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詳禪師往靈岩

作者:蔡延慶 朝代:宋代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

靈岩川上白雲深,十里青松晝自陰。

遠寺幽佳傳已古,名山絕勝冠於今。

群峰環翠凝秋色,危壁飛泉瀉暮音。

此景去為風月主,五湖應不起歸心。

詩詞問答

問:送詳禪師往靈岩的作者是誰?答:蔡延慶
問:送詳禪師往靈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詳禪師往靈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2. 《靈岩志》卷三作水

參考注釋

靈岩

(1).指仙山。 晉 庾闡 《孫登隱居》詩:“靈巖霞蔚,石室鱗構,青松標空,蘭泉吐牖。”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雲岡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於此。

(3).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木瀆鎮 西北。一名 硯石山 。 春秋 末 吳王 夫差 建離宮於此,今 靈岩寺 即其地。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外郡·靈岩山》:“ 靈巖山 有 夫差 館娃宮 、 響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徑 等勝,固 吳中 麗矚也。” 清 張怡 《入山聞鶯》詩:“不識 靈巖 路,行行轉欲迷。”

(4).山名。在 浙江 樂清 雁盪山 ,為 雁盪 第一峰。 明 張煌言 《吳子佩遠遊雁盪歸備述名勝因為詩記略》:“ 靈巖 割元氣,陰洞礙朝曦。巖中何所有,萬象迸葳蕤。”

(5).山名。在 江蘇 六合 東。峰巒回抱,有 瑪瑙澗 ,出五色石卵,世稱靈岩石。參閱《嘉慶一統志·江寧府》。

(6).山名。在 山東 長清 東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青松

青翠的松樹

佳傳

指為傳主宣揚功德的傳記。《晉書·陳壽傳》:“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北齊書·魏收傳》:“無以謝德,當為卿作佳傳。”

勝冠

古代男子成年可以加冠,因用以指成年。《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子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宋 司馬光 《辭知制誥第六狀》:“臣自勝冠以來,投牒應舉,入朝求仕,豈偃蹇山林,不求聞達之人邪?” 清 黃遵憲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詩:“待兒勝冠時,看兒能奪標。”參見“ 弱冠 ”。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環翠

謂青翠的草木環繞四周。 宋 鄭剛中 《山齋賦》:“初環翠以通幽,鑿嵌巖於邃府。”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危壁

陡峭的山崖。 唐 李邕 《鶻賦》:“或上棘林,或依危壁,身既稟於喬木,骨將斷於貞石。” 清 黃景仁 《登千佛岩遇雨》詩:“賈勇登巉巖,決眥瞰危壁。”

飛泉

(1).谷名。《楚辭·遠遊》:“吸 飛泉 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引 張揖 曰:“ 飛泉 , 飛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漢 王褒 《九懷·通路》:“北飲兮 飛泉 ,南采兮芝英。”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 飛泉 以正東。”

(2).噴泉。《後漢書·耿恭傳》:“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南史·何胤傳》:“ 胤 以 若邪 勢處迫隘,不容學徒,乃遷 秦望山 ,山有飛泉,迺起學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鄉 *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飛泉。” 陳毅 《題<長征會師圖>》詩:“上有無盡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飛泉。”

風月主

猶言管領風光景色的主人。 宋 黃庭堅 《次韻文潛立春日三絕句》之一:“試問 淮 南風月主,新年桃李為誰開?” 任淵 注引 蘇軾 帖:“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不起

(1).不發動;不發生。《莊子·則陽》:“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韓非子·姦劫弒臣》:“是以國安而 * 不起。” 明 何景明 《內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盜故不起。”

(2).指不出動。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

(3).不肯起來;不能起來。《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軍國事皆與籌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禰衡傳》:“ 衡 至,眾人皆坐不起。” 唐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許醉相留。” 仇兆鰲 注引 盧元昌 曰:“不起者,謂王病酒不能起。”

(4).病不能愈。《戰國策·秦策一》:“ 孝公 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 商君 ,辭不受。”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方期輟從藩屏,入踐諫垣,不幸寢疾,浹辰不起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太守 已是病得重了,看來是個不起之病。”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二家鄰居》:“這給母親的打擊太大了,因此憂鬱成病,終至不起。”

(5).不出任官職。《後漢書·庾乘傳》:“﹝ 乘 ﹞後徵辟並不起,號曰:‘徵君’。” 唐 李白 《贈盧徵君昆弟》詩:“二 盧 竟不起,萬乘高其風。”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徐中丞》:“遷 江蘇 布政使,丁父憂,詔奪情,不起,服闋入都。”

(6).用在動詞後面,表示力量夠不上。 元 無名氏 《來生債》第一折楔子:“沒錢,請良醫不起。”《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主人辭不得,一日供他兩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楊朔 《雪花飄在滿洲》:“他的無謂的冒險舉動,當然稱不起勇敢,但我不同意你的話。”

