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牆頭初碾玉輪過,便覺寒光逸趣多。
碎影作聲尚騷屑,暗叢得照亦婆娑。
將疏復密無恆態,似正還斜莫辨科。
真是水中浮藻荇,承天妙喻有東坡。
詩詞問答
問:《清曠樓詠竹四首·其四·月竹》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七
參考注釋
牆頭
亦作“墻頭”。1.圍牆的上端。 唐 於鵠 《題美人》詩:“ 秦 女窺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牆頭。” 宋 歐陽修 《齋宮感事寄原甫學士》詩:“曾向齋宮詠麥秋,緑陰佳樹覆牆頭。”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二百名弟兄架著長梯,吶喊著攻上牆頭。”
(2).牆上。 任光椿 《戊戌喋血記》第十三章:“他心潮未平,站起身來,取下牆頭掛著的那把烏龍青霜劍,邁步向庭院中走去。”
玉輪
月的別名。 唐 元稹 《月三十韻》:“絳河冰鑑朗,黃道玉輪巍。” 宋 盧炳 《水龍吟·賡韻中秋》詞:“素娥睡起,玉輪穩駕,初離海表。” 清 金農 《中秋夜玩月感作》詩:“世上浮飇與纖浪,不教闌入玉輪中。”
寒光
慘白令人心寒的光
寒光一閃,刀已出鞘
逸趣
超逸不俗的情趣。 南朝 梁 沉約 《鍾山詩應西陽王教》:“君王挺逸趣,羽斾臨崇基。” 清 徐沁 《明畫錄·文嘉》:“所作山水,清遠逸趣,得 雲林 佳境。” 葉聖陶 《倪煥之》十四:“東方天邊的雲承著日光,反射鮮明的紅色,燦爛而有逸趣,使 金小姐 時常抬起頭來。”
作聲
(1).謂開口說話。《南齊書·王敬則傳》:“ 敬則 謂眾曰:‘卿諸人慾令我作何計?’莫敢先答。防閤 丁興懷 曰:‘官秖應作耳。’ 敬則 不作聲。”《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見説,心下吃驚,半晌作聲不得。”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不必作聲告饒,也不必惡聲相罵。”
(2).發出聲響。 晉 葛洪 《神仙傳·葛玄》:“口中飯盡成大蜂數百頭,飛行作聲。”
騷屑
(1).風聲。 漢 劉向 《九嘆·思古》:“風騷屑以搖木兮,雲吸吸以湫戾。” 王逸 註:“風聲貌。” 唐 高適 《酬李少府》詩:“來雁無盡時,邊風正騷屑。” 清 納蘭性德 《眼兒媚·詠紅姑娘》詞:“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乾。”
(2).淒清愁苦。 唐 元稹 《遣病》詩之三:“今來漸諱年,頓與前心別,白日速如飛,佳晨亦騷屑。” 清 吳偉業 《廿五日偕穆苑先孫浣心葉予聞允文游石公山盤龍洞石樑寂光歸雲諸勝》詩:“晚歲艱出門,端居意騷屑。”
(3).擾亂;動亂。 唐 杜甫 《喜雨》詩:“農事都已休,兵戎況騷屑。” 明 邵璨 《香囊記·潛回》:“中原路阻音塵絶,兵戈正騷屑。” 清 陳廷敬 《贈孝感相公》詩:“黎元尚瘡痍,原野恐騷屑。”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
無恆
沒有恆心,不能持久
真是
確實;的確
真是鬆了一口氣
浮藻
(1).浮華的辭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意少一字則義闕,句長一言則辭妙,並有司之實務,而浮藻之所忽也。”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嘆曰:‘為學當如是矣!’遂颳去浮藻,竭心推性命之秘。”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彼錢穀簿書不可言學問矣,浮藻餖飣可為聖學乎?”
(2).浮在水面上的藻類植物。 元 范梈 《秋江釣月》詩:“絲綸盪浮藻,我船爾櫂歌。”
承天
(1).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後漢書·郎顗傳》:“夫求賢者上以承天,下以為人。”
(2). 唐 代樂舞名。《新唐書·禮樂志十一》:“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雲舞,二慶善舞,三破陣無,四承天舞……承天樂,舞四人,進德冠、紫袍、白袴。”
(3). 唐 代宮城南中門叫 承天門 。《舊唐書·睿宗紀》:“兵部尚書 郭元振 從上御 承天門 樓,大赦天下。”
東坡
(1).東邊坡地。 唐 蘇頲 《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茲願不果率然成章》詩:“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東坡種花》詩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黃岡縣 憢東。 宋 蘇軾 《東坡》詩:“雨洗 東坡 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3). 宋 蘇軾 自號 東坡居士 ,因以“東坡”為其別稱。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強幼安 來説話,引援甚富。某謂之曰:‘若此者, 六一 語;若此者, 溫公 語;若此者, 東坡 語;若此者, 山谷 語; 強幼安 語卻在甚處?’”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東坡 為詩,無非譏切時政,借曰意在愛君,亦從諷諫可也。” 清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於八家則 望溪 近 歐 曾 ,而 海峰 近 東坡 。”參見“ 東坡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