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

作者:王粲 朝代:魏晉

詠史詩原文

自古無殉死,達人共所知。
秦穆殺三良,惜哉空爾為。
結髮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臨歿要之死,焉得不相隨?
妻子當門泣,兄弟哭路垂。
臨穴呼蒼天,涕下如綆縻。
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
同知埋身劇,心亦有所施。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
黃鳥作悲詩,至今聲不虧。

詩詞問答

問:詠史詩的作者是誰?答:王粲
問:詠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王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粲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殉死

陪同死亡

達人

樂觀豁達的人,行事不為世俗所拘束的人;顯達的人

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所知

(1) 已掌握的知識

所知不多

(2) 指相識的人

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幾個人

三良

(1).三賢臣。指 秦穆公 時的 奄息 、 仲行 、 鍼虎 。《詩·秦風·黃鳥序》:“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 穆公 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 毛 傳:“三良,三善臣也。謂 奄息 、 仲行 、 鍼虎 也。”《史記·蒙恬列傳》:“昔者 秦穆公 殺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昔三良殉 秦 ,百夫莫贖。” 宋 蘇轍 《和子瞻鳳翔八觀·秦穆公墓》詩:“三良百夫特,豈為無益死?”

(2).三賢臣。指 春秋 時 鄭國 的 叔詹 、 堵叔 、 師叔 。《左傳·僖公七年》:“ 鄭 有 叔詹 、 堵叔 、 師叔 三良為政,未可間也。”

(3).三賢臣。指 晉 時的 王導 、 郄鑒 、 庾亮 。《晉書·陸玩傳》:“尋而 王導 、 郄鑒 、 庾亮 相繼而薨,朝野鹹以為三良既沒,國家殄瘁。以 玩 有德望,乃遷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

結髮

(1) 束髮

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2) 指結為夫妻

而我在萬里,結髮不相見。——江淹《雜體·李都尉從軍》

結髮同枕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明君

(1).賢明的君主。《左傳·成公二年》:“大夫為政,猶以眾克,況明君而善用其眾乎?” 唐 駱賓王 《宿溫城望軍營》詩:“還應雪 漢 恥,持此報明君。” 明 劉基 《擬連珠》之六八:“去奢尚儉,明君所以弭邪侈。”

(2).舞名。 宋 樂史 《綠珠傳》:“ 緑珠 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受恩

受到恩惠。 漢 劉向 《說苑·復恩》:“夫施德者,貴不德,受恩者,尚必報。”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 唐 韓愈 《為裴相公讓官表》:“受恩益大,顧己益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料想 安公子 在 十三妹 跟前受恩深重,也斷沒個不允之理。”

不訾

亦作“ 不貲 ”。1.不可比量;不可計數。《管子·七臣七主》:“百姓之不田,貧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史記·貨殖列傳》:“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 司馬貞 索隱:“謂其多,不可訾量。”《新唐書·康承訓傳》:“獲器鎧不貲。” 宋 李綱 《辭免知樞院事札子》:“乏昔人之功業,而有不貲之讒謗。” 郭沫若 《歸去來·達夫的來訪》:“事後 文求堂 的主人才對我說,因分量太大,出版經費不貲,故未實現。”

(2).形容十分貴重。《漢書·蓋寬饒傳》:“用不訾之軀,臨不測之險,竊為君痛之。”《後漢書·馮勤傳》:“人臣放逐受誅,雖復追加賞賜賻祭,不足以償不訾之身。” 李賢 註:“訾,量也。言無量可比之,貴重之極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衒沽以進趨,揭其不貲之寶,以競燕石之售哉!” 明 陸采 《懷香記·哀中聞喜》:“忽為無益之悲,致損不貲之體。”

(3).不思。《禮記·少儀》:“不訾重器。” 鄭玄 註:“訾,思也。” 孔穎達 疏:“重器不可思玩之,若思玩之,則憎疾己貧賤,生 * 濫惡也。”

亦作“ 不貲 ”。不加詆毀。 漢 揚雄 《太玄·唐》:“奔鹿懷鼷,得不訾!” 范望 註:“鹿以喻賢,鼷以喻不肖……賢奔亡,不肖者來,故言不訾。不得不訾毀於賢者也。”

要之

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要而言之;總之

得不

能不;豈不。《史記·秦本紀》“伐 南山 大梓” 司馬貞 索隱引《錄異傳》:“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志忠 晚乃謬計耳,其初立朝,得不為賢相乎?”《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 司馬懿 所擒乎?”

