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

作者:沈守正 朝代:明代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

癸卯我先子,癸丑先我鳴。

玉堂方寸地,得子倍光明。

青藜未及燃,帝報玉樓成。

清霜零四月,哀慕何時平。

詩詞問答

問: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沈守正
問: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沈守正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守正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參考注釋

先子

(1).泛指祖先。《左傳·昭公四年》:“ 宣伯 曰:‘ 魯 以先子之故,將存吾宗,必召女。’” 杜預 註:“先子, 宣伯 先人。”

(2).稱亡父。《孟子·公孫丑上》:“ 曾西 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焦循 正義:“稱‘先子’者,謂父,非謂祖父也。” 宋 梅堯臣 《酒病自責呈馬施二公》詩:“我無文章留,何可事杯觴,況承先子戒,宜不著口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賭符》:“先子與最善,每適城,輒造之。”

(3).稱丈夫的亡父。《國語·魯語下》:“ 文伯 之母聞之,怒曰:‘吾聞之先子。’” 韋昭 註:“先子,先舅 季悼子 也。”

玉堂

(1).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

(2). 漢 宮殿名。《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 宮……其南有 玉堂 、 璧門 、 大鳥 之屬。” 司馬貞 索隱引《漢武故事》:“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東觀漢記·孝沖皇帝紀》:“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宮殿。 唐 杜甫 《進雕賦表》:“令 賈馬 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

(4).官署名。 漢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漢書·李尋傳》:“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顏師古 註:“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 王先謙 補註引 何焯 曰:“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後,翰林遂並蒙玉堂之號。”《宋史·蘇易簡傳》:“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簡 牓於廳額。”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詩:“遙羨玉堂諸院長,酒杯能緑火能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 王闓運 《郭新楷傳》:“君逸才也,玉堂群彥為愧多矣。”

(5).嬪妃的居所。借指寵妃。《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顏師古 註:“玉堂,嬖倖之舍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處。《文選·左思<吳都賦>》:“玉堂對霤,石室相距。” 劉逵 註:“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東陽 《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詩:“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貴的宅第。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驚雷鳴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傳説小名兒,檀板能歌絶妙詞。”

(8).經穴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頑顙也。”

方寸地

(1).一寸見方之地。極言地小。《新唐書·員半千傳》:“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膽乎?”

(2).指心。《列子·仲尼》:“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六:“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三字雖不見於經傳,卻亦甚雅。”《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陶鐵僧 叉大拇指不離方寸地道:‘告員外,實不敢相瞞,是有四五十錢,安在一箇去處。’”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上:“只隔這重門,恐無術周知民隱;但憑方寸地,願爾曹共體吾心。”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義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憶我的母親》

(4) 沒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青藜

(1).指藜杖。 唐 劉言史 《山中喜崔補闕見尋》詩:“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晝寢》詩:“井徑從蕪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觀潮夜歸示》詩之三:“ 阿宣 也鎖書堂去,獨曳青藜詠玉簪。”

(2).《三輔黃圖·閣》:“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叩閣而進。見 向 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授《五行洪範》之文。恐詞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後因以“青藜”指夜讀照明的燈燭。 宋 王安石 《上元戲呈貢父》詩:“不知太一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金蓮燭,祥光普照,喜得紅雲飛繞,依稀似對青藜耀。” 清 陳鵬年 《冬日感懷》詩:“直廬夜檢青藜照,講幄朝呈《 * 通》。”

(3).借指苦讀之事。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則得妻》:“衣冠俊雅,為姻親青藜拋下。”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悵悵詞》詞:“問何為潦倒、青藜筆硯。老大怕逢裘馬輩,顛狂合入煙花院。”

(4).借指讀書人。 明 夏完淳 《軍宴》詩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從 細柳 識軍威。”

未及

(1) 來不及

老師未及說完,下課鈴響了

(2) 並未涉及

他所說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玉樓

(1).華麗的樓。 唐 宗楚客 《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玉樓銀榜枕嚴城,翠蓋紅旂列禁營。” 宋 辛棄疾 《蘇武慢·雪》詞:“歌竹傳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樓。” 明 葉憲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玉樓深鎖薄情種,清夜悠悠誰共。” 清 納蘭性德 《菩薩鬘》詞:“春雲吹散湘簾雨,絮粘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2).傳說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記·崑崙》:“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詞》:“洞裡之玉樓金闕,塵俗難窺。” 宋 張耒 《歲暮福昌懷古》詩:“天上玉樓終恍惚,人間遺事已埃塵。” 黃懺華 《亡友恩仲穆哀辭》:“玉樓應有記,走筆動仙曹。”參見“ 玉樓受召 ”。

(3).指妓樓。 唐 白居易 《聽崔七妓人箏》詩:“花臉雲鬟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 宋 柳永 《歸朝歡》詞:“歸去來,玉樓深處,有箇人相憶。” 郁達夫 《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韻》:“玉樓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註:“北岸多妓樓,南岸多牧場。”

(4).道教語。指肩。 宋 蘇軾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二:“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一載 王安石 論此詩云:“道家以肋肩為玉樓,以目為銀海。” 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二折:“我則見銀海凍花生的這眼底,玉樓寒聳起肩頭,搖鞭袖裊深藏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銀海生花,玉樓起粟,竹爐相對添僝僽。”

(5).亦稱“ 玉樓子 ”。牡丹花的一種。 宋 陸游 《天彭牡丹譜·花釋名》:“玉樓子者,白花,起樓,高標逸韻,自然是風塵外物。” 清 趙翼 《牡丹將開作布幔護之》詩:“改砌花臺作幕遮,玉樓春色倍穠華。”自註:“玉樓,花名。”