歸心

(1) 回家的念頭。即歸思

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晉· 王讚《雜詩》

(2) 真心歸附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論語·堯日》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國魏· 曹操《短歌行》

詩詞推薦

  • 題悟公禪堂

    陸暢唐代〕臨壇付法十三春,家本長城若下人。芸閣少年應不識,南山鈔主是前身。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_送詳禪師往靈岩的賞析_古詩文
  • 楊柳枝

    王哲元代〕一息來時流通氣*。騁風流。不來一息破胞抽。這回休。若要依前常建販,復從頭。胞兒裡面氣重收。再*僂。
  • 振藻樓

    乾隆清代〕堂高秀起名,樓敞振藻額。而其秀與藻,同一靜非飾。起之及振之,造物天然得。設曰心所會,猶覺費人力。降堂
  • 驀山溪

    王哲元代〕凝神遐想,始固鉛中雪。滋長是黃芽,使金烏、相攀朗月。黃婆匹配,別是一家風,龍吟嘯,虎咆哮,此個誰分別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_送詳禪師往靈岩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王之道宋代〕早從子美追懶真,近向長康得痴絕。相逢可笑復可憐,君看稀疏鬢邊雪。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_送詳禪師往靈岩的賞析_古詩文
  • 僧房午睡

    郭印宋代〕客館饒秋思,僧房愜晝眠。納涼仍古殿,濯熱更清泉。得失渾關命,行藏只聽緣。安能隨世態,膏火日相煎。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_送詳禪師往靈岩的賞析_古詩文
  • 閒甚戲作

    陸游宋代〕酒盡枵樽腹,書拋委架麈。漸能閒過日,始覺老催人。玉麈王夷甫,金龜賀季真。若論方外事,終媿葛天民。
  • 送重鈞上人游天台

    皎然唐代〕漸看華頂出,幽賞意隨生。十里行松色,千重過水聲。海容雲正盡,山色雨初晴。事事將心證,知君道可成。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_送詳禪師往靈岩的賞析_古詩文
  • 過雍陶博士邸中飲(一作贈陳十四)

    殷堯藩唐代〕落葉下蕭蕭,幽居遠市朝。偶成投轄飲,不待致書招。塞雁沖寒過,山雲傍檻飄。此身何所似,天地一漁樵。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_送詳禪師往靈岩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

    陳師道宋代〕陰重雨垂垂。並馬西郊試薄衣。紅蕊未開花已過,遲遲。不見東風著意時。酒到更須辭。報答春光舊有期。勤苦著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_送詳禪師往靈岩的賞析_古詩文
  • 蘇才翁輓辭二首

    王安石宋代〕空餘一丹旐,無復兩朱轓。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音容歸繪畫,才業付兒孫。尚有故人淚,滄江相與翻。
  • 聖節習儀朝天宮次華泉韻

    何瑭明代〕風馬瀟瀟夜氣森,江湖廊廟幾關心。太平天子春秋富,衰老孤臣感念深。詞苑濫竽憐往昔,奉常叨祿愧而今。千秋
  • 和符君俞卜鄰

    楊萬里宋代〕朱崖柳 * 春風,庾嶺梅花尚雪容。念子南歸騎瘦馬,只今誰解好真龍。吾鄉端是山水窟,何日來同丘岳胸。白鷺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_送詳禪師往靈岩的賞析_古詩文
  • 題虎丘寺

    劉長卿唐代〕青林虎丘寺,林際翠微路。仰見山僧來,遙從飛鳥處。茲峰淪寶玉,千載唯丘墓。埋劍人空傳,鑿山龍已去。捫蘿
  • 對畫亭

    乾隆清代〕不問四家及六法,愛看林態與峰姿。迎人蒼翠意無盡,正是夏山如滴時。
  • 江行初雪歌題趙乾所畫

    乾隆清代〕吳頭楚尾滄江清,元冥試令飛初霙。驢背客寒風打笠,江心漁樂舟沖凌。蘆腰已折須添白,山頭乍失髻矗青。或見
  • 木蘭花(和人女試蓂)

    錦溪宋代〕華堂慶晬。一歲應須千百歲,樂事如何。壽酒斟時妹拜哥。爹夸利市。笑道看看生舍弟。同著萊衣。玉樹森森奉壽
  • 次仲氏以靜客龍湖見壽·其一

    陳謨元代〕長庚殘月曉西東,枕上吟餘響石淙。涼雨疏桐過末伏,小亭幽徑長芳叢。季方難弟龍湖遠,老杜狂夫飯顆同。秋月
  • 絕知

    羅與之宋代〕覉旅日騷騷,人間事若毛。絕知操筆誤,深羨把犁高。百歲才能幾,終朝強作勞。虛名竟何益,肯把換蒲萄。
  • 過御河橋遂至悅心殿·其二

    乾隆清代〕幾政疇咨暇有餘,液池西岸度輕輿。冰消春水呈溶㵝,鳧雁乘波樂莫如。
送詳禪師往靈岩原文_送詳禪師往靈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