相隨

(1).亦作“ 相隋 ”。謂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之相隨。”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道經》作“相隋”。

(2).伴隨;跟隨。《史記·蘇秦列傳》:“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 馬烽 《飼養員趙大叔》:“說完,匆匆忙忙相隨那女人走了。”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卻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

當門

(1).擋著門。《左傳·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車薪以當門。”《戰國策·楚策一》:“人有以其狗為有執而愛之。其狗嘗溺井。其鄰人見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惡之,當門而噬之。” 茅盾 《子夜》九:“此時房間的矮門忽然盪開,一個人當門而立。”

(2).對著門。 宋 陸游 《漁翁》詩:“江頭漁家結茅廬,青山當門畫不如。”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路垂

路邊。《文選·王粲<詠史詩>》:“妻子當門泣,兄弟哭路垂。” 李善 註:“垂,邊也。”

臨穴

(1).面對自己的壙穴。語出《詩·秦風·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慄。” 漢 王粲 《詠史詩》:“臨穴呼蒼天,涕下如綆縻。” 晉 陶潛 《詠三良》:“臨穴罔惟遲,投義志攸希。”

(2).指面對(別人的)墓穴。有哭悼逝者之意。 晉 潘岳 《楊仲武誄》:“臨穴永訣,撫櫬盡哀。”

蒼天

(1) 古時指春天

(2) 上天;上蒼

悠悠蒼天

綆縻

(1).繩索。《文選·王粲<詠史>》:“臨穴呼蒼天,涕下如綆縻。” 張銑 註:“綆、縻皆繩索。” 唐 李商隱 《為李兵曹祭兄亳州刺史文》:“心摧則冰炭交集,血下而綆縻相續。” 宋 王禹偁 《謝轉刑部郎中表》:“淚如綆縻,悲入骨髓。” 葉聖陶 《窮愁》:“言已,淚下如綆縻。”

(2).喻雨水瀉注貌。 唐 劉禹錫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齋天平寺詣九龍祠祈雨》:“炎空忽淒緊,高霤懸綆縻。”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有志

有志向;有志氣。《禮記·禮運》:“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漢 王粲 《詠史》:“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 唐 韓愈 《送區冊序》:“﹝ 區冊 ﹞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間也。” 孫中山 《勸告北軍將士宣言書》:“ 民國 新成,時方多事,執干戈以衛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樹業之時。”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同知

(1).共知。《莊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

(2).猶參佐。《北齊書·高隆之傳》:“儀同三司 崔孝芬 以結婚姻不果,太府卿 任集 同知營構,頗相乖異, 瀛州 刺史 元晏 請託不遂,前後構成其罪,並誅害之。”

(3).官名。稱副職。 宋 代中央有同知閣門事、同知樞密院事,府州軍亦有同知府事、同知州軍事。 元 明 因之。 清 代唯府州及鹽運使置同知,府同知即以同知為官稱,州同知稱州同,鹽同知稱鹽同。《文獻通考·職官十二》:“ 淳化 二年, 王顯 出鎮, 張遜 知樞密院事,始以 溫仲舒 、 寇準 同知院,同知之名,自此始也。”《文獻通考·職官十二》:“知樞密院、同知院並正二名,知院掌佐天子執兵政,而同知院為之副。”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小生姓 王 名 文舉 ,先父任 衡州 同知。”《紅樓夢》第二回:“這位 璉 爺身上現捐的是個同知,也是不肯讀書。” 王闓運 《陳景雍傳》:“ 漢陽 同知 張曜孫 者,以文學有重名於世。”

見解相同。知,“ 智 ”的古字。 漢 王充 《論衡·死偽》:“與世俗同知,則死人之實未可定也。”