清霜

(1).寒霜;白霜。《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晉 湛方生 《弔鶴文》:“獨中宵而增思,負清霜而夜鳴。” 唐 聶夷中 《贈農》詩:“清霜一委地,萬草色不緑。” 明 袁宏道 《短歌燕中逢樂之律作》:“明月浮空,清霜墮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凍得儗儗的雲色,映著半新不舊的赤旗,時時招拂。”

(2).用以喻頭髮花白。 金 元好問 《征人怨》詩:“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滿鏡中。” 楊朔 《十月北京城》:“這些可敬的老藝人,到滿頭清霜的年齡,倒更懂得用雙手來美化我們的生活了。”

四月

一年有十二個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哀慕

謂因父母、君上之死而哀傷思慕。《梁書·處士傳·范元琰》:“父 靈瑜 ,居父憂,以毀卒。 元琰 時童孺,哀慕盡禮。”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太宗 崩,﹝ 徐充容 ﹞哀慕而卒。” 明 陳子龍 《謁禹陵》詩:“玄女精靈盡,黃熊哀慕長。” 清 曾國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銘》:“公因哀慕未忘,而嬰疾轉篤,請假四十日調養。”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詩詞推薦

  • 臨吳亭作

    王安石宋代〕補穿葺漏僅區區,志義殊嗟士大夫。欲致太平非一日,謾勞使者報新書。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隔浦蓮近拍

    陳允平宋代〕鉛霜初褪鳳葆。碧旆侵雲窈。萬綠傷春遠,林幽樂、多禽鳥。斜陽堤畔草。游魚鬧。暗水流萍沼。翠鈿小。涼亭醉
  • 偶作寄朗之

    白居易唐代〕歷想為官日,無如刺史時。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自到東都後,安閒更得宜。分司勝刺史,致仕勝分司。何況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姚述堯宋代〕與客相從謁謝公。芝田絳節擁仙翁。數枝桃杏斗香紅。醉眼斜拖春水綠,黛眉低拂遠山濃。此情都在酒杯中。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試院唱酬十一首其五觀試進士呈試官

    蘇轍宋代〕松庭散朝日,棘戶啟秋風。鵠鷺紛來下,旌旗儼未攻。馳詞看倚馬,餘力送征鴻。逸足誰先到,孤標想暗空。晶熒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幽居即事

    陸游宋代〕薰艾割蜜房,荷鋤掘吳術。誰烹彌明鼎,來薦維摩室?厚味不腊毒,上藥能愈疾。今夕風月佳,良會不可失。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游武夷

    薩天錫元代〕三十六峰飛翠寒,手攜玉杖叩元關。神仙曾到有遺蹟,天地已來無此山。木杪樓台浮海上,月中笙樂奏雲間。天官
  • 天淨沙·閒居雜興

    湯式元代〕近山近水人家,帶煙帶雨桑麻,當役當差縣衙。一犁兩耙,自耕自種生涯。
  • 登泖塔題

    沈遼宋代〕乘月上浮圖,還見群山影。金焦是耶非,一點漁燈冷。
  • 將謁介庵以詩先之

    趙蕃宋代〕溪山故無盡,隨取隨以足。平生笑賀監,敕賜鏡湖曲。今代介庵老,未歸先築屋。一區占何地,琵琶欣在目。是洲
  • 謝富丞相招出仕二首

    邵雍宋代〕相招多謝不相遺,將謂胸中有所施。若進豈能禁吏責,既閒安用更名為。願同巢許稱臣日,甘老唐虞比屋時。滿眼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寄送疑長老

    釋重顯宋代〕德不孤兮必有鄰,四明留住是因循。如今高步錢塘境,只許靈山箇老人。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愛翠樓

    乾隆清代〕林光翠猶待,樓額愛恆書。試看高低若,即成蔥茜如。放彌應有盡,卷密合留餘。謂彼昌昌者,其來無礙徐。
  • 和張廣文賁旅泊吳門次韻

    陸龜蒙唐代〕高秋能叩觸,天籟忽成文。苦調雖潛倚,靈音自絕群。茅峰曾醮斗,笠澤久眠雲。許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 蜀中贈廣上人

    章孝標唐代〕曾持麈尾引金根,萬乘前頭草五言。疏講青龍歸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園。朝驚雲氣遮天閣,暮踏猿聲入劍門。今日
  • 歷陽十詠之二雞籠山

    賀鑄宋代〕楚姥昔奔迸,餘生脫沈淪。家禽不忍置,信謂婦人仁。空籠欻變化,千載高嶙峋。可待厤湖水,復生桑下塵。
  • 敘州弟輓詩

    魏了翁宋代〕與女為兄弟,前年五十年。並驅驂接革,偕立雁羞肩。此意春融泄,中年俗糾纏。每期身蚤退,白首對床眠。
  • 岑華閣

    乾隆清代〕一朵芙蓉上涌樓,春風秋月任相投。梵王經里極樂界,試擬形容似此不。
  • 華山

    文同宋代〕岩頭漠漠衛卿雲,谷口紛紛張楷霧。安得鉤梯上石龜,欲看明星洗頭處。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永城使風

    盧象唐代〕長風起秋色,細雨含落暉。夕鳥向林去,晚帆相逐飛。蟲聲出亂草,水氣薄行衣。一別故鄉道,悠悠今始歸。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原文_挽胡休復庶常八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