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聽原文
張珙如愚。
酬志三尺龍泉萬卷書。
鶯鶯有福。
請了五花官誥。
七級香車。
身榮難忘借僧居。
愁來猶記題詩處。
取應分離。
夢魂不離蒲東寺。
詩詞問答
問:駐馬聽的作者是誰?答:李景雲 崔時佩
問:駐馬聽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景雲 崔時佩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景雲 崔時佩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南西廂 第三十六出
參考注釋
酬志
亦作“酧志”。實現志願。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三折:“怕你得官酬志 漢 相如 ,倒做了好色荒淫 魯 秋胡 。” 元 鄭廷玉 《金鳳釵》第四折:“十年黃卷難酧志,二百青蚨卻立身。” 明 馮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常言道科發少年郎,俺如今酧志了春秋邁。”
三尺
(1)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2) 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龍泉
(1).寶劍名。即龍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
(2).泛指劍。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王琦 註:“龍泉即龍淵也, 唐 人避 高祖 諱,改稱龍淵曰龍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龍泉萬卷書; 鶯鶯 有福,穩請了五花官誥七香車。” 清 宋玉叔 《<述哀>題後》詩:“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霑血拂龍泉。”
(3).喻行事果斷。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龍泉獨斷,龜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萬戶。” 唐 常袞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壺之清澄,兼龍泉之斷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靈法師葬》詩:“ 龍泉 今日掩,石洞即時封。” 倪璠 註:“《法苑》云: 廬山 西有 龍泉精舍 , 慧遠 沙門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門。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來從 許 下,月旦出於龍泉;言入 蜀 中,星文見於牛斗。” 唐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詩:“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
(6).噴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陽岫照鸞采,陰谿噴龍泉。”
鶯鶯
(1).指姬妾。 清 侯方域 《為吳氏禱子疏》:“鶯鶯漸老,傍公子以何依?燕燕空忙,嘆佳人之不用!”參見“ 鶯鶯燕燕 ”。
(2).嚶嚶。鳥鳴聲。《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一·思親操》:“河水洋洋兮青泠,深谷鳥鳴兮鶯鶯。”一本作“ 嚶嚶 ”。
五花官誥
古代帝王封贈的詔書,因以五色金花綾紙製成,故稱。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四折:“﹝ 夫人 ﹞云:‘今日是吉日良辰,與你兩口兒成其親事。小姐,就受五花官誥,做了夫人縣君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桂娘 道:‘有甚好處?料沒有五花官誥夫人之分!’”亦省作“ 五花誥 ”。 元 無名氏 《玉壺春》第三折:“我將著五花誥,與他開除了那面煙月牌。” 明 李東陽 《周少卿雙壽堂》:“御璽重封五花誥,大官屢出九霞觴。”參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
香車
(1).用香木做的車。泛指華美的車或轎。 唐 盧照鄰 《行路難》詩:“春景春風花似雪,香車玉轝恆闐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婦女·黃取吾兵部》:“其妾甫及門,則 * 數輩竟擁香車入司馬曲房。”《清平山堂話本·洛陽三怪記》:“坐的轎謂之‘香車’。”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破五》:“春日融和,春泥滑澾,香車繡幰,塞巷填衢。”
(2).即阿香車。神話中的雷車。《太平御覽》卷十三引 晉 乾寶 《搜神記》:“ 義興 人 周永和 出行,因日暮,路旁小屋中有女子留宿。一更後有喚:‘阿香!’女應諾。‘官喚汝推雷車。’女遂辭 周 云:‘有官事須去。’俄而大雷。” 明 謝讜 《四喜記·喜逢甘雨》:“香車聲破江門曉,雲端一瀉天瓢,沛人間盆傾下洨,八荒洗盡燄敲。”
(3).指神仙乘的車。 唐 葉法善 《留詩》之一:“自此非久住,雲上登香車。” 清 龔自珍 《南歌子·自題近詞卷尾》詞:“靈鵲飛秋夕,香車駕暮煙。”
難忘
(1) 無法忘記
難忘的時刻
(2) 永遠留在腦海里
一個具有政治膽識的難忘行動
(3) 值得記憶的
難忘的歲月
僧居
僧舍;佛寺。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身榮難忘借僧居,愁來猶記題詩處。”
題詩
(1).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多寫於柱壁、書畫、器皿之上。 唐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顥》:“後游 武昌 ,登 黃鶴樓 ,感慨賦詩。及 李白 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頃見一士題詩隣壁,甚佳。”
(2).指所題寫的詩句。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題詩一幅。”
取應
即應舉。參加科舉考試。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來年春榜動,選場開,須著 元和 孩兒取應去。”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慶》:“今年是大比之年,昨日郡中有吏來辟召,你可上京取應。” 清 李漁 《風箏誤·遣試》:“今當大比之年,要打發他上京取應。”
分離
(1) 從混合物中隔離出來
分離同位素
(2)
(3) 與其他部分或整體、主體分開
恢復他分離純維生素的研究
(4) 一個分類學單位從同一級別的另一單位分出去
從舊的系統中分離出來
夢魂
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 唐 劉希夷 《巫山懷古》詩:“頽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宋 晏幾道 《鷓鴣天》詞:“春悄悄,夜迢迢,碧雲天共 楚 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 謝 橋。” 元 薩都剌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詞:“ 楚 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 江 東。”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自別 滄浪 ,夢魂常繞。”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莊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 老舍 《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東寺
古代東宮官署率更寺的別稱。掌宗族、禮樂、刑罰及漏刻。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入東寺而掌壺,處南臺而曳履。”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