有所

有所,無所類同。有:存在。無:沒有,不存在。所:此為代詞。 

例句: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 

百夫雄

猶言人中豪傑。《文選·王粲<詠史>》:“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 李善 注引 鄭玄 曰:“百夫之中最雄俊者也。” 唐 陳子昂 《送別出塞》詩:“平生聞高義,書劍百夫雄。”

壯士

勇士,心雄膽壯的人;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

壯士十年歸。——《樂府麻集·木蘭詩》

壯士不死。——《史記·陳涉世家》

田橫齊之壯士。——《資治通鑑》

壯士從之。——《資治通鑑·唐紀》

黃鳥

(1).鳥名。有兩說。《爾雅·釋鳥》:“皇,黃鳥。” 郭璞 註:“俗呼黃離留,亦名搏黍。”黃離留,即黃鶯。 郝懿行 義疏:“按此即今之黃雀,其形如雀而黃,故名黃鳥,又名搏黍,非黃離留也。”《詩·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三國 魏 曹植 《三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 趙幼文 校註:“《詩經·黃鳥篇》序:‘《黃鳥》,哀三良也。’” 唐 李白 《江南春懷》詩:“青春幾何時,黃鳥鳴不歇。”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分賦》:“卻喜紅英猶未落,況聞黃鳥且為懽。”

(2).《詩經·秦風》篇名。《左傳·文公六年》:“ 秦伯 任好 卒,以 子車氏 之三子 奄息 、 仲行 、 鍼虎 為殉,皆 秦 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清 姚鼐 《詠古》:“上有《黃鳥》吟,下有寒兔顧。”

(3).《詩·小雅》篇名。《毛詩序》:“黃鳥,刺 宣王 也。” 朱熹 《詩集傳》則說是“民適異國,不得其所,故作此詩”。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不虧

(1).不毀壞。《詩·魯頌·閟宮》:“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毛 傳:“虧、崩皆謂毀壞也。”

(2).不削;不衰。《韓非子·說疑》:“ 敬侯 享國數十年,兵不頓於敵國,地不虧於四鄰。” 漢 揚雄 《長楊賦》:“事罔隆而不殺,物靡盛而不虧。” 晉 郭璞 《江賦》:“保不虧而永固,稟元氣於靈和。”

(3).不虧得。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四折:“當日不虧學士大恩,豈有今日!”

(4).不吃虧。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二章:“‘不虧!不虧!’在 生寶 想像中, 王瞎子 會這樣說。”

詩文賞析

詩的開篇,便明確指出:自古以來所有有識之士都是鄙棄殉葬制度的,秦穆公以三良為自己殉死只給後人帶來了無窮的遺憾。王粲不寫“三良殉秦穆”,而寫“秦穆殺三良”,強調了個“殺”字。殺了之後,於自己無益,於人有害,於事無補,指落得個“空爾為”!接下來,作者通過兩相對照的描寫,一方面是死者知恩報主,視死如歸的坦蕩胸懷,另一方面是死者家屬呼天搶地的悲哀場面。忠心事主,本應受到君主的恩賜,可事實上得到的是滅頂之災。
王粲的這首詩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熱烈地讚揚子車三兄弟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高尚氣概。作者指出子車兄弟有自己的明確志向:“人生各有志”,不論處境如何,總要堅持自己的追求:“心亦有所施”。那么他們的志向與追求是什麼呢?就是忠君報主。所以作者熱烈地讚美他們“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這種描寫和刻畫凸顯了三良的形象,使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詩人主觀情志的表達產生了良性互動,詩人的情感也因此更為豐富和複雜,詩中的詩性成分得到了加強,可以說是詠史詩發展史上一個比較大的進步。

