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王孫南谷平章詩三章·其一

作者:揭祐民 朝代:元代

原文

河之水,波浟浟。

見世澤兮在中流,夾日焜耀兮為國伊周。

保合元氣兮春陽和柔,功有紹兮名長留。

詩詞問答

問:《河南王孫南谷平章詩三章·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揭祐民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揭祐民的名句有哪些?答:揭祐民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浟浟

水流貌。《楚辭·大招》:“東有大海,溺水浟浟只。” 王逸 註:“浟浟,流貌也。” 洪興祖 補註:“浟,音悠。” 唐 柳宗元 《憎王孫文》:“ 湘水 之浟浟兮,其上羣山。” 明 何景明 《原有楚》:“子涉 渭 矣, 渭水 浟浟。”

貪利貌。《漢書·敘傳下》:“六世耽耽,其欲浟浟。” 顏師古 註:“《易·頤》卦 * 爻辭曰:‘虎視耽耽,其欲浟浟。’耽耽,威視之貌也;浟浟,欲利之貌也。耽,音丁含反;浟,音滌。今《易》浟字作逐。”

見世

現時;當今。 元 鍾嗣成 《一枝花·醜齋自述》套曲:“有時軟烏紗抓札起鑽天髻,乾皂靴出落著簌地衣,向晚乘閒後門立,猛可的笑起,似一箇甚的,恰便似見世 鍾馗 號不殺鬼。”《水滸傳》第五三回:“原來 薊州 人都知道 羅真人 是個見世的活神仙。”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夾日

在太陽兩旁。《左傳·哀公六年》:“是歲也,有雲如眾赤鳥,夾日以飛三日。”《史記·楚世家》:“十月, 昭王 病於軍中,有赤雲如鳥,夾日而蜚。”後世以喻輔佐天子。 明 張鳳翼 《紅拂記·奇逢舊侶》:“今朝暫捨吹簫侶,來日還圖夾日功。”

焜耀

同“ 焜燿 ”。《法苑珠林》卷四一:“又進至一處,見崇臺廣廈、玉宇金房,琳琅焜耀,暉彩眩目。”《紅樓夢》第 * 回:“是日,喪儀焜耀,賓客如雲。” 清 黃景仁 《堯母廟》詩:“丹陵緬鬱盤,黃雲想焜耀。” 宋 王安石 《祭呂侍讀文》:“是為世臣,焜耀家邦。”

焜燿:1.明照;照耀。《左傳·昭公三年》:“不腆之適,以備內宮,焜燿寡人之望。” 陸德明 釋文引 服虔 曰:“焜,明也;燿,明也。” 唐 柳宗元 《為李京兆祭楊凝文》:“冀茲競爽,焜燿儒林。” 孫中山 《同盟會宣言》:“ 漢 族神靈,久焜燿於四海。”

(2).光輝;輝煌。 唐 獨孤及 《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詩:“ 賈生 去 洛陽 ,焜燿琳琅資。” 明 方孝孺 《送徐思勉之山東按察司僉事》詩序:“詠歌之士,必有敷揚焜燿以照千古者矣。”

(3).螢火蟲的別名。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螢火》:“﹝螢火﹞一名焜燿。”

為國

治國。《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 邢昺 疏:“為,猶治也。”《戰國策·秦策三》:“善為國者,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管子·國蓄》:“凡將為國,不通於輕重,不可為籠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顧 楚 之為國, 唐 之為天下,當其時皆何如?”

伊周

商 伊尹 和 西周 周公旦 。兩人都曾攝政,後常並稱。亦指執掌朝政的大臣。《漢書·張陳王周傳贊》:“ 周勃 為布衣時,鄙朴庸人,至登輔佐,匡國家難,誅諸 呂 ,立 孝文 ,為 漢 伊 周 。” 顏師古 註:“處 伊尹 、 周公 之任。”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四:“ 李公 一清宮掖,德比 伊 周 ,再殄兇渠,功超 衛 霍 。” 宋 劉炎 《邇言》:“功蓋天地,忠貫日月,進則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則怡然了無慍戚之容,求之於古,其 伊 周 之亞與?” 明 許潮 《同甲會》:“坐掌台衡時已久,論功名堪並 伊 周 。” 清 李漁 《慎鸞交·造端》:“小生才凌 董賈 ,志並 伊 周 。雖生富貴之家,不染奢靡之習。”

元氣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2) 精神;精氣

(3) 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氣大傷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詩詞推薦

河南王孫南谷平章詩三章·其一原文_河南王孫南谷平章詩三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