接處。 唐 白居易 《宿湖中》詩:“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 元 張翥 《憶吳興》詩:“半山塔寺藏雲樹,繞郭樓臺住水天。” 明 王思任 《游洞庭山記》:“晚乃泊於 韓村 之湖口,大月點空,滿天作青火色。放眼五百里一斂,而水天之白未盡。” 丁玲 《記游桃花坪》:“我站在船頭上,靠著篷邊,我極目望著水天交界的遠處。” 劉白羽 《長江三日·十一月十七日》:“水天極目之處,灰濛濛的遠山展開一卷清淡的水墨畫。”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秋光

(1).秋日的陽光。 唐 李商隱 《商於》詩:“ 商於 朝雨霽,歸路有秋光。” 清 劉大櫆 《吳氏節母墓志銘》:“懸皎日之秋光,傾 岷江 以滌也。”

(2).秋日的風光景色。 唐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秋光稍欲暮,歲物已將闌。” 唐 司空圖 《重陽山居》詩:“滿目秋光還似鏡,殷勤為我照衰顏。” 宋 王安石 《鍾山西庵白蓮亭》詩:“野艷輕明非傅粉,秋光清淺不憑材。” 明 楊慎 《賦得千山紅樹圖送楊茂之》:“畫作千山紅樹圖,行色秋光兩瀟灑。”

馮夷

(1).傳說中的 黃河 之神,即 河伯 。泛指水神。《莊子·大宗師》:“ 馮夷 得之,以游大川。” 成玄英 疏:“姓 馮 名 夷 , 弘農 華陰 潼鄉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 黃河 也。天帝錫 馮夷 為 河伯 ,故游處 盟津 大川之中也。”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於是 屏翳 收風, 川後 靜波, 馮夷 鳴鼓, 女媧 清歌。”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坎德昔滂沱, 馮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東郡多悲辛。” 清 黃遵憲 《由上海至長崎》詩:“ 馮夷 歌舞山靈喜,一路傳呼萬歲聲。”一說,為 河伯 之妻。見《史記·封禪書》“水曰 河 ,祠 臨晉 ” 張守節 正義引《龍魚河圖》。

(2).上古諸侯名。《竹書紀年·帝芬十六年》:“ 洛伯 用與 、 河伯 馮夷 鬭。”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上》:“ 洛伯 、 河伯 ,皆國名也; 用與 、 馮夷 ,諸侯名也。”

靜恬

猶恬靜,安靜。 張天翼 《新生》:“那樣靜恬的世界,說是竟有戰事發生,這真太不可想像。”

擊汰

拍擊水波。亦指划船。《楚辭·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 沅 兮,齊 吳 榜以擊汰。” 唐 王維 《送邢桂州詩》:“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舲。” 清 陳維崧 《桂枝香·石亭探桂和竹逸韻》詞:“南郭先生,約我 畫溪 擊汰。”

直達

中途不必換車、換船等而直接到達;車、船、飛機等中途不停靠而直接到達

下一班火車直達天津

吉林

(1)

(2) 中國以汽車工業及化學工業聞名的省。位於東北地區中部。面積18萬平方公里。人口2483萬(1990)。省會長春市

(3) 中國吉林省省轄市,位於吉林省中部,第二松花江畔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書·禹貢》:“ 嶓冢 導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註:“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明習

明了熟習。《史記·張丞相列傳》:“而 張蒼 乃自秦時為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南史·隱逸傳下·張孝秀》:“ 孝秀 性通率,不好浮華,常冠穀皮巾,躡蒲履……善談論,工隸書,凡諸藝能,莫不明習。” 宋 岳珂 《桯史·宸奎堅忍字》:“ 淳熙 中,上益明習國家事,老成鄉用矣。”《天討·諭保皇會檄》:“內地紳士,明習法令,通曉政治,十倍爾等,尚不能得一議員之位,況爾等生長外洋,素與政界絶遠者耶?”

