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刑祠部再和前篇猥為禱祈之應輒複次韻且以見志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原文

長吏憂民深望歲,諸侯閔雨著編年。

鵝鮮聊用遵明詔,尪鼻何能感上天。

五事肅時斂在宥,九功美利屬持權。

守藩無狀惟推分,必在蒙莊內外篇。

詩詞問答

問:《提刑祠部再和前篇猥為禱祈之應輒複次韻且以見志》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長吏

(1) 稱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吏

皆刑其長吏。——《史記·陳涉世家》

(2) 稱地位較高的官員

悅於長吏。—— 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憂民

謂關心人民疾苦。 明 李贄 《與焦若侯書》:“但 半山 過於自信,反以憂民愛國之實心,翻成毒民誤國之大害。” 羅惇曧 《文學源流》:“ 孟子 言仁心、仁政、仁術,皆發揮仁字。至於保民、養民、憂民,皆從不忍人之心發出。”

望歲

(1).盼望豐收。《左傳·昭公三十二年》:“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 楊伯峻 註:“歲謂豐收。” 晉 潘岳 《藉田賦》:“無儲稸以虞災,徒望歲以自必。” 唐 褚亮 《享先農樂章·舒和》詩:“望歲祈農神所聽,延祥介福豈雲虛。” 清 錢謙益 《父宗翹先贈徵仕郎刑科給事中加贈中憲大夫》:“然而本仁祖義,爾之底法既勤;而讀書纘言,爾之望歲良苦矣。” 胡蘊 《雜詩》之十四:“萬事多空惟望歲,無聊意緒入詩筒。”

(2).滿一歲。即周歲。 晉 潘岳 《皇女誄》:“迎時夙智,望歲能言。”

諸侯

古時帝王所轄各小國的王侯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宋· 蘇洵《六國論》

閔雨

古代指國君憐念施恩澤於民。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二書》:“其君之有志於民而閔雨者必書,無志於民而不閔雨者必書,土功必書,飢饉必書。”

編年

(1).按年代順序編排史料、著作等。《公羊傳·隱公六年》:“《春秋》編年,四時具,然後為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然紀傳為式,編年綴事,文非泛論,按實而書。” 唐 劉知幾 《史通·本紀》:“ 陸機 《晉書》,列紀三祖,直序其事,竟不編年。年既不編,何紀之有?”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二十:“編年書甲子,樹節良已勤。” 李廣田 《<聞一多選集>序》:“《全集》是按分類編排的,這裡都儘可能地按編年調整了,凡是能注出寫作年代的也已大致註明。”

(2).指編年體。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所在史官,記其國事,為紀傳者則規模 班 馬 ,創編年者則議擬 荀 袁 ,於是《史》《漢》之體大行,而《國語》之風替矣。”

明詔

(1).英明的詔示。《史記·蘇秦列傳》:“臣請令 山 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 宋 曾鞏 《進太祖皇帝總序狀》:“如賜裁定,使臣獲受成法,更去紕繆,存其可采,繫於《太祖本紀》篇末,以為國史書首,以稱明詔萬分之一,臣不勝大願。” 劉半農 《歐洲花園》:“但汝既思歸甚切,汝民又念汝勿舍,亦終有歸期耳。汝其靜俟上帝之明詔。”

(2).公開宣示。 清 龔自珍 《病梅館記》:“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上天

(1) 進入天空,進入太空

飛機早已上天多時

(2) 婉辭,指人死亡

(3) 古時指天上主宰萬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五事

(1).指古代統治者修身的五件事,謂貌恭、言從、視明、聽聰、思睿。《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漢書·谷永傳》:“竊聞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 顏師古 註:“五事,貌、言、視、聽、思也。” 宋 蘇軾 《御試製科策》:“夫皇極者,五事皆得;不極者,五事皆失。非所以與五事並列,而別為一者也。”

(2).使國致富的五件事。《管子·立政》:“富國有五事。五事,五經也……山澤救於火,草木殖成,國之富也;溝瀆遂於隘,障水安其藏,國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國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備具,國之富也;工事無刻鏤,女事無文章,國之富也。”

(3).決定戰爭勝負的五種因素。《孫子兵法·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在宥

《莊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 郭象 註:“宥使自在則治,治之則亂也。” 成玄英 疏:“宥,寬也。在,自在也……《寓言》雲,聞諸賢聖任物自在寬宥,即天下清謐。”後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無為而化。多用以讚美帝王的“仁政”、“德化”。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在宥天下理,吹萬羣方悅。”《舊唐書·代宗紀》:“今將大振綱維,益明懲勸,肇舉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澤,可大赦天下,改 廣德 三年為 永泰 元年。”《元典章新集·國典·詔令》:“﹝朕﹞乃於三月十九日即皇帝位於 大明殿 ,誕受維新之命,庸推在宥之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聖天子在宥如傷,雖遊藝餘閒而誠求保赤之懷。”

九功

(1).古謂六府三事為九功。《左傳·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梁書·武帝紀上》:“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太宗 《執契靜三邊》詩:“戢武耀七德,昇文輝九功。”

