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子林中祇一頁,薈成三益見斯圖。
權輿問孰題名喻,仿佛其人曰姓蘇。
詩詞問答
問:《題歷代名賢妙跡冊·其六·柯九思三友清標》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六十五
2. 三友軒所藏君子林卷皆元明人畫竹內有柯九思一幅
參考注釋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三益
(1).謂直、諒、多聞。語本《論語·季氏》:“ 孔子 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後漢書·馮衍傳下》:“臣自惟無三益之才,不敢處三損之地。” 晉 慧遠 《廬山東林雜詩》:“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宋 蘇軾 《除呂公著守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勞以萬幾之煩。”
(2).借指良友。 晉 摯虞 《答杜育》詩:“賴茲三益,如琢如切。”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之二二:“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宋 梅堯臣 《觀王介夫蒙亭記因記題蒙亭》詩:“風物稍佳時,把酒會三益。”
(3).指梅、竹、石。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 東坡 贊 文與可 梅竹石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是為三益之友。’”
權輿
(1).起始。《詩·秦風·權輿》:“今也每食無餘,於嗟乎!不承權輿。” 朱熹 集傳:“權輿,始也。” 三國 魏 曹丕 《登城賦》:“孟春之月,惟歲權輿,和風初暢。” 清 黃宗羲 《<淮安戴氏家譜>序》:“ 武王 克 商 ,封 微子 於 宋 ,七世而曰 戴公 ,此 戴 姓之權輿也。”
(2).萌芽;新生。《大戴禮記·誥志》:“於時冰泮發蟄,百草權輿。”《後漢書·魯恭傳》:“今始夏,百穀權輿,陽氣胎養之時。”《晉書·戴若思傳》:“今天地告始,萬物權輿。”參閱 清 錢大昕 《潛研堂集·答問》。
(3).黃色。參見“ 權 ”。
題名
(1) 題目名稱,寫作、印刷品、講述或影印作品名稱
(2) 寫上姓名作為標記
對聯、題名。——明· 魏學洢《核舟記》
請題名留念
仿佛
好像;似乎
猶仿佛其若夢從者。——《漢書·揚雄傳》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仿佛陳涉之稱 項燕。——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讀著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進了童話世界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歷代名賢妙跡冊·其六·柯九思三友清標原文_題歷代名賢妙跡冊·其六·柯九思三友清標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