戰兵

(1).謂以武力決勝負。《文中子·問易》:“強國戰兵,霸國戰智,王國戰義,帝國戰德,皇國戰無為。”

(2).從事戰鬥的士兵。 宋 蘇軾 《上皇帝書》:“又城大而兵少,緩急不可守,今戰兵千人耳。” 清 夏燮 《中西紀事·長江設關》:“探得 英國 水師兵頭 霍 姓,現帶小火輪兵船五隻,戰兵八百餘名,洋商數人。”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文武官員和自由民都受到耕地,也都負擔服兵役的義務。丁壯人當戰兵,有馬的人當馬軍。”

隆崇

(1).高聳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 召公 大賢,猶舍甘棠,區區小國,而臺觀隆崇,驕盈於世。”

(2).指高聳的山峰。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黔游日記二》:“從嶺塢升降,五里,有一、二家在南隴下,為 保定舖 。從其側西上嶺,漸陟隆崇。”

(3).尊崇,優厚。《後漢書·郎顗傳》:“陛下宜加隆崇之恩,極養賢之禮,徵反京師,以慰天下。”

(4).推崇;器重。《後漢書·李固傳》:“ 瓊 ( 黃瓊 )久處議郎,已且十年,眾人皆怪始隆崇,今更滯也。” 李賢 註:“隆,高也。崇,重也。”《三國志·蜀志·費詩傳》:“今 漢王 以一時之功,隆崇於 漢升 ,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 宋 曾鞏 《開府儀同三司制》:“所以隆崇大臣,古今之通判也。”

(5).興盛。《世說新語·輕詆》“ 安固 者, 高柔 也” 劉孝標 注引 晉 孔統 《柔集敘》:“ 柔 家道隆崇。” 明 袁宏道 《與龔惟長先生書》:“尊家道隆崇,百無一闕,歲月如花,樂何可言。” 郭沫若 《十批判書·韓非子的批判》:“教化是隨時運而進展的,禮樂行政以 周 代為隆崇。”

(6).崇高,高超。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以謂足下資性卓絶,造德隆崇,出之淵淵,等輩鹹伏。”

(7).重大。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二十二日》:“本領未免太低,責任又過於隆崇,赤手空拳,有誰能鼓舞我的餘勇?”

祖烈

祖宗的功業。《漢書·敘傳下》:“丕顯祖烈,尚於有成。” 顏師古 註:“烈,業也。” 宋 蘇轍 《皇太后上仙功德疏》:“伏惟大行皇太后,祖烈崇高,坤儀博厚。” 明 李夢陽 《贈何舍人賚詔南北諸鎮》詩:“吾君謙讓不可得,割哀踐阼弘祖烈。” 清 龔自珍 《西域置行省議》:“其非順天心,究祖烈,劑大造之力,以統利夫東西南北四海之民,不在此議。”

景行

(1).高尚的德行。《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鄭玄 箋:“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一說,景行(háng),大路。見 朱熹 集傳。 漢 蔡邕 《郭有道碑文》:“於是樹碑表墓,昭銘景行。” 三國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高山景行,私所慕仰。”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況 漢 魏 二文,皆著遺令,永言景行,常志夙心。” 清 梁斌 《贈李映碧先生》詩之二:“文獻巋靈光,斗杓示景行。”

(2).猶景仰。 南朝 宋 顏延之 《直東宮答鄭尚書》詩:“惜無丘園秀,景行彼高松。” 唐玄宗 《<孝經>序》:“朕嘗三復斯言,景行先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信勇公》:“公生長窮荒,乃知忠義若爾,實為中原士大夫之所宜景行者也。”

從流

(1).隨著水流;順著水流。《楚辭·九章·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 漢 劉向 《列女傳·阿谷處女》:“婢子授 子貢 觴,迎流而挹之,投而棄之,從流而挹之,滿而溢之。” 南朝 梁 吳均 《與朱元思書》:“風煙俱浄,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2).引申為隨順俗流。《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從流兮,又孰能無變化?” 漢 劉向 《九嘆·怨思》:“顧屈節以從流兮,心鞏鞏而不夷。” 南朝 梁武帝 《游鐘山大愛敬寺》詩:“從流既難反,弱喪謂不然。”

(3).見“ 從諫如流 ”。

(4).按流放之罪處理。《周書·宣帝紀》:“見囚死罪竝降從流,流罪從徒,五歲刑已下悉皆原宥。”

渟泓

(1).積水深貌。 明 申時行 《瑞蓮賦》:“渟泓玄澤,醖釀醇和。” 清 吳偉業 《礬清湖》詩序:“而 陳湖 諸水,渟泓演迤,居人狎而安焉。”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水學·水利》:“水之利在渟泓,此旱年之所資灌溉而為田利也。”

(2).喻含義深邃。 清 葉燮 《原詩·外篇下》:“才人伎倆,騰踔六合之內,縱其所如,無不可者;然含蓄渟泓之意,亦少衰矣。”

詩詞推薦

松花江放船恭依皇祖詩韻原文_松花江放船恭依皇祖詩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