(2).指九種職業的賦稅。《周禮·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貢,九賦,九功之貳,以受其貨賄之入。” 鄭玄 註:“九功,謂九職也。” 賈公彥 疏:“謂九職之功,大宰以九職任之,成孰斂其稅,則是九功也。”

(3).欲成功業者慎不可犯的九件事。《逸周書·成開》:“勉茲九功,敬人畏天……九功:一、賓好在笥;二、淫巧破制;三、好危破事;四、任利敗功;五、神巫動眾;六、盡哀民匱;七、荒樂無別;八、無制破教;九、任謀生詐。” 孔晁 註:“不犯此則成功也。”

美利

大利,豐厚的利益。《易·乾》:“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唐 杜甫 《南池》詩:“皇天不無意,美利戒止足。”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五六:“五氣交感,善調則收駿功;五材相成,善用則獲美利。”

持權

掌權。《漢書·鄭宣傳》:“外親持權,人人牽引所私以充塞朝庭。”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得一名,獲一位,則棄其業而役役於持權者之門。”

守藩

指王侯駐守其封地。亦指受封為王侯。《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奉藩無狀,遇惡暴列,陛下不忍致法,加大恩,遣使者申諭道術守藩之義。”《後漢書·濟北惠王次傳》:“ 濟北王 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沒哀慟,焦毀過禮,草廬土席,衰杖在身,頭不枇沐,體生瘡腫。”《晉書·姚興載記下》:“陛下若以臣為社稷之憂,除臣而國寧,亦家之福也。若垂天性之恩,不忍加臣刑戮者,乞聽臣守藩。”

無狀

(1).沒有形狀。《老子》:“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王弼 註:“欲言無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也。”《呂氏春秋·大樂》:“有知不見之見,不聞之聞,無狀之狀者,則幾於知之矣。”

(2).沒有功績。《史記·夏本紀》:“﹝ 舜 ﹞行視 鯀 之治水無狀,乃殛 鯀 於 羽山 以死。” 唐 元稹 《裴誗充河南節度判官制》:“爾等佐 釗 ,斯任不細,苟或無狀,其思有尤。可依前件。” 宋 葉適 《始議一》:“然宰輔無狀,踵失策,繼舊盟,卒亦黽勉割四要郡畀之。”

(3).謂行為失檢,沒有禮貌。《史記·項羽本紀》:“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 秦中 , 秦中 吏卒遇之多無狀。”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汪端明》:“陛下方以天下養,有司無狀,褻慢如此。”《封神演義》第五十回:“爾師見吾且躬身稽首,你焉敢無狀!”京劇《白蛇傳》第十六場:“ 小青兒 性粗魯出言無狀,怎比得老禪師量似海洋?”

(4).謂所行醜惡無善狀。亦多作自謙之辭。《漢書·東方朔傳》:“妾無狀,負陛下,身當伏誅。” 宋 王安石 《與徐賢良書》:“向蒙賢者不以無狀,遠賜存省。” 清 姚鼐 《吳荀叔<杉亭集>序》:“余之庸闇無狀,固不足比儕類。”

(5).謂罪大不可言狀。《漢書·翟方進傳》:“丞相、御史請遣掾史與司隸校尉、部刺史併力逐捕,察無狀者。”《新唐書·孫伏伽傳》:“臣愚以為賊黨於赦當免者,雖甚無狀,宜一切加原,則天下幸甚!”《續資治通鑑·宋孝宗隆興元年》:“ 張栻 奏 盧仲賢 辱國無狀,擅許四州,下大理寺,奪三官。”

(6).沒有事實;沒有根據。《後漢書·竇武傳》:“抑奪宦官欺國之封,案其無狀誣罔之罪。”《新唐書·張嘉貞傳》:“﹝ 嘉貞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無狀。帝令坐告者。”《宋史·傅堯俞傳》:“皇城邏卒 吳清 誣奏富民 * ,鞠治無狀。”

(7).引申為無緣故。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我昔昏醉,汝無狀殺我。我昔醉,不識汝面,故三年不相知;今日來就死。”《北齊書·婁昭傳》:“此州無狀,橫被殘賊,其君是怨,其人何罪?”《太平廣記》卷四四九引 唐 戴孚 《廣異記·謝混之》:“縣令無狀,殺我父兄。今我二弟詣臺訴冤。”

推分

謂守分自安。《晉書·王導傳》:“及 劉隗 用事, 導 漸見疏遠,任真推分,澹如也。” 唐 錢起 《山園棲隱》詩:“守靜信推分,灌園樂在茲。”

蒙莊

指 莊周 。 唐 劉禹錫 《傷往賦》:“彼 蒙莊 兮何人!予獨累嘆而長吟。”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七:“快哉《逍遙遊》, 蒙莊 真達生。”參見“ 蒙吏 ”。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詩詞推薦

提刑祠部再和前篇猥為禱祈之應輒複次韻且以見志原文_提刑祠部再和前篇猥為禱祈之應輒複次韻且以見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