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還宮之作原文
不省方臨輯狩巡,和鑾朝入鳳城闉。
蜃窗日朗蘭噴霧,雞樹風輕玉藹春。
室處縱安清切禁,棚棲那忘怨咨民。
何時厎績宣房奏,南望遙遙繫念頻。
詩詞問答
問:冬日還宮之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冬日還宮之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冬日還宮之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四
參考注釋
省方
巡視四方。《易·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孔穎達 疏:“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俗。” 漢 班固 《東都賦》:“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 唐 楊炯 《送徐錄事》詩序:“聖人以葉時同律,義在於省方;皇儲以守器承祧,任隆於監國。”《清史稿·禮志八》:“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
和鑾
同“ 和鸞 ”。 漢 班固 《東都賦》:“登玉輅,乘時龍,鳳蓋棽麗,和鑾玲瓏。”《後漢書·崔駰傳》:“豈暇鳴和鑾,清節奏哉?” 宋 江休復 《牟駝岡閱馬》詩:“軍戎選輕捷,和鑾御調柔。”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者登車有和鑾之音,謂馬動則鑾鳴,車動則和應也。鑾或作鸞,其義皆同。鸞以其有聲;鑾以其金為之也。”
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龢”,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文選·班固<東都賦>》:“鳳蓋棽麗,龢鑾玲瓏。” 李周翰 註:“和鑾,鈴也。”參見“ 和鑾 ”。
城闉
城內重門。亦泛指城郭。《魏書·崔光傳》:“誠宜遠開 闕里 ,清彼 孔 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宮廟。”《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 李善 註:“闉,城曲重門也。” 宋 陸游 《野興》詩:“東望城闉十里遙,野人生計日蕭條。” 清 姚燮 《歲暮》詩:“獨立城闉移遠目,忍將舊事説安饒。”
蜃窗
大蛤殼磨薄後鑲嵌以透明的窗子。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韓樾子》:“閨中位置,精奇雅潔,又為改觀。几案皆檀楠,爐瓶悉金玉,北設鈿榻,南列蜃窗,東壁懸古畫,西壁懸合歡圖也。”
噴霧
利用空吸作用將藥水或其他液體變成像霧一樣的小水滴,均勻地噴射到其他物體上
雞樹
(1).指古代中書省。語本《三國志·魏志·劉放傳》“帝獨召 爽 與 放 ”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世語》:“ 放 ( 劉放 ) 資 ( 孫資 )久典機任, 獻 ( 夏侯獻 )、 肇 ( 曹肇 )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北史·隱逸傳·崔頤》:“ 漢 則 馬遷 、 蕭望 , 晉 則 裴楷 、 張華 ,雞樹騰聲,鵷池播美。” 宋 司馬光 《送二同年使北》詩之二:“金門祕雞樹,朱節耀龍庭。”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內閣中書》:“谷鶯上雞樹而棲,雖雲大樂;野鷺占鳳池而浴,祇覺增慚。”
(2).指宰相府第中的樹。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三:“何處春深好,春深執政家。鳳池添硯水,雞樹落衣花。”
輕玉
質地純潔而輕的玉。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 招仙閣 ﹞其上懸浮金輕玉之磬。浮金者,色如金,自浮於水上;輕玉者,其質貞明而輕。”
室處
《詩·豳風·七月》:“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後以謂家居。《遼史·耶律昭傳》:“夫西北諸部,每當農時,一夫為偵候,一夫治公田,二夫給糺官之役,大率四丁無一室處。”
居住的房屋。《新唐書·崔郾傳》:“ 郾 不藏貲,有輒周給親舊,為治其昏喪。居家怡然,不訓子弟,子弟自化。室處痺漏,無步廡,至霖淖。”
清切
(1).清貴而切近。指清貴而接近皇帝的官職。 漢 劉楨 《贈徐幹》詩:“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無由宣。” 唐 白居易 《夏日獨直寄蕭侍御》詩:“憲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舊翰林學士,地勢清切,均不兼他務。” 清 吳偉業 《送沉繹堂太史之官大梁》詩:“唯留詩句滿 長安 ,清切長宜禁近官。”
(2).形容聲音清亮急切。 唐 王昌齡 《宴南亭》詩:“城樓空杳靄,猿鳥備清切。” 宋 陳師道 《晚泊》詩:“清切臨風笛,深明隔水燈。” 清 顧炎武 《又酬傅處士次韻》:“清切頻吹 越石 笳,窮愁猶駕 阮生 車。”
(3).清晰準確;真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又詩人綜韻,率多清切;《楚辭》辭 楚 ,故訛韻實繁。” 宋 嚴羽 《滄浪詩話·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以禪喻詩,莫此清切。”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顏淵篇二十》:“ 尹 氏之言,特發 程子 之意,而分貼經文,尤為清切。”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二:“八月十五中秋節,滿月的銀光之下,說著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清涼而急劇。指秋時之氣。《素問·五常政大論》:“其侯清切。” 王冰 註:“清,大涼也;切,急也,風聲也。” 於天星 按:“秋時之氣也。”
怨咨
亦作“ 怨訾 ”。怨恨嗟嘆。《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禮記·緇衣》引作“怨資”。 陳澔 集說:“資,《書》作咨,此傳寫之誤。”《逸周書·太子晉解》:“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孔晁 註:“訾,嘆恨也。” 唐 皮日休 《原謗》:“是其怨訾恨讟,蓰倍於天矣。” 宋 陸游 《雨雪兼旬有賦》:“祁寒人怨咨,千載語猶驗。” 劉師培 《悲佃篇》:“如 趙甲 四十頃分給二十家, 甲 止得五十畝,寧不怨咨?”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厎績
致功,取得功績。《書·禹貢》:“ 覃懷 厎績,至於 衡漳 。”厎,一本作“ 底 ”。《後漢書·章帝紀》:“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績遠圖,復 禹 弘業,聖跡滂流,至於海表。” 王闓運 《詔建定興鹿壯節祠碑》:“明年涖本官,五載厎績。”
宣房
亦作“ 宣防 ”。1.宮名。 西漢 元光 中, 黃河 決口於 瓠子 ,二十餘年不能堵塞, 漢武帝 親臨決口處,發卒數萬人,並命群臣負薪以填,功成之後,築宮其上,名為 宣房宮 。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 河南 濮陽縣 境。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洪水滔天,而有 禹 之績, 河 水泛濫,而有 宣房 之功。”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 宣房 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借指該處之 黃河 水。 明 吳寬 《贈河南巡撫楊貫之》詩:“憲府乍臨新邑 洛 , 宣房 已復舊河流。” 清 顧炎武 《登岱》詩:“庶幾大道還,民質如初元。上采黃金成,下塞 宣房 湍。”
(3).泛指防河治水。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則當相度宣防,資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見神明通久之用焉。” 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謚敏肅涿州盧公神道碑銘》:“起家文辭,觀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試旃,以知宣房。”
遙遙
(1) 距離很遠
遙遙百有餘里。——《廣東軍務記》
(2) 時間久遠
遙遙無期
(3) 漂遙流動的樣子
舟遙遙以輕颺。——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繫念
牽掛,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