標籤:詠史詩

詩詞推薦

  • 念奴嬌

    佚名宋代〕歲華漸杪,又還是春也,難禁愁寂。欲探疏梅,獨自個、尋訪山村水驛。路轉溪斜,竹低牆短,應是瑤姬宅。玉蕤
  • 偈五首

    釋道行宋代〕句亦劃,意亦劃,絕毫絕釐處,如山如岳,句變到,意亦到,如山如岳處,縐毫絕釐。
  • 得趣書屋

    乾隆清代〕到豈蘭椒陟,坐惟芸簡披。孔顏尋樂處,陶禹惜陰時。饜飫寧知倦,沈潛無射思。書中有真趣,能得信誠誰。
  • 酬寂道人

    釋子淳宋代〕言前無句擬何伸,妙語玄談眼裡塵。一邑毗耶金粟眾,想應翻笑住山人。
  • 四用韻十首

    楊公遠宋代〕洗計人知否,無聲詩句間。高低煙樹古,來往鉤舟閒。練掛千尋瀑,屏圍幾座山。天涯無限景,只仗筆追還。
    詠史詩原文_詠史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鄒一桂山水畫歌

    乾隆清代〕一桂寫生我夙知,茲作林嵐亦清竦。面臨大壑百丈寬,背峙層巒千疊涌。層巒半露古佛龕,幕以流云云活動。招提
  • 秋懷二首

    黃庭堅宋代〕茅堂索索秋風發,行遶空庭紫苔滑。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湖水
  • 送王誕渤海使赴李太守行營

    韓翃唐代〕少年結客散黃金,中歲連兵掃綠林。渤海名王曾折首,漢家諸將盡傾心。行人去指徐州近,飲馬回看泗水深。喜見
  • 壟穴遺詩

    沈廷瑞唐代〕虛勞營殯玉山前,殯後那知已脫蟬。應是元神歸洞府,更與遺魄在黃泉。靈台已得修真訣,塵世空留悟道篇。堪嘆
  • 送錢文季赴班

    尹直卿宋代〕鰲頭那久幕蓮間,國子先生促趁班。元自胸中有奇觀,須教集裡富江山。三年再見雖成別,正月諸生亦入關。為賦
    詠史詩原文_詠史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吳山長文英野舟五首

    方回宋代〕春潮滯雨橫舟晚,成就蘇州一段奇。向使有人爭此渡,韋郎眼底定無詩。
    詠史詩原文_詠史詩的賞析_古詩文
  • 破賊凱歌八章·其七

    李正民宋代〕再歲吳門賦出車,廟堂謀斷兩相符。中興功業休嗟晚,收復關河是壯圖。
  • 前仁和鄭宰僑富陽與陳宰往還以詩餘寓妙山得

    曾豐宋代〕宣化承流退自公,優柔厭飫有新功。先天勘破道玄牝,後社推為詩長雄。情性唐虞三代上,篇章韶濩六{徑彳換音
  • 生查子

    洪适宋代〕子月到盤洲,日影長添線。水退露溪痕,風急寒蘆戰。終日倚枯藤,細看浮雲變。洲畔有圓沙,招盡雲邊雁。
    詠史詩原文_詠史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

    盧祖皋宋代〕世間誰似蓬仙,坐間八帙齊眉壽。蘭階更喜,孫枝相映,紅芳綠秀。鶴舞修庭,鷺飛青嶂,簾垂晴晝。向閒中時有
  • 次韻八侄三首

    陳著宋代〕素妝青蓋送春歸,似不禁風體力微。收拾韻香歸酒盞,惜花何惜醉淋衣。
    詠史詩原文_詠史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自忻村被酒歸失方竹杖

    王洋宋代〕我貧難致遠,得此有夤緣。弟為兄身老,書來意已傳。扶衰惟獻直,入手不隨圓。偶向醉中別,如何不黯然。
  • 偈一百二十首·其二十二

    釋懷深宋代〕雲門劄,資福收。一擒一縱,各有來由。昨夜春風吹樹尾,曉來紅日上雲頭。翻笑雙林傅大士,卻道橋流水不流。
  • 初冬雜詠

    陸游宋代〕俗緣已斷寧容續,幽事雖多不厭增。折簡迎醫看病鹿,舂粳炊飯供游僧。
    詠史詩原文_詠史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虎跑泉三疊蘇東坡韻

    乾隆清代〕十六應真二增上,伏虎其一名久仰。而何性空亦有之,虎為跑泉以雙掌。一之為甚可再乎,掩耳安能止鈴響。不如
詠史詩原文_詠史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