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口宣經義具文徒,劉定之仍請弗須。
遂使情如千里隔,相看默乃一言無。
雪冤幹蠱則誠善,蠲賦省刑不可誣。
增廠乘時恣煬灶,早成家法與亡俱。
詩詞問答
問:《過清河望明陵各題句·其五·茂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二
2. 明史載帝於經筵畢必口宣賜酒饌劉定之請以例賜無煩玉音自是君臣問無一言相接夫當日經筵進講不過講官等擬撰講章臨期宣讀一過並不若今之有親制御論闡發經義然即此亦屬具文非如君臣日對疇咨國家實政者可比況並此循例數言亦請去之則一堂不啻千里之隔其時政務之叢脞更何待言耶向於通鑑輯覽中曾批論及此
參考注釋
口宣
(1).口頭宣布(帝王之命)。《晉書·楊駿傳》:“﹝後﹞便召中書監 華廙 、令 何劭 ,口宣帝旨使作遺詔。”《舊唐書·王起傳》:“ 起 侍講時,或僻字疑事,令中使口宣,即以牓子對。”
(2).一種慰勞臣下的簡短詔令。 宋 楊億 《楊文公談苑·學士草文》:“學士之職,所草文辭,名目浸廣……土木興建曰上樑文,宣勞賜曰口宣。”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口宣》:“按,口宣者,君諭臣之詞也。古者天子有命於其臣,則使使者傳言,若《春秋》內外傳所載誥告之詞是已。未有撰為儷語,使人宣於其第者也。宋人始為之。” 宋 歐陽修 、 王安石 、 蘇軾 等人文集中的內制皆有為皇帝所擬口宣。
(3).佛教語。謂對弟子之垂誡。
經義
(1) 經籍的義理
明經義諳雅故。——清· 袁枚《祭妹文》
(2) 科舉考試的一種科目,以經書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
具文
(1) 空文;徒具形式而不起實際作用的規章制度
上計簿,具文而已。——《漢書·宣帝紀》
一紙具文
(2) 備文;撰寫文字;文詞具備
直書其事,具文見意。——杜預《左傳序》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相看
親自觀看(多用於相親)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兩日,以備人家相看。——《紅樓夢》
一言
(1).一個字。《論語·衛靈公》:“ 子貢 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漢 班固 《 * 通·謚篇》:“謚或一言或兩言,何?文者以一言為謚,質者以兩言為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
(2).一句話;一番話。《書·立政》:“時則勿有間之,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懷》詩:“ 季布 無二諾, 侯嬴 重一言。”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孫炳華 《重賞之下》三:“ 林啟達 每天都要到車間轉轉,到工具機邊上看看,一言不發,看一會就走。”
(3).謂陳述一次。《穀梁傳·昭公四年》:“ 慶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語·屈節解》:“遽發所愛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單父 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之,五年一言其要。’”
(4).眾口一詞。《韓非子·內儲說上》:“今 魯國 之羣臣以千百數,一言於 季氏 之私。”
雪冤
洗雪冤屈
幹蠱
(1).見“ 幹父之蠱 ”。
(2).泛指主事;辦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婦主中饋,唯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 唐 包何 《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詩:“他時幹蠱聲名著,今日懸弧宴樂酣。” 明 章懋 《方母貞節傳》:“晝夜劬劬,惟以養姑教子幹蠱克家為務。”
(3).幹練有才能。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解紛》:“ 熊曜 為 臨清 尉,以幹蠱聞。” 唐 白居易 《唐揚州倉曹參軍王府君志銘》:“行己以清廉聞,蒞事以幹蠱聞。”
(4). 唐 代 陸贄 向朝廷建議設立的制科之名。《新唐書·陸贄傳》:“ 贄 説使者,請以五術省風俗,八計聽吏治,三科登儁乂,四賦經財實……三科曰:茂異,賢良,幹蠱。”
誠善
誠實善良。《後漢書·馮衍傳下》:“傷誠善之無辜兮,齎此恨而入冥。” 李賢 註:“子既早殀,未有邪僻,故云誠善。”
蠲賦
免除賦役。《元史·泰定帝紀一》:“曩屢詔中外百司,宣布德澤,蠲賦詳刑,賑恤貧民,思與黎元共享有生之樂。”
省刑
減少或減輕刑罰。《管子·牧民》:“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 漢 賈誼 《過秦論中》:“約法省刑,以持其後。”《清史稿·高宗紀一》:“乙卯,上詣圜丘行大雩禮,特詔貶損儀節,以示虔禱。以旱命省刑寬禁。”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乘時
乘機;趁勢。 晉 左思 《吳都賦》:“富中之甿,貨殖之選,乘時射利,財豐巨萬。”《宋史·王晏傳》:“今 契丹 南侵,天下洶洶,英雄豪傑固當乘時自奮。” 魯迅 《三閒集·“皇漢醫學”》:“ 日本 人 湯本求真 做的《皇漢醫學》譯本也將乘時出版。”
煬灶
《戰國策·趙策三》:“ 衛靈公 近 雍疸 、 彌子瑕 。二人者,專君之勢以蔽左右。 復塗偵 謂君曰:‘昔日臣夢見君。’君曰:‘子何夢?’曰:‘夢見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聞夢見人君者,夢見日。今子曰夢見灶君而言君也,有説則可,無説則死。’對曰:‘日,並燭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則不然,前之人煬,則後之人無從見也。今臣疑人之有煬於君者也,是以夢見灶君。’君曰:‘善。’”謂在灶前向火,則蔽其光。後因以“煬灶”喻佞幸專權,蒙蔽國君。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廷讞》:“怕依叢煬灶出廷間,難免誅夷。”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一》:“凜乎有煬灶之懼,而又不敢盡其詞也。”
早成
指人的身心早熟。亦謂年少功成名就。《三國志·蜀志·諸葛瞻傳》:“ 瞻 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南史·文學傳·杜之偉》:“﹝ 之偉 ﹞年十五,遍觀文史及儀禮故事,時輩稱其早成。” 唐 韓愈 《獨孤府君墓志銘》:“始微有知,則好學問;咨稟教飭,不煩提諭;月開日益,卓然早成。”《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大抵功名遲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達。”
家法
(1) 家長統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聖賢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